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令营招生】“时空智能星”团,邀你共谱最强音

慧天地 2021-09-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 Author 在武大等着你的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3S成与网络通信研究室整体情况介




2020年6月13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招生宣讲第三期成功举行,3S集成与网络通信研究室的杨必胜、唐炉亮和徐彦彦3位老师分别从研究室概况、导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科研项目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不同的层面对研究室做了详细的介绍。近一千人在线观看并参与讨论,讲座广受学生及家长好评。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讲座回放

武大测绘遥感国重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细则

点击标题进入↑


杨必胜教授以“欢迎才华横溢的后浪”为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实验室研究团队以及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了介绍。



杨必胜教授指出如何获得准确、好用的时空信息是我们研究室努力的方向,智能化、智慧化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3S集成与网络通信研究室团队与导师介绍




杨必胜教授首先介绍了几位没有参加此次宣讲直播的研究室老师团队。


李锐教授团队致力于时空计算与大数据挖掘,主要包括语义计算与地理大数据分析、空间行为模式挖掘与智能服务和并行实时计算这三个方面。



李必军教授团队致力于消费级、无人化的智能装备的研究,包括无人车、无人机等,达到省钱、省时和省力的目标。



涂志刚教授团队致力于视频AI分析,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的手势估计、动作识别、异常事件检测等。更多导师和具体信息可关注实验室主页了解更多资讯。



李锐老师联系方式:

邮箱:RuiLi@whu.edu.cn


李必军老师联系方式:

邮箱:lee@whu.edu.cn


涂志刚老师联系方式:

邮箱:tuzhigang1986@163.com


01

空间智能



报告人

杨必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研究成果

1. 实景三维关键技术与应用


综合集成空、地、网多手段和室内外信息采集和融合,研制了地理实体三维结构智能化三维提取方法,创建了智能化城市全息测绘技术体系、按需组装的全息测绘产品体系与一测多用的新型测绘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了全国第一部新型基础测绘团体标准,服务智慧规土、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园区、智慧市政、智慧测绘、智能驾驶、智慧楼宇等领域。给上海照“X光”再现每根“毛细血管”,具体网页链接:

https://www.shsmi.cn/zxzxchy/hyckchy/15735.htm



2. 无人机电力安全巡检


电力线路安全运营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我国输电线路跨越区域范围广阔、环境复杂,安全隐患类型多样。有人机/人工巡检长期面临“难看全”、“难看清”和“难判准”的严峻挑战,无法实现全覆盖、智能化线路安全监测,难以满足电网安全运营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大需求。本项目以无人化、智能化电力线路安全巡检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攻克了输电线路安全监测“难看全”、“难看清”和“难判准”技术瓶颈,建立了一套机巡无人化、作业透明化、成像高清化、诊断智能化的无人机巡电力线路遥感安全监测系统,高效可靠地保障国家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营,服务我国20多个省市得电力线路安全巡检,荣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3. 三维信息智能获取装备与处理


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受制于激光扫描仪、惯性导航(IMU)等传感器的重量、成本以及无人机平台有效载荷、续航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在上述制约因素间取得平衡,尤其是高精度IMU的昂贵价格极大地限制了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的易用性,轻小型低成本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项目重点解决视觉—低成本IMU耦合的高精度定姿方法和IMU—激光扫描仪—相机的自标定方法,研制了轻小型、消费级无人机飞行平台的激光扫描系统—麒麟云,在基础测绘、资源调查与监测、智慧成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运用价值,获得第二十届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区一等奖。



组内风采

1、学术平台、文化体验——丰富多元



2、课外活动、文娱生活——多姿多彩



3、论文发表、科研实践——才华横溢



微信公众号:SmartPointCloud,

武大空间智能研究所


杨必胜教授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三维信息获取与装备研制,全方位获取天上、地上和地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实景三维技术,通过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手段,打造服务于精细管理的一体化城市数据平台;电力线路智能化巡检,充分利用多种传感器数据,有效降低了电力故障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杨老师团队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固定翼等大小型无人机、激光扫描仪、深度学习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其次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的前沿研究项目、多元化的企事业合作课题,拥有广泛的海外科学家的国际交流,并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一流的实践场所和多元化的组内活动,完全可以满足“后浪”的个性化培养需要。



