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大V浮沉:告别“野生”,寻求“收编”

每经记者 每经头条 2023-07-01

  第 791 期 |  2022/05/20



“发车!


这一句投资者非常熟悉的口令,很快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过去几年里,基金大V们一次次振臂高呼,一次次通过自己主办的自媒体发出这个口令,无数投资者满怀激荡人心的财富梦想,一拥而上去追逐大V们发出的“财富列车”—— 一键复制持仓基金大V组合。


“发车”,这句口令,见证了基金大V们于数万亿市场掘金的鼎盛时代。大V“银行螺丝钉”主理的基金组合一度达到33.9万名关注和投资者,而这个数字,已经赶上了同期一些明星基金的持有人户数。


市面上知名度很高的基金组合,往往都是大V主理人多年经营的成果。这些组合规模常高达数十亿、上百亿元,甚至超出一众专业投顾机构[1]。这也为大V带来可观收益:有沪上公募基金公司与一些大V合作“发车”基金组合,一场打包的合作就能为大V带来几十万元收益。


和“冷冰冰”的投资机构不同,基金大V会耐心回答投资者的提问,会在市场波动时解释原因、安抚失落。“专业性+情绪价值”的双重驱使下,投资者们对大V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发车”这句口令,也见证了热闹背景下不断滋生的乱象,有的大V沦为了收割粉丝的工具。


对于基金组合的监管举措如期而至。去年11月初,多地监管部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持有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才能从事相关业务[2],堵死了基金大V“野生”组合的路。


当监管的重锤落下,随着今年6月30日整改大限临近,大V们有的入职持牌公募或券商,有的将基金组合“拱手”移交机构,还有人索性放弃组合,转向单只基金。


而对于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是:当大V加盟机构后,其原有价值是否会稀释,服务是否会“打折”?


相关背景

数万亿市场



2015年底,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仅为7657.13亿元、混合型基金2.23万亿元,全市场基金总量2722只。


作为对比,这三项数据最新的数字分别为2.27万亿元、5.25万亿元和9669只。


名词解释

基金组合


所谓基金组合,简单说来就是一篮子基金,其中包含有不同类别的基金。相比于投资单只基金,投资基金组合可以起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


在第三方平台的深耕之下,投资者可以在“发车”时对大V的基金组合进行一键跟投,也可以灵活选择调整自己的组合构成与投资金额。



01 大V崛起


● 刚一创业就遭遇惊魂大跌


2015年1月,时任某基金公司部门总监的郑志勇向公司正式递交了辞职信,他决定自己创业。


这时还没有后来投资者熟悉的基金大V“望京博格”,行业里的人习惯叫他Aris Zheng。从数学+计算机背景跨界进入金融领域,又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升任为基金公司部门总监,郑志勇说自己“也许是一路太顺利,开始讨厌可以预期的东西了”,他想做点别的事情。


那一年还没大火的赵雷发了一首新歌《北京的冬天》,歌词里写着“北京的冬天太冷我已无法承受”。但这份寒冷没有挡住Aris Zheng的创业热情。


201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暴力上涨32.23%!来到4300点附近后继续快速攀升,并在6月12日创下新高5178点,市场情绪正当狂热。


图片来源:同花顺


郑志勇评估之下,认为产品设计能力还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决定将给金融机构做培训等To B业务作为创业初期的主要方向。


然而,刚刚起步,就被现实给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这一年6月开始,A股市场发生了一场载入史册的下跌。深陷金融周期的机构已是自顾不暇,To B业务量直线下降,加之培训行业竞争的加剧,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 一边结婚一边更新内容


也有人在阴霾中发现了亮光。2015年股市惊魂大跌之后,几乎所有的银行等销售渠道都停止了向投资者推荐权益类基金,转而开始售卖固收产品和保险。


市场清淡、基金不好卖,这是行业规律。但在另一位基金大V“银行螺丝钉”眼中,却恰恰是布局基金的大好时机。


他决定来点逆向操作,从一家国有银行的总行部门裸辞出来,走上了自媒体的创业之路。


2015年有很多知名的股票大V,例如李大霄就因为在某财经节目精准地预见了那一年的顶部,一战成名。大家热衷于讨论市场与个股,公募基金也还没有“出圈”。


那一年年底,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仅为7657.13亿元,混合型基金2.23万亿元,全市场基金总量2722只。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作为对比,这三项数据最新的数字分别为2.27万亿元、5.25万亿元和9669只。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离职前,“银行螺丝钉”已经在雪球、微博和公众号上发布了不少关于投资的内容,主要以周更(每周更新一次内容)的频率进行,积累了一批粉丝。到了2015年下半年,他觉得推广基金的黄金机会来了,必须要提高内容更新频率,于是开启了日更(每日更新一次内容)模式。


