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超然客公众号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
——摘编自杨义《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
材料二:
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 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 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中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 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 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 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 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 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 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 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 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 并对此有所区分, 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 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 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 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摘编自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图解】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年-月-日”“日-月-年”这两种不同的时间标示方式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B.在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通过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
C.中国人表达时间常用模糊表达方式,与中国人对时间感知的主观性有关,也与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示有关。
D.材料一“以时间呼应天道”与材料二中“人与时的和谐”都体现了中国人天道、时间和人心融合的观念。
2.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
B.材料一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C.材料二以农历指导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的例子,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时间神秘感。
D.两则材料均采用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证明了中西方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性。
3.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 )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时间观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鲤鱼巷
冉正万
老面店斜对面有一栋木瓦房,鲤鱼巷30号和32号。房子十一檩水步,屋顶上黑瓦只占一半,另一半是石棉瓦和铁皮,柱子和穿枋已经糟朽。墙壁上半截是木板,下半截是青砖刮灰。木瓦房确实太老,连野广告也没人往上面贴。
这就是老柳的房子。老柳从公交公司退休后哪里也不去,要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要么在屋子里做菜。临街的一面其实是背面。三十年前,他把临街一面进行改造,弄出四个门面。前院成后院,屋后当街即鲤鱼巷。院子最初可达几百米之外贯城河,民国初年,市井逐渐繁华,院子缩小到只有一百八十余平。一次次改造重建之后,四周高楼像巨人一样站在一旁,院子小到只有五十余平。足可安慰的是白沙井还在。居委会不准饮用白沙井里的水,说这水比不得从前。老柳听话不用,但每年淘洗一次水井。井不深,三块高三尺宽三尺的石板框住三面,后壁是豹皮状石灰岩。泉水从底部正中间石缝往上冒,除了白沙,还有珍珠般气泡。老柳把四壁刷得干干净净,为此他买了一个小水泵,以便抽掉浑水。中午开始刷,傍晚抽水,如是者三,最后一晚把躺椅搬到水井边,惬意地看着水井慢慢变成一块绿宝石。想到小时候,淘洗水井至少得两个人,一个人刷井壁,一个人往外戽水。老柳七八岁时和另外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笑声落进白沙井,那时的水因此比现在甜。
老柳家租客比较固定,修家电、卖米糕、卖爆米花、缝补店。四间冷冷清清的门店,与老柳的性格及陈旧的老房子很般配。他们也把这里当家,在小小的门面里生儿育女。人家房租涨了又涨,他能不涨就不涨,就是为了留住他们。
老柳很少在鲤鱼巷闲走,但依然对鲤鱼巷了如指掌。巷子里有一棵皂角树,他像照顾老人一样照顾它,学会给它输液、除虫。
就在老柳又一次淘洗白沙井后,井里出现一条鲤鱼。还没长大,柳树叶那么长,贴在石头上时不易发现。它似乎对井里没有食物并不在意,像捉迷藏的孩子一样喜欢小角落。井水与蓝天相接,小鲤鱼仿佛在天上游,没有翅膀,但可以像小鸟一样滑翔。老柳感到了水井的心跳、小鱼的心跳。鲤鱼巷在成为街市之前叫鲤鱼村。稻田里、水渠里、池塘里到处都能看到鲤鱼。把一只草鞋踢进稻田,草鞋很快不知去向,变成鱼似的溜走。
