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咨询为什么难以成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数据不能承受之重 Author 石头
写在前面
不希望看到,数据管理成为“风口上的猪“
这篇文章有自断生路的味道,同时也将招来许多同行的痛恨。
一年前,本人从企业内部服务转到对外提供数据管理咨询服务。看到了许多企业“吃完螃蟹”(还是昂贵的大闸蟹)之后的无奈。
如果不作出改变,更多的企业势必经历同样失望,因此而错过了数字化发展的契机。
或许有人质疑,作为一个刚入行的Newcomer,哪来的底气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本人在企业数据管理实际工作超过15年,跟自己直接合作的顾问不少于20人。从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这一过程,或许更有发言权。
典型现象
1、咨询顾问留下几百页文档,企业无法实际应用
2、新成立的数据组织,迟迟没有实际运作
前一段时间,因为其他业务需要,Z客户邀请本人前往进行交流。
Z客户是一家传统的大型国企。为了响应国家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2020年聘请国际知名顾问公司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咨询。咨询项目按照计划如期顺利结束。
当我问及当前效果如何时,信息中心主管摇了摇头,满脸的无奈。打开电脑展示了顾问公司的三个项目交付件文档,包括《**集团数据管理体系》、《**集团数据管理制度》、《**集团企业数据资产目录》。
交付件内容不可谓不详细,总共页数接近1000页。在此,不禁为同行的敬业精神致敬。
我随意翻了翻文档,看到许多内容非常眼熟。尤其是数据资产目录的设计方法,非常负责任的说,是从我所在企业照抄过去的。
例如,文档中提到可以根据BI设计业务对象。于是我好奇的问客户主管,是否知道BI的全称,得到的答案是Business Intelligence。
这是个“大坑“。这里的BI是Business Item的缩写。
更加致命的的是,对方抄了一个错误答案!在华为,也不强调采用BI来设计业务对象。
由此可见,客户对顾问公司交付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
客户主管非常Nice,认为这也不完全是顾问公司的责任,他们自己也有责任。
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原定组建数据管理部并没有成立,人员没有到位。
据了解,在咨询项目交付过程中,Z企业仅仅安排了2人全职参与进来跟顾问共同工作。
他们领导对此非常谨慎,担心万一组织成立后运作不起来,更加无法向公司管理层交代。
不幸中的万幸,领导英明,及时“止损“。
因为,我在其他企业看到,按照顾问的建议,成立了数据管理委员会、数据管理部门。但一直没有实际运作。
委员会不知道需要决策什么事情,数据管理部门只有“空壳”,编制迟迟没法到位等等。
根因分析
1、大部分咨询顾问并没有实际的数据管理经验2、数据管理不仅仅是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3、企业自身缺少数据管理体系落地的环境4、企业自身缺乏数据治理人才储备1、大部分咨询顾问并没有实际的数据管理经验
咨询公司的顾问专家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企业经过实践之后进入咨询公司的,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另一部分是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咨询公司的,经过若干年的历练,成为一个合格的顾问。
数据管理在国内属于新兴业务,成功开展数据实践的企业数量就不多。华为这样本身开始对外提供数据管理咨询服务,从类似企业流入到咨询公司的数据管理人才少之又少。
咨询公司只能从原来从事IT咨询、数据仓库咨询的行业紧急调配,通过速成学习。甚至许多都没来得及搞清楚什么是数据管理,便跑步上岗。
咨询顾问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只能提供“教科书式“的方法论。
2、数据管理不仅仅只是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
我们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做个类比,核心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
无论是提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咨询,还是内部贯标的质量体系专家,虽然也需要有企业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但并不要求绝对强的技术能力。原因很简单,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通过过程保证结果质量。
数据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保证数据质量,其内在逻辑是基本类似的。直接拉一帮IT专家,简单学习一下数据管理方法论,就去作为教练指导别人干活。
其结果可想而知。
3、企业自身缺少数据管理体系落地的环境
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
当前国内的许多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的意识。仍然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咱们可以简单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所在的企业,日常业务运作中,是否真正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制定的业务流程执行。
据本人最近一年所接触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几乎没有贯彻流程化运作。往往是”胡志明小路“走成了”康庄大道“。
不要说因为流程文件不符合业务实质,流程是人制定的。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缺乏制度化、标准化的意识。
如果说,企业ISO9000等贯标难的话,数据管理体系落地就更难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数据管理的落地执行不是依靠数据管理部门,而是IT系统开发过程,以及业务执行过程。例如,从数据管理体系对业务部门提出一系列完美的数据质量保障措施,例如,要求业务人员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录入数据。但由于业务执行本身就不规范,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再完美的制度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4、企业自身缺乏数据治理人才储备
首先,许多传统国企的信息中心人数不多,人员编制也受到严格的控制。
其次,在企业内部,真正愿意选择从事数据管理体系的人员并不多。大家更加乐意去从事数据分析等工作,这些工作的价值呈现更加直接。
华为实践
1、将顾问定位为老师、教练,而不是”写手“2、强调顾问的实践经验,而不限于方法论据了解,华为在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外部顾问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又几何呢?
首先,华为对顾问的定位是“老师”、“教练”,不是写PPT、Word文档的。
2007年,华为公司首次引入数据咨询顾问。顾问带来了我们前所未见的数据工作方法。千万不要低估方法论的重要性。那个年代,数据管理方法还处于奇货可居的状态。要知道,如今为大家熟悉的DAMA在2009年才发布DMBOK 0.9(英文版)。
在项目中,顾问公司人数和华为公司人数在1:3~4以上。经历项目过程,华为自己的数据专职人员开始掌握数据工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从“拿来主义”到后来华为自己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开始演进,逐步形成优化后的数据管理方法论。例如,在2011年,针对业务人员无法理解数据模型的问题,提出数据资产目录等等。
其次,强调顾问在数据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七年之后,华为公司意识到,数据管理体系依然没有建立起来。关键的表现之一就是,数据工作主要由数据组织在做,没有有机的融合到企业业务日常运作中去,包括变革、运营等。
2014年,再次启动数据变革项目,目标之一是:“3年建设数据体系”。
根据华为的状况,已经不缺方法论。在顾问选择方面,向18M公司提出,要求从该公司内部变革部门抽调具有数据管理实操经验的专家。
“连续几天,18M已经为我们再次讲述了他们的数据管理实践,给予我们的评价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基本没有差距了。需要的是文化的改变,我们需要’Go out and talk with business people',这恰好是我们当前的不足。”
上面这段话是从我2014年5月5日的工作日记里摘录出来的。
项目过程中,顾问的主要任务是回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践依据。后一项要求主要是确保顾问不是凭空提出一个未经实践的想法。
当然,顾问在华为公司数据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限于此。例如,通常的“外来和尚好念经”等等,已经是管理咨询中的老套路,就不再啰嗦。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