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访谈|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希望深大成为世界城市大学的标杆

南方测绘 慧天地 2021-09-20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本文首发于《南方测绘》第107期,采访:缪小林,执笔:袁小荣,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校长李清泉再次仔细地整理自己的服装——今天和未来的两天,他要亲手将这些沉甸甸的毕业证书交到1685名研究生和6858名本科生手中——这些证书内页逐一印着深圳大学2019届毕业生的名字,灿若繁星,落款是醒目的校长名章。薄薄的一张纸,既是对荏苒光阴的交代,也是对接过这份认可的人的期待。


今年的毕业典礼主场设在元平体育馆内,演会中心和科技楼报告厅分别设置了分会场,国际会议厅设置了学生家长观礼区。


典礼上,司仪将洪亮地念出每一个毕业生的名字,主席台偌大的LED作同步显示,毕业生在全场的注视下一一登台从校长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荣耀。


这样颇具仪式感的画面,李清泉已经践行了7年。2012年7月,他从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岗位调任深圳大学校长。彼时的深大,接近一个土豪的形象,多金,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以至于不够自信。不仅自己不自信,别人看你也是不过如此。


执着修改了十来遍的发言稿,李清泉热情洋溢地对这届学生作了最后一次校长讲话:《荔园的使命》。在讲话里,他骄傲地对毕业生宣布:你们的气质就是深大的精神,你们的轨迹就是深大的前程,你们的奋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整个讲话过程中他内心澎湃,思绪万千,自信彰显,就像他每天看到遍布深圳的高耸林立的大楼里“每一栋都有深大的毕业生”那样自豪。


台下的学生听得热血沸腾,再当他们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一打开便发现,那是真正印着自己名字的、属于自己的证书,并不是一场流程秀……那一刻,学生们百感交集,母校的良苦用心为深大学子的奋发图强植入了基因式的增长动力。

执掌深大  理解深大


深圳大学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是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城市大学,但又区别于教育部直属落脚地方城市的高校,如李清泉调任前所在的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与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


年轻的深圳大学,甫一成立,就承载着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重托,首任校长张维院士,是著名音乐人、导演高晓松的外公,在他的奔波张罗下,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教师和干部汇聚于此,成为彼时深圳高校教育担当。


改革开放的窗口给予了深圳大学掌上明珠般的宠爱。据报道,在深圳大学成立之初,深圳市政府拿出了当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给到深大。这个数字还曾被传为二分之一。政府对于将深圳大学打造成样板工程的决心和魄力可见一斑。


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大学亦是敢于发声,传递个性。第六任校长章必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并表态“我们不会去申请211,我痛恨这个等级制”。


根基不够深,手上大把钱,深圳大学一度被网友们称为“土豪学校”。在深大人看来,除去羡慕资源聚集外,还有大家对深大不大认同带来的刺痛。


“别人不认你。不仅在全国,就在广东省,我们都不自信。”第七任校长李清泉说。


这种不自信不仅表现在与常态下评判一所高校是否优秀的系列标准有差距,还来自于学界没有真正地把深大视为竞争对手的尴尬。


2012年履新时,李清泉给全校师生规划了一个大大的梦想:未来八到十年,让深圳大学进入全国前50名。


“大家觉得我在吹牛,那时深大在全国排120多名。”


李清泉给本科生讲授课程


未及八年十年检阅期到,校长规划的蓝图几近写就:在中国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品牌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2019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深圳大学排名第53名,在广东高校中位列第3名,仅次于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QS教育集团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首次上榜,在全国排名并列第32名,依然位列广东高校第3名;在2019年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排行榜中,深圳大学排名36位,在全球排行榜上,深圳大学居181位(两年时间内,深大全球排名提升298位,内地排名提升30位)。


排名不是唯一,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所大学近年来表现如何以及未来能够表现如何的核心表达。


实力印证的是,在2019年(截至2019年8月23日),深圳大学发表了2篇Science,1篇Nature;在2019年,深圳大学获得3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资助总额度达到1.47亿,进入全国前20名。


李清泉的幸福感从心而发,“深大七年,我觉得是把这所学校的潜能发掘出来了,让大家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发展道路和方向。”


李清泉校长参加校园彩色跑活动


总结7年执掌深大,李清泉认为:

