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广州二模作文14篇标杆卷(加点评)及评分标准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希望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字“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就可以。

‍‍‍2019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辑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高考二套题AB卷模拟题出版,数量有限,卖完即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样卷与评语】

1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

这篇演讲词,开篇即提出发言的主题是“个群相融,命运共同”。入题直截,简洁明确。
演讲词第二段紧承开头,从身份认知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具体阐释了演讲主题的现实意义,继而提出观点,“明确个体与群体的关联,融入生命共同体”是毕业生成长的必修课,“树立个体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是年轻人的使命责任。针对听众身份,演讲目的明确。
演讲词第三段,结合黄大发、黄文秀、王丰华、秦逸飞等扶贫干部的事迹,阐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个人可以是群体的引领者;群体可以是个体的帮扶者。紧扣材料,又不囿于材料,论述层次分明,思考认知深刻。
演讲词第四段在明确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基础上,展望青年一辈的未来。指出不论是何职业都应将个体的命运与群体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将建设命运与共的祖国当作自己的使命。
演讲词第五段更进一层,从民族交融和国家互助两个方面审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出“唯有携手合作方可开创未来”的论点。
演讲词六、七两段,呼吁同学们坚定“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共创光明的未来。
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极具感染力的演讲词。文章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承转合,次序井然。作者格局高蹈,笔力雄健,遣词造句,饱含激情。
文章略有瑕疵之处是将“永垂不朽”一词用于例证黄大发不恰当,另“秦逸飞”的例子典型性不够。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

20+19+20=59

2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
这篇演讲词,以简洁的语言开篇,点出自己的身份,明确演讲的目的。
演讲词第二段从青年的人生阶段和所处时代出发,提出“我辈新青年的人生之路,当融于人、融于世” 的观点。紧扣任务,展望未来。
演讲词第三段,结合国情时事和国际形势,阐释了“融于人、融于世”的必要性、时代性和具体内涵。演讲词第四、五两段分别就“融于人”和“融于世”两方面展开论证。以个人智慧引领群体的党员干部
为例,提出“关注群体的力量而重视人的价值”的论点,发出我辈青年“心怀他人,眼观四处”的倡议;结合疫情期间中日两国互助的事例,提出“着眼于全球命运”“作为人类共同体”的论点,发出我辈青年“将个人命运与贡献铺筑世界未来之路”的畅想。
演讲词结尾以华丽的文辞讴歌青年的美好未来,收束全文。
这篇演讲词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论证深入,语言生动。能将读者带入情境,完成写作任务毋需刻意, 自然流畅。
发展等级打在“有文采”。评分:

19+19+20=58



3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一类文。
文章结合自己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为题, 通过书信,巧妙地展开对话,充分表现自己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认识和思考。既立足当下更能面向未来,既能对现象作分析又能对问题作深刻思考,是一封能够表现当代青年精神面貌和内心志向的好文章。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写作的缘起,亲切自然且体现了孙女对爷爷的依恋,并以两代人当前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交流,既是对长辈关怀的回应,也是对个人思想的梳理。
文章第二段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人生重要关节点——高考——之后,对长辈人生智慧和自己、以及自己这一代人的重新认识,并据此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投身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的志向,有思辨意味。
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爷爷的连续追问,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并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进一步解释,认为“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揭示出个人选择与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关系。
文章第四段以引述爷爷转发的名言,引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并站在此高度审视群体、个体的责任,表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意识。
文章最后一段,以爷爷为榜样,以反问句式收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寻求同识,既体现了书信的交流功能,同时也与首段呼应,熨帖自然。
当然,文章也有些许瑕疵。语句略显生涩,关键概念“孤举者”“众行者”阐述不足。有 1 个错别字。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19+19=57-1=56


4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一类文。
文章以妈妈为收信对象,既表达了子女在妈妈的榜样示范下树立的从教为师之志,又展现了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关系的深刻认识,又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要到山区支教的想法,体现了当代青年既要做时代的见证者,更要做时代建设者的追求。
文章第一段先对妈妈养育表达谢意,进而汇报自己的志向。后面三段分别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逐次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段从个人与个人的角度,表达自己想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原因,以职业为中介,表现了母亲对学生、对自己的影响。
第三段从个人与群体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想法,由此体现了自己选择这一职业的理由。第四段从个人与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一步说明自己选择教师职业并立志到山区支教的理由。文章第五段叙述自己对未来学习的思考和对家人支持的期盼。
全文紧扣材料,能够体现自己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并能贴合背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较为流畅,结构较为完整。
美中不足的主体段落略显单薄。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18+18=55

5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
这是一篇演讲稿,符合毕业典礼的情境。开头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演讲对象,明确演讲的内容是“分享我对未来的思考与愿望”,接着将自己对未来的思考与“修于己,乐于群,济于天下”结合起来,总起全文。
主题段落先写将“修于己”与未来结合展开,以女焊接师刘青等为例,说明“修于己的丰富含义”;然后以“乐生之至,进而乐群”过渡到下一段,写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以扶贫博士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例,说明“个人汇入群体便有了利国利民深远意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谈国际视野与“济于天下”。
最后总结上文,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演讲的形式结束全文。
文章在内容上能够结合材料,将“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与自己 “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结合起来,体现交流意识,符合文体要求,任务完成较好,说理与分析较充分,内容等级评为一类中;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书写漂亮,卷面好,表达等级评为一类中。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

