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影评|谁说李易峰演技不好,那么多内心戏看不出来吗?

2017-08-14 八哥 今日影评Mtalk


CCTV-6电影频道

《今日影评》


时间

8月14日 周一 21:51


嘉宾

刘佳宁

(心理专家)



近期,国内院线即将迎来一个奇观,“并蒂双花”


《心理罪》谢东燊执导,廖凡李易峰主演。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徐纪周执导,邓超阮经天主演。



两部电影改自同一IP《心理罪》系列小说,上映之隔仅有50天



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好戏,即将上演。


相距《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上映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神秘的面纱背后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我们还未曾得知。


而8月11日抢先一步与观众见面的《心理罪》,却是争议不断。



究竟《心理罪》系列小说这一IP有如何的魔力,引得国内电影创作者争相开发?


十年之期,最牛犯罪小说


《心理罪》的原作者雷米,被称为“中国犯罪心理小说第一人”。其除了作者身份外,还是公安大学痕迹检测专业毕业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教师



因此,雷米多年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并且经常接触真实刑事案件信息。


而在其手中诞生的《心理罪》,便以独到的“专业性”横行网络文学,少有能在这方面与之比肩的同类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基础和独到的专业性创作,使《心理罪》成为了一部天然的优秀“剧本”。这一点经过无数读者的肯定,这也是众多电影创作者选择这一IP的重要原因。


“在《心理罪》中,雷米创造了一个血肉丰盈的人物——方木,如果说叙事的线索构成这部小说硬朗的结构,那么关于方木这个人的一切,则形成了小说的骨血和灵魂,他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

——新浪网专栏作家 大袖遮天


“在我看过的众多国内犯罪推理小说中,《心理罪》无疑是最优秀的一部。作者用细腻和专业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犯罪故事:主人公方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他熟知犯罪心理画像这门刑侦学的前沿学科,在他和变态杀人狂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性的丑恶被深刻地揭示,同时也彰显了正义的力量。

——中国新概念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 李西闽


从2007年8月1日,《心理罪》系列小说出版,至今《心理罪》影片上映,整整十年。期间,《心理罪》改编网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这十年,《心理罪》系列小说读者、《心理罪》网剧观众的不断累积,使得“心理罪”这一IP越发有影响力,积攒了庞大的受众群体。


因为良好的市场前景,让《心理罪》的影视改编更容易受到投资方和创作者的青睐。


这是《心理罪》系列小说银幕并蒂双花的次要原因。


再好的剧作、受众,也只是基础。一部电影的价值,还是要放到银幕上让观众去衡量。


如今,在观众口中,先行一步的《心理罪》却是争议不断。


青年演员在进步

办案推理需谨慎


目前,观众、媒体对于《心理罪》的争议大多源于两点:“李易峰的表演是否合格?”“算命推理犯罪片是否合格?”


李易峰作为青年演员,2007年参加《加油!好男儿》获全国决赛第八名,从而出道。随后出演了《古剑奇谭》《盗墓笔记》《栀子花开》《怦然心动》等作品。十年演艺生涯至今,李易峰收获众多粉丝的同时,演技却一直饱受诟病。



而这一次出演《心理罪》与廖凡同台,着实让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李易峰在片中饰演的主角方木是一个天才,有大量犯罪心理分析和心理画像的戏份,对演员的演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八哥看完影片后,不偏不倚说一句:“李易峰用心了。”


李易峰廖凡有大量的对手戏,虽然看起来相较之下,李易峰还是略显生涩。



但几次两人争锋相对的戏份中,李易峰还是很好地表现出了方木身上的那种青春、鲁莽、自负。


在一场天台戏中,李易峰饰演的方木,步步紧逼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长,探求其内心深处的秘密,两人甚至拳脚相向。


整场戏中,李易峰一改往常自身阳光大男孩的形象,非常妥善的将方木身上的自负、鲁莽表现出来。直面廖凡的凶狠与戾气,毫不落下风。



特别是片中,有一处情节是李易峰因为自己的鲁莽,间接害死了自己朋友。深陷愧疚自责的他一边难以自抑的痛哭、一边为罪犯画像。身上的自负、轻狂转变为孩子般的无助,让人为其揪心。


导演谢东燊评价他:

“这部戏是他掏心去演的,做的非常非常不一样。”


青年演员的表演在进步,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日影评》特邀高人指点,心理学专家刘佳宁做客节目,一一详谈,为李易峰演技画像。


