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 陈谦平:春雷响,万物生——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雍新学 南雍新学
2024-10-17



春雷滚滚,响彻行云。

回首百年,革命前辈惊天动地创伟业。

万物苏生,辉映寰宇。

还看今朝,时代新人乘风破浪开新章。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又是如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时至今日五四精神对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5月14日晚,在陈谦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梭百年,由点到面地全程回顾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发展过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重

1、民国初年的边疆危机

沙俄与外蒙古危机:恰克图会议与《中俄蒙协约》


英国与西藏危机的加深:西姆拉会议与中国拒签《西姆拉条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侵占胶州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日本侵占胶州湾: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要求参战,并阻止德国将胶州湾直接交还给中国。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至11月初,日军占领了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全线。

3、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与独占中国的图谋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在中南海怀仁堂向袁世凯递交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条款

4、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总称《中日民四条约》



二、军阀混战与南北对峙

1、北洋军阀内部纷争

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

2、南方军阀联省割据

旧桂系陆荣廷


滇系唐继尧

3、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参战风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曾改变中立立场,试图在日本前对德宣战;1915年11月又想通过对德宣战来取得协约国支持。英、法、俄同意中国参战,并给中国参战的优待条件,但因日本坚决反对而无法实现。


以工代兵赴欧参战:从1916年8月到1918年11月,中国有14万劳工在英法,而在俄国的劳工亦有10万余人。中国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粮食和战略物资。


中国对德奥宣战: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其提出的参战条件①允许庚子赔款延缓5年偿还,德奥之庚款永远撤销②关税按实价值百抽五③允许中国军队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扎,得到列强同意。



三、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1、山东问题与巴黎和会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外交部大厅召开。中国作为三类国家参加了和会。

中国代表顾维钧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就山东问题唇枪舌剑,《中国要求胶澳租界地胶济铁路暨德国所有他项关于山东省权利之直接归还说贴》赢得英法美的同情和支持。

2、山东问题交涉失败

公理战胜强权神话之破灭。英、法、美、日、意五国明争暗斗,冲突日益激烈。中国山东问题遂成为列强妥协的牺牲品。

3、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

火烧赵家楼: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许。北大、北高师等3所大专学校学生3000多人,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字样的标语齐聚天安门,并向东交民巷的英美驻华使馆进发,递交说帖。学生们随后冲向位于赵家樱胡同的曹汝霖住宅。于是出现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历史画面。


罢课、罢工与罢市:5月19日北京学生进行总罢课。要求政府拒签对德和约惩办曹、章、陆,并挽留辞职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傅增湘。全国各地学生起而响应。


六三运动:6月3日—4日,北京各校学生上街演说,北京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学生八九百人。为了声援北京的被捕学生,上海部分工厂和商店于6月5日举行罢工和罢市。5—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工人前后有六七万人。10日,沪宁铁路工人也开始罢工,使交通瘫痪。“上海新兴的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上海的罢工和罢市迅速波及全国各地,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罢工与罢市。

六三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


北京政府面临政治危机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北京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一是徐树铮安福系同梁启超研究系的矛盾;二是大总统徐世昌同皖系的矛盾;三是直系同皖系的矛盾(如直系第三师师长吴佩孚、鄂督王占元、赣督陈光远);四是皖系内部地方将领反对签约(如淞沪护军使卢永祥、湘督张敬尧、察哈尔都统田中玉等);五是广东军政府(唐继尧、唐绍仪等)的反对。可谓四面楚歌。


罢免曹、章、陆: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声中,北京政府决定舍车保帅。6月10日,徐世昌连发数令,称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呈请辞职”,“准免本职”。

4、中国政府拒签对德和约:

“保留签字”的失败:6月24日,顾维钧向巴黎和会秘书长表示:愿于德约签字时将山东条款声明保留。26日,顾维钧又提出“约外保留”建议,即签字前又中国代表向和会提交一份正式公文,声明保留山东条款。最后,连中国代表在签约前发表“对德和约不妨碍中国政府将来重新提议山东问题”的口头声明也遭拒绝。


中国拒签对德和约:6月28日对德和约签字当日,中国代表顾维钧、王正廷等联名致电北京政府,决定“不往签字”。并致函和会最高会议,“声明保存我政府对德和约之最后决定权”。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以工人、商人、学生和市民为代表的各个阶级、阶层实现了联合,群众的参与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促进了新思潮的历史性转向。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阶级、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的思想源流———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与“德”“赛”二先生:新文化运动起源于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的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提倡科学与民主,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内容。


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文学革命。该运动的倡导者是留美学生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提倡白话文成为文学革命最重要的内容。而鲁迅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4卷5号上的《狂人日记》,则是第一篇用现代文体创作的白话小说。


反对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第三个重要内容是反对孔教。针对康梁等提议将孔教列为国教的主张,《新青年》第2卷第1号发表易白沙《孔子平议》一文,认为孔子被野心家利用,成为“文化专制主义的工具”。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等一系列文章,从政治文化角度对康有为的孔教做了全面清算。


《新青年》迁往北京:1916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长。蔡元培随后又聘李大钊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为文科教授。在教育部任金事的周树人(鲁迅)亦于1918年1月任《新青年》编委。他们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在编辑《新青年》6卷5号时,专门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该文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做了全面阐释。该文标志着李大钊已经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还发表顾兆雄的《马克思主义》、刘秉麟的《马克思传略》等。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这是最早的中文全译本。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课程。

3、十月革命和苏俄对中国的影响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二文,强调“1917年俄国革命是廿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指出欧战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列宁和马克思的“功业”。他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表明他已经指出了中国革命将来的发展方向。


陈独秀在《新青年》9卷3号(1921年)发表了《社会主义批评》一文,指出“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底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底必要”。他的结论是:“我以为中国底改造与存在,大部分都要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帮助”。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主文知识分子的来源

留日学生或学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董必武、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杨匏安等。他们通过阅读日本报刊和书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信息。


留法学生或学者:1919年至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达1600人之多。根多人通过接触马克思学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包括周恩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徐特立、陈延年、陈乔年、陈毅、朱德、邓小平等。


国内知识分子:受到《新青年》等刊物影响的一大批国内知识分子。如毛泽东、陈潭秋、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张太雷等

2、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吴廷康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即维经斯基1920年1月开始负责共产国际的远东事务。同年4月,他率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成为在北京和上海与中国共产主义者直接联系的第一个苏联党员”。从1920年5月到1921年1月,吴廷康在华的主要活动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刊《共产党》《劳动界》等期刊;开办劳动补习学校等。经李大钊介绍,吴廷康到上海拜访陈独秀并组织上海成立革命局。


马林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0年8月,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设东方民族处中国科。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抵达上海,帮助中共的建党工作。

2.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3、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


7月31日清晨,一大代表分乘火车前往嘉兴。当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到无产阶级专政,直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和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建设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的被动转为主动。



六、初心浴火、使命牢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1、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2、武装割据,土地革命,万里长征,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3、第二次国共合作,独立自主,开辟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

4、坚持和平建国,建立联合政府,反对内战,打败国民党,建立多党合作的新中国。

5、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反腐倡廉,人民至上,保护环境,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又将昂首阔步走向新时代。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文编|许思琪

  美编|许思琪

  监制|庄舟

 出品|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雍新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