7年来,“银行螺丝钉”一共更新了近2000期,据说就连结婚那天也没落下。后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钉大”,冉冉升起。


● 长尾大V纷涌而来


回过头来看,2017年被郑志勇定义为创业以来最为艰难、入不敷出的一年,他不得不开始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收起金融从业者的精英心态,从To B向To C转变。


他决定做一名基金大V,而不是已经非常火爆、模式成熟的股票大V。在郑志勇看来,股票大V的商业模式过于单一,还需要做荐股等服务,存在监管风险。思来想去,他选择从指数基金切入自己的自媒体之路。


曾经那个“讲了一遍别人不懂就不会再讲的部门总监”郑志勇,开始后退;向粉丝一遍遍解释指数基金为什么最适合定投、如何薅基金羊毛的“望京博格”则正式走向台前。


和2015年他刚刚开始创业时不同,这个时期基金大V们经过前期积累,已经开始渐成气候。以雪球平台为例,经常被与“银行螺丝钉”比较、人称“E大”的“ETF拯救世界”,一篇文章上百条评论已是稀松平常,“Alex价值发现者”、“二鸟说”等也开始崭露头角,还有更多长尾的大V纷纷涌现。


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同,成为基金大V的路径也大相径庭。但是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这些大V的粉丝数量也在飞速增长,单个平台几十万粉丝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领域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即Key Opinion Leader的首字母简称)不同,基金大V的粉丝粘性非常高,这也成为了很多大V商业生态裂变的基础。


02 商业模式


● 这样的互动哪家机构能做到呢?


粉丝粘性高,与基金大V持续高频的内容输出能力、强大的互动能力不无关系。


持续、高频地更新内容,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存储,也需要获取信息和加工的能力。不论是直接从书本材料中获取,还是与行业一线从业者、管理者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郑志勇回忆,自己一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100多个晚上的住所都是酒店,“你要不停地去接触新事物”。


而为了倒逼自己输出内容,“银行螺丝钉”的做法有两个。第一是保持大量地阅读输入,行业里广为流传,他辞职第一年就集中看了100多本书,就是为了保持随时有存量的知识。第二则是解答用户问题。[3]


仅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银行螺丝钉”每天需要处理的用户咨询就高达2000条。有第三方销售平台人士感叹,“银行螺丝钉”给了粉丝一个确定性,那就是不管留言排在第几位,一定会得到回复,“哪家机构又能做得到呢”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两年快速跻身基金大V的“民工看市”,谦虚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财经媒体出身的基金行业观察者”。在他看来,成为财经领域的大V,要么专业性特别强、文笔特别好,要么行业资源非常丰富。


说到底,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基金大V。


● 比一般自媒体商业生态更丰富


从商业模式来看,基金大V和其他自媒体从业者的模式起初也并无太大差异。广告、论坛、视频、直播,虽然大家收入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组成就是这些。


不过随着基金组合这类产品的出现,商业生态变得更为丰富起来。


所谓基金组合,简单说来就是一篮子基金,其中包含有不同类别的基金。相比于投资单只基金,投资基金组合可以起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


公募FOF(基金中基金)本质上也是一种基金组合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在第三方平台的深耕之下,投资者可以在“发车”时对大V的基金组合进行一键跟投,也可以灵活选择调整自己的组合构成与投资金额。


“银行螺丝钉”主理的“螺丝钉指数基金组合”、郑志勇主理的“绿巨人”以及另一位知名大V“揭幕者”旗下产品,都属于行业里最早一批、也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基金组合。虽然设立的初衷与业绩表现都各不相同,但这些组合对于行业的拓荒和探索意义不可磨灭,也有着各自的一群拥趸。


