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盂县第三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山西省盂县第三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盂县三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全书来看,《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和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试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林冲故事,从岳庙烧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书,故事一开始就提出那个决定了林冲命运的问题,从此步步向顶点发展,但这根发展的线不是垂直的一味紧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紧的;判决充军沧州,是整个故事中间的一个大段落,可不是顶点,顶点是上梁山,林冲故事也就于此结束。在这五回书中,行文方面,竭尽腾挪跌宕的能事,使读者忽而愤怒,忽而破涕为笑,刚刚代林冲高兴过,又马上为他担忧。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这一段文字,先写林冲到柴进庄上,柴进不在,林冲失望而去,却于路上又碰到了柴进(柴进出场这一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后来与洪教头比武。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插写,收尾不过千余字,可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又富于变化。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但这百余字真是简洁遒劲,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这一小段千余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再看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经过一连串的一正一反的螺旋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 “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以上是对于《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一点粗浅的意见。如果要从《水浒》学习,这些便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然,《水浒》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这些都应该学习,但是从大处看,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认得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故事在它还作为口头文学传播时,应当是在同一个母题下面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这些独立故事的内部结构很严密,也是有机的。
B林冲的故事紧张生动,但又不是垂直的一味紧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紧,张弛结合。作者竭尽腾挪跌宕的能事,写得有声有色。
C施耐庵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来结构故事,让每一个独立的故事发展变化多端,跌宕起伏,前后勾连紧密,而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D如果把《水浒》中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不会有什么割裂的感觉,所以说,《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茅盾评论林冲的故事,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
B施耐庵写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在结构上不同,杨志的故事结构发展的逻辑是经过一连串的一正一反的螺旋到达顶点。
C写林冲的故事,甚至故事中与洪教头比武的小插曲也写得一波三折,颇有余味。作者的评论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又富于变化。”
D杨志故事发展的逻辑是先写杨志的失意,继而写他的得志,最终写他求官梦的幻灭。作者评论其故事的发展是“纵横开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小说结构松散,各个独立的小故事游离于整个故事的整体,这结构上的硬伤使茅盾先生对《水浒》结构是有机的持否定态度。
B从全书看来,《水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个好汉的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一环扣一环,互相贯联,所以说《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
C矛盾赞成《水浒》单个独立的人物故事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又是有机的。很难想象删掉了林冲、杨志等故事的《水浒》怎么去吸引人。
D茅盾认为,《水浒》的结构也是有值得学习的。虽从整体结构而言《水浒》略输于《红楼梦》,但要看某一个人物的故事,《水浒》结构是有机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7分,选择每题3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而耻学于师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吾从而师之
5、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夫晋,何厌之有? D、学于余
6、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7翻译句子(8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分)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8、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1)《琵琶行》中表达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诗句是: ,
(2)杜甫《登高》中颔联是: ,
(3)《劝学》一文中,用劣马设喻说明只要坚持不放弃就可以成功的语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龙应台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是中国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中国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龙应台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牟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她是不是怕了?是不是累了?当2009年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后,人们欣喜地发现,那个犀利、孤傲、指点江山的龙应台依然还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触及到一段敏感的国共历史,一遍遍地质问:战争,有胜利者吗?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龙应台自己说,“其实是从小到大,越写越大”。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透露了非常多的文化深层信息,很值得研究。
龙应台说:“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在我身上,不存在从一个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的过程,这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性格里。以庄严的状态谈严肃议题,如果没有柔软作为核心,是不真实的。”
1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龙应台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是怀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的,这是因为她深知自己的性格和才能,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
B.龙应台的复杂,只是因为她的经历丰富;而她的简单体现在她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热爱故土,关注人性,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C龙应台的《野火集》笔锋凌厉,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
D龙应台不认同自己是从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她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寒气逼人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是同时存在于她的性格与作品里的。
E龙应台的杂文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去关注公共问题,针砭时弊,鞭辟人里,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她的胆识和气魄,是男士无法企及的。
(2)文中有诸多龙应台作为作家对人性的思考,也表现出她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请简要分析。(4分)
(3)本文龙应台的“刚”和“柔”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9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②在这个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花牛呢? 现在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③你昨天迟到 不论,今天又旷课半天,你自己说怎么办?
④1557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______侵占了我国的神圣领土澳门。
A尽管 竟然 姑且 公然 B不管 果然 姑且 竟然
C尽管 果然 尚且 公然 D不管 竟然 尚且 竟然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微软全拼、五笔、QQ拼音输入法、百度输入法等,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输入法。
B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创造出来。
C高中生上课听讲,切忌不要胡思乱想。
D两位领导人近日的讲话,让公众感受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反腐还是调整利益格局都是难题,短期内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不容易。
14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3分)
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照: , ,
; 。
五、写作(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40分)
一只小蚂蚁掉进河里。它用尽全身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没一会儿就游不动了,小蚂蚁近乎绝望地挣扎着。正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这一幕,就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它的旁边。小蚂蚁挣扎上树枝,终于脱险回到岸上。
当小蚂蚁在岸边晒干身上的水时,它听到了脚步声,一个猎人轻轻地走过来,手里端着枪,准备射杀那只大鸟。小蚂蚁迅速地爬上猎人的脚趾,钻进他的裤管。就在猎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小蚂蚁咬了他一口。猎人一分神,子弹打偏了。大鸟被枪声惊起,飞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2018-4-26)
1、D缺少了“从全书看来”的限制词,故改变了愿意。
2、D“故事的发展是‘纵横开阖’”错误,是结构上纵横开阖
3、A“《水浒》小说结构松散,各个独立的小故事游离于 整个故事的整体”错误,说《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结构,并不是意味着整部小说结构松散,更不是说结构是无机的)
4、A 5、D 6、C
7、(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学者,所以这两个词是得分点,一个词1分,大意对给2分)
(2)以地位低的人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位卑要翻译成以地位低的人为师,给1分,官盛邀翻译成以官职高的人为师,给1分,大意对给2分)
8、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雨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9、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0略
11、(1)CD(A项,“才能”一说,原文无据;B项,“只是因为她的经历丰富”不够严密;E项,“是男士无法企及的”分析错误)
(2)龙应台的作品,真变时弊,鞭辟入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这体现她的社会责任心,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龙应台的作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书写家庭亲情,关注生命本体,体现她对人性的思考。她认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有关系。
(3)“刚”:“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布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
“柔”:“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朵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
12、A 13、D
14、示例:就像下棋走棋子一样,如果第一个棋子走错了,剩余的棋子都会难行;人生的棋子从一开始就要走好。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