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05-03 语文试题与作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成都市 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那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C.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江南春雨和江南梦境引入,一开始便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而现在梦境远去,只见赝品,又给文章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油纸伞“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纸伞特有的江南韵味。

   C.文章写了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巧妙地表现了“乡风”,又说明了这把油纸伞在家里人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作者深情追忆小时候在乡下使用过的油纸伞,特别写到了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表达既写实,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5.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动伞”、“折叠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5分)

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

    1956-1966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

    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1953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凤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1956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年作的《杜甫》,告别京畿,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

    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1959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翦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戾和奸诈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

    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20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

(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兆和1956-1966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

B.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

C.蒋兆和用《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

D.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蒋兆和创作的《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约稿作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作者认为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B.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高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其受宫刑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

C.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

D.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对创作方向进行调整,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并创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

E.这篇传记选取了传主蒋兆和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一些典型事件,展现了他在历史人物画方面做出的非凡成就,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

9.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B.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C.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指官员因病或因年老而请求去职,与致仕、引年、乞骸骨等词意思相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亨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风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他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受到一些影响。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2)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剑南:这里指蜀地。青袍白马:这里指诗人当时身居闲官卑位。金谷、铜驼: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安史之乱中受到破坏。棣萼:语出《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了诗人身在蜀地、心在洛阳的现状,“日初长”突出了思念的绵长。

B.“青袍白马”使用了借代手法,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

C.金谷园、铜驼陌等地受到战争破坏,这让诗人感到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D.尾联直抒胸臆,愁苦至极的诗人本想写诗遣愁,但诗成吟咏,更觉凄凉。

E.整首诗感情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本诗的第三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山峦重重叠叠,高大险峻特点的句子是:“       ,              。”

(2)“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描写了古代女子为人妇后的辛劳生活,《氓》中有类似表述的句子是:“          ,           。”

(3)杜甫《登高》中“           ”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关系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 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巨大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B.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学习经典古诗文,有助于激发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本报派出110余名记者深入基层,夜宿农家炕头谈心,跟着农民工骑行回家,拿起锄头和老乡一起干活……累计刊发近200余篇图文报道。

D.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传承丝路精神。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学生会主席对校长说:“艺术节将于明天开幕,恳请校长拨冗惠顾,并致开幕辞。”

B.“祝贺李主任忝任学科互助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C.灾区最后一批援建官兵离开,灾区人民献上锦旗说:“军民鱼水情,亲如一家人。”

D.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    ,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21.某高校对近年来自主招生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请阅读图表,回答问题。(5分)

 

(1)根据图表内容,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40个字)(3分)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请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不超过20个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成都相关部门宣布,从4月16日起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经过选拔培训后,他们可以在成都的指定地点开展街头艺术表演活动,而且不需要支付包括场地费在内的任何费用。很多人对此表示欢迎,城市要给更多人展现才华的机会;街头艺人是欧美大城市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也有不少人担心街头艺人会影响市容,扰乱秩序,增大城市管理的难度……

对此,你这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2.D(没有引用论证)

3.B(错在“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从原文看,只有“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4.B(拟人手法错误)

5.用自动伞、折叠伞与油纸伞作对比,(1分)现代各式各样的伞虽更精细更美好,但没有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通过对比突出了油纸伞的文化意义,(2分)表达了对油纸伞消逝的伤感。(2分)(意思相近即可)

6.美好吉祥的象征。生活中的油纸伞,有亲人的美好祝愿。地域文化的象征。油纸伞是烟雨江南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地域文化。民族的古典情怀。油纸伞轻巧典雅,充满诗意典雅和古典情怀。(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7.D(A项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政治热情”“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项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 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C项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

8.AD(A项,“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D项,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

9.熟悉历史人物: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创作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B

11.B(“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错)

12.A(查处“石亨”错)

13.(1)大岘山的强盗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处死了强盗的首领,释放随从的人,免去他们欠缴的赋税,叛乱于是就平定了。(“戮其魁”、“纵”、“逋负”各1分,大意2分)

