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省高三2020第二次教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希望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字“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就可以。

‍‍‍2019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辑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高考二套题AB卷模拟题出版,数量有限,卖完即止!


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造成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于绿色环境的渴望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学文本之中。在“五四”时期,诗人郭沫若创作了一首名诗《地球,我的母亲》,诗中写道:“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人以此来表达一个自然之子的地球观念。人类作为地球的儿女,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受之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而人类应当报答地球母亲的恩情。可以说,这是现代中国文学中对人地关系最集中、最生动、最深刻的表述之一。

作家和艺术家每一天都生存于天地万物之间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而丰富多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文艺工作者观察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对象;然而,人类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有特定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只有依托于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存在。

自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对象,成为文艺作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会有作家和艺术家气质与个性的流露,甚至有他们自我的存在与规约。作家艺术家可以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可以表现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更可以表现处于天地之间的自然山水本身。在唐代大诗人寒山的作品中,对于自然山水的发现、地理现象的感知、宇宙时空的想象,占有主体的地位。当代中国的许多作家特别是自然文学与地理文学作家,也特别关注自然山水的形态及其内涵,如刘醒龙的《上上长江》、邹惟山的《邹惟山十四行诗选》等。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自然山水也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并且是无限丰富、生动的源泉。

自然本有生命,山水自有情怀。春天来了,山清水秀;夏天来了,花果飘香;秋天来了,树红草黄;冬天来了,雪花如月光,大地似白霜。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时空的构成与变化,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成为人类绚丽多彩而美好可贵的记忆,并且是人类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作家梭罗,他在湖边隐居两载,每日每夜地进行观察与思考,写就的《瓦尔登湖》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华兹华斯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英国北部的湖区,他的作品几乎都与湖区存在直接的关系,他的作品可谓是湖区的百科全书。

从哲学而言,自然山水是与人类同等重要的、与人类相生共存的伟大的生命共同体。然而,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此缺少基本的认识。有人认为,自然山水没有生命,只是供人类驱使的对象,肆无忌惮地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只有人类生活才可以进入文艺,完全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有人在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过程中,不承认有自然文学或地理文学的存在,只重视那些表现人类心灵和相互斗争的作品。有的诗人只表现自我小小的内心世界,阴暗而混乱;有的影视作品热衷表现宫廷争斗,让人整天关注那些阴谋诡计;有的小说只是表现个人的情欲,而不关心民生的变迁与民众的疾苦……所有这些现象,都值得引起重视。如果有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崇尚,有了对人民的爱护与敬重,何愁文学艺术没有卓越而伟大的作品不断产生呢?

(摘编自杜雪琴《大自然是文艺书写的富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独立对象的自然一旦进入作家、诗人的诗文,就无不打上了他们情感个性的烙印。

B. 英国湖畔派三位诗人的作品,表现处于天地间的自然山水本身,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

C. 自然山水和社会生活都是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并且前者比后者更为无限丰富与生动。

D. 有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崇尚,对人民的爱护与敬重,就可能产生卓越而伟大的文艺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学和哲学两个方面论证自然的重要性,从而证明大自然是文艺书写的富矿。

B. 文章用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的诗例,论证了人们关注自然和对绿色环境的渴望。

C. 文章第二自然段逐步深入地论证了即使是认识和观察社会生活,也脱离不了自然环境。

D. 文章最后列举了一些对自然错误认识和文学上的错误现象,这应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失去自然条件,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文学却能别样生长。

B. 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因为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C. 历代文艺作品对自然山水的构成变化多有记载、表达和保存,留给人们美好可贵的记忆。

D. 当代中国有一些关注自然的自然文学、地理文学作家,但有些研究者却不承认这些作家。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自然山水和社会生活……前者比后者更为无限丰富与生动”于文无据。原文说“自然山水也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并且是无限丰富、生动的源泉”,这样说是为了强调“大自然是文艺书写的富矿”,并没有比较说自然山水比社会生活“更为无限丰富与生动”。文艺理论和作家写作实践也证明了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论证了人们关注自然和对绿色环境的渴望”错误,“关注自然和对绿色环境的渴望”主要是“今天”的人们。引用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的事例,是为了“表达一个自然之子的地球观念”,证明现代中国文学即对人地关系有集中、生动、深刻的表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失去自然条件,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文学却能别样生长”,无中生有,不合逻辑。