18+18+18=54

 

6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一类文。
文章在开头交代自己写信的目的,表明自己的职业选择为“医生”,呼应任务(2)的情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人是众之始,个体是组成群体必不可少的部分”,结合钟南山的例子,谈自己在他的影响下作出了从医的选择。然后,又表明“众是共之根,每一个个体凝聚起来便成为群体”,谈在群体中磨炼自己,学会责任与担当。最后,结合疫情的背景,指出医生与全人类共患难共进退。结尾部分,作者再次明确交流目的,表明自己的决心。
全文能准确结合材料,较深刻揭示个体与群体以及个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较集中而清晰地表明自己选择职业的理由,说理有理有据。文章书信体特征明显,用语平和亲切,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突出与长辈推心置腹的交流。
不足之处在于,第三段虽然指出“责任与担当”,但没有分析中没有突出“医生”的特征;第四段虽然提及疫情的背景,但对它与“医生”的关系分析不够充分。“非典”发生在2003 年,文中表述有误。有 1 个
错别字,扣 1 分。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7+18+18=53-1=52

 7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
文章在开头段体现了演讲稿与毕业典礼情境两个任务项,并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全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里,我想以比重所学,投身我国贫困乡间,在那里发光发热,与山区孩子们一道做着有关可爱世界的梦”,表达对自己未来的明确的思考及畅想,完成任务项目5。
第 2、3、4 段作者以“一滴水”和“大海”为喻,论证了个体、群体与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以此作为自己对未来思考的理据。第 5段分别引述马克思和周恩来的话,对同学们发出倡议,体现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特点。
文章较好地完成了题目要求的 5 个任务项,并能围绕写作重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以
“一滴水”和“大海”为喻展开写作。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富有文采。
不足在于,结合写作重点为对自己的“未来的思考及畅想”的分析尚欠深入,仅停留于表层。发展等级打在“有文采”。
评分:17+17+17=51


8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  
文章以“将个人未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为题,开篇构建发言情境,准确完成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等任务要素,但写作目的不够明确。第二段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解释其含义,指出“个人的规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第三段、第四段围绕“个人的规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从
“怎么做”的角度入手,论述了要设立目标、扎实行动。结尾部分结合发言的情景,情感充沛地呼吁并祝福:牢记嘱托,努力奋斗,将个人未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 
全文紧扣材料,合理的创设了情境,能始终围绕关键词“个人”“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写作,很好地扣住了本次的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较为流畅,结构较为完整。
不足之处在于全文未展开论述,仅仅提及“个人的规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不能深入地揭示其关系,且论据缺乏,不能有效支撑说理,说理较空洞。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
16+16+16=48

 

9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二类文。
这是一篇演讲稿,符合毕业典礼的情境。开头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演讲对象,把演讲的内容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 2、3、4 段结合材料谈“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第 4 段以号召展望未来我们“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从而共建共享”。但是不能深入展开分析,流于空泛。
第 5 段的举例未能结合观点分析展开,显得孤单。
第 6 段谈“个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第 7 段是结合钟南山的例子分析展开。
第 8 段总结上文,号召“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展望未来。以演讲的形式结束全文。
文章在内容上能够结合材料,体现交流意识,符合文体要求;但是未将“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关系分析清楚,更未能与自己“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结合起来思考,说理分析不够;“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的任务在两次展望中点到即止。任务完成比较一般,内容等级评为二类上;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通顺,书写与卷面好,但是观点和材料之间因分析不够而影响表达,表达等级评为二类上。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

15+16+15=46

 


10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二类文。

文章开篇,考生从回忆成长这一角度切入,跟父亲提出报考的志愿是国际金融,要成为企业家;第二段, 先摘引材料,然后提出要“回报家人,回报家乡”,用内心的光芒照耀他人;第三段,再次强调自己的志愿和规划,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第四段,再次强调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重申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就文章而言,考生的议论分析,行文脉络有明显的不足,对试题材料的使用较为“简单粗暴”;但总体看,考生的情境写作意识和完成任务意识颇有可取之处,在阐述“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时能合理结合材料并提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文之中亦有体现一定的书信交流意识,写作者身份和对象明确。
发展等级打在“较深刻”。评分:
15+15+15=45


11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二类文。
前 2 段,考生迅速构建了情境,围绕“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的未来我想由我来主宰;第三段,考生提出自己要“成为一名中医”,“想报考中医学”,并结合新冠疫情这一背景阐述了理由;第四段,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角度阐述“报考中医学”理由;第五段,从“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报考的理由;结尾部分,考生呼吁父母要相信自己。
总体看,文章具有一定的身份意识和写作对象意识,语言表达较为流畅;最大的不足在于全文未能很好的结合材料去论述自己报考中医学的理由,分析时亦未能扣住“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的关系展开论述,仅在第四段勉强提及要成为中医药一份子为中医药发展作贡献,暗合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
14+14+14=42


12号文

 

 

