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届【桃李湖畔•我与内大图书馆】征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7)

丽春 内大图书馆快讯 2023-04-09

于睿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优秀奖

《进化论》读书报告

初读《进化论》还是小学时期,那时将《进化论》一书奉为瑰宝,在普遍的认知中是这本书将科学与宗教所分割,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了人类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彼时不知晓其他学识,单单对达尔文的人类起源有着浓厚的兴趣,自也是敬佩不已。因此虽然所学甚少,读起来也是有诸多地方并不理解,但仍通读了全篇,颇有几分自豪,甚感与先贤做了一番深密的情感交流。

而如今再读《进化论》已经是第二次了,两次所读年限似乎也隔了许久,初读时的感受也已经忘记了许多,但如今再去品读,却有截然之不同观感。

《进化论》一书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生物进化论,或者也可以称作演变论,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万事皆适的道理。达尔文对于生物演变的过程的推论确实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但同时,他所提出的《进化论》实际上也有着诸多的缺点。比如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不会存在跳跃式发展的过程的,而即使是一些目前没有证据所能证明的进化也被他以化石缺失等理由一笔带过。但事实上,目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正受到间断平衡论者和新灾变论者的猛烈批评。

大概是作为一名文学学习者的天赋亦或是传统吧,我在《进化论》这本书里面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科学的气息,相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进化论》在科学的领域上是有贡献,但限于所学的影响,我对《进化论》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哲学与文学上面的影响。

很明显,局限于当时的一种比较简陋的科学环境,生物学也并不是超脱于物质所存在的,因此达尔文的许多观点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事实的论证,比如对于地球年龄的猜测,在当时他推测地球的年龄有三十亿年以上的历史,但当时物理学界的泰斗威廉·汤姆逊用热力学的方法证明地球只有一亿年的历史,而只有最近的最多两千万年地球才冷却到能够让生命生存。面对这样的挑战,达尔文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说服众人。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能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达尔文的猜测,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达尔文的诸多结论仅仅是猜测。

而达尔文所提出来的观点,我想更多的是打破了当时教会笼罩的氛围,成为当时思想启蒙的人们攻击教会的一柄有力的武器。他所在当时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想并不是他发现了人类的起源,而是他给当时的人们提供了或者说是展现了一种敢于怀疑、敢于推测、敢于反对的精神。上帝创造人类的传说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这一传说为核心的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也已经度过了千年的时光。一千年的封建社会,早就磨没了科学家与世人敢于怀疑与推测的精神,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能通过推崇神学来发展人学的原因。而事实上,神创说不仅仅是在千年前开始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神创说的起源都要追溯到人类懵懂无知的年代,不仅仅是上帝创人说,同样,在世界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神话,诸如女娲创人说,安拉创世说等等,达尔文的这一举动,相比较于反对基督教与天主教,我想更多的是对世界范围内的宗教进行宣战。而无疑问,这是一种极度富有勇气的做法,同时,他的这个做法也给了当时的诸多的年轻人注入了勇气。思想启蒙时期,无论是卢梭还是伏尔泰,都不如达尔文对当时世人的贡献大,毫无疑问,只有他,无所顾忌的站在了所有神学宗教的对立面,紧紧地站在了科学的一边。

而《进化论》的存在,不仅仅是体现在达尔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还有他的富有哲学性的一面。《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在鸦片战争时期由魏源将其翻译进中国,将其书名编版为《天演论》,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也是翻译进化论最为出神的一句话,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事实上,进化论中所提倡的进化的精神,就是一种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运动的精神,是一种万事万物时刻在运动发展的哲学理论。在中国的春秋时期与古希腊的哲学时期,也都出现了这样的思想。而魏源将其引入中国,对于中国冲击最大的,便是保守党与顽固派,他们的那句“天不变,道不变,祖宗之法亦不可变”的歪理终究被打破。

《进化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外国科学书籍之一,在这一科学书籍外表隐藏下的,却是社会变革的星星火苗。当时的诸多仁人义士,正是在读了《天演论》这一书籍之后,才开始了对清王朝的反对,正如当年秦朝将亡时的一句有名的谚语“秦失其鹿,天下可共逐之。”正是自那之后,王朝再也没有八百年的气概,兴亡更替成为常态。

人是从众的生物,有时候一场可以载入史册震惊世界的改革可能发生的非常容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在通读完全书之后,在对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解之外,我更多的,是倾向于本书对于当时社会变革的引领作用以及在反对权威方面的认同。



杨丽婷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优秀奖

在内大遇见你

——致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在内大遇见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风景。”


初识篇

那是在秋日的一个下午,我与舍友漫步在校园中。走到主楼前,看到一幢形状规整的楼,一如内大所有的建筑一般,通体红色。走了几步后,金色的“图书馆”字映入眼帘。因为当天有图书馆的讲座,所以我们随着密集的人流,进入这栋汇集知识的建筑。进去的第一感觉,便是大,宽阔的大厅,一侧排列着一排电脑,后来知道那是用来检索图书的;还有自助借还机器;另一侧是人工服务台;中心通着一楼到五楼,让整个建筑里面更加光亮而不会觉得昏暗;一楼往里延伸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上楼后则是一个巨大的会议报告厅,我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活动不影响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它的二楼至四楼都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摆满一排排的书架,同时还有很多红木桌椅,最大程度利用空间资源。不得不感叹的是,一个大学的图书馆是中小学远不能比的。所谓相识即是缘,打进入图书馆的那一刻,我便开始期待着今后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静静读一本书的那一天的到来。

暖心篇

这个暖心的小故事同样也是我对内大的图书馆的好感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墨子》,因为时间太久而忘记在应还日期归还图书。延期几天后顿悟的我趁有空去图书馆交借书未如期归还的罚款。可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并不知道该从哪里处理这件事。于是,我便向图书馆门口附近的门卫走去。他看到我过来,便站起了身,温和地问:“怎么了?”我告诉他图书的事,他指着左侧的人工服务台,告诉我要到那里去交费。但因为当天我去得比较晚,人工服务处已经下班,他便又提醒我改天要在哪个时间段来,还告诉我延期三天不会花很多钱。那天,回来的路上,脑海中浮现着门卫叔叔温和的笑容,心里也不由地温暖起来。对于门卫叔叔来说,这件小事可能早已忘记,但对我来说,小事更有着浸润人心的力量,细微之处方见真实。从那之后,我更加清楚,图书馆里,不仅有着很多很多的书,还有着,很好很好的人。


忙碌篇

大约内大的每个学子对此都深有体会,那就是,每当临近期末和研究生考试时,图书馆总会呈现爆满的状态。大家都会在很早的时候到图书馆学习,并且往往一天都呆在馆里。经常碰到的情况便是,从二楼到四楼没有一个空座位,而且两边的沙发上也坐着正在专心学习的人。他们脸上认真的表情让我很受触动。在图书馆里,我见到了内大最吸引人也是最美丽的风景——莘莘学子,学海徜徉,这才是一个大学该有的样子。

俗话说:看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外表上没有那么光鲜,却仍吸引着每一届的学子,在图书馆里丰富学术,充实自身;我的这些文字并不华丽,却代表着我对内大图书馆最真实的想法。最后,我想对内大图书馆说:“在内大遇见你,我很幸运,也很感谢”。

大家都在看


—— END ——


内大图书馆快讯(ID:imulib_news),想第一时间了解内大图书馆资讯,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设成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