举个例子,从蛋卷基金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10月30日,“银行螺丝钉”主理的基金组合一共有33.9万名关注和投资者[4]。而这个数字,已经赶上了同期一些明星基金的持有人户数。


庞大的C端用户数量自然引起了机构的注意。有沪上公募基金公司与一些大V合作“发车”基金组合,一场合作的总费用就能达到几十万元。更重要的是,大V们可以与市面上任意一家有需求的机构合作,而不必绑定某一家,天地广阔。


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金大V已经失去了在粉丝立足的根基——大V的独立人格。基金组合,尤其是一些集中投资单只基金或仅有两、三只基金的组合,不免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收割粉丝的工具。


● 监管大锤落下 大V寻求“靠山”


监管机构显然早就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在点名并叫停一些股票大V之后,对于基金组合的监管举措也如期而至。


不难看出,直接入职持牌公募或券商,以及将组合“转交”给投顾机构,是比较多大V们的选择。



人称“老揭”的“揭幕者”坦言,将组合交由持牌机构主理的模式,尽管也是“放弃”组合,“但对我的1万多位组合持有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交代”。


对于这个问题,“民工看市”有着同样的看法:在不入职的情况下,把组合无偿转让给专业的投顾机构当然是可选的最佳方案。他还指出,并不考虑跟公募投顾合作。


“它们此前FOF和基金投顾的运作经验很丰富,但我的原先组合中,是从全市场选择产品,不会优先选择某家公募基金的产品。组合的过渡在公募基金投顾会遇到一定障碍,而券商会比较顺利和平滑。”


基金组合被“收编”这件事,对大V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有基金大V撰文表示,在不入职持牌机构的情况下,2022年的收入势必会减少一半左右。行业面的整体情况,可以想见。


大V们是生态链中间的一环。对于大量持牌机构和平台,以及投资者来说,影响也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深刻。


03 收编大V


● 大V将基金组合移交券商或入职投顾机构


万里山河都踏破,天下又入谁手。投顾新规下,大V入局,对激烈竞争的券商基金投顾局面而言,又可能萌生新的变数。


华宝证券在本次大V规范中,无疑是券商中的焦点。其相关人士非常直白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从11月组合新规通知下来后,如何在合规前提下,从客户利益出发做好存量组合的客户承接与后续服务,对行业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上述人士透露,“揭幕者”、“民工看市”等大V,是采取将组合管理权进行移交的方式处理,移交后,华宝证券将严格按基金投顾业务规则进行规范,投决会审核通过后才进行相应的升级,即将建议型组合升级为投顾组合,“大V可以将组合交给具有投顾资质的机构进行管理,或入职具有资质的投顾机构。我们将继续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变化,拥抱用户,从原有持有人利益出发,跑完买方投顾行业升级的最后一公里。”



● 加盟机构后 大V原有服务是否会打折?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顾领域,不仅大Ⅴ看重券商平台,一些其他金融领域的人才,也开始加盟其中。


有北京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其所在的券商正在投顾领域招兵买马,甚至有些原银行从业者加盟,带来几亿元客户资产。“在银行服务的客户数量和资产都多,但是客户的钱在银行只是放着,银行赚钱少。所以,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赚钱。”而总体来看,券商收入水平则较银行更高。


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最关注的问题还是:当大V加盟机构后,其原有价值是否会稀释、服务是否会“打折”?


华宝证券给出的回复是:大V加盟持牌机构后,将更多扮演“顾”的角色,“大V”的优势在于具备与粉丝多年互动积累下的信任感,因此大V入职持牌投顾机构,换一种身份继续服务持有人,投顾管理机构专业的投研团队、推广团队、运营团队结合大Ⅴ一起更能从专业、合规和长期的角度做好客户服务,满足投资者的陪伴需求,引导投资者拉长持有周期。


自然,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标,那是相当理想的未来。但现实情况是,在选择入职持牌机构后,大V们的身份与定位往往会出现一些错位。


● 失去不合规的“亲粉利器” 投资者还买账吗?


