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场语文!一位特级教师考前重点讲了这几道作文题,怎么写看这里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首场语文! 一位特级教师考前重点讲了这几道作文题!

怎么写看这里!

一、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上面这些话,我们会产生许多的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时代感很强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感想和联想。单看第一则材料,会认为命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说大话、写套话、喊口号,但是仔细体会第二则和第三则材料,尤其是“写给2035年”这一副标题,就会明白,这其实是在引导考生思考“青年”与“责任”、“个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等命题。

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宏观目标结合起来,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是本题材料的巧妙之处,也吻合高考作文命题在“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开放进取、勇于担当”等内涵方面的选材导向。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行文时注意紧扣时代的脉搏,引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进行论证分析:

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

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

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

二、文化传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代知名人文学者刘再复说,孔夫子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命运可谓变化多端,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

对于孔子的命运,一直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无辜的,孔子只不过被后人利用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什么偏偏是孔子被利用了?一定与孔子思想学说中的某些缺陷相关。

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就上述分歧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本题选取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孔子作为写作对象,并在写作指令中要求结合《论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理解, 直接指向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体现了高考命题回归课本的特点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

材料前两段为“写作情境”,给出了关于孔子的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段为写作指令,要求针对两种观点的分歧发表看法,这种命题方式就为批判性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立意可以同意第一种看法,也可以同意第二种看法,还可以对两种看法比较鉴别,进行思辨性分析。不管哪一种,一定要围绕孔子的具体思想(《论语》中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抽象谈孔子,或剥离孔子具体的思想内容来谈的都是偏题离题作文。

本题除了考查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之外,还间接考量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与积累、儒家思想的了解和思考,以及比较鉴别和综合思辨的能力,因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命题形式。

三、辩证思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一一罗曼·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试题解读

“逻辑思辨能力”属于“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所涵盖的“关键能力”的一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陈友芳教授针在谈论2018高考动向时指出语文学科“更加注重对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本题选用两则观点相悖的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辩证思考,从而实现对考生思辨能力和表达水平的考查。

两则材料,第一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孟子》,第二则引用世界名人罗兰罗兰的语言,一中一外两则材料的对举体现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同时引导考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古典箴言做出全新的解读。

两则材料实际是辩证统一的。《孟子》中的“规矩”指的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必要的、积极的、有益的约束 ,可以是道德约束、纪律制度、规则规范、法制法规等等,人们遵循这些规则,社会才能有序进行。第二则材料中的“旧事物”可以理解为以前为人们所遵守的约束、准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的当前时代,因此要敢于突破规则。

所以,两则材料实际上说的是“守规则”与“打破规则”及“创新”的关系。没有规则,社会文明无法延续;没有创新,社会文明无法进步。既要坚守规则,又要不拘泥于陈规陋习,敢于突破,大胆创新。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区分哪些规则已经陈旧,阻碍发展,哪些规则应当遵守,发挥作用。或者:规则保护着人类及文明,时过境迁,成了阻碍;于是规则被打破,重新拟定规则,新规则又保护人类文明。如此循环,螺旋式前进、发展。

四、热点评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输”,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

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带有明确任务指令的多则材料作文,选取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表情包”作为写作话题,大大拓宽了写作空间。

题目共包含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概述表情包在当今社会引起的共性现象,第二则材料举个体实例表达表情包对沟通交流产生的影响,第三则材料则直接引用沟通领域相关学者的理论知识。三段材料从共性到个性,由现象到本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材料本身的逻辑组合意在引导考生在分析问题和写作表达时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这点吻合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也是未来高考着重考查的层面。

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能够满足人际沟通的多种需求。而且表情包简单易懂,用于沟通交流省时省力,在适当的语境下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气氛,缓和人际关系。

从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助长了人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文字表达能力。汉语本身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而长期使用制式化的表情包,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也降低了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活跃性。另外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

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则是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

五、高中生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誓师,原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后也泛指在集会上举行庄严的仪式来表示决心。“誓师”现在已成为高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高中学生冲刺高考的标配。很多高中的各年级在迎战高考的重要节点(千日、五百日、三百日、两百日、一百日、八十天、六十天、五十天、三十天、考前一天等)都要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不仅高三的全体师生要参加,高一高二的师生也参加,学生家长也参加,甚至社会上的一些团体、企业也参加……

请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或“我与高考誓师大会”或“2018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本题具有两个亮点,一是给定副标题,二是三选一。这样的命题形式既带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又提供了选择的空间。第一个副标题指向理性思考,第二个则侧重于感性体验,第三个突出了与当下的结合。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利于展示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这种命题形式正式高考作文改革一直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高考誓师是每一个考生都会经历的一项仪式,不论选择哪一个副标题,考生都可以进行深度立意:

(1)选择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要写出自己对高考誓师大会有怎样的认识,可以肯定高考誓师大会引导和激励个人追求、学校育才、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也可指出高考誓师大会中一些负面问题如过于功利、形式主义、兴师动众等问题;还可辨证讨论。