评语:
本文为任务(1)二类文。
这是一篇演讲稿。文章开篇点明情境,谈到自己和同学们对未来的规划。主体部分从“个人能力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础”“学会在群体中成长”和“有国才有家,不忘使命是我一生的追求”三个角度展开阐述,前面两个段落没有谈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仅在最后一段才明确提出“个体组成群体,群体组成国家”,写作的重心发生偏移,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项目2。内容打在二类中。
表达方面,称呼没有顶格写,不够规范。身份、对象明确,表达有一定的交流意识,符合演讲稿的文体特征。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
14+14+14=42



13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2)二类文。
这是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信首告知母亲自己想当一名写手的愿望。然后全文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分析。书信格式规范,身份、对象明确,表达较有感情。
不足的地方是这些原因及所举事例都局限于个人,在倒数第二段虽提及“这个正在发展成地球村的世界是如此精彩,我愿在年轻的时候去一睹其风采”,但未能揭示个人、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任务项目2 完成得不好。并且最后一段中引用的话与材料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相反,任务项目 1 也完成得不好。内容为二类下。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
12+13+13=38

 


14号文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二类文。
本文能结合材料内容,并结合身份进入情境,从学习方面谈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一篇演讲稿,格式规范,身份、对象明确,表达合乎文体要求,基本通顺。
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到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没有完成任务项目 5,犯了典型的顾此失彼的错误。文中倒数第 3 段谈“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游离于“个人、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之外,有拼凑的嫌疑,使文章内容显得松散。内容为二类下。
字数不足 800,扣 1 分。发展等级打在“较深刻”。
评分:
12+12+12=36-1=35