老柳趴在井坎上,像看着老友一样看着小鲤鱼。当他看到它两根小小的触须像黑白电视机天线一样摇来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喜欢的频道时,他笑得肚子痛。慢慢地,他看出它一点也不傻,那不是天线,是一挡、二挡、三挡、空挡、倒挡,摇进掰出潇洒自如,老柳热泪盈眶,它不是它,我就是它。它不是我,我一定是它。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老柳你没退休你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老柳希望所有人都来看看小鲤鱼,但他做不到,恨自己口拙。其实不怪他,住在鲤鱼巷的人对鲤鱼村和小鲤鱼不感兴趣。老曹最终答应他来看看,当他放下起子和电烙铁来到白沙井,他说,哪里有哇,有个锤子。老柳怪他看得不认真,从屋里出来指给他看,老曹却回到修理店重新拿起电烙铁。老柳趴在井台上看了半天,小鲤鱼不见了,像来时一样神秘消失。
老柳的烦恼除了难堪,还有失望。他在屋子里哀叹鲤鱼村不可逆转,在街上做生意的人却一起造谣,说老柳这人看上去老实,说什么鲤鱼不过是为了多骗点拆迁费。老柳最后一个知道人们对他的编排。老柳顿悟一般责怪自己,小鲤鱼是来找你一个人的,你就不应该跑出去张扬。他拍着脑袋骂自己傻瓜。他趴在井台上向小鲤鱼默默道歉,请它回来,但这条娇气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再也没有现身。
老柳一病不起。儿子和老曹聊天时,得知父亲生病的原因,从不远处菜市买来几条鲤鱼,放到水井里后站在鲤鱼巷大声宣告:“哪个说白沙井没有鲤鱼,你们的眼睛瞎了吗?”巷子里的人听见也不在乎,或笑笑。
只有老柳一个人认真。他佝偻着身体到井边看了看,一眼就认出这是池塘养出来的鲤鱼。他回到屋子,找了半天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照着儿子的头打下去。老柳气喘吁吁地说:
“滚,给我滚出去,不准回鲤鱼巷,再回来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老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肥壮的鲤鱼抓起来,把它们丢进垃圾箱。他宁愿接受小鲤鱼一去不复返,也不能接受欺哄世人的勾当。他什么也没说,只把水井又洗了一遍。
原以为拆迁不过是说说,哪知老柳心情没平静多久,鲤鱼巷开始拆迁改造。改造结束后,王记烫菜、豆豉火锅等老店回迁,地形和建筑大不相同。同时还增加了海底捞、烧仙草等新店。老面店、电器修理等几家没有回迁。
鲤鱼井保留了下来,扩成鱼塘,请书法家把水井名字写在石头上,池子里放养锦鲤和乌龟。锦鲤成群结队摇头摆尾接受观赏,乌龟则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准备随时缩头。
皂角树也保留了下来,安装了漂亮树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白沙井的描写很细腻,突出其洁净清澈,为小鱼的出现埋下伏笔。
B.因为房子老旧,门店冷清,老柳的租金能不涨就不涨,以留住租户。
C.老柳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打儿子,体现了老柳传统守旧的特点。
D.改造后,鲤鱼巷的店铺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了与鲤鱼巷相关的往事,使读者了解鲤鱼巷得名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
B.对小鲤鱼的描写传神生动,小说运用形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一条颇具灵性的小鱼的形象。
C.小说中老柳跟儿子、老曹、鲤鱼巷居民对小鲤鱼的态度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柳不被理解的孤独。
D.小说语言通俗质朴且耐人寻味,其中,人物语言口语化,贴合其身份特点,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
8.小说中的小鲤鱼有哪些寓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改造后的鲤鱼井和皂角树作结,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金铉,字伯玉,武进人,占籍顺天之大兴。铉少有大志,以圣贤自期许。年十八举乡试第一。明年,崇祯改元,成进士。不习为吏,改扬州府教授,日训诸生,燕居言动,俱有规格,诸生严惮之。历国子博士、工部主事。帝方锐意综核,疑廷臣朋党营私。度支告匮,四方亟用兵,饷不敷,遣中官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建专署,檄诸曹谒见,礼视堂官。铉耻之,再疏争,不纳。乃约两部诸僚,私谒者众唾其面,彝宪愠甚。铉当榷税杭州,辞疾请假。彝宪劾铉误军机,铉落职,杜门谢客,躬爨以养父母。十七年春,始起兵部主事,巡视皇城。闻大同陷,疏曰:“宣、大,京师北门。大同陷则宣府危,宣府危,大事去矣。请急撤回监宣中官杜勋,专任巡抚朱之冯。勋二心偾事,之冯忠恳,可属大事。”不报。未几,勋以宣府下贼,贼杀之冯,烽火逼京师。铉奔告母:“母可且逃匿。儿受国恩,义当死。”铉母章时年八十余矣,呵曰:“尔受国恩,我不受国恩乎!庑下井,是我死所也。”铉哭而去。城破,趋入朝,宫人纷纷出。知帝已崩,解牙牌拜授家人,即投金水河。家人争前挽之铉怒口啮其臂得脱遂跃入水水浅濡首泥中乃绝母闻即投井,妾王随之,皆死。贼踞大内,逾月始去。金水河冠袍泛泛见水上,内官群指之曰:“此金兵部也。”弟錝辨其尸,验网巾环,得铉首归,合以木身,如礼而殓。事竣,錝自经。后赠铉太仆少卿,谥忠节。本朝赐谥忠洁。右范景文至铉二十有一人,皆自引决。其他率委蛇见贼。贼以大僚多误国,概囚絷之。庶官则或用或否,用者下吏政府铨除,不用者诸伪将搒掠取其赀,大氐降者十七,刑者十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人争前挽之/铉怒口啮/其臂得脱/遂跃入水/水浅/濡首泥中/乃绝/
B.家人争前挽之/铉怒/口啮其臂/得脱/遂跃入水/水浅/濡首泥中/乃绝/
C.家人争前挽之/铉怒/口啮其臂/得脱/遂跃入水/水浅濡首/泥中乃绝/
D.家人争前挽之/铉怒口啮/其臂得脱/遂跃入水/水浅濡首/泥中乃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年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试者为“举人”。
B.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年称为元年。