(2)选择以“我与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写作范围要宽泛很多,着重从自己高中三年与高考誓师大会相关的经历入手。可叙写个人在高考誓师大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自己、父母、同学、学校、社会在高考誓师大会中表现出的种种境况或态度;也可对比不同时间点参与的本校或了解的不同学校的高考誓师大会的情况或想法,以个人感受的不同方面或某一方面来反映高考誓师大会对自己的影响。

(3)选择以“2018 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要注意“2018”这一时间界定,文章可以结合 2018 年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家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队自己高考目标和人生追求的影响。可以对自己学校 2018 年高考已进行过的誓师大会谈自己的见闻感受;也可指出这场高考誓师大会的价值意义。

六、人类成长

临近“五四青年节”,学校要组织一次以“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从下列热词中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篇演讲稿。

热词: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奋斗、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实干、创新、享受、佛系青年、网红。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从形式上来讲,这是一道多元素选择式写作题型。材料给出12个热词,要求考生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篇演讲稿。以“演讲稿”作为任务指令,利于考生从个人感受出发,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并且“演讲稿”属于实用性文体,体现了高考命题回避个体虚无情感的宣泄而转向社会功用文章写作的导向。

“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暗暗隐含的演讲主题要落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一正面意义上,12个热词是考生写作的抓手,但又不限定从某一角度立意,“任选两三个词语”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比如“幸福”与“奋斗”相关联,得出立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比如“普通人”与“中国梦”相关联,得出立意“中国梦是一群人的梦想”……每一个热词体现着时代青年的一种特质,既可独立存在又可兼容于一人身上,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下的青年风采。

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比如“佛系青年”“网红”等社会现象,学生可以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进行演说,对“佛系青年”有亦可无亦可的生活态度与“工匠精神”蕴含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的辩证论述,或者“网红”靠一张脸、一个摄像头红遍天下与“实干”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默默无闻的人生境界的辩证论述。

从情境设置上来讲,材料选择的是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演讲活动,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没有写作障碍。演讲主题“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迎合的是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素养,这样的立意取向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功能导向,是新时代高考命题绕不开的话题。

整体来看,真实情境、核心素养、多元取向是本试题最大的价值所在,考生适宜在此类写作上多下功夫,训练写作模式,搜集同类论据,表达个性化思考。

七、诗歌言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曹文轩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北岛

曹文轩认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这一辈子其实只做两个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北岛认为,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

请结合所给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自己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试题解读

给材料作文,一定要整体把握所给材料的内容,不能断章取义。比如:有的同学盯住材料中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就把立意定在对快餐文化的抨击上,写快餐文化带来的浮躁和浅薄,强烈抨击快餐文化;有的同学仅仅关注到凝视和扫视,而忽略了北岛的话;还有的同学只是针对北岛所认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来写我们的生活需要细节,通篇就是在细节上做文章。这样的审题立意显然都“走偏”了。

凝视、扫视和细节是材料的三个关键词。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强调凝视,告诉我们要重视凝视。那么,强调凝视,重视凝视,是否就意味着忽略扫视?材料中又特别给出这样一句话:曹文轩认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眼睛这一辈子其实只做两个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言外之意是说,人生活在这世界上,离不开扫视和凝视。具体说来,缺少扫视,容易失去对大局的观感,缺少凝视,则会忽略细微处的美好。扫视能让我们看到广度,而凝视让我们看到的是深度。要想发现世界的意义,需要凝视,需要聚精会神地看,也需要扫视,需要概览。

比如登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于泰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慨:这是因扫视而带来的宏观把握。苏轼眼中的庐山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因凝视而感受到的庐山不同角度的美。

如果说扫视像是浏览一幅广阔的画卷,那么凝视便是细细品味画卷上的每一处工笔,每一处墨彩。就曹文轩自己而言,他在扫视中凝视住了纯真与善美,将真善美融入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根鸟》等一系列深入人心、引起人们强烈感情共鸣的优秀作品。

审题到此还远远不够,材料中还有北岛的话。北岛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意思是,现在的生活中缺少细节,因为商业化和娱乐化导致喧嚣和浮躁,人们在扫视生活的时候没有加以思考。现在的商业化、娱乐化并非使人失去凝视,而是使一些人凝视于名人私事和绯闻,只有窥探隐私的刺激而失去思考,这样的凝视便毫无价值。这种情况下,扫视当然就更留不下什么东西了。所以不论是凝视还是扫视,重要的是要加以思考。

扫视、凝视和细节之间,因为思考而建立起了联系。因凝视而思考,因思考使我们发现细节、发现世界、领悟生活的意义。

八、社会百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的时候轰轰烈烈,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共享单车还我押金!”这是2017年年底一则新闻的标题。在共享单车火热一年左右后,先后有数家共享单车公司宣布倒闭,随之而来的是用户退押金难,这引发了公众对共享经济押金问题的强烈关注。共享单车市场竞争进入到下半场,企业竞争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但是,消费者却因缴纳的押金被“捆绑”在经营不善者的身上,因企业倒闭而蒙受损失,却是始料未及的事。交通部等十部委出台的共享单车新政中明确规定,押金应该“即租即押,即退即还”,平台不能擅自使用用户押金形成“资金池”。但显然,已经曝光出来的押金难退,恰巧证明有的共享单车平台已经用各种方式挪用了本属于消费者的押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解读

