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勋院士:不忘初心,恪守本职,薪火相传好教风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慧天地 2019-06-30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张祖勋,江苏无锡人,1937年6月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11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他不仅是我国摄影测量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而且是我国摄影测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顶尖学者,他满载荣誉;作为摄影测量学科的带头人,他创新不断;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他带领团队砥砺前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不忘教师本职,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薪火相传、桃李满园。

学生时代:师从最好的老师

张祖勋院士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后留校任教,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大学毕业,张祖勋留校担任我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的助教,曾听过王先生向新进教师讲授的课。毕业3年后,张祖勋又报考了王先生的研究生。


斯人已逝,难忘音容笑貌,张院士回忆道:先生只批评过我一次,至今犹在耳旁,激励我不断前行。当时,他督促我编一个程序,我因为不擅长,一直以“忙”为借口拖延。几次之后,他严厉地批评我:“人不怕慢,就怕停。”他说:“慢一点没关系,站一下也没问题,但是不能停下来。有些东西可以放下来,半年甚至一年,但稍微调整后,要重新捡起来,一直搞下去。坚持很重要,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下来。”


真正的科学家心中都应该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的灯,一盏是勇气的灯,有了这两盏灯,在艰难曲折的路上,他都会举灯一直向前迈进。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影像必须存储在胶片上面,但是王之卓先生却提出了摄影的全数字化,颠覆了当时传统的理念和认识,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作为王先生最优秀的助手,张祖勋鼎力支持王先生,积极开展科研。克服理论空白、设备简陋、资金困乏的重重困难,从1978年到1992年,整整坚持14年,从零开始、走到了数字化影像测绘的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科技领域空白,1993年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科技成果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受到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忆及恩师,张祖勋深情地表示,他对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亲切耐心的指导,令我终生受用,也深深影响着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王之卓先生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孜孜不倦地为我国测绘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是当代中国测绘教育的先驱,一个导师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弟子实属不易,这比他自己的学术成果更有价值。2002年,王先生临终前对学生们说:“未来的路要自己慢慢走”。

提携后学:育人是教师本职

张祖勋觉得,探索路上无止境,探索、探索再探索。有些人会说,“年纪大的有经验”,这一点在学术上不完全适用。因为,学术需要创新推动,创新需要灵感,年轻人才是创新的主力军。发现年轻人,还要重用年轻人。年轻人“不琢不成器”,每个人的能力不可能划等号,要善于发现年轻人的才能,创造平台让他们施展特长,作为教师,理应担起这个责任。


张祖勋在担任原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主任、副校长时,就有意地提拔年轻人。他一直认为工科领域不仅要有好的教授,还要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航空摄影测量系一个叫徐轩的技术人员,被大家称为“千手观音”,当时,系里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一旦坏了,大家都“傻眼”了,但他准能修好。后来有个赴香港理工大学考察学习的机会,张祖勋毫不犹豫地把指标给他,让他去深造,他现在已是学院的高级工程师。


张祖勋常常跟学生们促膝长谈,在学生们最头疼的“创新”问题上,他用平实幽默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会联想。不是你一天到晚想,吃饭也想,睡觉也想。不行,你要能够放得下,但是并不等于你放下的时候不想它。做学问不是难在刻苦地学习,而是难在必须不断地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让自己有一种灵感,能够联想起来,并且解决问题。”

以身作则:薪火相传好教风

2016年,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迎来六十年华诞,在接受《武汉大学报》记者采访时,张院士指出:回顾测绘学科60年发展历程,不能只是总结某个人的学术成就,而要借此机会,发掘弘扬整个测绘学科的精神内涵。这个内涵的核心是“传承”,它不简单指“辈辈弟子当院士”这种直观的传承,而是理念、传统等深层次的延续。“传承”,简单朴实的两个字,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测绘学科之所以如此兴旺,就得益于传承的力量。


工科学科讲究团队合作,不同于搞文学创作的人,可以闭门谢客以求清静。工科研究需要一帮人聚在一起干一件事。平时,学术观点的争鸣必不可少;学术之外,测绘学科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大家在如何建设学科、发展学科这个问题上保持着高度统一。如此,才有了如今繁荣的学科景象。


在传承教风的路上,张院士以身作则,80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亲自指导大学生科研,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坚守教书育人本职。他坚持在科研一线指导学生从事数字摄影测量研究,对于身边的研究生,他总是鼓励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要坚持,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张祖勋的敬业精神,令无数人敬佩。李德仁院士曾感叹:“张祖勋院士这么大年纪了,还随身携带着电脑和软件,一有空就在那里不停地编程序,搞钻研。”


2017年,张祖勋院士向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捐赠100万元,倡议设立“教书育人奖”,鼓励教师热爱教学、钻研教学,奖励深受学生爱戴,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将“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风气传下去,将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肯干、追求真知的作风传下去。


故事点评


张祖勋院士是一名老党员,是我国测绘学科带头人,他与老一辈专家、学者一起,引领武汉大学遥感学科逐步发展为世界第一,也为我国测绘遥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80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亲自指导大学生科研,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坚守教书育人本职,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特别是他个人捐赠100万元,在学院设立“教书育人奖”,传承“让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这一优良院风。他用实际行动,为广大教师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毕卫民

来源: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本文作者不详,我们尊重原创,《慧天地》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高端论坛|张祖勋院士:谈信息化、智能化与"云控制"摄影测量

张祖勋院士: 从软件发展看摄影测量时代变迁

张祖勋院士:传承的力量

编辑 /盛兆阳  审核 孙丰家 朱林烨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