B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因为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果关系不当,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原因诸多。

D项,“有些研究者却不承认这些作家”偷换概念,有些研究者不是“不承认这些作家”,而是不承认“有自然文学或地理文学(这些文学类型或作品)的存在”。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而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展现了2018年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全貌。红色旅游是去年旅游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公报显示,为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工作,我国召开了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推进会,开展了6期红色旅游示范性培训,培训红色旅游行政人员、景区和旅行社负责人、骨干讲解员、导游员1300 余人。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韩元军认为,红色旅游火爆首先是受政策利好影响;其次,红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游客;再者,研学旅行带动了大批青少年在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教育,形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新高潮。未来,要将更多元素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红色旅游市场的活力。

(摘编自张雪《红色旅游成为市场一抹亮色),<经济日报》2019年6月27日)

材料二: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放松、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的日常活动。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特殊一类,有其独特的一面。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艰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和精神遗产。所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

红色文化的严肃性,红色精神的厚重感,决定了它和别的文化类别具有本质的区别,决不能只是作为“幌子”。一段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故事,不能将它作为单纯娱乐和休闲的卖点;一种为了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的崇高道德,不能在它面前熟视无睹地嬉笑作乐;一个个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英雄先烈,更不容调侃、戏说、侮辱和丑化。

红色旅游既然是一项寓教于游的活动,那就天然地具备了教育性。而教育作为一项科学,里面大有学问。对于红色旅游来说,因其教育性,所以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就更要注重阶段性,注重渐进性,注重可接受性,注重系统性、趣味性,注重方式方法,归结起来,就是红色旅游,也要符合教育规律。

(摘编自肖罗《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光明日报》2018年7月31日)

材料三:

日前,俄罗斯旅游署红色旅游路线协调委员会秘书沙罗夫表示,旅游署为中国游客制定了5条红色旅游路线,俄罗斯的“红色旅游”将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一部分,未来将与中国红色旅游联通发展。

自2004年以来,我国红色旅游人数累计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16%,高于旅游业增长率。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振奋人心。但个别景点,疏于管理,盲目经营,使红色旅游走偏。近日一则有关地道战遗址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有游客换上汉奸或是伪军服装在此嬉笑拍照。这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还有一些红色景区在景区建设上单纯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易产生价值观误导。

通过旅游,实现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制度。德国一些州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小学生参与反法西斯教育的修学旅游成为常态。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已成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红色旅游不可走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3月19日)

4. 下列对“红色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色旅游所依托和利用的并不是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也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其中的红色文化革命文物和精神遗产。

B. 红色旅游因其教育性,就要符合教育规律,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阶段性、渐进性,也应注重趣味性、可接受性。

C. 那些把“红色”当幌子,旅游产品单一,疏于管理,盲目经营,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都是走偏了的红色旅游。

D.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等的日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其中的特殊一类,它是2018年旅游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批青少年来到红色景区接受红色教育,形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新高潮,在一定程度上这与研学旅行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B. 壮烈的革命故事,不能作为单纯娱乐和休闲的卖点;革命英烈,不容调侃戏说、侮辱和丑化,这是其红色性质决定了的。

C. 俄罗斯旅游署为中国游客制定红色旅游路线,使其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一部分,这与其上个世纪的红色历史是有关联的。

D. 通过类似红色旅游对国民进行历史教育,使勿忘历史,这是我国特有的形式,更是对青少年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6. “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本质区别主要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依托、利用不同。其他旅游依托、利用的是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和文物古迹等人文资源;红色旅游所依托、利用的是红色文化、革命文物和精神遗产。②目的不同。其他旅游景点是为了搞活经济,游客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放松,同时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红色旅游则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史,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怀,注意寓教于游。③游览氛围不同。其他旅游游客多可嬉笑作乐;红色旅游则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景区力戒低俗、庸俗现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也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有“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说明“搞活经济”也是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这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分析错误。选项用“类似”一词,就不局限于中国“红色旅游”,而“对国民进行历史教育,使勿忘历史”德国等即有。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艰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和精神遗产”概括出“依托、利用不同”;根据“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概括出“目的不同”;根据“红色文化的严肃性,红色精神的厚重感,决定了它和别的文化类别具有本质的区别,决不能只是作为‘幌子’。一段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故事,不能将它作为单纯娱乐和休闲的卖点;一种为了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的崇高道德,不能在它面前熟视无睹地嬉笑作乐;一个个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英雄先烈,更不容调侃、戏说、侮辱和丑化”概括出“氛围不同”。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推磨