从“共享”角度: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共享”是种先进的、现代的消费和发展理念。只要使用得当,“共享”有利于节约生活、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有利于提升公民的个性修为,还有利于营造更和谐的社会氛围。共享单车让用户付出小成本,享受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这无疑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保护、爱惜公共资源也即造福自己,也会让多数人增强公德意识。

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共享”能否成功,不但与理念有关,更与“如何做”的具体实施有关。缺少监管的一哄而上,缺少规划的乱停乱放,缺少监督的暴力破坏,这不单单摧毁着共享单车,也制约着整个“共享”经济的发展。人性的“恶”在环境影响下会肆无忌惮地汇集成破坏的洪流,冲击着包括经济、法治、道德、人性等种种社会规则的堤坝。所以,做什么和怎么做应该是齐头并进的两线一体,不可偏废。

从制度角度: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制度设计的好坏、制度执行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事情的结果。交通部等十部委曾出台约束“共享”的措施,这从制度设计上是好的,但“不能擅自使用”是否有足够的法律约束力,则值得思考。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企业是否“擅自使用”,是否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和监管人;如果“擅自使用”了,相应的惩戒措施甚至法律强制措施是否配套跟上。从实际结果的押金难退现象可以推测,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既影响到具体的共享单车的发展,也影响到共享经济的发展,甚至会更深地影响人们对制度、法治的理解。

九、时代·人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因“逆袭成省级领军人才,拿80万房补”,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广走红网络。出身农村的他,16岁放弃读高中,因为喜欢汽车,说服父母走进技校。五年高强度的辛勤训练和刻苦钻研,让他成了“得奖专业户”,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汽车技术项目全球第九名,也因而成为浙江省级领军人才。如今,他留校任教,也在为下一次世界技能大赛带新选手,希望培养出更多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综合材料,杨广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爱好与选择、执着与耐力、勤奋与热情等主观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

从杨广的角度:每个人都是一颗钻石,能否发出光芒,关键看能否清晰认识自己、充分调动激情、科学把脉未来;每一种追求都不仅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通往成功的路很漫长,既可能布满荆棘,又需要与时间作战;专注与执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只要喜欢就应勇敢地张开怀抱,并为之付出所有;只有那些听从内心声音并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创造辉煌、赢得喝彩;热爱自己的生活,喜欢自己的职业,干好自己的事业,将小我融入时代大我之中。

从职业的角度:世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合适的职业;找到自己的爱好是成功的第一步;爱好、专长与职业对口,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家庭的角度:开明的家庭培养出自主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从社会的角度:英雄不论出身,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转变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俗话说“行行出状元”,“状元”是兴趣、潜能、坚守与用心的结果;社会发展越多元,教育水平越先进,人们的追求也就越丰富。

十、文化传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福楼拜看来,报纸对其同胞的智力和好奇心所产生的影响令人惊骇:“四分之三的法国中产阶级比农民更无知,因为中产阶级永远都在为报纸中读到的事情自寻烦恼,围绕着这份报纸或那份报纸的言论,整日像风向标似的转个不停。”福楼拜之所以憎恨报纸,是因为他认定报纸怂恿读者将思考的任务假手他人,但任何诚信的人都永远不会认同这样的做法。报纸头版头条的位置,究竟是给一场非洲的战争,还是某品牌的新鞋发布会;是给一头逃逸的老虎,还是一组通胀数字;是给白富美女生被强奸案,还是给流浪黑人断头案;是给矿业公司股价崩盘,还是给某稚童的牙牙学语;……其背后所依照的等级法则,隐含了社会中最奇特也最隐秘的偏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试题解读

从报纸角度分析:报纸是媒体的一种形式,代表着某种舆论选择和舆论引导,代表着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和态度,最终代表的是某种价值和意识。福楼拜正是意识到了媒体的重要影响力,所以对媒体的现状极为不满意。而现在的媒体更加发达,影响力更是空前,各类媒体都可能起到“星火燎原”的作用,极细小的事件都可能因为媒体的切入点、描述角度,甚至一个标题,带来极大的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应。而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偏离事件真相,偏离社会价值引导责任,甚至违背基本的新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更是需要正视的现实,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读者角度分析: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人在纷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以正确、准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但现实中,确如福楼拜所指出的,因“无知”而“自寻烦恼”地跟风成为常态,并因此而衍生出舆论“暴力”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强烈刺激好奇心的各种新奇事件,使得人们在努力跟随中唯恐落后,从而失去了基本的“智力”水准;快节奏的事件更换,让人们无法停住脚步,回顾之前的事件,以稍稍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甚至“是什么”都来不及弄明白。

不管是报纸,还是读者,都需要立足角色,明白身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此,报纸头条选择什么,就不再是问题;读者独立思考和判断,就会成为新常态。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