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 | 吴志远:“反转”即真相?“后真相时代”的迷思与批判
最近十几年,“新闻反转”频繁出现,对于新闻人而言,追求真实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对于普罗大众,这种反转已慢慢变成是一种日常,这些反转新闻常常是没有下文的,戛然而止,对于新闻“真相”的关注也越来越扑朔迷离。一个网络热词随之兴盛——“后真相时代”。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关于疫情的各种谣言、自媒体的虚假信息,充斥网络。
在这样一个时代,“真相”真的重要吗?你真的了解“真相”吗?我们到底什么时候需要“真相”?“真相”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3月18日晚,吴志远老师就“后真相时代”的迷思和真相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01
“新闻反转”——新现象背后的旧问题
你还记得哪些“反转新闻”?
罗冠军案
货拉拉事件
敦煌林场事件
彭宇案
于欢杀人案
江歌案
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
罗尔事件
“八毛门”事件
“上海女孩过年逃离江西”事件
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
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2019年英国“冷冻货柜车案”
2020年苟晶被冒名顶替案
……
“新闻反转”的一些关键时间点
最早提出反转新闻概念的时间大致在2013年。(通过百度检索,“反转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底新华网《盘点2013年十大逆转新闻》。)
2016年是标志性一年,新闻反转兴盛于互联网进入自媒体发展阶段。微信自媒体大爆炸的混乱时期,对新闻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冲击。
从以上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反转”的定义:
定义: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相变化的现象。
主要特征: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本质:假新闻
“新闻反转”的原因分析
职业传播者角色的缺失:采访的不足,报道的不平衡,媒介审判,追求眼球经济,把关人(如传统媒体)的缺席,缺乏核查
新媒体技术、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迅速、碎片、转瞬即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受众原因:从众心理(集体无意识)看客心理(吃瓜群众)诉诸情感(煽情)
02
“事情、事实、真相“——通往真相的反转迷思
三个关键词
事情(MATTER/THING)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经过、关系、对象、状态。描述很难客观。
事实 (FACTS)现实;真实;行为。
与之对应的是概念(OPINIONS)。
真相 (TRUTH) 真实的、正确反映的相、本质的、通往真理的。真相往往是多层次的,但真相不是不可知论的。
新闻与真相?新闻与反转?
事情可以“反转”(事实的再呈现或证实和证伪)。
新闻永远是事实及事实构成的事情,而不是真相(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闻从来没有任务是呈现真相,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是无穷接近真相,但是新闻作品是无法反映的。
“反转新闻”的本质是假新闻被证伪,是事实在不同阶段的呈现,是事情的去主观化表述。
新闻本来就不是一次性的完成时。新闻需要反转,但新闻业不需要无休无止的“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抵消了传播主体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默认了谣言、流言、观念和观点对新闻的侵袭。反转新闻侵蚀了新闻业的公共性和权威性,默许了所谓“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理念。
03
“后真相”——一个伪概念的生成
关于“后真相”一词的真正起源
2016年11月,“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评选为年度词汇。有论者认为,这个词或将成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
“情形”只是一种表述,形容国际上社交媒体对于民众判断事实的影响,指向的是政治传播。人们似乎认为,“后真相”可以解释一切新闻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是后来者自己对于后真相的定义有误,并滥用。
“后真相”一词已经从流行词汇逐渐变为媒体报道、学术研究中的惯常用语。更加吊诡的是,“后真相”一词甚至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时代”代名词,以至于学界不乏冠以“后真相时代”的种种论文。知网中以后真相时代为主题的论文有828篇。
正本清源:“后真相” 观念的起源、生成和现实指向
起源 新技术加速资本主义新闻业的现代性问题
A 后现代的转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B 网络社会对资本主义新闻业垄断性的历史的打破
生成 西方新闻业的政治经济危机
A 西方新闻业的民意下降(诉诸情感与信仰;西方社会奉行的客观主义新闻哲学及其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在技术倒逼下走向失败。)
B 大众传媒的经济危机(报业危机、电视机的衰落)
C 新技术的政治化传播(特朗普的推特治国)
“后真相”概念合法化的背后,是技术催化下资本主义新闻理念和新闻业走到了一个历史拐点;是西方社会奉行的客观主义新闻哲学及其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在技术倒逼下走向失败的标志。
“后真相”观念滥觞的背后,依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信息麻醉和政治经济剥削。而动辄冠以“后真相时代”的话语和理念,则更是一种回避或混淆社会现象、新闻事实与历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
04
“后真相”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历史现象、历史真相和历史规律
在理念意义上,后真相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掩盖了其历史局限性。代表了西方新闻客观主义哲学背后的实用主义哲学(实证主义民主精神)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范式危机。
在实践意义上,“后真相”概念及其实践操作,是一种西方新闻业的“逃避性策略”,更是资本主义政治实践在社会事实和真相层面的另一种“中性伪装”。
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
后真相强调情感,而真正为公众的新闻业,社会传播环境应该为社会大众提供真实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社会事实。新闻报道和信息的传播,以及建构这种传播环境的历史使命是从总体性建构真实的历史现象。
05
反思和讨论
对于新闻从业者和专业学习研究者
学术研究要保持学习并批判吸纳新概念的动力。
对于源自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概念,更要辨析其背后的价值观与历史观。
同时,我们要时常警惕一种不当趋势,即勿将一种西方社会语境中的概念囫囵吞枣地运用于中国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中。
不做人云亦云的研究。
坚守新闻业正确的社会观、历史观。(以事实为依据,对当下负责,对历史负责。)
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每个人应该努力通过个人改变身边环境的媒介素养,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健全的新闻价值观。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图文|高熙悦
监制|庄舟
出品|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