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雍历|十二月纪(下):金陵之钗

南雍新学 南雍新学
2024-10-13

十二月纪·第三周

12月13日

1930年 教育部转发行政院训令:国民政府任命朱家骅为中央大学校长。

1937年 南京沦陷,本校四牌楼校址遂被日寇改作军事医院。

12月16日

1946年 复原回宁后首届新生开始报道,招生时有万余人投考。

12月17日

1919年 南高师教务主任陶行知提出《规定女子旁听办法案》,倡议男女同校。

1931年 本校抗日示威学生怒砸《中央日报》馆,“珍珠桥惨案”爆发。

12月18日

1935年 本校学生游行请愿,响应“一二九”运动。




  引言


1923年,鲁迅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为话题,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向中国社会抛出了如何使妇女真正解放的疑问。而回溯至1919年,男女同校之风在金陵大地之上滥觞,早已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以平等教育求得思想之解放


本期南雍历,我们将探索南大女子教育的源头,共同感受南大历史中的巾帼风采。


01

鸣哨之声

4岁时,她在私塾中陪伴自己的兄长读书,只是私塾里没有自由探索知识的天地,只有“三从四德”思想的疯狂灌输。


7岁时,她满怀羡慕地看着自己的兄弟步入学堂。然而,握在她书中的不是书与笔,而是穿梭往来的针线。她求学心切,却又无可奈何。


11岁时,她谎称自己是孤儿,企图进入女贫民院当保姆,由此借机读书谋生。历经一番波折,她如愿走进了基督教协会办的的清心女子高小(今上海市第八中学),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中学时,她顺利升入上海晏摩氏女中。凭借自己的聪颖天资和刻苦勤奋,她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五四之风”很快吹来,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妇女杂志、《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在新思潮的影响之下,她决心为女性独立之事业不断奋斗。她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活动,但因为“过激”,被学校开除。


在陈独秀、张国焘、茅盾等人的积极鼓励下,她决定投考大学。由于当时的国立大学没有招收女性学生的传统,各地代表纷纷为她出谋划策,说南京高等师范学风浓厚,不如向南京要求“开女禁”。《时事新报》的记者帮她写申请,南京学生代表也积极呼应。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男女同校之风就此开始。


她是张佩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录取的八名女性之一。


        (图片为南高师在1919年正式录取的八名女生合照)


                      (图片为张佩英的毕业证书)


02

改革详况


1919年12月7日,在南京高等师范的一次校务会议上,时任教务主任的陶行知提出了《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允许女子以旁听的身份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他看到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 “最不发达”、“几无上进之路” 的现实,认为大学不准男女同校 “更无道理”。陶行知大力号召南高师“应破这一禁区”,校长郭秉文、学监主任兼文史地部主任刘伯明、教育系主任陆志韦等坚决支持,校务会议一致通过了此项提案。


次年4月15日,在校务会议上报告招生问题时,陶行知更进一步提出招收女生提案,强调“不论男女,均可录取”。此案一提出当即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保守人士视开禁为洪水猛兽,并扬言一两年内要闹出大乱子来。陶行知则力排众议,终使该案得以通过,同时在会议上规定了录取女生名额。最后在100多名报考女生中,南高师正式录取了8位,她们的名字是李今英、陈梅保、黄淑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张佩英。这其中6人在外语系,2人在教育系,毕业后大都在国内外从事教育工作。


万世师表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今天我们来回顾陶先生招收女生的理由,仍然颇受启发。除了强调男女均为社会建设之力量这一观点之外,陶行知特别指出:“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情与人格——所以欲使男子不致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与此同时,“女子受教育,必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所以普及女子教育,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效果,并且可以巩固子孙的教育。”


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陶行知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不单单是男子的受教育程度,还有女子的受教育程度。“在重视女子教育的国家,这个国家必定是兴旺的,而轻视女子教育的国家是靠不住的”。此外,一生力倡“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的陶行知特意强调女子应该要有“社会大学”的意识,从学校毕业的第一天恰恰是开始社会学习的第一天。


很快,一股招收女生的浪潮便在中国的国立大学中流行起来。后来,女子甚至可以和男子一样远渡重洋,留学欧美,修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一位位杰出的优秀女性,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深刻印记。


03

巾帼风采

“核物理女王”&“东方的居里夫人”



吴健雄(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9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1934年,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36年,远渡重洋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物理学界巨擘欧内斯特·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人。后来以外籍人士身份参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又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因为在到达美国第一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稍事休整几日时,偶然听说她所前往的大学居然存在典型的“男尊女卑”现象,吴健雄才毅然决定留在伯克利读书。这恰恰说明,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某些方面比许多欧美的大学做的要更好。


作为女性,她打破了科学界男性主导的格局。1943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有史以来头一位女性教席;1958年,打破普林斯顿大学百年传统,成为第一个获得该校荣誉博士的女性;1975年,她再打破美国物理学会由白种人男性担任会长的传统,成为该学会第一位女性会长。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超常的努力,吴健雄为中国乃至世界女性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



胡济邦 (1911—1995),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县古山镇。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31年南京“珍珠桥惨案”中,为“护校委员会”十三名委员之一。先后掌握了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参加了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杜鲁门、张伯伦、邱吉尔、戴高乐、铁托、卡达尔等一大批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她参加了外交部的筹建工作,为将军大使的夫人做外交礼仪培训。1956年调《人民日报》任记者,曾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


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女子,在莫斯科13年(1936-1949),目睹了苏德战争的全过程,写出了无数篇战地报道,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发表在国民政府情报司(即新闻司)英文版的《自由论坛》周刊和《中苏文化》杂志上。胡济邦凭借其卓越才能,成为莫斯科新闻、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外交女神”



华春莹,1970年4月出生,江苏人,毕业于南京大学。2010年,华春莹任外交部欧洲司参赞,201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2012年11月16日,她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亮相,成为继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之后,外交部历史上第五位女发言人。2021年10月25日至今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作为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之一,她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以机智风趣、强硬得当的方式回应着外国媒体各种刁钻的问题,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底气与自信。


结语


“不再牺牲一半人生的天才自由,让女子本来有的天才,享受应有的权利,和男子共同担任社会的担子;使男子成一个健全的人,女子也成一个健全的人!于是社会便成了一个健全的社会!”南大校史深刻回应了胡适先生在《女子问题》的呼唤,诠释了教育“育人”之根本。民族的未来仍旧需要平等的教育,这段来自历史的回声将长久不息。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学 “开放女禁”百年颂》)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文编|陈靖楠 许驰

美编|许驰

监制|王梓涵 刘雨辰

出品|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雍新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