高军

朱大爷老两口看到胡同志住进来后很担是非儿,见了面总是笑着打招呼。这些日子,和同志们接触多了,朱家人也早已没有了任何拘束。现在整个沂蒙山区正在春耕备播,老百姓都在忙农活儿。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儿,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大家都各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时候并不多。

这里的风俗堂屋是主屋,胡同志被安排到家里来住,朱大爷老两口一直想把他让到堂屋里住。胡同志看到西屋虽然低矮,但里面东西并不多,就坚持住了西屋。从西屋门里就能看到左前方的堂屋西窗下那盘磨,磨眼圆筒状向天空敞开着,磨台周边凸起一层边沿儿,只有正南方留出了一个稍微向前伸出的石嘴儿,方便从这里向下刮煎饼糊子。沂蒙山区家家户户在院子里都有一盘磨,用来磨糊子然后在鏊子上烙煎饼的。

其实,胡同志是带着重大使命来解决山东分局和115师一些关系问题的,所以非常忙。他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然后又坐下了。

第三天鸡还没叫,窗外漆黑一团,沉睡中的胡同志就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他抬头从窗棂里向外看去,影影绰绰看到是朱大爷和朱大娘每人抱着一根磨棍已经开始推磨了。他两眼辣辣的,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但是磨盘有规律转动的咕噜咕噜声和两个人杂沓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想再休息一下已经不可能。于是他也就起来了,他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打开门走出去。

朱家老两口停下了脚步:“哦,把胡同志聒噪醒了吧?”

他赶紧说道;“不是,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醒。——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推磨啊?哦,是了,农活忙了,早干完家务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哟。”

“是啊,三春大忙时候,都这个样子。”老两口不好意思地笑笑。

“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就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

朱大娘一会儿往磨眼里添上一勺地瓜干糁子,磨台上的糊子就逐渐多起来。

胡同志和他两人继续说着话:“我们老家那里也有磨,只是形状不太一样。还有一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哦,这样——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

“哈哈哈。”老两口被逗得大笑起来。

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事主要在东家,老百姓哪能有不欢迎的?”

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脸,一大瓦盆地瓜干糁子磨完了。

白天,分局的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表态说:“我们马上安排有关干部和朱大爷老两口谈谈,让他们不要这么早就推磨,以免影响胡服同志休息……”

他使劲摆摆手,笑道:“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群众都忙于春播春种,起早贪黑干完家里的事,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呢,何况也没有影响我休息,反而让我听到很多真心话,你们绝对不要去说这个事儿。”

翌日一大早,胡服又在那个时辰醒来,可是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悄悄地起来走进院子,来到作为厨房的东屋,只见泡好的地瓜干糁子还静静地在那里,于是他回到西屋,轻轻叫起警卫员:“来,咱们推磨去。”

他们一人抱起一根磨棍,咕噜咕噜推起来,走几圈胡服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瓜干糁子,不一会儿就推下糊子来了。这时候,朱大爷老两口急火火走出堂屋门:“这可使不得,胡同志!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怎么……唉……”

“你们都能起来,我们怎么还要多睡,真的不用见外哟。”他一边说着,一面继续推着磨,脚步显得更有劲,“那个歌子怎么唱来?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大家都爽声大笑起来,气氛是那么融洽。

多年后省里有个下乡演出活动来到村里,有个来看演出的青年人竟然很有韵味地念白道:

“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演员们很奇怪:“啊,这是湖南花鼓戏《磨豆腐》啊,在咱们山东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俺爷爷过去经常这样念叨,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他说当年有个叫胡服的革命同志住在俺家里,从他哪里听来的。”

