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访谈|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拓展测绘应用领域培养“多面”型人才

慧天地 2021-09-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测绘学会 Author 中国测绘杂志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中国测绘学会微信公众号,本文内容摘自《中国测绘》2019年第12期,文/本刊记者郝哲,原标题:李清泉:拓展测绘应用领域培养“多面”型人才,本文标题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他是幽默风趣、思想深邃的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说出“不是生活、情怀、使命所迫,谁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才华横溢”的金句,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潮校长”。


他是科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曾和项目组开展了道路路面动态检测方法研究和系列重大装备研制,攻克了道路弯沉快速检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从而荣获“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测绘科技创新要拓宽领域

提高含金量



记者:请您谈谈自己这些年来的创新成果在测绘行业实践应用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


李清泉:从1981年在原武汉测绘学院学习工程测量专业开始算起,我进入这行已经有38年了。简略总结下我的成果,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与方法,探索解决精密工程测量在范围、速度和精度之间的巨大矛盾,实现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的根本跨越,拓展了工程测量学科范围和应用领域;第二个是研制多种动态精密工程测量装备与系统,满足了道路工程精密检测和文化遗产数字化重建等大型工程与复杂系统精细管理应用的要求,确立了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第一方面可能抽象一点,我主要讲讲第二方面的实际应用。


提高高速路弯沉检测速度和精度。原来国内的高速路弯沉量检测大部分是靠人力进行排查,效率低下且安全无保障,难以实现我国近百万公里道路的短周期全覆盖检测,这是造成许多道路交通重大灾害的重要原因。国外的设备价格十分昂贵而且非常不适合中国的路况。在此背景下,我和团队共同努力攻克了道路弯沉动态高精度测量的难关,创造性提出刚性梁+传感器技术方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道路弯沉动态测量车。在国内首次使道路弯沉动态测量技术达到实用化水平,将弯沉检测速度从人工方式下1—3公里/小时,提高到15—90公里/时,测量分辨率达到交通部规定的0.01毫米要求。


提高道路路面病害检测效率。普通公路路面经常有一些车辙或者破损等,但是高速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因为高速路面的养护极其重要,车辆在高速上行驶非常快,任何一个小坑都有可能引发一场交通事故。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发明了线结构光三维路面病害检测技术,实现了路面裂缝、车辙等道路变形类病害一体化自动检测和识别,将效率提高了20倍。


研制隧道自动快速检测系统。原来的隧道检测方法是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站在车顶通过人眼进行观察,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停车做好标记。隧道很多车道比较窄,检测车辆移动速度比较慢,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我们团队进行了技术路线分析,对病害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创新,最终研制了一套基于图像扫描的隧道快速检测系统。基本原理就是车辆通过隧道的时候进行快速拍照,采集之后对图片进行一些后处理,得到隧道内的真实情况,实现了隧道病害检测从人工抽样到全域自动的跨越。


记者:这些创新与传统测绘行业还是稍微有些不同?


李清泉:是的。我把我的科研创新总结了三个特点:


一是测绘技术和非测绘行业的应用结合,二是将理论研究和产业研发结合,三是把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结合一方面拓展了测绘行业的应用领域,扩大了影响力,另一方面提升了测绘的含金量,像现在我们一台专用装备可以卖到1000多万,这就是一个价值的提升。


记者:在您看来,下一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李清泉:我认为,测绘行业需从传统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逐步过渡到数据的服务、创新应用,装备应从简单向集成、从光学向电子方向发展,以通用设备为主向其他行业专业设备渗透。原来的测绘行业主要做全站仪、水准仪,但是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行业,这些单一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比如我们在遇到水利、公路、铁路工程时,需要的都是新装备,它要求集成性更强、专用性更强。


记者: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这个趋势,或者说是挑战?


李清泉:一方面,测绘从业人员要解放思想,主动融合到其他行业去,而不是等着被别人消灭。像我们团队做高速路、铁路检测、城市排水管道检测等项目,用的是测绘技术,但解决的是其他行业的问题。把传统测绘技术和非传统的应用领域结合,这就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测绘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跟上,传统测绘专业人才可能也学习过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等,但是只能满足部分要求,所以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有交叉学科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开放创新思维——让测绘专业的学生认识到,测绘是你的领域,无人驾驶、导航地图也都是你可以涉足发挥特长的领域。这样他们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拥抱这些大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从技术导向到问题导向

测绘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记者:能否分享一下得知当选“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后的心情?


李清泉: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的评选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评选领域内代表性人物来示范引领、推动行业的发展或者转型。最开始我都没有准备申报,因为我做的工作可能和传统测绘行业还是有些距离,大家不一定认可。但是获奖后,我还是感到由衷的开心——测绘行业在向开放、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工作给我们传统测绘同行有个不一样的示范——怎么样让测绘走进以前没进入的领域和行业;另一方面,我也有一份责任和压力,怎么为测绘行业培养更多的跨学科人才?在这方面,我以后将做更多的工作。


李清泉讲授精密动态弯沉测量原理


记者:针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您有哪些想法和方向呢?