杨必胜老师联系方式:

电话:+86 (27) 6877 9699

邮箱:bshyang@whu.edu.cn

网页:http://3s.whu.edu.cn/ybs/index.htm


02

时空大数据



报告人

唐炉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光谷创新人才。


研究成果

1. 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


形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成套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北京四维图新等企业,推动了道路专业测绘向众包测绘的技术跨越,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017年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2. 道路网络空间活动流大数据精准探测与时空建模


发展了道路网络空间活动流的时空建模分析理论与方法,实现了转向级车流与交通拥堵、交通能耗与排放等大数据精准感知,将车流精准分析从“点模式”拓展到“流模式”、从路网“双向级”提升到“转向级”,入选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



3. 大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安全监测


突破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解决大型水电工程百米级竖井检测的国际性难题,研制全球首台百米级竖井检测装备,将传统人工检测300天提升到30分钟,成果用于华能澜沧江集团的糯扎渡、小湾等水电站,以张祖勋院士为主任的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2018年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2)。



组内风采

1、武汉大学唐炉亮教授:大数据环境下高时空精度场景众包感知与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https://mp.weixin.qq.com/s/GRijPnDuaQu2wjbYVUaWVg


2、武汉大学唐炉亮:未来测绘,以众包感知的革命方式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mILdRAufoW9zhh7aHPGTBQ


3、武汉大学研发全球首台百米级引水竖井检测装备: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4/322840.shtm


4、学术前沿| 唐炉亮:基于时空大数据的车道级精细道路众包测图技术 :

https://www.sohu.com/a/204382748_772793


唐炉亮教授就时空大数据挖掘与高精度场景智能感知的研究做了精彩的介绍。唐炉亮老师介绍3S集成与网络通信研究室在时空大数据研究方面主要有唐炉亮教授、方志祥教授以及陈碧宇教授三个团队。


方志祥教授团队的研究侧重于城市人群动态建模与决策,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基于地标显著性认知的行人视觉导航理论与方法,包括视觉显著性的认知、地标视觉表达、视觉定位、视觉路径优化以及视觉导航状态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其二是以人为中心的时空GIS理论、方法与应用,包括人群活动、行为分析、时空建模、时空优化与精准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人群出行活动探测与时空服务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陈碧宇教授的团队的研究侧重于时空分析与智慧交通方向。陈碧宇教授团队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可信路况提取、可靠度约束下的最优路径计算、可靠度约束下的交通空间布局优化等系列技术和方法,突破了传统路径导航应用忽略行程时间不确定性的缺陷。相关研究发表在AAAG、IJGIS、IEEE ITS等顶级杂志上发表40余篇论文,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接着是唐炉亮教授团队的研究。面向新型“人地关系”分析、天空地海专业测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急需发展时空大数据挖掘方法以及高精度场景智能感知的技术。唐老师的研究框架紧密围绕时空大数据,包括静态基础设施和地理要素的感知和动态活动行为的感知两方面。



在城市空间高精度大数据感知方向,唐老师介绍了研究组在众包轨迹大数据清洗技术、POI数据获取与更新、车道级精细道路数据众包获取(包括基于约束混合高斯分布的车道识别、车道级多层次的交叉口结构提取方法)、城市土地利用组团结构探测等方面的工作。其中车道级精细道路数据众包获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华为,并获得了19年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还17年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人-车-物”高动态活动流的时空建模方向,唐老师介绍了研究组在交叉口车流转向级通行时间的动态探测、基于轨迹大数据的转向级交通拥堵流的精细感知、基于轨迹大数据的能耗与排放流分析、活动流的时空建模与演化分析、基于轨迹大数据的择医事件探测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公共活动事件时空建模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在大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上,唐老师介绍了3S大数据的工程化实际应用。例如在大型水电工程百米级引水竖井3S集成监测技术与装备课题上,团队首创了百米级竖井3S集成检测技术与方案,解决了竖井监测的难题,突破了多传感器系统定位与数据融合的难题,同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病害人工智能检测方法,在云南糯扎渡等水电厂成功应用。