首先要理解这所大学。“她跟武汉大学不一样”“怎样让深大和深圳这座城市更紧密地结合”“得到城市的支持,为城市做贡献,再得到城市的支持”……“把这些问题回答好了,发展的根就找到了。”


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刚到深大的时候,我说我们要在未来八年或十年进入全国前50”“现在我觉得再过五年,我们要进到前30”“再过十五年,我们要排到世界前200名,届时我们在中国的排名应该在前15” “未来我们的定位也挺高的,希望能够成为世界城市大学的标杆”……“只要坚持不懈,以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都不是太难。


“深圳城市的氛围,改革的氛围,要把它用足。”李清泉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难以推动的改革,在深圳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比如深大率先主导的“人事制度改革”,从2016年开始,全部新进教师实行聘任制,没有编制,没有固定薪酬,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应者云集。因为学校提供的待遇吸引人,年轻人愿意接受挑战,招100来人,竟然有3000人报名竞聘;又如对学生实行“收费学分制”,学生每选一门课程,学校根据课程学分对应收费,解决过去选课后不上课占据资源的浪费现象,“让学生从为我学变成为他自己学。”“不好好学习要走人”,每年从深大先被预警后再未达到要求而被勒令退学的学生会达到几十个……类似这样的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改革有一系列,这些从0到1的智慧型创造,对内对外释放出明确的战略信号,也给深大带来脱胎换骨的蜕变。


三是要抓住机遇。像深大这样的城市大学,具有很深的城市烙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城市在影响大学,包容、多元、创新——当然也影响其他领域,同一进程中,有建立卓越功勋的,也有一地鸡毛的。对于机遇与节奏的拿捏,怎么才能相得益彰?而在未来,大学要引领城市,要从理念、精神、气质上影响城市,要从培养城市建设者到培养城市领导者,这些愿景的支撑点在哪里?


李清泉校长(中)与本刊总编缪小林(右)、主编袁小荣(左)合影  

源起测绘,创新测绘


李清泉的履历上,测绘几乎是与行政不分伯仲的存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原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系,博士跟随李德仁院士专注摄影测量与遥感,后历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学校合并后出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后任学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学术上,他至今俯身测绘。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的时空基准、测量技术、分析方法和高端装备研究,形成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突破影响基础设施性能和安全的刚度/弯沉、表观变形和线形变化连续高精度测量关键难题,发明研制系列专用测量装备,服务我国70%以上等级公路、数百城市道路以及机场、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领域的状态测量,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计状态测量技术水平,实现国际化推广。


李清泉讲授精密动态弯沉测量原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中,他成功当选,主要创新点在普通人读起来都颇费劲:①提出移动力作用下表面变形速度反演变形量的新方法,解决基础设施道面刚度/弯沉无法连续动态测量的世界难题,发明研制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装备,测量效率提高30倍以上;②提出模型驱动的一测多用表观变形高效测量新方法,解决基础设施表观变形测量“测全、测准、测快”的难题,发明研制表观变形系列测量装备,结束道路检测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状况;③提出精密里程与视觉辅助惯导三维线形连续测量新方法,解决受阻或封闭环境长距离连续高精度位置测量难题,发明研制线形变化系列测量装置,探索城市地下管网快速检测、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的新途径。


李清泉和研究人员讨论地铁检测小车


虽然源起测绘,至今仍身处其中,但由于后面的经历,又有些跳出测绘看测绘的不同:在李清泉接管深圳大学时,深大并无测绘及相关专业。在业界,由测绘人掌舵一所没有测绘专业大学的事例并不多见,“跨学科的融合或者交叉,使得我们有机会回过头来看测绘。”


行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招聘新人的压力,从测绘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再主要服务于这个圈子,HBAT势如破竹般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力,让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正在失去光环。


早在1987年,测绘泰斗王之卓先生就学科发展提出思路和要求:“只有掌握了跨学科的科学知识,才有可能解决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学科的交叉融合,除了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交叉集成,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跨界融合更为重要。王先生认为,“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除了继续向纵深发展之外,主要是向横向交叉发展,交叉学科是谁的?谁积极,就是谁的。”


对此李清泉颇为感叹:“王先生真是高瞻远瞩,从现在行业和学科的发展看,不就是这样。”同时他又有些遗憾地表示,测绘错失了互联网的机遇,现在又可能失去无人驾驶的机遇。


李清泉教授和技术人员在讨论无人机机载测量系统


“实际上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你如果关起门来,什么都不是你的事,但你要是打开门,什么都可以做。”


