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雍历 | 四月纪:共悟初心使命,共续红色基因
四月纪
4月1日
1949年 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举行“争生存、求和平”的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
4月3日
2007年 我校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与日本多所高校机构联合主办“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骏河台纪念馆成功召开。
4月5日
1930年 南京各校学生“四三”惨案后援会在本校成立。
4月7日
2009年 南京大学机关党委组织集体学习科学发展观,听取了“科学的决策观”专题报告。
4月10日
2001年 部分师生代表举行座谈会,对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表示强烈愤慨。
4月14日
2009年 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战争史诗巨制《拉贝日记》来到南京,在位于我校小粉桥的拉贝故居举行发布会。
4月20日
1949年 南京大学潘菽、梁希、涂长望三位教授以及黄鹤桢等七名学生代表全国学联赴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4月21日
1924年 由本校学生宛希俨(中共党员)主持发行的《南京评论》(周刊)出版。
4月23日
1949年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前言
从1921年至2021年,南京大学的党员数量从最初的3名发展为15747名。从振衰微、救万民、建共和,到兴百业、倡改革、成小康,南京大学始终坚持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印下一串串诚朴为民的红色足迹,留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绚烂篇章。
本期南雍历,我们将重温南京大学的共产党人不惧风险、奋勇斗争的故事,回顾在党的领导下南京大学师生献身革命、投身建设、置身改革的故事,悟初心使命,续红色基因。
1921至1949年
壹
金陵板荡,赤旗肇始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春风,吹进了风雨飘摇的金陵城,也飞入了南大,鼓舞着一批先进青年积极寻求救国真理。
杨贤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23岁时到南高师(南京大学前身)工作。1920年,杨贤江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邀请南高师教授杨杏佛讲授马克思主义。他积极与学生接触,宣传进步思想,开展少年中国学会工作。在他的影响下,为了“表明中国青年要与各国青年共负起改造世界的责任 ”,南高师学生创刊《少年世界》。这对南高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杨贤江与《少年中国》报刊
1922年南高师学生谢远定、吴肃、李国琛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南京大学历史上有共产党员之始。
★
图为谢远定、吴肃、李国琛(从左至右)
1923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南京、浦口的党员编为第6、7两个党小组,其中第6党小组党员由东南大学和建邺大学师生组成,组长为谢远定,沈泽民、宛希俨等为成员。南京城内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自此成立。
1923年8月20日-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梅庵召开,邓中夏、恽代英以及南京代表东大学生谢远定等30人参加会议,这标志着南京此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的中心之一。
图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梅庵
纵使长期处在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大学党组织仍与广大爱国师生员工一起,为谋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学生运动、支援根据地、隐蔽战线、抗日救亡运动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诗篇。
星河含曙意,护校迎接放
1948年底,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已成强弩之末。南京城作为国民党的最后一隅,却仍笼罩在黑暗阴云之下。为控制城内人心惶惶的局面,国民党疯狂搜捕、迫害进步学生,并下达迁校密令。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启程赴北平参加谈判,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十多所学校6000多名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停止内战。国民党军警在学生们返校途中,大打出手,打死三人,打伤数百名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南京“四一”惨案。
图为金陵大学学生在游行
1949年1月21日中央大学校务会议通过“以不迁校为原则”的决议,并组织“校务维持委员会”,由梁希、郑集、胡小石三人任常委,主持校务,护校应变。全校师生在党的领导下,以“起看星河含曙意,愿将鲜血荐黎明”的决心,展开了反迁校斗争,积极护校迎接放。
铁骑下的抗争
在白色恐怖下的统战区,涌现了一批“打入”敌人内部、战斗在隐蔽战线的“红色间谍”。在国立中央大学,就有二三十位学生打入敌特组织内部,从事危险极大的情报、策反工作,成为中央大学地下党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露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
图为关露(右图为在中央大学读书时的关露,曾用名胡寿华)
关露(1907-1982),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曾于1932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为妇女抗日反帝同盟成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关露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939年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到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后进入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著名的“红色间谍”,出色地完成党交代的秘密任务,功勋卓著。
1949至1978年
贰
喜迎解放,重获新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市军管会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8日,改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去“国立”,迳称“南京大学”。1949年底成立南京大学党总支,结束军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大学党组织成为学校领导的核心,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南京大学的重任。
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
曾联松于1936年进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
1949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国旗图案启事,曾联松看到后备受鼓舞,“感于革命胜利,激于爱国热情,动于美学联想”,立即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伟大的设计中。
图为曾联松设计的“五地红星旗”初稿
1950年11月1日,曾联松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1137号文,正式确认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略作简化后,正式被采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我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记工拙,想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曾联松如是说道。
这面包含着中国人民期待与喜悦的旗帜飘扬在中国大江南北,飘扬在世界各地,彰显着以曾联松为代表的南大人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
图为曾联松先生
“共产党人能办科学,能办高校”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教育百废待兴。革命家郭影秋针对社会上有人所言“共产党人不能办科学,不能办大学”的质疑,“不当省长当校长”,主动辞去云南省省长的职务,于1957年11月5日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郭影秋先生指出,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任务;他主张教学为主,突出科研,重视学科建设;同时他强调以德为先,全面育人,彰显了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刻内涵和办学追求,极具远见卓识。
图为郭影秋先生(右图中右一为郭影秋)
1963年5月,党中央任命匡亚明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作为两次执掌校政的老校长,他在南京大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任期间,南京大学成立了第一届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蒸蒸日上。他团结全校师生,全面贯彻《高校工作条例》,把南大的各项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图为匡亚明先生
1965年,在高教部举办的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南京大学有20多项成果参加展出,其中,103计算机、射电望远镜、偶联剂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103计算机是当时全国高校中研制出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此外,分子筛、华南花岗岩、金属缺陷、内蒙古草原综合考察以及大米草引种与利用等五项研究成果同样令人瞩目,它们也被誉为南京大学科学研究的“五朵金花”。
图为南大科研“五朵金花”
1978至2022年
叁
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图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拉开了全国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帷幕。这篇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和“早春第一雷”的文章的主要作者,正是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的胡福明。
七十年代中后期,尽管“四人帮”倒台,但“两个凡是”的阴云仍笼罩在劫后的大地。胡福明意识到,要抓一个总的问题来推动拨乱反正,否则“闸门”不开,思想解放的激流就将受阻。冲破“两个凡是”正是关键。只有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否定“句句是真理”,否定天才论,才可以“让思想冲破牢笼”。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应运而生。
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邓小平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的争辩,成为了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与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并称为现代中国“三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夯实战斗堡垒,锚定党风定力
前进的事业离不开党中央的“把舵定向”。改革开放40余年来,南京大学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戮力同心抓教育,各项事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等各项办学指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大部分学科居全国一流行列,部分优势学科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日益增强。
2009年,教育部对南京大学作出"民心顺、风气正、干劲足,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的评价。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南京大学党委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4年5月4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图为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
2018年11月13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在南京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发表了题为《把握“九个第一”, 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讲话。讲话指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保证”即是“党的领导”,展现了南大沉稳向党的政治定力。
尾声
凝心铸魂,立德树人。回顾往昔,南京大学始终坚持以红色历史育人、以红色资源铸魂。一部百廿南大史,也孕育着一条翻滚着红色巨浪的奔涌长河。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站在新的时代坐标里,驰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南京大学矢志不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南京大学“百年风华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南大图片展”、百度百科、新华网)
★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图文 | 何慕清 方钰芊
监制 | 王梓涵 刘雨辰
出品 |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