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用一大波“减负红包”让企业轻装上阵
降成本和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大重要任务。去年,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改革红利逐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得以减轻,市场活力正在被激发。
自我革命,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平均每月12万元!
这样的“红包”,去年5月1日开始,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都有收到。
这得益于那天开始全面推开的“营改增”新政,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四大行业被纳入范围。
省国税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我省共有营改增试点纳税人57.1万户,前10月全省营改增总体减税99.7亿元。
更多的“红包”,来自省政府同月出台的《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
《意见》从税费负担、人工、资源要素、物流、融资、外贸、制度性交易七方面,为企业降成本。
针对初创企业资产轻、无抵押等特点,银行联合税务部门推出“纳税信用贷”,企业凭借纳税信用即可申请贷款。凭A级纳税信用,湖北天合嘉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建设银行光谷支行顺利贷到100万元,其所在的东湖高新区贴息25%。
贷款中间环节过长,间接增加了企业融资负担。
去年,省经信委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经营行为,引导国有控股参股担保公司降低费率至1.5%,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中间费用。
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多地政府进行自我革命。襄阳市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将20多个市直部门承担的145项审批职能剥离、整体移交,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取代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公章,杜绝了审批“长征”现象。
合力去杠杆,让企业轻装上阵
高杠杆不是一朝一夕,去杠杆更不会一蹴而就。
疏堵结合,我省引导企业稳妥去杠杆。
银行和企业抱团形成合力。去年,银监会要求各地银行业机构针对有关企业客户组建债权人委员会,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困。“多家银行协调一致,有利于防止个别银行压贷、抽贷带来的链式风险。”省内一国有银行负责人表示。
不搞一刀切。省农信联社相关负责人表态,该行全面对接农村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有前景、讲诚信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对企业来说,去杠杆不是单纯降低债务率,而是综合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优化杠杆结构。
湖北喜事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去年11月底,这家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与长江四板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获得资金支持。“银行贷款需要抵押,利息是一笔不小支出。通过股权融资,企业控制债务规模,不再为还贷款发愁。”公司总经理刘世军对股权基金赞不绝口。
债转股是化解企业高杠杆的有效手段。黄石市国资公司采取先债后股方式,向黄石燕舞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资金1000万元,缓解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企业目前只需负担利息。燕舞药业正努力在资本市场上市,国资公司的1000万元将转为股本。
“直接融资快速增长,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现状得以改善,债务结构优化,融资成本降低。”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说。
放水养鱼,激发经济活力
减负红包,不仅带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更是放水养鱼,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在减税政策推动下,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努力开拓市场,整体业务量大幅提升。去年前三季度即累计承揽项目19.59亿元。
省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后,二、三产业间增值税抵扣链条完全打通,结构性减税效应逐步显现。“这有利于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投资方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去年,三产收入占全省国税收入总额的39.6%,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三产国税收入同比增长36%,增幅高出二产29.9个百分点。
针对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势头,我省出台对互联网企业用电价格支持政策。阿里、淘宝、腾讯等互联网大腕正加大在我省的业务布局,一批互联网企业纷纷着手将服务器资源迁到湖北。
去年上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统筹推进企业去杠杆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规范发展债权融资。
新政之下,资本市场亮点纷呈。截至去年12月底,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居中部首位;去年前10月实现债券融资2634.3亿元,比2013年全年625.3亿元翻两番;拓展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等多个创新品种。
目前,我省已确定50家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300家,四板超过2200家,他们正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