【题目解析】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学科作文题,继续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紧贴当前新课改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特定的身份,在指定的情境中完
成具体的任务,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正确认知自我、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 3 个段落构成。
1.第 1 段,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
(1)“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
“携手同行”,指的是手拉着手一起行路;“互联互通”,指的是互相联结,互相沟通。这句话说的是人们要在合作中前行,前行时,个体能起到激励群体的作用,使群体走得更远,而群体也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作用,使个人走得更好,进而实现个体与群体双赢。人类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携手同行,互联互通”,是当前的大背景。互联互通原指运营商的网络与不在该网络中的设备或设施之间的物理链路;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在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全要素都已经实现全球配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互通更常用于揭示国际陆海空交通网络、全球经贸合作、世界人口流动和人员往来等事实,强调交往合作、开放融合。这既是一种现象,更应放置在“一带一路”这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去体味。“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则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可以作为楷模、榜样,对一群人起到激励的作用,通过个人的表率,引发他人向榜样争相效仿;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成功经验,会促进个人奋起直追,向群体看齐。
(2)“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精准扶贫”,指的是非常准确地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自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已成为我国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施策,即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
“共建共享”指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成果的共享者。
“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与前一分句对应,揭示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实现精准扶贫。每个人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构成,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体可以引领个体,让个体的成功经验触动更多的群体,个体与集体共建全面小康社会。“一群人”可以理解为致力于脱贫事业的工作者,他们通过“造血”的方式带领某一户贫困户脱贫,而这一脱贫户将“造血”的方式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实现整体脱贫。
(3)两个分句合起来看,既可以理解为以精准扶贫为例,强调了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背景下,个体对群体激励、带动关系,以及群体对个体影响、帮助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时代主题与个人经验的有机整合,考生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写出不同的具体立意。
2.第 2 段,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1)“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
“青山一道同云雨”,语出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诗,意谓“你我一路相连,如同青山共沐风雨”,深切地表达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下句“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指出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人与人之间的阻隔越来越少,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句话体现了在信息时代,人们交往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与人之间早已是难分彼此的共同体。
(2)“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明月何曾是两乡”,为“青山一道同云雨”下句,与前句以肯定陈述不同,此句以反诘表达情感,语意有所增强。“休戚与共”指的是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守望相助”指的是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这句话点明了人类是共同面对机遇与困境的整体,必须共同寻找破局良方,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3)两个分句合起来看,体现出了个体、群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过去借助“云雨”“明月”来想象的物理距离在信息时代得以无限拉近,每一个个体、群体都生活在一个看似遥远实则邻近的“村落”里,难分彼此,休戚与共,唯有守望相助,方能共同发展。“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句诗关联了当前的“战疫”背景,又不止于“战疫”,这种相互依存、荣枯与共的格局涉及到国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在多个国际会议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都特别强调国与国之间要携手同行,共创命运共同体。
3.第 3 段,1 个句子,既是对上面两段话的归结,同时也提示了写作重点和角度。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1)“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是对前两段话的抽象和概括,并点明了写作的重点,即
“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从纵向看,“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由小到大,是递增的关系;从横向看,个体与个体间、群体与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筑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2)“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这句话延展了思考的范围,提示考生在写作时,既可立足古今,也可放眼未来;既可博引事实,也可深思义理。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1.“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内容”引导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材料,体现材料作文本质,不能脱离材料内容立意。
2.“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任选一项”,即只能选择一项来写,否则不符合题目要求。
3.对任务(1)的理解: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1)“学生代表”,提示了写作者的身份。而学生代表这一身份其实包含了两个角色:一是“我们”的身份,即全校高中毕业生的代表,其发言应该尽可能代表高中学生的思考;二是“我”的身份,“我”既然被选为发言代表,“我”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深度应较一般毕业生要高。
(2)“高中毕业典礼”,提示了发言的场合和背景。发言内容可以适当包含对高中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对师友之情之眷念,对同学的劝勉等,但这些不是主要写作方向。
(3)“演讲稿”,提示了写作的文体。演讲稿在格式上有特定的语体要求。体现在行文之中,包括要写出演讲语体的对象,需要有称谓和问候语;要写出演讲语体的交互性,需要有呼告等语言交流内容;要写出观点的鼓动性,需要有祈使句等句式表达。演讲稿的开头语、鼓动话语、警示话语、强调话语、结语等,与其他文体截然不同,这是不可或缺的文体要素。
演讲一定要得“体”,立意要得体,语用要得体。因为是面向本校同学,观众是“熟悉的观众”,演讲的场合是毕业典礼,具有仪式感,所以演讲的文稿要有明显的针对性、靶标性,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讲同学们能接受、能理解、能认同、能产生共鸣的论题,要用同学能授受的话语与表达习惯,不能没有“观众感”而我行我素、自说自话进行“个性演讲”,尤其不能突破公共场合的立意底线与用语底线。
(4)“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提示了写作方向。“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畅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思考和畅想”对考生写作方向给出了引导,思考是严谨周密的,而畅想却是天马行空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同时,无论是思考或是畅想,都不是指向过去,而是指向“未来”。
2.对任务(2)的理解: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1)“高中毕业典礼后”提示了写作的时间和背景。“高中毕业典礼后”,意味着写作者已经完成了高中学业,且应该是受到“毕业典礼”上某些发言或活动的启发和感召,从而萌生了给长辈写一封信来谈自己未来规划的想法。
(2)“给长辈写封信”提示了写作的对象,“长辈”是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给长辈写信,既是表达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带有征询的意味。
(3)明确了文体为“信”,写作过程考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文体必须是书信,文体特征必须要突出。
比如语言要体现书面语的特点;又如书写格式要准确,如开头称呼(顶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等,都必须齐备。
由于写作的对象是长辈,书信属于家书,交流过程中,文稿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对象感,要根据长辈的想法或疑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讲长辈能接受、能理解、能认同、能产生共鸣的论题,要用长辈能授受的话语与表达习惯,不能我行我素、自说自话进行“个性写作”,尤其不能突破晚辈对长辈写信的立意底线与用语底线。
(4)“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提示了写作方向。“大学志愿”应该理解为偏正短语,指读大学时所学专业,不宜只谈大学而无视专业;“职业”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为:“个人的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规划”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为:“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职业规划”一般指“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方向和理由”则对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既要明确“是什么”——明确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更要阐释“为什么”——明确作此决定的原因,表明这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得出的。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选好角度
所谓“选好角度”,是指选好/角度,不是选/好角度。
本题的写作重点角度应该是从“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角度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2.确定立意
①只有将个体融入到群体中,才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投身社会,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③个体与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密不可分,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必须与祖国命运紧密关联。
④作为当代青年,既要胸怀祖国,也要放眼世界。
⑤因我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
……
3.切合身份
任务(1)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毕业生代表。
任务(2)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晚辈。
4.贴合背景
任务(1)的交流背景是学校毕业典礼上。
任务(2)的交流背景是报大学志愿前。
5.符合文体特征
任务(1)的文体要求是演讲稿。
任务(2)的文体要求是书信。
6.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遵守写作中的真实性和考试中的保密性原则。
7.不少于 800 字。
要求考生写作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标准。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学生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写作材料,按照“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的写作重点,完成写作任务。
(一)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 任务项目 要求
任务(1)
1.材料 结合材料的内容
2.写作重点 “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3.交流者 写作者是“高三毕业生代表”,听众是高三师生
4.文体要求 演讲稿
5.写作方向 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任务(2)
1.材料 结合材料的内容
2.写作重点 “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3.交流者 写作者是高三毕业生,写信对象是“长辈”
4.文体要求 书信
5.写作方向 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幼读朱熹研究《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有疑惑:雎鸩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子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容易明白,惟独兴却不懂得是怎样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许多篇,还是一个茫然。

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忽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上竹叶青,新做媳妇像观音”,这里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美,并不在于阳山项上竹叶的发青,之所以会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青”与“音”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像观音”,觉得太突兀,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竹叶青”,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到“阳山”,乃为它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容易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这在古乐府中也有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用“关关雎鸠”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恭敬,原是作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诗易法》(《六经奥论》卷首)中说:“关关雎鸩,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他的解释是极确切的。

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需要:

“山歌好唱起头难,起仔头来便不难!”