演员们明白了:“哦,原来你们家里住过大人物啊。”大家笑着告诉他胡服的真名是谁,他一下子睁大了眼睛:“啊哟,原来是他啊……”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同志住在西屋,从屋门内就能看见石磨,这石磨是磨煎饼糊子用的。这个开篇介绍,既有着独有的地域特色,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 分局同志要和老两口谈谈被胡同志制止,但翌日一大早,“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暗示分局同志为了首长休息,还是谈过话了。

C. 胡同志听到“推磨”声,“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后来则“轻轻叫起警卫员”一起“推磨”,主要表现了他体贴、理解百姓的一面。

D. 小说以沂蒙山的磨为道具,构思别致,结构工整,语言生动,价值取向正面。革命同志和老百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体贴,在两次推磨中尽显。

8. 小说以“推磨”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多年后”老人的孙子再次唱起《磨豆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充当文章线索,使情节紧凑。文中两次写到“推磨”,“推磨”贯串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交代写作对象,展现人物形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服(刘少奇)同志理解群众、体贴群众深人群众,和百姓打成一片的平易近人的形象,正是通过“推磨”这一行动体现出来的。③“以小见大”,揭示文章主题。小说通过“推磨”这一小小行动,揭示了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和百姓心贴心,乃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的主题。   

9. ①顺势自然地引带出“胡同志”的真名,说明他是一位“大人物”,即老一辈革命家,让老人的孙子及周边群众恍然大悟;同时,引而不发,只点出“胡服”是化名,并未说出其真实姓名(刘少奇),引发读者的探寻欲望。②说明老一辈革命家走进群众心贴群众的优良作风让百姓刻骨铭心,并得到代代光大和传播。③对当代社会的干群关系有积极的教育启示作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说明分局同志为了首长休息,还是谈过话了”分析绝对化,因为更大的可能是朱大爷老两口意识到“推磨”影响了胡同志休息,自觉中止推磨。后文也有朱大爷老两口的话“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以印证。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常见答题角度及术语有: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艺术特色),即: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揭示文章主旨;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⑥一语双关。

“推磨”是小说主要情节,文章从这个主体事件中反映了胡同志的平易近人,工作勤奋,这一标题可以体现人物形象;《磨豆腐》歌词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既让小说有生气,又表现出人物性格,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胡同志在推磨中能让“大家都爽声大笑起来,气氛是那么融洽”,说明他讲究方法,一边推着磨,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从中也体现了共产党干部的精神,可以深化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特点、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磨豆腐》本是湖南花鼓戏,前面情节中两次写到《磨豆腐》,都是胡同志唱起的家乡小调,可见《磨豆腐》与胡同志这个人物的紧密关系。而小说结尾写“多年后”老人的孙子再次唱起《磨豆腐》,是朱大爷的孙子念白,“俺爷爷过去经常这样念叨,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他说当年有个叫胡服的革命同志住在俺家里,从他哪里听来的”引出了后文对胡同志身份的交代,“大家笑着告诉他胡服的真名是谁”,但并未点明真名是谁,使结尾有留白的效果;“多年后省里有个下乡演出活动来到村里”说明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可从小说情节、主题及结构等角度分析。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谀(木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突厥侵轮台,遣守珪往援,中道逢贼,苦战,斩首千馀级,禽颉斤一人。开元初,虏复攻北庭,守珪从儳道奏事京师,因上书言利害,请引兵出蒲昌、轮台夹击贼。再迁幽州良杜府果毅。时卢齐卿为刺史,器之,引与共榻坐,谓曰:“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稍迁建康军使。王君㚟死,河西震惧,诏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督余众完故城。版筑方立,虏奄至,众失色。守珪曰:“创痍之余,讵可矢石相确,须权以胜之。”遂置酒城上,会诸将作乐。虏疑有备,不敢攻,引去,守珪纵兵击败之。于是修复位署,招流冗使复业。徙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俄加采访处置等使。契丹、奚连年梗边,牙官可突于,胡有谋者,前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不能制,守珪至,每战辄胜,虏遂大败。帝喜,诏有司告九庙。契丹酋屈剌及突于恐惧,乃遣使诈降。守珪得其情,遣右卫骑曹王悔诣部计事,屈刺无降意,徙帐稍西北,密引突厥众将杀悔以叛。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之,夜斩屈剌及突于。守珪次紫蒙川,大阅军实,赏将士,传屈刺、突于首于东都。久之,复讨契丹馀党于捺禄山,卤获不訾。会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强使平卢军使乌知义度湟水邀叛奚,且蹂其稼,知义辞不往,真陀罗矫诏胁之。知义与虏斗,不胜,还,守珪匿其败,但上克获状。事颇泄,帝遣谒者牛仙童按实,守珪逼真陀罗自杀,厚赂使者,还奏如状。后仙童以赃败,事逮守珪,以功贬括州刺史,疽发背死。

