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感之谜——幸福感能持续提升吗?

孙俊芳 心理科学进展 2022-04-24

幸福感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不老话题,不仅个人向往幸福,很多国家也在致力于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那么,如何提升幸福感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钱”,有钱可以满足很多需求,给人带来幸福感,贫困人口对此的感受尤为强烈,但是,当金钱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后,金钱是否还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一、钱越多幸福感越强?

在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可喜地发现其幸福感也在攀升,金钱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于是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这条落英缤纷的路上奋力奔跑,然而,乱花迷眼,跑在前面的人们渐渐疑惑重重,发现自己的幸福感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了,更多的金钱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幸福感出现了“拐点”。有学者研究发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的幸福感就接近拐点,尤其是进入小康社会后,再依赖于通过提高经济水平来提高幸福感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

当幸福感到了拐点之后,会相对稳定的保持在某个基线水平上,物质与环境方面的改善会短暂地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一段时间后幸福感会恢复到原来的基线水平,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享乐跑步机”。

 

享乐跑步机


二、为什么幸福如此的短暂?

幸福的感觉就像在洗热水澡,起初感觉水很热,但适应后就没什么感觉了,幸福是如此的短暂。

你可能会想,假如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他从此以后一定会很幸福。事实上人们彩票中奖后,并没有比原来更幸福,大约一两年后中奖者就会适应新生活,幸福感回到原来的水平,有的人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巨款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幸福感反而下降。当然,刚中奖时肯定是幸福感爆棚,只是好景不长。



对于类似的现象,幸福感设定点理论,主观幸福感动态平衡理论,享乐适应理论都合理地做出了解释,认为幸福感通常保持在某个基线水平,有时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幸福感在基线附近波动,但是最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意味着,即便有积极事件引起幸福感上升,一段时间后幸福感还会回落到原来的基线水平,幸福是短暂的。然而,这些理论也让人们对获得持续的幸福产生了悲观的态度,似乎想要变得更幸福是痴心妄想。

正在人们没有头绪时,突然峰回路转……

 

三、幸福感可以持续提高吗?

令人惊喜的是,有研究发现幸福感可以持续提高,这为人们获得持续的幸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如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感恩练习(Bartlett & Arpin, 2019)、乐观干预训练(侯典牧 等, 2012)等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且干预效果长期稳定。

在此之前,也有学者主张幸福感可以持续提升,还提出了持续幸福模型(Lyubomirsky et al., 2005)。他们认为引起幸福感持续变化的是有意图的活动,而不是环境因素,因为人们会适应环境,而且环境的改善一旦达到现实情况的上限,很难进一步改善。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预防享乐适应模型(Sheldon & Lyubomirsky, 2012),进一步指出个体通过有意图的活动可获得持续幸福感,这主要依赖于活动的变化性和感恩的心理。

通俗地讲,他们认为获得持续幸福的动力来源有两个,一是有意图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人生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而活动本身又充满了变化性和新鲜感,使人们一直专注于此,沉浸在活动中并体验到了心流,心流又激励人继续投入到活动中,可见,有意图的活动可以使人避免享乐适应,获得持续的幸福;二是感恩,感恩本身就是在回味和体验幸福,感恩训练可以让人反复地体验幸福,增强幸福感的脑回路,提升体验幸福的能力。

上面这些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幸福感可以持续提高”这一观点。

 

此刻,你的脑海里可能疑惑重重,文章中先论述了幸福感很短暂,像个跑步机,迟早会回到原点;之后却说幸福感可以持续提升,还有实证依据。也就是说,幸福感既能保持在某个稳定的状态,具有稳定性,又可以持续提高,具有变化性,这个结论看起来是有争议的,但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又都是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把这两种观点整合起来。

 

四、怎么整合上述观点呢?

生物学中的“稳态”、“稳态应激”以及物理学中的“跃迁”思想具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我们首次借用这些思想来解释幸福感的稳定与变化。稳态即平衡稳定的状态(坎农, 1932/1982),可以解释幸福感的稳定性,但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发生稳态应激(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的变化过程),引起跃迁现象(Bohr, 1913)。在《幸福感的稳态与跃迁:一个新的整合思路》一文中,作者们另辟蹊径,从稳态与跃迁的视角,详尽分析了幸福感是否能持续提升的前提及其原因。

简言之,正常情况下幸福感处于某个设定点范围内,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可能使幸福感短暂偏离设定点范围,一段时间后幸福感会恢复到原来的动态平衡水平,如物质环境方面的改善能短暂地提高幸福感,然而人会逐渐适应新环境,且新环境引发的幸福感会逐渐弱化,使得幸福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但是,如果受到强烈或持续刺激的影响,幸福感可能长期偏离设定点范围,形成新稳态。比如,人们从事有意图的活动(如下国际象棋),活动充满变化性,在活动中能体会到意义感和价值感,这种持续的活动使人避免了享乐适应,幸福感逐渐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幸福感会被稳定下来形成新的稳态,即幸福感出现了质的飞跃,跃迁到更高的水平了。

上述观点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可为未来的幸福感提升研究提供新的解释框架,也提醒我们要想持续提高幸福感,不仅要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更要注重国民的精神追求。正如一句德国谚语“欢喜之甚,在期望时”,人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实现目标,而是在不断追求的路上。

 
参考文献:
侯典牧, 刘翔平, 李毅. (2012). 基于优势的大学生乐观干预训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 120–124.
(美)坎农. (1982). 躯体的智慧(范岳年, 魏有仁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Bartlett, M. Y., & Arpin, S. N. (2019). Gratitudeand loneliness: Enhanc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Research on Aging, 41(8), 772–793.
Bohr, N. (1913). On the constitution of atoms and molecul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Series 6, 26(151), 1–25.
Lyubomirsky, S., Sheldon, K. M., & Schkade, D. (2005). Pursuing happiness: The architecture of sustainable chang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9(2),111–131.
Sheldon, K. M., & Lyubomirsky, S. (2012). The challenge of staying happier: Testing the hedonic adaptation prevention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8(5), 670–680.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左下角“阅读原文”:
孙俊芳, 辛自强, 包呼格吉乐图, 刘敏, 岳衡. (2021). 幸福感的稳态与跃迁: 一个新的整合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29(3), 481-49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