查看原文
其他

鄂栋臣:极地测绘的探路人

2018-02-10 贺春旺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世界极地探险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森曾说:“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于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冰雪覆盖的神秘极地,令无数人为之向往。丰厚的能源及战略意义,也使得各国对其情有独钟,争相探索。我国亦向来不乏这样的有识之士。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人生抱负致力于探索神秘的极地。鄂栋臣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从1984年中国参加首次南极考察队后,连续20多年持之以恒,奋战在中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的第一线。鄂栋臣曾7次远征南极,4次奔赴北极,是参加过我国南北两极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三站创建工程的全国唯一亲历者,是我国极地测绘遥感科考总体方案的设计者,主持了28个中国极地测绘科研重点项目。正因其对我国极地探测的卓越功勋,他曾两次荣获国家南极考察二等功。


已经79岁高龄的鄂栋臣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他多次被评为武汉大学师德标兵,为我国极地测绘培养出一支善于顽强拼搏、适合极区环境的稳定的科研梯队。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担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地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极地探测毕生追求

1984年11月,中国刚刚开始对南极进行探索考察。当时的交通尚不是很发达,加之南极恶劣的环境,每次出发之前,有关组织都要和科考人员签订“生死状”。已经45岁的鄂栋臣毅然决然选择加入首发队伍,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一心一意地奔向极地。但探险怎会没有危险?1985年初,鄂栋臣所乘坐的中国南极考察船“向阳红”号,在行驶途中遇到12级台风。在惊涛骇浪的拍打之下,船只和生命是那样的脆弱。鄂栋臣及其他科考队员们在向祖国发出可能沉船的消息后,便忙着开始转移和保护设备,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和飓风顽强搏斗十几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挺了过来。同年2月份,在西南极洲乔治王岛南部,鄂栋臣他们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极地考察站——长城站,为中国探索南极,踏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3年后,鄂栋臣再赴南极,此次他们在东南极洲大陆上,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标志着中国南极探测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探索途中的狂风暴雨,随时面临的冰山崩塌,还有其它生物的威胁,这些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使得他们愈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少了北极,就不是完整的极地科考。”在勇闯南极的鄂栋臣心中,始终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愫藏在心间,无关私情,只是与一个叫“梦想”的东西相关。巡天遥看极地光,北极!北极!


1999年7月,花甲之年的鄂栋臣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考,踏上自己心中潜藏已久的北极寻梦之旅。严寒、冰山、暴雪、北极熊,茫茫白雪后藏着各种险境,鄂栋臣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的环境下,为祖国北极勘测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鄂栋臣最先为长城站绘图和定名,精确测出长城站的地理位置;由他主持命名的300多个中国南极地名,获得国际认可,填补了南极自古以来无中国地名的历史空白;在中山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自动验潮站;史无前例地在北冰洋的浮冰上进行绝对重力测量试验并获得成功,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极地测绘制图之路。


“长城”、“中山”、“黄河”,20多年里,从南极到北极,伴随着这些令人骄傲的名字,鄂栋臣沸腾的热血在寒冷的极地热情涌动。


顽强拼搏独创方法

鄂栋臣教授作为中国南北极测绘遥感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负责组织的科技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贡献突出。


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培养出一支善于顽强拼搏、适合极区环境的南北极科研团队,这为我国开创了极地测绘科学考察研究事业,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特色的极地测绘制图途径,应用技术创新突破了极区地学研究的国际难题。他主持命名了350多条中国南极地名,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填补了南极自古以来无中国地名的历史空白,为争取和维护国家南极权益作出有益的贡献。


为解决我国在南极“无图区”考察冰貌地形图的难题,他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发现了卫星遥感冰雪表面辐射强度信息与海拔高度的相关规律,建立了高程反演模型,最终在室内测绘出南极冰面地形,在人类对南极的科考史上堪称首创。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他在北冰洋上利用差分GPS技术对浮冰进行精确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并首创性地在北冰洋冰上进行绝对重力测量试验获得成功,填补了国际上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鄂栋臣教授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国际上同样是测绘领域的先行者。他组建了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并连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地学工作组中国常设代表,开展了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的多项国际南极合作研究。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鄂栋臣,不忘祖国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为培养极地科考青年一代,教育青少年崇尚科学作出了突出贡献。20多年来,“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有70余人次赴地球两极考察,培养出一支善于拼搏、适合极地科考的具有团队精神的科研梯队骨干。鄂栋臣带着这一批精英,利用自己跨地球南北两极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极地知识,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为科普宣传教育、科普创作、科普 活动、科普阵地建设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鄂栋臣在全国各地大学、中学做了近600场南北极报告,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独具创新特色,每每讲到五星红旗在两极飘扬时,台下掌声雷动。每场报告都掌声不断,深受听众欢迎。曾被中国科普作协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获“湖北省科技传播十大杰出人物”。


鄂栋臣在一次演讲中动情地说道:“我十岁时还是放牛娃,父亲和祖母都被侵华日军杀害了,如果没有共产党,我可能会在受欺凌的日子里失去更多的亲人,也没有机会读书,更不会成为大学教授,那些苦难的日子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祖国强大了,炎黄子孙才有尊严。由于年龄因素,我可能不会再参加国家科考队了,但我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走进极地,让五星红旗在极地永远飘扬……”。

来源:大学科普(原标题:极地测绘的探路人——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鄂栋臣,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测世界,绘人生——记中国测绘界领军人物李德仁院士

全方位多视角报道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王以彬、陈建国、刘宏兴

两位华人入选《自然》科学人物 “量子之父”潘建伟获赞

新闻报道|武汉测绘专家驰援南极 地大登山队肩负科考重任

编辑 / 杨志如  审核 / 胡方霞  荐稿 / 蔡丽华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