(节选自《新唐书·张守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B.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C.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D. 张守珪 /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将在秦、汉时期,是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的将领;在唐代是属官。别将一般用作偏将代称。

B. 奏事分面奏和书奏,面奏是有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当面向皇帝报告。张守珪这次去京师是面奏。

C. 版筑是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指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即为墙,也叫夯筑。

D. 古时帝王立庙祭祖,有太祖庙、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皆沿此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守珪初入仕途,对敌作战勇敢。突厥入侵轮台时,郭虔瓘派遣张守珪前往救援,途中遭遇贼军,张守珪率众苦战斩获一千多首级,生擒颉斤一人。

B. 张守珪遇事冷静,善用疑兵之计。担任瓜州刺史时,敌军突至,众人惊慌,他冷静分析,巧设“空城计”,使敌疑心有诈,引兵退去,他发兵打败贼军。

C. 张守珪善察内情,部将有谋有勇。屈刺及可突于图谋诈降,张守珪得知内情,派王悔去议事,屈剌等准备杀死王悔,王悔则巧计取胜,张守珪犒赏将士。

D. 张守珪巧报战况,被贬患疾而逝。乌知义作战失败而归,张守珪巧妙奏报战况,皇帝派人核实时,他严厉处置部将,应对使者,后来他被贬患疾去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

(2)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之,夜斩屈刺及突于。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不过十年,你当做这个州的节度使(或“你当统率这个州”),成为国家的重要将领,(我)希望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以下属来看待你呢?

(2)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趁机离间劝诱他,在夜里斩杀了屈刺和可突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他)身躯魁伟为人豪迈崇尚节义,善于骑射。凭借平乐府别将的身份跟随郭虔瓘守卫北疆。“慷慨”属上,则“姿干”为其主语,语义不通,排除A、D项;“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语意紧密关联,不宜断开,且断开后“守北庭”者成为“张守珪”,不合文意,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张守珪这次是书奏而不是面奏,他当时的身份级别尚不够面奏资格;另外,后文也有“因上书言利害”。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D项,原文秉笔直书,写张守珪“匿其败,但上克获状”“逼真陀罗自杀,厚赂使者”,是史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的体现。D项说成“巧妙奏报”“严厉处置”“应对使者”,是不辨是非的错误分析。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子,你;节度,做节度使;僚属,下属;相期,看待你。