画像一:70分

“这个电影当中有一段李易峰的哭戏,这是他爆发演技的一段表演。其实人伤心的时候,不光是流泪一种表现。尤其是在你很伤心的诉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额头、你的眉毛、苹果肌、下巴、嘴唇,包括肩膀,都会有一些辅助的肢体动作。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表演,感觉好像没有那么完美,实际上是一种不协调感。我觉得李易峰在这个部分的表现,如果要给他打分的话,打70分。我觉得是一个年轻演员中,正在努力并且仍然有很多发展空间的状态。”

画像二:罪犯



“李易峰在方木的这个角色当中,有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放在罪犯的位置。换位思考的情况下,他就想罪犯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时候电影是用他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示的。和电影里面其他台词,说话的方式,其实差异并不大。如果他能够把自己,放在罪犯的身份地位之下,去思考会发生什么事情的话。他的状态和那时候的罪犯,应该会非常相似。凶手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作案时,心里面不是恐惧,而是小心翼翼,还有点兴奋。我觉得李易峰。在这个部分的表现,应该要去贴合一个罪犯的姿态,兴奋、紧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84x8znv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心理罪》更为受大家所争议的就是,片中的推理情节显得过于“算命式”


天才方木在犯罪现场转一圈,就把罪犯的年龄、身高、性别、体态、特征猜的一清二楚。


让很多观众直呼,这不科学。



但实际上,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心理罪》所描写的“犯罪心理画像”都是一个“神技”


什么叫做“犯罪心理画像”刘佳宁《今日影评》中解释道:

“我们说心理画像,就是通过这个人,做过的事情,遗留下来的信息,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面包括他的性格、职业、年龄、外貌、体重,以及他的社交状况,他的家庭背景等等。这个过程叫做心理画像。



这里有一个关于这门技术的真实案例:

“发生于1978年美国,22岁的瓦林太太在准备外出倒垃圾时,在自家客厅被歹徒攻击,瓦林太太穿着一件类似汗衫的宽松上衣及一件内裤,案发后,上衣、胸罩及内裤已褪下,腹部被狠狠地连戮数刀,从门前一直到卧室留下许多掐扎的痕迹,现场外还发现了两颗子弹以及被害人的血被掺入酪乳的瓶子中,歹徒一饮而尽。歹徒分文未取,现场侦察测不出凶手的犯罪动机。 


心理分析官针对这一犯罪现场对犯罪嫌疑人作如下的描述:白人,男性、年龄介于25-27之间,消瘦、外貌看似营养不良,本人生活懒散、邋塌,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个性孤僻,不喜欢与同性及异性朋友交往,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独居在家,大约是高中或大专的辍学生,犯罪人一定住在被害人的附近,案发后犯罪人可能是步行回家,凶手很可能会连续作案。 


心理分析官之所以这样下结论有其心理学依据,因为犯罪人在行凶时,没有刻意地消除那些暴露自己身份的线索。而且这种特定的行凶手段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凶手的这种偏执的妄想大都产生于19岁,并且还有10年左右的“孕育期”。认为凶手年龄在30岁以下是因为附近尚未发现过类似的事件,认为凶手之所以消瘦是因为大抵患有精神病的人,吃饭、睡觉不好,造成营养不良,并且他们大都不注重个人的卫生和仪表的整洁。他们往往独居。由于疾病原因他们很少可能进大专院校读。


其实这个真实案例和《心理罪》的一些设定非常类似,例如掺入鲜血的牛奶。



虽然通过现场的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推断出罪犯的诸多信息,甚至直接确定身份,听起来有些神乎其神。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很大程度上违背现实规律。


之所以观众对《心理罪》的推理过程不信服,并非因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不科学。而是因为叙事上的不严谨,对观众缺乏一个推理过程的叙述。




影片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追捕”这类动作性强的情节上,保证了电影画面的丰富好看,却没能把持住影片内容的有理有据。


例如,影片最初的一个“解剖案件”。只有2分钟是查案、破案,而5分钟用来爬墙跳窗,飙车追捕。



犯罪悬疑片想要取得好票房、好口碑,还要在情节上、叙述上更为谨慎。


《心理罪》为罪犯画像,为观众画像,却没能为自己画好像。将文学作品改编成银幕电影,要做到如庖丁解牛般对原著的解构,保有原著的精髓,符合电影形式的再创作,才能得到无论是原著党、还是非原著党的认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37g33ch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日互动


《心理罪在你心中及格了吗?


更多精彩


一周电影大事件 | 李易峰的“心理画像”

已经被我们看穿。(文末附电影票中奖名单)


IMAX银幕上,

王大陆的嘴能有多大?(文末福利)


电影真话,每天只聊8分钟!

CCTV-6电影频道影评类日播栏目

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权威开评

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