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返贫 守耕地 壮产业 美乡村——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0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全省上下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三农”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如何扛起农业大省的使命担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三农”新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2月3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汉召开,分析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1年“三农”重点工作。



守底线 稳政策 “5年过渡期”需保持定力


我省3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下一步怎么办?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5年过渡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平稳过渡,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决不能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必须守住。我省脱贫地区总体发展基础较薄弱,特别是产业和就业还不稳定,要用好5年过渡期,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这里的“过渡”,并不是相关政策从有到无的过渡,而是从一种政策到另一种政策的过渡。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需保持定力,不能抢跑,在中央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同时,坚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逐项梳理,优化完善一批支持政策,打出一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我省将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建立长效机制,将解决相对贫困的常态化帮扶措施纳入乡村振兴政策框架。


加强统筹谋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考核机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衔接,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队伍等攻坚力量,在配备上保持稳定,在职能上实现转变。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进阶。各地要以乡村振兴统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守牢耕地红线 打造大型种业集团


耕地和种子,一个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个是农业的“芯片”。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问题,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斤以上。


我省现有耕地78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888万亩,这是要牢牢守住的耕地红线。


“我省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


保护责任更“严”。建立上下联动的巡查管控和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进一步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制目标和强度。


执法监管更“硬”。对新增违法行为零容忍,重大问题由省级职能部门挂牌查处督办。建立天上飞、空中看、地上查的高效监管模式。


占补平衡更“实”。进一步规范增减挂钩项目管理,新增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实行无差别管理。


目前,湖北种业研究长期处于国内第一方阵,但转化应用不快,自主选育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龙头种子企业缺乏。


我省将加快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武汉·中国种都”。整合资源,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种业集团和“鄂种”品牌,提升竞争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 培育1000家龙头企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湖北是农业大省,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大龙头缺少,大品牌缺乏,产业链缺失。


我省将如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打通产业链缺失堵点,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


会议指出,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今年开始要实施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百千亿特色农业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监测认定,推荐一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树品牌,打造湖北“三宝”。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农业品牌。提升“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的知名度,围绕粮食、生猪、水产、中药材等10大主导产业,确定重点种养区域和推介品牌,推进潜江龙虾、黄冈蕲艾、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培育湖北农产品全国知名“三宝”,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20个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企业品牌和300个产品品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农业产业化,要富企业更要富农民。我省将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让更多农民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补农村现代化短板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


村庄规划重在科学合理。要坚持以县为单位全域规划,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好县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合理解决好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互通的问题。


基础建设重在提升功能。农村路网、饮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数字通信、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要把务实管用放在第一位,适当超前、注重节约。


公共服务重在普惠共享。要抓住乡村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资源向乡、村两级延伸拓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合作、共建、托管等方式,推动城乡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通,打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全面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省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15%,行政村垃圾治理实现“五有”标准的占99.62%,89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运行。


据介绍,湖北三年来累计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395.29亿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三年新建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4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达到 25.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


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 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必须向改革要动力。


据省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持续深化,全年流转耕地2400.8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328.8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省已成立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14473个,量化集体资产资源667.25亿元,累计分红10.84亿元。


我省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改革红利正加速释放。


未来,要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统筹实施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记者:崔逾瑜、汪训前、祝华

编辑:华纯皓

来源:湖北日报


推荐阅读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 一次说清!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怎么用?

·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