(摘编自顾颉刚《起兴》)

材料二:

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容易骤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点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单,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足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起兴”的句子多了,渐渐会变成套句;《诗经》中常有相同的起兴的句子。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究竟费力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容易入于耳、出于口,更容易发生效用呢。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

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别。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一一或用兄说,直说此事,任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当是眼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其民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绝对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方便。

(摘编自朱自清《关于兴诗的意见—致顾颉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朱熹认为,《关雎》一诗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引出下句,是比而非兴。

B顾颉刚认为,兴诗开首一句与承接一句之间的联系,仅仅在于句尾的韵脚相协。

C郑樵认为,起兴句是创作时偶然所得的,作者并没有考虑它与下句的意义关联。

D朱自清认为,民歌中一些起兴的句子因朗朗上口、传唱久远,渐渐会变成套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颉刚以辑集的歌谣为例,辨析《诗经》中“比”“兴”的问题,说理充分。

B顾颉刚引用郑樵的话,进一步佐证自己对兴的看法,其源可溯,有理有据。

C顾、朱二人都引述了民间歌谣,论证的方法相同,结论也相同,互为印证。

D朱自清关于赋比兴的阐述,既指出其相同之处,又论及其差异,分析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歌好唱起头难”,顾颉刚引以论证起兴的必要,朱自清据此提出由近及远原则。

B朱自清在顾颉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别的看法,推翻了前人的观点。

C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因每句仅四言,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来起兴。

D广东多个地区的童谣,常以“月光光,照地堂”作为起首的一句,这是比而不是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巳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丝销子、防腐剂、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绝不让这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年)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版(以下称《世界遗产》)采访时,仍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明显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该原则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清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在整个援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所以从保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料”,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和“原做法”,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建筑有很多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具有极高的芑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煥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

4.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3分)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B.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是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建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6.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爬山 宗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黃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一前一后。“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向。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慢,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级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妤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了。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拍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上来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来了。我在平天征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底。远看石笋征,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中联想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天、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2)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9.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请结合

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中医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

D察脉,中医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桂从小继承家学,医术高超。受家庭熏陶,少年时即随父学医;他诊断疾病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治方不拘于成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B叶桂反对盲目效仿,持论精辟。他认为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病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施以方剂,以避免盲目泥古、以人试药的流弊。

C叶桂重视内外兼修,忠信仁义。他在行医之外,还谨守伦常纲纪,重视修为,在待人接物方面,诚实有信,热心助人,医术和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深谙从医之道,见解独到。他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2)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叶梦得

渺渺楚天阔,秋水去无穷。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澄空。

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堪笑磻溪遗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注]①本词作于1138年,词人时年62岁,任建康知府。濠州观鱼台相传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观鱼论辩之处。②圉圉:困而未舒貌。③磻溪遗老:指姜太公,传说姜太公在磻溪垂钓时遇文王。④兆非熊:指明主将得贤臣的预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描写了词人身处高台之上所见的秋水日暮之景,由远及近,营造出广阔渺远的意境。

B“轻浪舞回风”即“回风舞轻浪”,其中“舞”字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写出风掀江浪的情态。

C上阕写大江之中游鱼戏水,不仅点题,同时也以鱼写人,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

D词人化用了庄子的言和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笔法灵活。

15词中运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

(2)李白在《蜀道难》先以“六龙回日”的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峻,以“”描写激浪回旋的河川,再以“”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衬托山之高峻。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寥寥数语,描绘出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欢汉服等传统服饰,形成一股复古风潮。在崇尚“古风”的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倾向:严格遵从传统形制。他们认为,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者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尽管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这就如戏曲表演,穿戏服讲究的是“宁穿破,不穿错”。某些古风作品因随意、粗糙,备受批评古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兴趣与商业之间的平衡。当商业模式介入到原本基于共同兴趣而形成的小圈子后,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营销也常有之举,与传统要求背道而驰。(    ),以保持纯正的古风。不管怎样,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还是让传统文化以时尚的方式再一次了活力。流行成为经典,需要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为土壤,把生活当舞台,让我们对古风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B.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C.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D.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革故鼎新迸发提炼翘首以待

B.标新立异暴发提炼翘首以待

C.革故鼎新暴发淬炼拭目以待

D.标新立异迸发淬炼拭目以待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远离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

B.这些变味的运作使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与商业隔离

C.这些变味的运作使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D.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因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20.南粤中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报告。下图是文佳同学语文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补出对话空缺处的文字。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文佳:老师好,从学习分析报告看,我三次的阶段学习评价都没有达到目标,我是否要在作文上花更多的时间,您能给我提些建议吗?

刘老师:从图上看,你努力的主要方向并不在作文。你看看真正的短板在哪里呢?

文佳:哦,   ①      ,需要加倍努力

刘老师:对的,“语基不牢,地动山摇”。你再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文佳:让我仔细看看,   ②     ,还要加强

刘老师:成绩时高时低,你要在这个板块多下点功夫

文佳: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原来学习不能只盯着分数,关键是③ 。

刘老师:没错,学习要有的放矢,科学分析。

2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表达流畅,与画线句句式相同。(6分)

夜幕降临,城市璀璨。身姿曼妙的广州塔流光溢彩,照亮千年商都;,;

,……夜色下,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展示今日中华迷人的风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 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内容理解】(3分)

A (在原文中,这不是朱熹的观点,而是顾颉刚的观点。)

2.【论证分析】(3分)

C (两人得出的结论不相同,也没有互相印证。)

3.【分析推断】(3分)