C.教授,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明清两代的府学均设教授,主管课试等事务。
D.堂官,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办公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宦官张彝宪受皇上委派建立专门的官署总理户部、工部,下公文让众官员去参拜他。金铉以之为耻,当众向他吐口水。
B.金铉认为宣府是京城的屏障,宣府陷落,会威胁到京城,而监管宣府的太监杜勋怀有二心,一定会败事。后来果如其言。
C.金铉的母亲深明大义、忠贞节烈,京师危急之际,没有听从儿子的劝说逃匿,在得知金铉投河后,亦投井自尽。
D.明朝灭亡,金铉等21人自杀。降贼的官员中,只有部分普通的官员被贼人选拔授予官职,其余大多没有好下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日训诸生,燕居言动,俱有规格,诸生严惮之。(4分)
(2)其他率委蛇见贼。贼以大僚多误国,概囚絷之。(4分)
14.清廷赐金铉谥号为“忠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
送春词
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注】①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诗句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B. 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兰花凋零、兰露如泣、柳枝迎风招摇的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妥帖自然,抒发心中积郁。
D. 尾联时空交织,“一醉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16.“万古至今同此恨”中的“此恨”有哪些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 , ”,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为鼓励同学们发扬攻坚克难、不轻言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非常合适。
(3)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 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度,传统戏剧传承艰难,大量地方戏濒临绝境,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戏剧”。戏剧界人士更是 ,带着戏剧进校园、进社区。不少名角大腕放下身段,到社区开展戏曲公益演出,千方百计扩大戏剧覆盖面;进校园开设戏剧讲座,试图让孩子们 ,从小爱上戏剧;去剧场常年驻场演出,想方设法留住戏剧根脉……
如果单纯从剧场演出看戏剧传承,结果确实 ,不少剧场 ,很多演出上座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传统戏剧生命力的旺盛出乎人们的意料,剧场的暂时冷寂不代表戏剧传承的危机,在另一个空间里,网络为戏剧传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样式的丰富性。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1倍,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黄梅戏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成为最受网友所欢迎的剧种。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力而为 耳濡目染 差强人意 不温不火
B.不遗余力 耳濡目染 不如人意 不温不火
C.尽力而为 潜移默化 不如人意 不愠不火
D.不遗余力 潜移默化 差强人意 不愠不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梅戏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所欢迎的剧种,它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
B.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的黄梅戏,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之一。
C.黄梅戏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D.黄梅戏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之一,它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
20.概括文段的相关信息,说明戏剧传承不会有危机,不超过6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随着春天到来,不少乔木需要靠风传播大量花粉进行授粉。这些风媒花粉通过空气传播, ① 。正常人吸入风媒花粉并没有任何感知,但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会产生强烈、过激的免疫反应。( )。医学专家介绍,② :一个与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经常食用高热量、低纤维素的快餐,或者生活环境过分洁净;另外是有足够的过敏原,当过敏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过敏体质强弱不等的人群就陆续过敏了。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又到了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是,要警惕花粉过敏,特别是易敏人群,③ 。如果一定要外出,易敏人群要注意戴上过滤密度较高的口罩,鼻腔局部涂抹花粉阻断剂。佩戴眼镜,穿戴长袖的衣物,减少接触花粉的几率。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比如或轻或重的炎症反应由于附着于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的花粉而被引发,进而使人出现过敏症状