在接受采访的多位公募人士眼里,基金大V入职后,担任的到底是“投资经理”、“产品经理”,还是其他,应该如何设置考核标准,如果团队一同入职应该如何安排,每一个都是难题。


有公募人士坦言,自己所供职机构的投顾团队就形成了“投”和“顾”这两派风格迥异的理念,互相之间泾渭分明。基金大V加入,由于其庞大的保有规模和持有人数量,以及与投资者的紧密联系,大概率要被分到“顾”的团体中。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监管要求,基金大V动辄有这样的表述:“跌出来的坑一定要跳”、“真是政策底了”,这些表述在机构身上出现肯定不合规,但又是大V们拉近与投资者关系的利器。一旦统统被删掉,并且还加上了显眼的风险提示,投资者还会不会买账?这个“顾”的部分,又将如何延续?


很多疑虑,或许只能等到新规正式开始实施后,才能见分晓。


04  理财焦虑


● 大V不再  “买方投顾”模式能否被接受?


有人说,投资者的理财焦虑,就像是快递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的投资机构,有优秀的人才、出色的产品、便捷的系统,但在与投资者的陪伴、沟通与服务上,始终欠一口气。


这也是为什么各路大V能够从这个焦虑的土壤中生长出来,一度扮演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桥梁”的重要角色。他们弥合了这“最后一公里”的裂缝。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质上就是普通人的理财焦虑催生了基金大V的灰色生存空间。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收紧与投顾行业的发展,“买方投顾”的模式什么时候能被普通投资者广泛接受,投资者对基金组合的需求又是否能平移到投顾产品上来?


在很多行业人士眼里,这些问题都需要打个问号。


“揭幕者”就表示,本周内其旗下的所有组合将完成全部升级。但最终有多少持有人会选择升级,他无法预测。


在去年底投顾新规刚刚发布时,郑志勇四处奔走,提出了诸如成立个人投顾、入职机构并给大V建立独立事业部等建议,最后都是无疾而终。在他看来,买方投顾是一场金融革命,最终会引起整个金融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而这“目前还很难实现”。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22458


● 买方投顾能否缓解理财焦虑?


持牌机构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华宝证券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基金行业过去二十年高速增长,基金的“赚钱”能力得到了实践验证,但基民的投资体验却普遍不佳。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过了10000只,“择基”的难题不仅是因为金融产品本身的复杂,还包括了市场的波动和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需要买方投顾服务,以解决投资者的投资困惑问题。”


华夏财富也告诉每经记者,新规的推出,为投顾机构提出了更规范的发展要求,也注入了更灵动的创新源泉。发展基金投顾业务,需要逐步扭转“重投轻顾”的展业倾向,提升对投资者“精准画像”的能力,发挥顾问的引导作用。


该机构提出,相比近年爆火的赛道类公募产品的赛车式投资体验,基金投顾更像是伴随投资者的一场房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投资者的理财焦虑。而所谓“投顾”,“顾”的突破将会是下一个重点,如何让“亿”级的互联网投资人享受到线下理财师带来的服务,是未来的难点。


亦有第三方销售平台人士坦言,虽然不能再销售基金组合、变成了一种纯代销的模式,但该平台仍然希望在代销之后多建立一些服务。


说白了就是投顾变成一款产品之后,问题的核心在于还是没有服务,我们想做的事情还是去填补这个空白。下一阶段,所有的第三方机构都在关注服务,区别在于各家的禀赋和优势能做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路径去实现未来的服务理念。”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基金投顾业务的业绩不如人意,也进一步加大了推广难度。有券商人士表示,其供职机构的投顾产品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很难推”。


投资人黄辰点开主理人的新公号,里面一则新的定投通知,阅读量仅是其入职投顾机构之前的五分之一。面对升级后的产品,黄辰操作得也还不顺畅。


“总会适应的。”他安慰自己。


05 理财新动向


2022年转眼就要过半。对于很多金融机构来说,去年相当火热的固收+、量化、指数增强策略,今年似乎统统失去了效果。A股市场的回调,让不少投资者陷入了无处可投的困境。


这个时候,不是市场失效了,而是对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过去,很多投资者喜欢基金组合,因为这是一条捷径。大V们或是通过自己的公众平台发声,或是单独回复投资者的提问,为粉丝提供基金组合的配置思路,帮助他们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基金组合配置方案。