A (B 项,朱自清不是在顾颉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别的看法”,原文也没有提及朱自清推翻了前人的观点;C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不是兴;D 项,“月光光,照地堂”是套句,不是比而是兴。)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4.【信息理解】(3分)

B (根据“徒然将前人的错误,如太肥太扁的额枋,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这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A项,根据原文“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该项理解正确;C 项,根据“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我所需要极力避免的”,原文的主张是“极力避免”,仍属于计划中的做法,该项理解正确;D项,根据“在不露明的地方„„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等”,该项理解正确。)

5.【信息分析】(3分)

B(“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物保护工作

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6.【内容探究】(6分)

①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②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每点 3 分。其中,梁思成的主张1 分,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的做法 2 分。]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7.【分析鉴赏】(3分)

D (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没有融入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

8.【语言赏析】(6分)

(1)①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②只有实实在在努力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3 分。第①点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②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3 分。第①点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写法和主题探究】(6分)

①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文章更充实。

②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插,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

③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 ) 文言文阅读(19分)

10.【文言断句】(3分)

C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11.【文化意义理解】(3分

D (“又称“望,表述不当,察脉指切脉,应指“四诊法”中的“切”)

12.【内容分析】(3分

D(“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分析有误。根据“亦善医,以君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13.【文言翻译】(10分)

(1)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5 分。大意3 分,“蕴”、“因有闻于时”的“闻”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5 分。大意3 分,“鲜”“慎”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叶先生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父叶紫帆孝敬父母,懂得医学理论,到了他的父亲叶阳生更是精通医术。少参范长倩没有子女,晚年得儿子太史范伏庵,出生后没有肛门,啼哭不止。请医生诊视,都束手无策。

叶阳生来看后说:“肛门在膜里,须用金刀割开。”割开之后,肛门果然打通。范伏庵长大后,为叶紫帆作传来报答叶阳生。

叶先生年少时跟随老师学习经书,晚上回家,叶先生的父亲叶阳生教授他中医学。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叶先生于是拜他父亲的弟子朱君为师,专门学习医学。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叶先生看病时采用察脉、望色、听声、写形的方法,谈疾病所在,如同见到五脏的症结,(他)治病的药方不偏执于成见。他曾说:“药剂的寒温,要看疾病的凉热。自刘完素建立署火之论,专用寒凉之药;李东垣论脾胃之火,一定致力于温养,常用参附;朱丹溪创立阴虚火动之论,又偏向于寒凉。于是,尊崇朱丹溪的人多用寒凉之药,尊崇李东垣的人多用温养之药,现在的医生,茫然没有主见,借助用药完备来侥幸治愈疾病,依靠用药平稳来掩盖医技低劣,甚至早晨用一方,晚上改一药,没有主见。疾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一定要洞察其整个病程变化,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施之以药方;否则,只是用药治药,实际上是以人试药。”叶先生提出的主张就是这样。叶先生因此名著于朝廷和民间,下至商贩小孩,远至邻省外地,没有不知道有一个叫叶天士先生的人,实至名归。

叶先生在家里时谨守伦常纲纪,内外兼修(品质言行都美好),交友忠诚守信。别人找他商量事情,他为其剖析成败利弊,如同诊断疾病一样,分析透彻明了,言词切中关键所在;别人以患难相诉,他倾囊相助,无所顾惜。叶先生又不止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世那年,八十岁。

叶先生的妻子是潘孺人,儿子二人:叶奕章、叶龙章。也擅长医术,因叶先生而被掩盖了名声。孙子二人:叫叶堂、叶坚。曾孙三人,均学习儒学,享用叶先生遗留下来的高尚品德,发扬光大家族的名声,将因为这而成为可能。

论曰:太史公为仓公作传,分别记述他的事迹;陈寿作华佗传继承了这种写法;后来戴九灵、宋景濂模仿这种体制作名医传。叶先生不想以医术自称,并且不想把医术传给后人。他去世前告诫儿子说:“医者,既可为,又不可为。一定要天资聪明颖悟,又要读万卷书,然后可以借医术济世。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当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唉!叶先生真可以说是明达而且仁义啊!


( 二 ) 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分析鉴赏】(3分)

C (“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赏析不正确,词中没有此意。)

15.【分析鉴赏】(6分

①表达词人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情。姜太公晚年遇文王,得以一展抱负,而词人晚年却不被重用,只任地方官,自己的理想抱负无人能理解。

②表达词人尽管年老仍盼望有所作为。姜太公即使年老仍能成就功业,词人以姜太公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在晚年建立功业。

③表达词人对自己虚度光阴的自嘲。姜太公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垂钓上,词人借此反思自己此前安于虚度光阴,未能建功立业。

[每点 3 分,思想情感1 分,分析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句识记】(6分

(1)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谈笑间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每空 1 分,每错、漏、多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语病辨析】(3分

B (“文化符号”“考虑规范性”搭配不当,应是“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尽管”表示让

步假设,不能与“好不好看”两面搭配,“即使”应为“无论”,表示条件关系。)

18.【词语辨析】

D (第一组:“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标新立异”原意为表明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现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根据文意,应选“标新立异”。