李清泉:从武汉大学到深圳大学——从传统的测绘学院走到没有测绘专业的学校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现阶段测绘行业的发展,总结出了三个方面感受:


一是跨学科的融合。其实这个和刚才谈到的交叉学科是一个概念。以前测绘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进了对口的测绘局、国土局或其他事业单位,现在站在圈子外,我思考的是如何培养与其他专业结合的测绘类人才,这样他们才能够服务更广泛的领域。


二是从技术导向到问题导向。我们测绘人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技术研究上很擅长,但在创新应用上却始终走不到前面,我们的工作经常作为一门工具被应用到大型项目中。这方面我体会特别深刻:毕业以后,我都不知道学了那些知识到底能干什么。我把这个归因为技术导向培养方式——学校教你一步一步怎么做,得到什么结果,解决什么问题。但是有的专业是问题导向培养方式,比如我可能什么都不懂,但是我敏锐地抓到了无人驾驶的趋势和方向,然后我整合了测绘、电子、汽车领域的人才团队,将无人驾驶汽车做出来。所以我认为我们测绘专业也要培养学生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


三是本科生应通专融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要注重专长。现在测绘类学生就业,可能30%会到传统测绘部门,70%到别的部门,因此大部分其实并不需要深入的专业知识,而是要更多“面”。所以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就业问题,我认为本科生培养要拓宽知识面,研究生培养要专尖融合,保证测绘学术学科有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


我们希望地方高校探索一条怎么样培养测绘类人才的道路。全国有100多所测绘类专业的高校,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区域和行业的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呢?如果大家能够把这些思路相互交流、启发,这对测绘类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记者:深圳大学设置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是否是基于这个理念建立?


李清泉:对,这个专业在深大已经办了3年了,录取分数很高,每年有很多学生报考。当初在深大设置与测绘相关的专业时,我就考虑不能再做一个传统的测绘专业了,一定要把测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把测绘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以及城市问题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城市空间信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面很广,毕业生可以去城市规划、物流、城市管理甚至交通、环境部门就业。


华丽转身

“最潮”校长要打造世界城市大学



记者:您担任深圳大学校长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您觉得深圳大学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李清泉:来深大七年,我把这个学校的潜能挖掘出来,让大家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找到了自信。刚来到这个学校时候,我定下了一个目标——在未来8到10年之间,深大要迈入全国大学排名前50,那时候它的排名大概在120名开外。当时大家听了都觉得不可能,现在7年过去了,我们的目标实现了——深大在国际四大排行榜中,最高排名第18名,最低排在第48名。加上现在政府的支持和优质生源的扩大,深大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自信了。


另一方面,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将大学和深圳这座城市更加紧密地结合,只有学校和城市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例如,我们和本土企业腾讯公司共建了广东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今年,我们和微众银行成立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学院,将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记者:您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深大的“华丽转身”?


李清泉:我们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教学改革、科研管理改革,这些改革将整个深圳大学“盘活”了。


我们的人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最前列。我们主动放弃了编制,全部实行聘用制。如果有人来应聘老师,学校不会按照原来事业单位的规定——本科毕业给你多少钱,硕士毕业给你多少钱。现在应聘者可以和学校谈薪资待遇,当然,如果学校认为你教学科研成绩不符合期望值也能辞退你。学生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每年只需要交1000多元的注册费,然后根据专业与自己兴趣选择课程并交选课费用。学生如果没有上课,学校也不会退费。如果学生总学分达不到要求或者成绩不合格,就会被要求退学。这些措施让整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学习氛围变化特别大,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记者:深圳大学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清泉:其实我们现在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深圳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把深圳定位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世界城市的标杆。我们以“深圳”命名的大学也一定要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我们希望深大未来也能够成为世界城市大学的标杆。


让大学引领城市。首先是文化引领——理念、精神和气质都要从大学里萌发,然后传播开来,从而影响整个城市;其次是人才引领——我们要从培养城市的建设人才到培养城市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除此之外,我们希望深圳大学能够为城市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起到支撑性的作用。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再过五年,将深圳大学的排名冲进国内前30名,国际前300名,在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将排名冲进世界前200名!


李清泉参加校园彩色跑活动


记者:您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大家反响非常热烈,称您为“最潮"校长,您的毕业致辞是怎样做到如此"接地气"的?


李清泉:我非常重视大学典礼上的讲话,这个场合很特殊也很重要。这个时候的讲话不是对学生的简单说教,而是要琢磨怎么样讲才能让他们听进去。所以在构思讲话稿时,我会认真思考这一届毕业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有哪些特点,我们学校这一阶段的发展又有哪些特点,把这些都糅合在一起思考。并且,毕业典礼的讲话不仅仅是面对学生,还面对家长、面对社会各界,这也是一个宣传学校的机会。我们非常重视,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小组,讨论提纲、确定主题、构思初稿、修改直至定稿,前后共改了十多遍。后来,我看到我们的毕业典礼视频有几百万的点击量,别的学校只有几万,这个效果达到了。我们把一些别的学校看来不重要的事情,都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我们的毕业典礼都要花三天时间呢,仪式感非常强,我亲自给每个学生发毕业证书。校长亲自把毕业证书递在他手上,然后大屏幕上有他的名字,家长在旁边观礼,学生对学校的感情会上升一个层次,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欢迎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ID:慧天地_geomaticser

往期精彩推荐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演讲: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才华横溢

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改革创新是深大永恒基因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永做“变局的破壁者”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韩政 审核:李允琛

指导:万剑华教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