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湖北省委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勾画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一年间,全省按照这一导航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芯两带三区”实施一年有何成效?看湖北各地的答卷
(点击,看视频)
融入“一芯” 借力新引擎
金属掩膜板,是生产液晶屏的三大关键性材料之一。奔着武汉的华星光电和天马,浚山光电年初在武汉东边的黄石,建起了这座工厂。
湖北浚山光电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 刘爱稳:之前用是日本的或者韩国的金属掩膜版,制造周期可能在60到90天之间,我们的制造周期可能在15天到30天 。
2个月前,武汉又传来好消息,华星光电T3项目产值突破百亿大关,T4项目量产在即。浚山光电立即在黄石,追加投资。
今年,黄石围绕掩膜板、玻璃减薄、镀膜、IC盖板,引进了11家企业,配齐了光电子产业上游的关键环节。
黄石市委常委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吴之凌:有利于武汉光谷的大型龙头企业的就近配套,同时也把我们本地的产业优势极大地发挥出来了。不再是做一些傻、大、粗、笨,附加值低的原材料的生产制造工艺了。而逐步向高端制造行业领域里面延伸。
黄石、孝感、黄冈等周边城市的上游配齐,也加固了武汉“芯屏端网”产业起飞的根基。
9月,中国首款64层3D NAND闪存芯片在光谷量产,武汉京东方10.5代线提前点亮;10月,武汉华星光电开始筹备T5项目;11月,小米武汉总部大楼投入使用;12月,芯片设计巨头新思科技落户光谷。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 伍新木:过去十几年前,武汉的集聚力是大于辐射力的。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和互动,现在武汉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并重。
产业腾笼换鸟 “两带”支撑底盘稳
“一芯驱动”,现在,湖北“芯屏端网”产业链企业已有近400家,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而在湖北产业主骨架的长江、汉江流域,一场“腾笼换鸟”的变奏曲,正在奏响。
在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兴发集团正在建设的合成氨项目,就是淘汰原有落后产能后上马的新项目。
宜昌兴发集团总工程师 吕运江:整个项目我们是选用整个国内比较先进的技术,对长江大保护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仅今年前10个月,长江沿线关改搬转了95家化工企业。与此同时,86个围绕绿色产业和创新驱动谋划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在长江产业基金的撬动下,动辄10亿、50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布局长江沿线。
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绪一:我们也是希望通过长江产业基金资本的支持,和我们一些在产业方面的资源,带动一些项目落地,能够助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上个月通车的汉十高铁,将五个城市连成一体。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围绕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各自发力,又相互补链。
孝感临空区招商局局长 张勇: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孝感,利用武汉的资源的优势,借船出海,借鸡生蛋。
三区协同 精准定位找突破
在三区的协同发展中,各地则审视禀赋、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打造特色增长极。前几天,神农架各大滑雪场开始免费入场。门票没了,旅游收入不降反增。
鄂旅投神农架公司董事长 袁房林:带动了神农架宾馆、饭店、餐饮等等这些行业以外,又带动了滑雪服装租赁,游客包车。
当然,游客冲的,不只是门票免费。完好的深林资源,本身就是巨大的吸引力。今年,神农架在全区实现了液化气、无烟煤代替木材燃料,还为各大景区的路面装上地暖,避免撒盐化雪影响生态。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 常务副区长 王文华:神农架作为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是要以“绿”为本,坚决履行好保护第一的责任,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在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内,今年,潜江龙虾、随州香菇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现代农业水平和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鄂州、黄石、黄冈等地,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同时,紧盯湖北国际货运航空枢纽,设立临空经济区。
(来源:湖北新闻微信公众号)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