在基金组合被监管全面“叫停”后,这项“红利”也不复存在。到底如何理财、如何在能力圈内进行资产配置,又一次被摆到了投资者眼前。


当然,将原有的基金组合升级为投顾产品是最直接的做法。正如华夏财富所说,当前市场上有五十余家持牌试点机构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向服务好投资者委托资产的目标合力奋进,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在市场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更适合的投顾机构。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86070


对此,“民工看市”也提醒道,因为基金投顾的合规要求跟基金组合很不一样,所以很多原本在基金组合框架下可以跑的策略其实是失效的。“未来在做投顾组合的时候,我个人建议要更多挖掘市场上的灰马基金经理,不跟风不抱团某些明星基金经理,同时要保持风格稳定,想办法平滑波动、控制回撤,长期看要有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稳定的超额,这才是基金投顾的长久之道和竞争力所在。”


还有一些组合,则将在6月30日整改大限来临时被打散成单只基金。郑志勇就表示,未来他将不再展示基金组合,转而展示单只基金以及实盘。“对于投资来说,这件事不重要。只是以前买组合,现在采取多种形式。”


除此之外,另一名大V“揭幕者”的资产构成与配置理念,也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借鉴。据“老揭”介绍,他的资产配置占比前三如下:第一,资产权重大头还是自住房产;第二,权益类资产,“比如我的闲钱大多数放在公募基金,绝大部分都买了我自己的组合,现在都升级成投顾产品了,有闲钱我就会择时投资,家属的闲钱则都放在私募基金”;第三则是实物黄金,每年都会定投一些实物黄金。


在他看来,耐心是投资的第一法宝,世上没有一招鲜,需要有定力。而投资是一场硝烟弥漫的生存之战,唯有时刻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时刻自省。



记者手记 | 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大V却不一定是那个大V了


在基金江湖里,大V一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他们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也有人对某类产品或某个领域有颇深的研究。上谈国际局势宏观政策,下聊社会民生龙头个股,涉猎范围包罗万象。


他们非常勤奋,有人坚持每天更新内容数年不断,有人日更数条博文形式各异。出差更是常态,一年将近一半的时间都睡在酒店也并非罕事。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会与粉丝,也是后来购买他们基金组合的主力军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头部基金大V的专场交流会基本上都是场场爆满,场面堪比粉丝见面会。


如此紧密的联系所带来的,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很难建立起的关系:信任。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高情绪价值。


投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投教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因为天然的信任与亲切感,基金大V在投教这件事上肯定是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不过这种作用一旦脱离了监管,并且和很多复杂的利益开始挂钩,那么脱缰的风险也近在眼前,现实中这种情况已经多次上演。这也是监管机构为什么要叫停基金组合、规定持牌机构才能提供投顾服务的用意所在。


整改大限将至,大V们已经纷纷完成了“升级”或者转型,投资者肯定也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因为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大V却不一定还是那个大V了。其实要继续理财、进行资产配置,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我们在文章里也提供了一些方案,供大家参考。


最后有件印象很深的事情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被问到做基金大V最难的是什么时,一位大V很真诚地说:很多人觉得粉丝量越大就越容易被攻击、被质疑,其实这不是最难的,而是大家都想做伸手党,不愿意学习和思考。


看吧,理财这件事就没有“躺赢”的,还是要尽可能多学习,别当伸手党也不要盲目跟风呀。


代表作品
一位“心灵课程”学员的自述:每天全封闭上课16~18个小时;有人被催眠崩溃,有人失控大哭

任泽平官宣转型“情感博主”,此前刚卸任东吴证券特邀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尽头真的是直播卖课?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投顾机构牵手大V正当时!两种合作模式推动存量组合改造,已有大V持证开始上岗。证券时报 

[2]基金投顾行业规范化实施细则出台,不符合清单的要求限期整改。每日经济新闻 

[3]银行螺丝钉:基金之魂。投资大顽主 

[4]螺丝钉组合持有人报告。银行螺丝钉



记者:李蕾 王砚丹编辑:易启江视觉:邹利 刘青彦视频编辑:张轶排版:易启江


|本文版权归“每经头条” 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