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日报的价值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1-10-16

这是傅一平的第290篇原创



作者:傅一平

个人微信:fuyipingmnb


这是团队成员给我的一份日报,在众多流水账式的日报中显得卓尔不群。



这份日报信息量很大,主要提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1、关键告警太多的问题:建议降低部分数据延迟告警的级别,告警太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性价比并不高,需要基于资源情况灵活调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比如可以针对源端非重要表的延迟情况放宽要求。


2、无效作业下线的问题:一个大数据平台资源再多,也会由于管理的不善而被消耗光,只上不下的数据交换作业最终积重难返,需要有更为主动的解决方式,比如给定一个期限配额。


3、告警能否前移的问题:交换(BDI),处理(DACP)是依赖不同平台的两种类型的作业,考虑到一个任务往往涉及这两类作业的协同,需要将告警点前移至依赖源,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4、故障口径的优化问题:针对数据类的告障,当初定义的口径非常严格,只要是一张表延迟就认定是一个灰色故障,考虑到表的延迟往往是批量产生的,处理完一个故障往往就全部解决了,因此需要重新优化故障口径。


无论是数据运维类工作或是其它,最怕见到的局面就是看到一个问题才去解决一个问题,这种被告警、故障追着跑的现象就像一个无底洞消耗着企业的资源。


虽然员工专注于做事是好事,但过犹不及,总是需要能有机会停下来思考,给出优化的建议,而管理者则需要从更宽更广的角度给予指导,两者相辅相成。


“做事要懂得举一反三,把原因找到,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这种鸡汤听得很多,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为知易行难。


在实践中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尽可能的在过程中去进行把控,努力的创造反馈思考的条件,而日报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其对于大数据这种变化节奏快的工作特别适用。


工作日报起码有三个核心价值:


1、员工需要清晰的了解自己一天到底干了点啥,管理者需要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和员工的信息是非常不对称的,比如管理者认为做一个沟通协调工作也就几分钟的事情,而员工可能协调了一天,这个是由于资源和权利不同造成的看问题差异。


很多工作延迟了,管理者会冒出来一句,为什么不早跟我说?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委屈,却不知道怎么改进。


员工可以通过日报这种形式给出进展,管理者则需要通过日报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比如管理者发现员工花了一天的时间去协调一个事情,就应该思考下是否应该自己出面,这个拿捏尺度员工有时候做不好,导致事倍功半。


2、员工的工作主次和管理者的主次往往会不一致,需要日报这种形式来实时纠偏


笔者在团队实施OKR的一个原因,就是感到很多重点工作原来方向是对的,但做着做着就偏离了原来的航道。


比如员工正在做一个基于微信内容的解析,用得是某种NLP方法,发现效果不好后,就马上就想着放弃原有方案,从头再来。


但很多时候员工的这种判断和转向是非常草率的,而管理者根本不知道,对外表现出来就是员工虽然很忙,但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


3、员工要通过日报整理、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而给出改进的建议


我们原来的工作方式是花很多时间去获得信息并执行,却从不花时间去反思这些信息,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然后获得创新性的方法。


比如只会抱怨取数太多,业务人员要的太急,却从不会考虑自助的可行性;只会抱怨报表太多,口径混乱,却不考虑报表指标化,配置化;只会抱怨故障太多,却不会定时总结下给出改善的方式。


这种现象在数据领域很普遍,看似节约了很多信息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工作,比如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更多的故障,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满足业务人员的需求,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随着大数据运营深入,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建模能力持续提升的问题,拳头产品进一步规模化的问题,人力资源凸显瓶颈的问题,同类产品竞争的问题,AI技术应用场景的问题,智慧运营深化的问题、打造数据技术人才网络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全是新问题,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没有最佳实践,不是某个管理者用某些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特别需要在工作中建立一种普适化的培养思考习惯的机制,让创新的思路自底向上的涌现,不能总是奢望领导的灵光一现。


但一般团队的成员被动执行的为多,而能深度思考者聊聊,日报则会强迫你及时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和总结,这对创新型团队特别重要。


自己一直坚持让团队成员写日报,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日报,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磨合一段时间后,虽然形式主义还是有之,但已经有人愿意去认真的实践,从原来的聊聊几字到现在的有思想有内涵,这使得上下级的沟通比以前顺畅很多。


最近在听万维钢的精英日课,其提到管理要从KPI、OKR演进到为员工赋能,而如何赋能呢?就是要能为一线员工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而获得员工的有效信息是前提。


这里再举2个例子:





当然写日报只是一种形式,没法强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更好的思考方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写出来一定会让你的思考更有深度,这是一个让人终生受益的底层能力。




作者:傅一平 (微信号:fuyipingmnb)




可能错过的近期精选文章(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从芝麻信用分透露的详细数据设计,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艰难的旅程,你的数据中台到底能为一线提供多少火力?

PPT,考验你的格局、能力和思维的方式,你得学会驾驭它!

如何避免成为一台取数机器?

哪些广为人知的数据挖掘案例其实是一地鸡毛?

数据的价值到底如何评估?

为什么我提交的数据分析报告总是被领导K?

我如何用统计学指导自己的生活?

从吴军的“算法的油水就那么多”说起!

中国移动集中化大数据平台起航了,意义深远!



一起成长,让我们与数据同行

忙完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讲述自己的数据人生

大叔/电信博士/500强央企/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取数/数据挖掘/数据产品/数据管理/数据仓库/数据变现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