(2)叶,和谐;因,趁机;间,离间;诱,劝诱。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他)身躯魁伟为人豪迈崇尚节义,善于骑射。凭借平乐府别将的身份跟随郭虔瓘守卫北疆。突厥入侵轮台,郭虔瓘派遣张守佳前往救援,途中遭遇贼军,张守珪率众苦战,斩获一千多首级,生擒颉斤一人。开元初年,虏人再次进攻北庭,张守珪抄捷径到京城奏事,趁机上书谈论利弊,请求率兵从蒲昌、轮台出发夹击贼军。二次升迁为幽州良杜府果毅。当时卢齐卿任刺史,很器重他,拉他同坐榻上,对他说:“不过十年,你当做这个州的节度使(或“你当统率这个州”),成为国家的重要将领,(我)希望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以下属来看待你呢?”(他)逐渐升任为建康军使。王君爽战死,河西一带震惊恐惧,(皇帝)下诏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督率余部修缮旧城。筑城的版筑刚刚搭起,敌军突然到来,众人惊慌失色,张守珪曰:“(遭受)创伤之后,岂可用箭和垒石相对抗,需要用权谋来战胜他们。”于是在城墙上设酒,聚集众将士作乐。虏人怀疑有防备,不敢进攻,引兵退去,张守珪发兵追击打败了贼军。于是修复官署,招抚流散的百姓令他们恢复旧业。任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不久加授采访处置等使。契丹、奚连年侵扰边境,牙官可突于,是胡人中有谋略的人,前几任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都不能制服他,张守珪到任后,每次交战都能取胜,虏人因此大败。皇帝很高兴,下诏有关部门祭告九庙。契丹酋长屈剌和可突于恐惧,于是遣使者前来诈降。张守理得知内情,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军中议事,屈刺没有归降的意思,军营逐渐迁往西北,暗中勾结突厥众将士准备杀死王悔反叛。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趁机离间劝诱他,在夜里斩杀了屈刺和可突于。张守珪进驻紫蒙川,大规模演习军队,犒赏将士,把屈剌和可突于首级用专车送到东都。过了很久,张守珪又在捺禄山讨伐契丹残余党徒,缴获难以数计。适逢偏将赵堪、白真陀罗等人强逼平卢军使乌知义渡过湟水去攻击反叛的奚族,并且践踏他们的庄稼,乌知义推辞不去,白真陀罗假托有诏书来胁迫他。乌知义和奚军作战,没有获胜,就返回了。张守珪隐瞒了战败的真相,只奏报打胜仗的情况。这事有所泄漏,皇帝派谒者官牛仙童来核实,张守珪逼迫白真陀罗自杀,又用重金贿赂牛仙童,使者的回奏同先前所上奏状一样。后来牛仙童因贪赃身败,事情牵连到张守珪,因他有功,被贬任括州刺史,后来张守珪背上长毒疮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

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②惜长条。

注释:①无憀,即无聊。②争拟:怎拟,即不拟。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

B. 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落想奇特,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

C. 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

D. 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蕴涵丰富,意蕴深婉,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

15. 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两诗的出发点相同: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②但两诗的结论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有长条可折以达相赠情意,不惜催促杨柳生长供人攀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意蕴深婉,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分析不当。李商隐这首诗并不晦涩,其含意明朗,语言朴实简明。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本题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异同。两首诗都以离亭为题,都借助“折柳赠别”,都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可谓有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之妙。不同之处在于,“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李白诗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移情于物,托物言情,别具新意。李商隐诗“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把离愁别恨融人独到的议论中。作者先用暗喻(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明明白白地说非折不可。既然如此,为了让离别之人在临别之际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春风又怎么会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情攀折呢?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木题共I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在“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才决定追击败逃的齐军,表现出他善于观察,沉着果断。

(2)韩愈《师说》中以孔子为例,分析推出相关结论后,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明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刘义隆本希望建立像霍去病“___________”那样的功业,但因草率北伐,最终却“___________”的悲惨结局。

【答案】(1)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2)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辙、登轼、术业、狼居胥、赢得、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业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快速消失,农民的精神面貌也面临衰退,很多问题随之出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在于以特定节庆时空,(   ),从而再次激发农村农业的活力。把农村从以前纯粹种水稻种小麦种小米的地方,变成包含经济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多样性的农村,让全社会在“丰收节”这一天关注农村、聚焦农村,使农村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丰收节”,是一个具有历史与未来的新型社会节日。它的设计既是一种责任,又有相当的文化技巧。而如何让农民真正享受这个节日,成为节日的主体,让农民自己的内生力量成为节日强盛的动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传播方面,不仅重视“丰收节”对农民的意义,而且强调农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对城市的经济与文化亦有补充作用。在城市文化里缺少与自然土地的亲密,缺少无微不至的人情,缺少慰藉心灵的口头传统,而这些恰恰是农村能够给予城市的关照。作为东方农业文明的基因库,中国农村的文化与价值观,其实可以帮助城市人调整、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生活的趣味性

