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雍历|十二月纪(上):看不见的子弹
#1
十二月纪·第一周
1
11月29日
1977年 南京大学成立学校外事办公室,下设外宾接待组和外国留学生工作组。
2
12月1日
1937年 本校主体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
3
12月2日
1935年 中央大学全体学生为殷逆叛国电请当局戡乱除奸。
4
12月5日1931年 本校学生冲进首都卫戍司令部示威,迫使当局释放被捕的185名北京大学南下请愿抗日学生。
1952年 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提请中央任命潘菽为南京大学校长,孙叔平、李方训为副校长。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同意任命汪大年为政治辅导处主任。均先行到职视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昔日的校园寂寥,愁绪似烟波铺满大江。大江东流,白浪在夕阳中染上血红。在日寇统治下的南京城中,有那么一群人,一群我们的同龄人。他们身陷牢笼,却向往自由。他们集中在党的周围,化身为正义之枪,将看不见的子弹射向敌人的心脏。
#2
中共领导下的秘密团体的建立与发展
沦陷后的南京,在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以后,又成了汪伪政府的巢穴,侵华日军的指挥中心所在地。身处铁蹄下的南京中央大学师生,不甘心当亡国奴,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伪统治者作斗争。师生们的反帝爱国活动,起初都带有自发性质,活动较为分散。后来,共产党地下组织进入学校,与各爱国社团联系,利用公开合法组织,隐蔽开展抗日进步活动,才进行得有声有色。
学生中最早成立的秘密反日团体是“群社”,它是1940年8月由理工学院、农学院部分学生组织的。后经发起人理工学院学生朱为捐(女,中共党员)与南京党的外围组织“青年互助会”联系开展活动。1941年9月,在“群社”的基础上,扩展成立“团结救国社”(简称团救社),他们以团结反日为宗旨,创办《萤光》半月刊,到社会上秘密散发,影响较大。由于活动过于暴露,1942年2月《萤光》被查抄,朱为捐被迫离开学校,转移到苏南抗日根据地,“团救社”停止了活动。
1941年秋,理工学院土木系秘密成立“青年救国社”(简称“青救社”),并积极在其他院系发展社员。在党组织的秘密领导下,多次组织进步学生与日伪作斗争,发挥了核心作用,王嘉谟、厉恩虞等就是青救社的骨干成员。教育学院和文学院学生组织成立“民社”,公开以“以诗会友”为宗旨,团结群众,传播进步思想。
汪伪政府为了笼络青年学生,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让“南京市市长”周佛海和“宣传部部长”林伯生牵头,于1942年秋和1943年底先后成立“学生互助会”和“干字运动实践会”,这是南京市学生的两个公开合法组织。不久,南京中大的进步社团纷纷加入,“青救社”、“民社”的骨干分子慢慢地控制了这两个组织的活动权。他们巧妙利用合法身份广交朋友,发展会员,开展活动,积蓄力量,比如利用寒暑假举办“讲习会”和“活动营”的方式,组织各种演讲、座谈、辩论等,引导青年学生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投入救国救民的广阔天地。
每逢寒假或暑假,中大部分学生利用“学生互助会”的名义,到社会上举办过多次补习班和妇女文化夜校;“干字运动实践会”还在中央商场和太平商场等地开办职工补习学校,一面帮助职工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从中培植进步势力,为后来开展职工解放运动播下了火种。
#3
驱樊风潮
1943年,时任沦陷区中央大学校长的樊仲云长期推行奴化教育,弊端丛生;同时又暗中勾结私商,贪污学生伙食费,引发公愤。内忧外患的阴霾笼罩下,学生社团“青救社”因势利导,决定发动全校同学罢课请愿,要求撤换校长樊仲云。这一行动得到部分教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支持。5月31日凌晨,近千名学生在食堂集合,整队到汪精卫住所请愿。第二天便进行罢课,并成立了由11名学生组成的临时校务委员会代行校长职务。经过中大学生顽强的抗争,出于无奈的汪伪政府被迫撤了樊仲云的职务,任命文学院院长陈柱为校长,正义的行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战时沦陷区大学图景)
#4
清毒运动
抗战期间,日寇为了亡我中华,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毒化”政策,不仅在沦陷区大量种植罂粟(鸦片),还设立“宏济善堂”特货公司,负责毒品的产、供、销,将毒品源源输入沦陷区。那时的南京城内大小烟馆林立,到处乌烟瘴气,汪伪政府不但不禁毒,反而为毒品的高额利润和税收发生分赃矛盾。
南京工委巧妙利用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矛盾,以以“青救社”为核心,联合其他方面进步力量共同行动,揭露敌人毒害人民亡国灭种的阴谋,激励广大群众与烟毒斗争。1943年12月7日,青救社迅速动员100多名中大学生整队出发,上街进行反烟毒宣传。12月8日,各校学生在国民大会堂门口整队出发,沿途不断有群众自动加入到队伍中来,清毒斗争人数增加到3000多人。
50多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忆厉恩虞同志》一文中回忆道:“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夜晚,我们几千学生高呼禁毒口号,游行到夫子庙一带,冲砸了所有的鸦片烟馆,把醉生梦死的吸毒者揪了出来,其中不少是敌伪官员,还抄出了大量鸦片、毒品和烟具。我们在国民大会堂广场前焚烧收缴的鸦片、毒品和烟具,同学们围着熊熊的篝火,齐声高唱《毕业歌》……在我们后面,日本宪兵队持枪列队,虎视眈眈地对着我们。大家悲愤满腔,情绪激昂,毫无畏惧。其情其景,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唤起了群众的觉醒。那个时刻,我不禁想起了鸦片战争的历史,想起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想起了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心情十分激动。”(江泽民:《忆厉恩虞同志》,《新华日报》1998年9月16日)
#5
其他抗日纪实
相片与歌曲
学校图书馆大门口有一幅汪精卫的大相片,才悬挂几天,便有人将墨水涂在相片上。汪伪当局为了灌输“和平救国”的谰言,曾编印散发一首“和平进行曲”,其中有“大地涌起了和平的呼声……”一段,有人便将歌词改为“大地涌起抗日的呼声,激起了抗战的大胜利,中华民族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暗中传唱,更增加了大家团结抗日的信心。
秘密的报刊
理工学院一位学生,专门抄收重庆电台广播的抗战捷报,刊登在《正言报》上,印成传单,秘密散发。
青年学生的活动也曾引起汉奸和日本宪兵队的注意。有一次,他们从《学生》月刊上看见一篇题为“风潮”的文章,认为有煽动学潮之嫌,便停止了主编的工作.
(参考文献:《南大百年实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结语
黑夜之中,学子浮沉。他们身陷泥潭,却手握着灯火。他们将呐喊扔向辽阔,他们去点燃无际星河,烧灼了繁星,炙烤着夜空。民气未亡,国魂未死,卧薪尝胆,歼彼凶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文编|陈靖楠 许驰
美编|许驰
监制|徐笑然 刘雨辰
出品|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