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下一个五倍股,十倍股的集中地

2017-09-16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知新派V


导读

近一年来,PPP落地正在加速落地,这一波大需求下将很有可能诞生下一只五倍股,十倍股。


地方政府正在一个一个的发布新项目,中央政府在一次一次地说要鼓励PPP项目,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但这一切在当下资源类股票+科技类股票唱双簧的时候,已经无法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


不过,暂时不受关注,其实也是好事。


PPP已经重生


PPP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之前也有过几次的热潮。但这一次,毫无疑问,PPP的总体规模和国家政策的力度都是空前的。


近年来民间投资一路下行,而政府投资则在不断提速来托底经济;而在如今地方政府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不再是可以肆意挥霍的土豪,引用“PPP”是必需的举措。自己没钱,只能让社会资本多出钱。


所以PPP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推动PPP模式的发展几乎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意志”;


政策以及地方政府GDP的目标压力下,PPP模式下的数据显示,不管是入库的金额还是落地执行的金额,都在飞速增长:


飙涨的数据,落地执行的项目正在飞速增加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截止17年六月份,入库项目已达16.4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猛增54%


6月末落地项目2,021个、投资额32,965亿元,同比增加1,402个、22,402亿元,增幅分别为227%212%


从16年开始,项目落地率也在持续增加中,目前落地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4%。



但这也只是开始,未来落地的订单将会进一步爆发。


PPP 项目从发起到落地必须要经过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四个阶段,平均耗时超过 1 年。所以目前大多数项目,都还未落地,在一两年内,落地的项目仍有大比例增长的空间。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投资政策性相关项目,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能拿出多少钱来投资,这个就是衡量利好程度的最好指标。政府投了多少钱,企业就会有相应比例的营收。


而PPP带来的投资,在未来的二到三年,成长性是具备高确定性的。


受益行业已经开始起跑


行业集体业绩表现优异:


作为受益PPP最大的行业之一,2017年的园林工程企业,业绩好的过分了。整个板块上半年营收同比增59%,净利同比增52%


其中,净利规模过亿的头部企业更是几乎全部双增长超过50%。



个体企业激励计划预示强烈信心:


铁汉生态(300197)在上周三(2017/9/6)发布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总额19亿元,覆盖496名激励对象。根据解锁业绩的要求,18-20年的净利润为:10.1亿,13.3亿,17.3亿。



早在16年5月份,园林行业老大东方园林也发布了同样激进的激励方案,到19年,公司的解锁业绩目标达到30亿。



当时看似夸张的解锁业绩目标背后,其实实际上一点也不夸张,现在看来更是有机会提前完成。



根据东方园林的三季度业绩预告中值,其最新四个季度的业绩之和为16.3亿。17年的解锁业绩已经基本达标。


还在猛增的订单:

东方园林的在手订单数额已经接近千亿,当前的订单营收比已经超过10;

铁汉生态在手订单约200亿,当前的订单营收比为4.4;

中国建筑2017新签PPP订单4292亿,总订单两同比增34%;

中国电建2017新签PPP订单924亿,PPP订单同比增163%;


以上不包括框架协议,仅计算已签合同的数额。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公告统计。


所以不管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园林工程企业还是以央企为主的建筑工程企业,近来的订单量都是相当充足。从订单到最终的营收,利润,项目周期一般在一到三年。所以说,近两年的高订单量增量,是可以保证未来2-3年的高业绩增速的。


股价已经开始有所表现:


相关行业的股价从近一年已经表现不错,而且是完全靠业绩撑起的上涨:



PPP相关行业的一系列表现,正在不断地验证PPP项目规模的迅速扩大正在使得其极大受益的事实。


这次不一样


前面已经提到,PPP其实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物。历史上在目前这一波 PPP 热潮之前, 其实已经出现了广义 PPP 的两波高峰:一是90 年代中后期外资涌入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波浪潮;另一是 2002 年,建设部推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改革产生的一波 PPP热。 两波广义 PPP 多以 BOT 或 BT 模式进行。


形式上不同:


原来主流 BT 模式下,投资人与地方政府或平台公司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
而在 BOT 模式下,投资人是项目公司独资股东,地方平台公司没啥关系;

现在 PPP 模式下,投资人与地方平台公司是合作伙伴,都是投资方或者说股东。 


更强的监管:


当前PPP项目的体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落地项目超过了3万亿元。政府很清楚,在当前的体量下,已经无法承受疯狂扩张,运营不规范等巨大风险的发生。


以最近的《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为例,即财政72号文。可以看出,监管的力度对比以前,确实有不少进步,比如:

1. 将“货物”、“工程”以及“融资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

2. 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先预算后购买”的原则,限定购买期限;

3. 明确10月1日前限期整改违法违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从做什么,怎么做到不达标的要整改,都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过去因为地方政府信用而导致的问题,在严厉的监管下,将会有大的改观。


现在因为垫资比例的降低,现金流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不过应收账款太多,回款的问题仍需要一直持续的关注。


最后总结:


其实,即使不去考虑这次的PPP模式到底会不会和之前很不一样,以后有没办法继续推行和鼓励。在当前的订单形势下,已经够使得众多拿到订单的公司好好过一阵好日子了。14年开始发起得最新版PPP模式项目,据1-3年的项目周期推算,在目前才刚刚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当中。16,17年疯狂飙涨的PPP订单还未开始转化成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所以说,目前的业绩增长,只是最开始的一段。


PPP模式带来相关行业的大机会,这是肯定的。


新瓶装旧酒,有时也有好事。


-END-


关注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