B. 从生活的趣味性与生产积极性上调动农民

C. 把农民的生活趣味性与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

D.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生活的趣味性被调动起来

18. 下列各句中引号和文中“丰收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聪明贤惠、心灵手巧的刘兰芝,虽有“蒲苇纫如丝”的坚韧,却无法改变悲剧命运。

B. 美国突然加大“关心”香港力度,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捞取战略博弈的筹码。

C. (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国家勋章,在颁奖仪式结束后,他又回到田间去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城市文化缺少人与自然的亲密,缺少无微不至的人情,缺少慰藉心灵的口头传统,而这些恰恰是农村能够给予城市的关照。

B. 城市文化缺少与自然土地的亲密,缺少嘘寒问暖的人情,缺少慰藉心灵的口头传统,而这些价恰是农村能够给予城市的参照。

C. 在城市文化里缺少与自然土地的亲密,缺少无微不至的人情,缺少慰藉心灵的口头传统,而这些恰恰是农村能够给予城市的关照。

D. 在城市文化里缺少人与自然的亲密,缺少嘘寒问暖的人情,缺少慰藉心灵的口头传统,而这些恰恰是农村能够给子城市的参照。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A项,“调动农民……和后句“激发农村农业的活力”句式结构一致;先说“生产积极性”,后说“生活的趣味性”,这个语序与上文“传统农业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快速消失,农民的精神面貌也面临衰退”在内容上对应。故A项最为连贯。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A项,表直接引用;

B项,表讽刺否定;

C项,表突出强调;

D项,同“丰收节”,均表特定称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原句主要有三处错误,一是“在城市文化里缺少与自然土地的亲密”缺主语,二是成语“无微不至”使用不当,作为定语与中心语“人情”搭配不当,三是“关照”一词用得不当。选项中,又有将原本无错的“与自然土地”修改为“人与自然”,加一“人”字略嫌赘余,改动“自然土地”则改变了原意(“自然土地”中的“自然”为修饰语,农村的“自然土地”是相对于城市的“人工土地”而言的)。据此,A项有三处错误,C项有三处错误,D项有两处错误。

故选B。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20.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休、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______________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_______,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休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_____________。

【答案】    (1). 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    (2). 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    (3). 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①此处应填疫苗的特性,根据前文“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和后文“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可得出;②此处应填免疫系统的反应,根据后文“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和“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可得出;③此处应填疫苗的作用,根据前文“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可得出。

21.请对下而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9月25日8时5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云海一号02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云海一号02星和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44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3次飞行。

【答案】①2019年9月25日;②我国在酒泉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2星;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④该星及其运载火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是一段新闻报道,共有4句话,可结合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删减。第1句筛选出时间“2019年9月25日”,事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云海一号02星发射升空”;第2句筛选出事件的意义“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第3句筛选出研制单位“云海一号02星和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第4句,根据字数需要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删除。据此整合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英雄的生命和鲜血里!在盛大阅兵式中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在董万瑞将军的眼泪里!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在“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的眼泪里!在南仁东倾尽一生打造的“天眼”里!在几代女排姑娘不放弃就有奇迹的顽强拼搏里!在三代塞罕坝人用55年创造的世界奇迹里!在钟南山奔赴疫区匆忙的脚步里!在无数“逆行者”义无反顾的身影里!在所有自觉“居家隔离”的普通人的坚持里……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秦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弘扬中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的主题座谈会上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弘扬中国精神精神,让青春之火燃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岁月之巅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先辈们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岁月,但是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充满昂扬的斗志,奋斗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乐章,中国精神,早已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它不会褪色,更不会过时。新的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国精神,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的华章、描绘民族的未来。

变革的时代需要中国精神。改革的号角引领着我们奋斗、前进。七十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雨便滋润了大江南北。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大漠,我们的国家一步步打开大门迎接世界。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发展的美好的生活需要。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比一天热闹。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而在世界上,中国更是真正“站了起来”、强了起来。我们有蛟龙下海、神舟探月,有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复兴号”,有世界第一的量子卫星“墨子号”,我们有看得最远的望远镜“FAST”天眼。这一切都离不开奋斗精神。正如晚清留学生羡慕外国车水马龙一样,如今的我们也迎来大变革:我们也有了令人羡慕的“大国名片”。听从时代浩浩汤汤之大潮,顺应改革的号角,年轻的人们,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你们准备好了吗?