第二组:“迸发”意思是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暴发”意思是突然发作。根据文意,应选“迸发”。第三组:“提炼”意思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比喻对某种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淬炼”的意思是锤炼(多用于抽象事物)。根据文意,应选“淬炼”。第四组:“拭目以待”指擦亮眼睛等待;也指关注某件事情的出现。“翘首以待”指抬头眺望远方等待着:形容盼望殷切。

根据文意,两个词语均可在句中使用。)

19.【语言连贯】(3分)

B (“这些变味的运作”紧接上文“商业营销„„与传统要求背道而驰”,保持陈述对象一致;“与商业隔离”与下文“保持纯正的古风”紧密衔接,构成行为与动机的关系。)

20.【语言衔接】(5分)

①我的语言运用成绩离达标还差很多

②我的现代文阅读成绩不稳定

③找准提升的主要方向

[第①处 1 分,第②③处每空2 分。意思对即可。]

21.【语言表达】(6分)

示例:雍容典雅的紫禁城华灯初上,诉说百年变迁;活力四射的上海滩霓虹闪烁,引领时尚风潮。

[每句 3 分。内容2 分,句式 1 分。]

补充细则:

 

6.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②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每点 3 分。其中梁思成的主张1 分,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的做法 2 分。]

【补充细则】

1.梁思成的主张来自材料一,给分点有两个:文物建筑的“保存”和“恢复原状”,给分的关键点分别对应有“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和“极力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形制”,此两点各占1 分。学生的答案如果没有上述关键点,或者涉及到孔庙的修复,但其核心意思是对应古建筑的“保存”“延长寿命”和“恢复原状”“修旧如旧”等内容,同样可各给 1 分。

学生的答案不属于梁思成的主张、理念内容,而是围绕具体做法来分析的话,如“了解建筑物的年代、特征、建筑物损毁处的原因和补救方法”,不给分。学生仅仅支离破碎地摘抄材料一“用新方法、新材料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运用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补救孔庙建筑结构的缺点”,不给分。

2.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来自材料三,给分点有两个:保障九层神庙建筑结构安全的措施和保留九层神庙墙体外貌原状的措施,给分的关键点分别是“对建筑体进行加固、防漏水处理”和“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学生在分析做法的作答中,只要有上述关键点,均可各得2 分。但如果学生的作答仅仅谈到“加固和防漏水处理”,并没有出现加固和防漏水处理的对象“建筑体”或者“建筑体的结构”,给 1 分。

学生的作答仅仅是空洞谈到“九层神庙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改进材料/方法”,没有“先进技术手段”对应的具体做法具体措施,不给分。学生的作答内容“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了神庙的现状与文物历史信息”,这个做法并不对应梁思成的两个主张内容,不给分。

3.每个要点中梁思成的主张和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的先后顺序不做要求,学生可以先讲主张再讲做法,也可以先讲做法再讲主张。但是梁思成的两个主张应该分别对应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两种做法,主张和做法之间如果出现杂糅错位的情况,如学生答案中,梁思成“延长古建筑寿命”的主张对应了“九层神庙修复团队搜集甄别整理神庙旧构件”的做法,或梁思成“维持恢复古建筑原貌”的主张对应了“修复团队对九层神庙进行加固防漏水处理”的做法,在主张和做法之间挑选学生答得比较好的点来给分,但不能主张和做法同时给分。

如果学生对“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要点”讲了几个点,但是这几个点都是围绕“保留九层神庙原貌原状”的做法,那就只给一个点的分,不能重复给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要点中只有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而没有梁思成的主张,即使其做法回答准确可得2 分后应扣 1 分,实得分为 1 分。如果学生的所有答案只围绕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修复主张来作答,那就只给主张分数。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2)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第(1)小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②只有实实在在努力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3 分。第①点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第①点解释“山是老实的”1分。答到山是客观存在的、稳重质朴的、不会移动的,或是不容易亲近,登山不容易的,或其他意思相近的,均可得 1 分。

第②点解释“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2分。其中答到实实在在攀登,一步一步攀登,或其他相近意思可得 1 分,答出到达山顶,领略美景或其他相近意思可得 1 分。

 

第(2)小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②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3 分。第①点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解释“现成的路”1分,可表述为: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前人开凿的路。

2.解释“惭愧”2分,其中答出“跟前人比较”1 分,具体解说惭愧的内容 1 分。

可表述为:我们现在要向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努力获得成功。

也可表述为:前人没砌路时就登山了,如此也能登顶,若如今有好路也不能登顶便会惭愧。/如果在别人走出来的路上仍不想继续坚持走下去,这样惭愧于前人。

 

9.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累赘。

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文章更充实。②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插,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③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本题答案有三个要点,内容、结构和主旨各2 分。其中,对“好处”的概括 1 分,结合文本对“好处”进行具体分析 1 分。

2.“内容丰富”,答为“内容充实”也给1 分。对“内容丰富”的具体分析 1 分,如答为:既写到登方山的所见所感,又登黄山的所见所悟的内容,给 1 分。

3.“结构灵动”,答为“结构变化”“回环曲折”“有变化的情趣”等,也给1 分。“结构灵动”的具体分析,能结合文本分析两次爬山的内在逻辑关系,也给 1 分。

4.“主旨深刻”,答为“主题深刻”“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了从容的主题”“突出了我对爬山的喜爱”等,给1 分。对“主旨深刻”的分析,能答到“一步步爬山”“老老实实爬山”“从容”等也给 1 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10 分)