B.比如花粉附着于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引起或轻或重的炎症反应,进而使人出现过敏症状
C.比如附着于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的花粉,引起或轻或重的炎症反应,进而使人出现过敏症状
D.比如或轻或重的炎症反应由于花粉附着于呼吸道黏膜、眼结膜而被引发,进而使人出现过敏症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对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意思是,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能改变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大意是,我们生而为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力气去改变它。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其实我们涉身处世,常面临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小的,一是抵抗力大的。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C项“汉语没有时态语法标示”是中国人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的表现,不是原因。
2.B A项在论证中没有解决问题的部分;C项举例证明的观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D项材料一在比较中西方时间标示的差异性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没有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材料二没有使用引用论证。
3.D A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观与天道相关联的特点。B项古人按照时序指导劳作,体现了时间观的整体性;C项从日月的运行测定岁时的更替,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D项关注的是片段性的时间,不能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
4.①材料一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1分),而西方是分析性、积累性的(1分);②材料二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主观性强(1分),而西方人客观性强(1分)。
5.①二十四节气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超然客公众号整体性和统观性;②二十四节气依据日月的运行来确定,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天道和时间的交融;③二十四节气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体现了时间观念的生命感(或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1点2分,如果只答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没有联系二十四节气,酌情给1-2分)
6.D A项白沙井的清澈为小鲤鱼的出现作铺垫。B项老柳不涨租金的原因是留住租户,留住鲤鱼巷淳朴的市井生活。C项老柳特意拿祖父的榆木拐杖打儿子,体现了老柳对家风和传统的坚守。
7.B 没有心理描写。“但这条娇气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属于老柳的心理活动,体现老柳的懊悔之情。
8.①小鲤鱼是白沙井和鲤鱼巷记忆的象征,老柳看到小鲤鱼联想到了鲤鱼巷的往事;(2分)②小鲤鱼寄寓了老柳对鲤鱼巷的深深的眷恋之情,老柳认为自己就是小鲤鱼,体现了对白沙井(鲤鱼巷)的依恋之情。(2分)(①关键词“鲤鱼巷(白沙井)” “记忆”(文化)1分,分析1分;②关键词“眷恋”(依恋、热爱)1分,分析1分;如果答为对职业的热爱酌情给1分,从选文的内容看,主要表现的是对鲤鱼巷及其生活的眷恋之情)
9.①改造后的鲤鱼巷保留了鲤鱼井和皂角树,呼应了小说中拆迁改造的情节,使小说的情节完整;(2分)②体现了旧城改造对城市标识在物质方面(物质载体)的重视;(答到“体现了人们对鲤鱼井和皂角树的重视”得1分)(2分)③但城市标识内在的文化和精神未得到真正的理解和传承;(或以此结尾升华了小说的主旨(或发人深思),引发人们对旧城改造的(城市乡愁)思考)(2分)(答对3点得6分。只套用术语如“使情节完整”“升华主旨”“引人深思”而没有分析的,不给分;有分析,但不完整的可酌情给1分。)
10.B
11.A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B项解说无误,《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有“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为元年”的释义。文中“崇祯改元”,指朱由检即位改用年号“崇祯”。
12.A “还当着众人的面向他吐口水”错,金铉吐口水的对象是私下拜谒张彝宪的人而非张彝宪。
13.(1)金铉每天训导(教导)众(各位)学生,闲居时,一言一行都符合规矩,众学生(学生们)都害怕他。
(训:教导、训导、教育;燕居:闲居、休闲;严惮:畏惧、害怕。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大意分落在“具有规格”,翻译为“符合规矩”“有规矩”均可。)
(2)其余的人大都以卑屈顺服的姿态参见贼人。贼人认为高官容易误国,把他们全都关押拘禁起来。(率:大多、大都;委蛇:卑屈顺服、卑躬屈膝、依顺;囚絷:关押、囚禁、监禁。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大意分落在“贼以大僚多误国”,翻译为“大官大多耽误国家”亦可。)