研究组坚持人才培养理念,学术和竞赛活动以及成果丰富,按期进行小组交流和郊游活动。同时小组具有充分的项目和一流的设备,热烈欢迎各位同学能够加入到我们实验室。



唐炉亮老师联系方式

电话: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网页:

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298.html


方志祥老师联系方式

邮箱:zxfang@whu.edu.cn


陈碧宇老师联系方式

邮箱:chen.biyu@whu.edu.cn


03

空间信息通信



报告人

徐彦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S集成与网络通信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光谷创新人才,美国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信息传输、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多媒体信息处理。


1. 星空地一体化实时通信平台


面向无人机对地观测、灾害应急等应用对海量、高精度数据实时传输的迫切需求,融合多种通信网络,支持多模终端接入,构建星空地一体化实时通信平台,提出高速移动状态下海量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方法与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即使在公网阻断等复杂环境下,也能实现手持终端、无人机采集的多种传感器信息、高清影像和视频等多种业务数据的远距离、高速、实时、可靠传输。



2. 空间信息内容安全保护理论与方法


面向空间信息对传输、分发、使用中安全保护的迫切需求,提出语义兼容的高效可视媒体加密方法、基于正交变换的交互密码水印方法、基于空间映射的压缩域内容安全保护方法、基于邻域相似度的内容安全保护方法等,形成完整的空间信息内容安全保护理论方法,保证空间信息的安全、广泛、高效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获得十余项授权专利,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学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科研攻关能力、程序开发技能、论文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研究生均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历练,为求职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所培养的历届毕业生均进入国内外著名高科技公司、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


徐彦彦教授进行了团队以及研究方向和成果的介绍。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支撑,具有泛在融合、广域覆盖和无处不在的特点。在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NTRC)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空间信息通信团队研究主要围绕着空间信息传输、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三个角度展开。



团队研究成果之一是研发出了国内最早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在国内近百个重要单位得到了应用;团队研究成果之二是构建了星地空一体化实时通信平台,融合多种通信网络,支持多模终端接入,即使在公网阻断等复杂环境下,也能实现手持终端、无人机采集的各种传感器信息、高清影像和视频等多种业务数据的远距离、高速、实时、可靠传输。研究成果之三是面向5G的空间信息地面传输系统,将卫星获取的信息通过地面5G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互联互通,保障了天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融合;研究成果之四是空间信息内容安全保护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语义兼容的高效可视媒体加密方法,及结合加密与内容认证技术的内容安全保护理论与方法,保证空间信息的安全、广泛、高效应用。



研究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理念。研究生均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历练、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组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研究组的同学在就业方面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徐正全老师联系方式

E-mail: xuzq@whu.edu.cn


徐彦彦老师联系方式

电话:18971426609

E-mail: xuyy@whu.edu.cn

网页:

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381.html


种衍文老师联系方式

E-mail:  ywchong@whu.edu.cn


潘少明老师联系方式

E-mail:  pansm@whu.edu.cn



为了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武汉大学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了解,激发优秀学子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选拔优秀学生,实验室于6月举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生宣传系列讲座”活动。



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实验室2020推免招宣QQ群

参与讲座直播互动即有机会领取实验室寄送的精美礼品


精彩回放,扫码观看


第一期:导航与位置服务研究室招生宣传


第二期:遥感信息处理研究室招生宣传


第三期:3S集成与网络通信室招生宣传


第四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研究室招生宣传


第五期: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招生宣传


星湖大讲坛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测绘学科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开展的评估中连续四次被评为“优秀”。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其中外国留学生80余人)。实验室具有优秀的文化,是全球本领域最知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单位之一。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武大测绘遥感国重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细则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欢迎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ID:慧天地_geomaticser

往期精彩推荐

《慧天地大讲堂》公益直播第五期预告|千寻位置研究院院长赵毅:测绘与地理信息——“导航定位”撬动信息时代的抓手

【夏令营招生】智慧空间, 文韬武略, GISer有约

【夏令营招生】摄影测量带你创建数字孪生世界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黄兰琳 审核:毕欣慧 王振宇 蔡丽华
指导:万剑华教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