古文翻译评分注意事项:

1.翻译题评改时关注的顺序:先看大意,然后再看关键词的意思。

2.关于大意分的说明:大意分体现为“读懂”,只要句子结构基本完整,主谓宾的意思接近,即可得大意分,其他修饰成分可以略。

(1)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5 分。大意3 分,“蕴”、“因有闻于时”的“闻”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 大意部分,3 分

大意理解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朱君用叶阳生所教的内容教他;叶桂通晓其深意,超过了朱君(原因);叶桂因此名声大振(结果)。写出这三个方面大意则得3 分,与文意相反,则不得分。

2. 解词部分,2 分

“蕴”本义为“事理深奥的地方”,结合文意,可译为“道理”“意蕴”“内涵”“内蕴”“深意”“意思”等。译作“蕴味”“蕴含”“底蕴”等,则不得分。

“因有闻于时”的“闻”本义为“听闻”,结合文意,可译为“名声”“名气”“名望”“出名”“闻名”等。译作“名称”“有听说”“听到”等,则不得分。

 

(2)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5 分。大意3 分,“鲜”“慎勿”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 大意部分,3 分

大意理解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果不这样的话,医生就会伤人;这是以药为刀(判断);子孙慎谈行医(叮嘱)。写出这三个方面大意则得3 分,与文意相反,则不得分。

2. 解词部分,2 分

“鲜”本义为“少”,可译为“很少”等。译为“缺少”“新鲜”等,或不翻译,均不得分。

“慎勿”,意为“千万不要”。“慎”与“勿”“毋”“莫”等连用时,表示禁戒,可译为“务必”“千万”“一定”等。译为“谨慎地不要”,或不翻译,均不得分。

 

15.词中运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①表达词人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情。姜太公晚年遇文王,得以一展抱负,而词人晚年却不被重用,只任地方官,自己的理想抱负无人能理解。

②表达词人尽管年老仍盼望有所作为。姜太公即使年老仍能成就功业,词人以姜太公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在晚年建立功业。

③表达词人对自己虚度光阴的自嘲。姜太公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垂钓上,词人借此反思自己此前安于虚度光阴,未能建功立业。

[每点 3 分,思想情感1 分,分析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思想情感”可从“现实”与“理想”两个角度来回答,答案中第①、③点的思想情感属于“现实”角度的思想情感,第②点的思想情感属于“理想”角度的思想情感。

2.“分析 2分”落在典故内容分析、自身现状分析两个角度。

3.若有学生将“分析”与“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回答,可酌情给分。

4.第①点中的思想情感还可以表述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赏识)、无法建功立业等。第②点中的思想情感还可以表述为:渴望报国、施展抱负、得到明君的重用(赏识)等。

5.以下思想情感表述均不得分:忧国忧民、对自由的渴望、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纵情山水的逍遥、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等。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谈笑间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每空 1 分,每错、漏、多一字,该空不得分。]

【评分注意】

易错字:(1)曾;(2)猱、度;(3)樯橹。

 

20.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示例:①我的语言运用成绩离达标还差很多

②我的现代文阅读成绩不稳定

③找准提升的主要方向

[第①处 1 分,第②③处每空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第①处只要能够点出薄弱板块“语言运用”,即可得1 分。如既能点出薄弱板块,又能说明薄弱表现,为更优答案。

2.第②处点出“现代文阅读”板块得1 分;点出板块达标率变化规律得 1 分,如“不稳定”“波动”“起伏”“先升后降”等。

3.第③处有两个得分点。第一找准“方向”“弱点”“短板”“弱项”等,1分;第二表明努力的意愿,如“提升”“攻克”“提高”“加强”等,1 分。如第一得分点(方向不明等)不得分,则第二得分点(努力的意愿即使写了)也不得分。

 

21.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示例:雍容典雅的紫禁城华灯初上,诉说百年变迁;活力四射的上海滩霓虹闪烁,引领时尚风潮

[每句 3 分。内容2 分,句式 1 分。]

【补充细则】

1.每个仿写句3 分,得分落在三个方面:名片的选择、夜色下的风采、句式。每方面 1 分。

第二句的赋分要求是一样的,但两句内容必须不同。

2.名片必须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景或物。

3.名片重复,如与例句处于同一城市,名片项不得分。如两句名片均为同一城市,第二句

名片项不得分。

4.如名片选择错误,如选择“广州城市”“重庆火锅”“钟南山医生”为名片,整句不得分。

如该名片并非代表某一城市,整句不得分。如“青海湖”“黄山”“粤港澳大桥”等。

5.风采方面要扣紧“夜色下”的特点。非“夜色下”风采,不得分。

6.句式方面:名片前应有修饰语,与名片组成偏正结构;名片后应有短语与之构成主谓结构;最后一句需是动宾结构。字数不要求相等,结构大体一致即可得分。

7.本题共需完成两个句子的填充,示例中分别标为①②。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