14.不媚宦官,品性高洁;直言进谏,心系国危;以身殉节,忠君爱国。(主要从忠诚和品行高洁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忠:直言进谏、心系国危,以身殉节;洁:不媚宦官(不卑事宦官)、以身殉节。两个方面各答对1点可得3分,其中“以身殉节”可以代表“忠”也可以代表“洁”。答案均为同一个方面的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比如答“直言进谏、心系国危”得2分。
参考译文:
金铉字伯玉,是武进县人,入籍定居顺天府的大兴县。金铉年少有大志,以圣贤自许。金铉十八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第二年,新皇即位,改年号为崇祯,金铉考中进士。不习惯做官,改任扬州府教授,每天教导众学生,他闲居时言行都符合准则,学生们非常害怕他。金铉历任国子博士、工部主事。皇帝当时正一心要对官员进行聚总考核,疑心朝内官员结为朋党图谋私利。朝廷财政开支宣告匮乏,全国急需用兵,军饷不足,皇帝派遣中官张彝宪总管户、工二部,设立专门的官署。张彝宪用檄文告知各部的官员进见,要求以对待堂官的礼节参拜他。金铉以此为耻,两次上疏抗争,没有被采纳。于是约了两部众多同僚,他当众把唾沫吐到私下拜谒张彝宪的人的脸上,张彝宪非常生气。金铉将要到杭州征税,以病推辞请求休假。张彝宪弹劾金铉耽误军机,金铉被罢官,闭门不出,谢绝宾客,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母。崇祯十七年春,金铉才被起用为兵部主事,巡行视察皇城。得知大同沦陷,上奏说:“宣府、大同是京师北大门。大同沦陷宣府就危险了,宣府危难,国家灭亡就无法挽回了。请求紧急撤回监宣中官杜勋,由朱之冯专任巡抚。杜勋怀有异心会败事,朱之冯忠贞诚恳,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奏疏递上,没有答复。不久,杜勋以宣府投降了贼人,贼人杀了朱之冯,战事逼近京城。金铉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您暂且可以逃跑藏匿起来。我接受过国家所赐予的恩惠,在道义上应当赴死。”金铉的母亲当时已八十多岁了,呵斥说:“你接受过国恩,我就没有接受过国恩吗!高堂下的井,是我赴死的地方。”金铉哭着离开。都城被攻破,金铉快步走到皇宫,宫人已纷纷出逃。知道皇帝已经驾崩,金铉解下牙牌跪拜家人,把牙牌交给家人,随即投入金水河。家人们争着上前拉住他,金铉大怒,用嘴咬他们的臂肘,得以挣脱,于是跳入水中,水浅,头埋入泥中而死。金铉的母亲听闻此事随即投井,妾王氏也紧随其后,母亲和妾都死了。贼人占据皇宫一个多月才离开。金水河上的冠袍浮现在水面,内官们聚在一起指着冠袍说:“这是金兵部啊。”他的弟弟金錝辨认他的尸体,查验用网打捞上来的所佩带的巾环,证实了他的身份,(因为尸体腐烂)只得到了金铉的头并带回家,配上木身,依礼数入殓。安葬完毕,金錝上吊自杀。南明朝廷追赠金铉太仆寺少卿,谥忠节。清朝赐谥忠洁。从范景文至金铉,有二十一人自杀。其余的人大都以卑屈顺服的姿态参见贼人。贼人认为高官容易误国,把他们全都关押拘禁起来。而一般官员有的任用有的不任用,任用的人下交给吏政府选拔授予官职,没有被任用的人被众多伪将拷打并没收了钱财,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投降,被处刑的占百分之三十。
15.D “‘一醉忘机’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不准确。只有在醉中才能忘却世俗烦庸,与世无争,恰恰表现出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失意和痛苦。
16.①对春天离去的怅惘哀伤。首联以迎春送春的对比,表达了伤春之情。(或以残花凋零,兰露如泣,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哀伤之情)②对人生易老,年华已逝的悲叹。借佳人对镜发现容颜改变,抒发对年华已逝的悲叹。③贬谪他乡,困顿不得志的郁闷。诗人用屈原(贾谊)的典故,表达理想落空的郁闷。(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第②③点如果答成“对佳人容颜衰老的悲叹”,“对屈原(贾谊)被贬谪的同情(愤懑)”,为对“同此恨”的“同”理解不到位,酌情给1分,两个都答到了也总共给1分)
17.(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答后两句即可)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答后两句即可)
18.B “尽力而为”和“不遗余力”,都表示“用出全部力量去做”的意思。但“尽力而为”形容尽心尽力的意思;“不遗余力”偏重在“余力”,指余下的力量都用上了,强调力量毫无保留。此处用“不遗余力”。“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此处应用“耳濡目染”。“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如人意”不符合个人的想法和意愿。此处用“不如人意”。“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不愠不火”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此处宜用“不温不火”。
19.C 原句语序不当。“黄梅戏,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不能搭配“之一”。
20.戏剧界人士努力带戏剧进校园、社区和剧场(2分),戏剧传承不单纯在剧场(1分),网络空间为戏剧传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样式的丰富性(2分)。
21.B 依据前面句子来看,此处内容为过敏体质患者吸入花粉,引起免疫反应的过程。其顺序为花粉附着于粘膜,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出现过敏症状。
22.①不可避免地被我们吸入体内;②过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③最好避免外出。(每空2分。①关键词“被”“吸入”;②关键词“过敏”“因素”;③关键词“最好”“避免外出”(不要外出))
23.写作提示
(一) 材料解析及任务解析
【材料解析】
