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做中台当然会死!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1-10-16

这是傅一平的第317篇原创



作者:傅一平

个人微信:fuyipingmnb


“与数据同行”开通了微信群,现已汇聚了3500位小伙伴了,加我为微信好友(微信号:fuyipingmnb)申请即可,会拉你入群,让我们共建一个知识社区。


正文开始

最近《中台,我信了你的邪 | 深氪》这篇文章火了,其以茅台公司失败的中台项目为案例,对于中台的起源、本质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的观点如下:

1、中台的起源

(1)阿里中间件首席架构师钟华所写的《企业IT 架构转型之道》提到的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认为它能以几个人的小团队在几周内开发出一款新游戏,得益于把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素材和算法做了沉淀。

(2)阿里巴巴从2009年成立“共享事业部”,到2015年启动“中台战略”的历史,不仅从道理上说了做中台的好处,还举出了实例。

(3)“中台”也被视作字节跳动能成为“App工厂”的基础;技术出身的张一鸣,创立今日头条时就融入了中台架构。

(4)腾讯在2019年5月的入局,宣布将进一步开放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更是将这一波“中台崇拜”推进至高潮。

2、中台的特征

(1)重复利用是“中台”的源起。

(2)只有规模够大的企业,才会有多个业务,才会有重复建设的问题。“别把中台当作万能药。大象吃这个药,强身健体,蚂蚁吃这个药,一击毙命。”

(3)让人恼火的是,中台真的实施起来,出人意料地贵,也出人意料地耗费时间。

3、中台的挑战

(1)阿里中台之所以成功,倚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敏捷的组织变革,一旦遇到“人”的问题,即便是将中台运用得炉火纯青的阿里巴巴,也难有更好的应对之举。

(2)IT 行业都有一个欲望,就是大家即使在重复建设,也要把自己的团队变得更大,这是天性。

(3)如果没有得到’一把手’的支持和认可,中台是非常非常难走下去的。

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但我觉得说得还不够通透,也不过瘾,这里从事情的本源去寻找答案。

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似乎是导火线,它能以几个人的小团队在几周内开发出一款新游戏,得益于把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素材和算法做了沉淀,而阿里引爆了这个导火索。

但把这个故事当成中台的起点显然有点贻笑大方,所谓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启动了中台项目其实大多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是套一张皮换个说法而已,IT借着中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但它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而这个给了很多第三方公司忽悠的机会。

我的观点有三个:

首先,这种复用共享的思想没什么稀奇,笔者15年前深感于团队每个人的取数太慢,就在报表库开发了一张日宽表为所有人的取数服务,这难道不是中台?

我们的组织很小,团队才5个人,我们的IT还处于起步阶段,连服务化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我们的规矩是口头定的,但只要这个复用在生产中发挥出了价值,我们就是中台的真正践行者,这个跟阿里有没有去参观过Supercell,有没有提出中台概念没半毛钱关系。

其实不要说一个企业了,基于复用来提升效率还是每个人成事的一个前提,因为时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你要提高效率就得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工作,否则就是低水平的勤奋,就是吴军在《格局》中所说的基线太低:

“我们在电视上能看到一些励志节目,介绍几个民间发明家努力研制小飞机或者电动汽车的故事,电视台励志的本意固然好,但是那种不讲究科学、蛮干胡干的做法传递了错误的信息,除了浪费时间和金钱,很难有什么结果......"

笔者前期撰文《数据挖掘的军规》也在讲基线的重要性,中台就是拉高这个基线,大家不要每次从头再来。

其次,拉高做事的基线的方法主要靠学习和不断的总结,然后复用已有的成果去提升效率,很多企业特别是甲方,自身人员投入屈指可数,人才招聘一毛不拔,可复用的能力连自己都总结不出来,却想着外来的和尚代劳一切,能成功才是怪事。

为什么外来的和尚很难做好?

因为中台不是简单的商品,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期来看交易成本远高于管理成本,这就好比家长想着提升孩子的成绩,自己不努力却希望找个好点的老师来点石成金一样,哪有这样的好事?谁最懂自己的孩子,家长还是老师?谁最懂自己的企业,员工还是外来的和尚?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连一年级的基线都没有,却想着一步到位阿里的中台基线,阿里中台的那张架构图很好COPY,但你COPY不了内涵,因为那里的每个字都是靠血与泪堆成的。

笔者没有听到哪个企业主要靠临时的外包团队获得了中台的成功,笔者只知道阿里说自己的中台才做完了30%,笔者自己的团队还在数据中台的路上艰难探索。

最后,”蚂蚁吃这个药,一击毙命“ 这句话显然也是不客观的,中台建设跟企业的规模、所处的阶段没有多大关系,所谓的企业规模不大就没有那么多复用的东西的说法也站不住脚,现实情况不是复用的东西少了,而是缺少能发现复用的眼睛。

我们不要仅盯着别人家中台的成果和PPT,我们要去看别人家中台成长的过程,哪个企业的中台不是由小到大起来的?怎么可能由于现在企业太小就不去追求复用了呢?

很多企业的中台底子是10多年沉淀的结果,中台概念的提出只是催化剂而已,但复用的理念很早就在企业中各个团队萌芽,并在指导着具体的工作,这些孕育中台的地方人才汇聚,因为大家都在追求高效率,不能忍受枯燥的重复工作,不能忍受长时间的等待,不能忍受突破基线的错误发生。

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切入点(当然可以借鉴外部的一些经验做法),慢慢的演化出自己的中台,中台只是一种理念,而理念没有大小之分,其涵盖的内容从平台、机制、流程到人才,不一而足。

因此,中台不是谁的发明,其是底层的做事规律,中台拉高了做事的基线,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台对于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即使是一个API,只要它被业务重复调用了很多很多次,那也可以称是中台!“

至于中台能做得多大,就看企业的格局了,小组的格局,可以让科室受益,科室的格局,可以让部门受益,部门的格局,可以让公司受益,公司的格局,可以让社会受益,阿里只是想玩把大的而已。

回到个人,也不要仅当个吃瓜群众,高大上的理念和PPT可以嗤之以鼻,但基于中台的理念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是正儿八经的事情。


作者:傅一平 (微信号:fuyipingmnb)

“与数据同行”开通了微信群和QQ群,现已汇聚了3500位小伙伴了,长按以下二维码加入。


笔者也开通了知识星球,欢迎到我的知识星球进行探讨。


近期文章列表

数据挖掘失败的根源

“做好大数据测试,我是认真的!”

美团点评基于 Flink 的实时数仓平台实践

大数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万字长文解读《大数据四十二条》

阿里巴巴高级算法专家威视:组建技术团队的一些思考

2019年,我的大数据白皮书

中台的末路

数据挖掘的军规

好好学习,好好思考(2019年第一期)

浙江移动数据中台的建设和应用实践

工作六年,我总结了一份数据产品建设指南

五级数据挖掘工程师,你处在哪一级?

不做中台会死吗?

BI(商业智能)的未来?

数据分析的道与术

OPPO数据中台之基石:基于Flink SQL构建实数据仓库

超越BI,数据产品的前途在哪里?

数据中台已成下一风口,它会颠覆数据工程师的工作吗?

数据产品经理,并不是数据 + 产品经理

数据中台不是技术平台,没有标准架构!

如何有效推进百万标签库的治理?

运营商大数据对外价值变现的十大趋势

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数据仓库建模?

艰难的旅程:我们如何用“十步法”完成了一次企业级数据治理的落地?

超越平台,数据中台的业务化、服务化及开放化!


要看更多,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阅读整理好的所有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