李清泉以我国70万公里城市下水道检测为例说明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何其重要,“这看上去是很窄的应用,在深圳有1.3万公里下水道,检测一公里费用1万多,光这一项一年就上亿,还忙不过来。”


打开大门,深大培养的毕业生正在服务国土资源、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安全等管理部门,以及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这门融入工测、航测、制图、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从技术导向转为问题导向的新专业叫“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是测绘人为深大量身定制的。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撤销,并不代表测绘不重要,也不代表测绘行业不存在,实际上预示着测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更宽,领域更广,影响力更大。”李清泉说,“新的时代有新的变化,我们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将测绘从传统的数据获取、处理过渡到数据的服务、创新应用,以及新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传统测绘的占比将越来越小,创新应用将变成主导,主动融入是为了不被别人消灭,越来越多转型升级的提出,印证了这一大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大学


201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清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递交了“创建湾区联合大学”的提案,建议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粤港澳三地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创建一所新型联合大学,打破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一年后,也是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同时也是深大校友的马化腾亦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湾区大学”。


在2019年5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方面披露,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目前相关筹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大湾区大学”与李清泉一开始提出的“联合大学”不尽相同,但有相似点。


“联合大学的提出,主要是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协调发展角度去看。”在世界高校100强中,香港有5所高校上榜。过去,香港的城市发展以及大学排名光芒四射,但也掩盖了国民教育缺失所导致的深层社会问题,爆发了近期众所周知的恶劣事件。


作为筹建中的“大湾区大学”顾问,李清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高校、教师和学生各层面的合作交流较少,相互之间的壁垒越来越严重,同时,区域内高校与高科技企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力度不够。


在近期事件的影响下,大家对湾区大学有了更多的期待,热心的网友甚至建议政府考虑筹建一所深圳联大,接收撤回内地的教授和学生,还为此规划了未来——吸引三成,并肩清北;五成,则亚洲无可并肩;七成,则全球top 10可图。


褪去特殊环境下的激情,李清泉对于湾区大学“虚实结合”的考虑更加务实。“实”指有实体校园,有区域性高等教育协调组织和专门基金组织,有与国际一流实验室创建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有与高科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实体研发机构;“虚”就是作为平台,粤港澳三地高校可实现学分互认与转换,推动三地学生的深度交流,从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各校教师还可以在基金支持下开展科研合作和设备共享等。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深圳,深圳大学在此进行了实践。2018年,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在深圳建设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搭建创新科技、高科技创业孵化方面的平台,为香港、内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创新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带领大湾区内的创新创业群体走向世界。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看着网络上关注深圳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的几百万点击量,校长李清泉更加坚定一个信念,看上去似乎不太重要的事情,我们很重视它,这就是我们办学,也是我作为校长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更何况,上面提及的是如此美好的蓝图。

 

在《荔园的使命》中,李清泉写到:今天我们站在校园高处看后海,几年前的脚手架丛林,已经蝶变为展现湾区魅力的核心城区。身处举世闻名的粤海街道,每天目击、参与梦想长高的现场,是深大师生的一项特别福利。就像吴青峰的歌:“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几代深大人扎根于此、奋斗于此,因为我们生来就要与这个伟大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荔园的使命是做变局的破壁者。这种破壁者的人生意义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在乱局、迷局、困局、变局中突围,不破不立。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突破、知识迭代、秩序重组近在眼前,面对新旧博弈的壁垒,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破壁者”——解决问题的人。

 

这位“最潮校长”对于深大未来的思索清晰聚焦,对破壁者的鼓舞深入人心,对于路线的设置躬行实践。


幸哉,在深圳大学正是需要的时候,李清泉出现了。七年校长生涯,让深大脱胎换骨,七年检阅考验,交出精彩答卷。


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新兴城市大学正在重新定义“深圳速度”。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欢迎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ID:慧天地_geomaticser

往期精彩推荐
高端访谈|武汉大学姜卫平教授:探海滔天 追星揽月 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高端访谈|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拓展测绘应用领域培养“多面”型人才
高端访谈|小慧对话马萨里克大学Milan Konecny教授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张雅轩 审核:李允琛

指导:万剑华教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