作文材料是以长沮、桀溺与孔子的不同言语来表达各自的人生追求与价值选择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由开头至“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力气去改变它”,主要谈及长沮、桀溺以及孔子面对世道糟糕的态度表述,并分别给予含义解释,帮助考生理解,减少审题障碍。第二层“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这是对长沮、桀溺及孔子观点态度的评价,指出一个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一个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第三层“其实我们涉身处世,常面临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小的,一是抵抗力大的”,从“设身处世”的视角去看待这一现象,将这种朝抵抗力大或小的路径选择问题普遍化、典型化,引导考生感悟自身生活,思考社会人生。
【任务解析】
任务有两句话,表述上基本模仿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
第一句话“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这就暗示考生不能就事论事,局限于谈长沮桀溺与孔子的不同追求或选择。
第二句话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考生的感悟和思考。而感悟和思考,要由材料生发,不能脱离材料本身。
(二)立意参考
【立意解析】
面对世道糟糕、天下无道,长沮、桀溺“退隐躬耕”,而孔子则“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这两种选择分别代表的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因而本则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朝抵抗力小(大)的路径走”的含义。结合语境,不难理解“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是指面对困难时,敢于挑战,不畏缩不逃避的行为态度;“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则是在困难面前,选择妥协逃避,不愿正视的行为态度。考生只要能够在理解“朝抵抗力小(大)的路径走”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材料,联系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此的感悟与思考,都是符合题意的。材料单纯从文字本身看,没有对这两种“路径”进行明确的褒贬评价,所以在立意方面,支持赞同“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或“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都是可以的,不作为立意高低的考查标准。
【立意角度】
1.从认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的角度立意。生活中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走,缺乏勇气和意志力,不思改变,不去解决,那么我们也必将一事无成。只有“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直面苦难和困境,方能在挑战与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彰显人性之崇高与伟大,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凸显了这一追求与选择的正面指向意义。“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的背后,是艰苦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意识、是英勇无畏情怀……考生要善于从中挖掘提炼其思想价值并予以赞赏肯定。在这方面,考生可联系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社会等诸多层面加以探讨。
2.从认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的角度立意。与“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比较起来,“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给人的感觉是有不够积极进取的一面,如逃避、畏难、放弃等,但在具体的环境背景之下,“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作为一种选择,亦有其可取之处。就材料而言,长沮桀溺身处乱世而“退隐躬耕”,也算一种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而独善其身,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不受外界玷污干扰,这样的选择本身也有其积极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不给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或期待,让自己获得与他人、社会和解的机会,也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与生活智慧。为什么一定要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呢?往山顶的路是抵抗力大的路,但或许山谷的风光也不错呢。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面对困难,适时放下避免死磕,“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也是聪明的做法。
这两个角度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没有立意高下之分,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但无论哪种立意都必须结合材料,紧扣“朝抵抗力小(大)的路径走”来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以及材料给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