  (2)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拔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用事”、“引”、“协谋”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中进士。授予御史的官职。天顺年间,任陕西巡按,上疏安定边防的八条建议。石彪夸大报告自己的战功为第一功,皇帝下诏让李裕核实。石彪的伯父石亨写信给李裕,李烧毁了信,按照实情上报。石亨不久也丢了官。李裕因此有刚强正直的名声。都御史寇深对待副官和下属严厉,只有李裕不屈服。李裕因为有才能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山东有二百多犯罪严重的人,有的过了十多年还没有判决。李裕到后十多天就基本上判决完毕。大岘山的强盗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处死了强盗的首领,释放了随从的人,免去他们欠缴的赋税,叛乱于是就平定了。

成化初年,李裕升任陕西左布政使,又调任顺天府尹。政绩显著,名声大振。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漕运并兼巡抚江北各府。他疏浚白塔、盂渎两条河来方便漕运。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过去设置的木桩受到江水冲激,耗费了很多,无法停止这种耗费。李裕和郎中杨恭等谋划,改为石桩,于是永远受益。淮安、凤阳一带正在闹饥荒,但太仆寺此时却要征用二万匹马备用。李裕上疏制止了这件事。李裕在淮安六年,每年入京讨论国事,陈述利弊,有很多建议得到施行。因为父亲逝世回家,服丧结束后,留在朝中帮助处理院事。

成化十九年,李裕代替戴缙任右都御史。戴缙依附汪直,曾经请求再次设置西厂,他在任时法纪废弛。李裕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御史犯了过错,有的遭到鞭挞,李裕因此遭到毁谤。汪直垮台后,李裕和副都御史屠滽一道请求替那些冒犯汪直而获罪的人平反昭雪。皇帝不高兴,剥夺了他的俸禄。又因为此事的连累,调到南京都察院。后来,通过政绩考核调入朝廷,担任工部尚书。当初,吏部尚书尹旻被罢免,耿裕代替了他。耿裕因为坚持正义不被万安喜爱。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拔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李裕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很受到一些损失。对他的考核也只是称职。按照过去的旧例,考察的项目有四种:一种是年老生病,一种是做事疲软,一种是贪婪残酷,一种是不谨慎。李裕建议说:“人材的性质不同。偏执的人接近残酷,迟钝的人接近疲软。请求设立‘才力不够’一条标准,来寄寓爱惜人才的意思。”皇帝认为好,于是就写上这一条。考核的原则确定了,言官上疏弹劾李裕,说他是通过李孜省提升的。李裕感到冤枉,写了《辨诬录》,连续上疏请求退休离开。正德年间逝世,活了八十八岁。

14.AC(A项“‘日初长’”突出了思念的绵长”分析错误。C项“国破家亡”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融景生情(触物伤怀),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双关。“棣萼”一语双关,既实指棠棣花,呼应了上句的“梅花”,写出时光流逝;又代指兄弟,写出离别之久。内涵丰富,表达巧妙。用典。用《诗经·棠棣》中的词句,以“棣萼”代指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答对偶等手法,言之成理可给分)

16.(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不尽长江滚滚来

17.B(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此处取第一个意思,正确。坐拥百城:好像拥有一百座城池一样,比喻拥有丰富的藏书。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正确。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褒贬失当。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不合语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正确)

18.D(A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B项“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近”与“余”保留其一)

19.C(A项“惠顾”使用不当,B项“忝”使用不当,D项“承让”是比赛获胜方所说的谦辞)

20.也在现实世界里减少了直接交流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但是其中的情味却淡了(6分)

21.(1)示例:自主招生生源主要来自直辖市、省会等大城市;生源地级别规模越低,录取比率越小。(3分)

(2)示例:可适度增加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名额。(2分)(结合图表,言之成理即可)

22.参照高考评卷标准。(60分)

 

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仿真卷语文(B)和答案

东北三省四市2017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周练试题2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五)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五)

江西省高安市2018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⑩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

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 文

陕西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

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年春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四)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四)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1-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⑪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仿真卷语文(A卷)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

2018年中山鸟卷高考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百所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语文绝密押题训练三

安徽省2018届高三高考总复习2月模拟试题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三)数学模拟试卷(三)

嫩江县2018年3月九年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2

1-6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可下载打印)


河南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

湖南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质检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二)数学模拟试卷(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1-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⑪卷及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语文(六)

安徽皖东县中联盟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高三联考

2018石家庄高三毕业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一)数学模拟试卷(一)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1-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及答案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