追梦的时代需要中国精神。七十年艰苦追梦路漫漫,不觉回首遍地花开。伟大的变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赤子的追梦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当美苏早已展开“星球大战”逐鹿太空时,中国却只能遥望天空做着“航天梦”,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毅然回国,投身航天事业,从此我们先是有了“东方红”卫星,不久又迎来了“神舟”载人飞船,再到如今“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我们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中国人不仅在太空留下了身影,还骄傲地向世界证明:中国是第一个登陆月背的国家。或许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已实现,但请大家不要忘却,追梦的时代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

奋斗是中国精神的底色,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息。奋斗筑造我们的时代。可曾想过,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是天时地利,不,是奋斗不息!中华民族从来生于忧患,从来勇于面对多灾多难,但正因为奋斗,我们战胜洪水,战胜病疫。正因为奋斗,我们让滚滚黄沙成绿洲。没有那些笃志创新的“科技先锋”,没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以及无数坚守奋斗的人们,哪得如此成就?奋斗吧,青年们,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伟大的梦想在那头,我们的时代在这头,中间连接着奋斗。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审题: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以“中国精神”为话题中心,列举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具体阐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考生可以从中中提炼出“中国精神”的内涵,如,为祖国、为民族的牺牲精神;求知若渴,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坚韧顽强,勇于变革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无畏精神;关注时代,献身祖国的奉献精神等。这些精神特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我们新时代青年有触动、引领和激励的作用。题干要求以“弘扬中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面对的对象以及说话的语气等。在写作中,要体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中国精神”的内核,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如拓展人生舞台,让中国精神照亮人生等。要紧扣两个特点,一是弘扬中国精神,二是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参考立意:

(1)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

(2)传承中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3)做一个进取的人,传递青春正能量;

(4)中国精神引领青春航线。

参考素材:

(1)让我们致敬青春的力量。这样的青春身影早已被历史铭记:长征路上,小战士背着识字板,衣衫褴褛但不忘为革命胜利读书识字;抗战时期,无数青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为光复河山;建设年代,荒漠戈壁之中多少青春光荣绽放,让“蘑菇云”腾空而起;改革开放初期,天安门前的一句“小平您好”,是青年群体对改革开放最由衷的支持。从南下弄潮的“闯海人”,到勇闯浦东的“八百壮士”,从抗震救灾中的青年官兵到北京奥运的青年志原者,时代召唤各有不同,青春力量一脉相承。历经一代代人传承、发场与积淀,五四精神成为百年来中国青年与国家前途命运同频共振的鲜明标识,成为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青春力量的不竭动力。

(2)让我们鼓荡青春的激情。“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今天,时代的鼓点更加激越。回首看,五四百年来的历史浩荡前行;立足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澜社阔;再向前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任在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对活力无限的“流动中国”,面向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比光明,更需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3)“中国精神”是当危难来临,能逆行人群,去守护自己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患难与共,团结一心去战胜危机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更是踏实学习,用知识创造成就的改革创新精神。

(4)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想要报效祖国就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就是学生爱国最重要的一种体现。其实,学好习并非易事,想要学好习首先要敢想,想后要敢做,做后要敢于坚持。

(5)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终点站;而实现我们的大学梦,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中途站。我们是坚强的一代人,面对日趋严厉的升学压力我们还是依然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纵使我们没有天赐的聪颖,但我们可以从后天的努力中获得;纵使我们被无形的手掌拉入深渊,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纵使我们前行的道路风雨交加,但我们可以冒着风雨继续前进。我们不能气馁,因为我们是一群不断拼搏的追梦人。

结构示例:《弘扬中国精神,让青春之火燃烧》,演讲稿。文章以“中国精神”贯穿时代之变,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变革的时代需要中国精神”,比较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有画面感;“追梦的时代需要中国精神”,回顾了建国七十年来中国人的航天梦;“奋斗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以奋斗为时代精神,知往观来,叩问青年人的历史使命,语言有气势。结尾简洁有力。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