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期周考(六)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2届高三下期周考(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虎吼一声,威震山河。自从老虎跻身十二生肖,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带着威猛之气、骁勇之神、智慧之光,走进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兔、鸡、羊,甚至身高体大的牛和马都被人类驯化,老虎依然我行我素,或在深山老林,或在荒野僻壤,世袭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

威猛的老虎没能成为六畜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妨碍老虎与人的亲密关系,其幻化出的形象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最具代表性的化身应属布老虎。先民将仁爱寄寓在威风凛然的老虎身上,布老虎与孩童形影不离。

老虎变成布老虎,没有了威猛,没有了骁勇,走进中国人生活的老虎早就人格化了,如果说,布老虎身上体现的是仁爱,那出现在《醒世恒言》里的老虎便是道义的化身。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五卷里写大唐天宝年间,福州有个勇武少年名叫勤自励,打猎归来路过大树坡,看见陷阱里掉进了一只黄斑老虎。老虎见到他便前足跪地,像是磕头求救。勤自励心一软放走了老虎。

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冯梦龙将人间大义维系在了老虎身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而且将老虎人格化了,让它承载了大义,感染人。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明代的冯梦龙让老虎承载了道义,清代的蒲松龄也不甘人后,《聊斋志异》里蹦出来一只赵城虎

赵城虎吃了人,吃掉的还是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儿子死了,谁来供养老太婆?老太婆痛不欲生,哭闹到县宰那里状告恶虎。捕捉猛虎是件危险事,弄不好会搭上自家的性命,县宰担心无人领命,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忙碌数日,没有交差,还挨了一顿板子。李能跑到庙里哭诉。门口竟蹲着一只老虎,乖乖待着,他绑缚着老虎并带到县衙,完成了差事。

县宰问老虎:你吃了老人家的儿子?老虎居然点头承认。县宰要老虎给老太太当儿子养老,老虎又点点头。要老虎给老人家当儿行孝,岂非笑话!次日老太太开门,门前有一只死鹿。是老虎送来的。老人家卖了鹿皮鹿肉,买来柴米油盐度日。老人家衣食丰裕,安享晚年。老人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左邻右舍帮助安葬了老人家,平日的积蓄足够所需费用。老虎跑到坟前,大声吼叫,声如雷鸣,胜似痛哭。蒲松龄真乃大手笔,老虎被赋予了道义、诚信和礼仪。

冯梦龙和蒲松龄笔下的老虎,比照儒家的五常还差一个字:智。老虎是智者还是愚者?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呀,大老虎竟被小狐狸玩弄了一把,还能说老虎聪明?《黔之驴》与《狐假虎威》正好相反,似乎是要给遭到贬损的老虎正名。柳宗元从容走笔,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第一步写老虎从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小心翼翼地挨近。第二步写驴一声高叫,老虎以为要吃它,吓得跑出好远。森林之王吓成这般样子,实在可笑,不过老虎并未吓破胆,一走了之。第三步写老虎觉得这庞然大物无能,却没有轻易冒犯。第四步写老虎稍微接近并挑逗,看看老虎多有心计。驴子大发雷霆之怒,不过就是跃动后蹄来踢老虎。老虎暗自欣喜,庞然大物就这般本事。第五步写老虎断其喉,尽其肉

老虎乃大智者也。

即使老虎身上不携带仁、义、礼、智、信的基因,也难以动摇其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老虎是力量的象征。东汉应劭辑录的《风俗通义》指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何其勇武!何其威风!国人视之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

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随处都活跃着老虎。书籍里有,绘画上有,最传神的是成语。如形容身体健壮的虎背熊腰,如形容智慧谋略的调虎离山,如形容胆量过人的降龙伏虎,如形容人才济济的藏龙卧虎,如形容威武气势的虎啸龙吟……

数千年积淀的丰厚的虎文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简而言之,虎是威风凛凛的图腾,虎是势运昌盛的象征。虎文化的精髓是威武雄健,勇往直前;虎文化的标识是王者气魄,无往不胜。

(摘编自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

材料二:

西方人把狮子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则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自古就崇虎,喜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中,老虎是四瑞兽之一,它能驱恶镇邪,是保护神。据说,古时中原有个虎氏族,是黄帝的一个胞族,后来曾建立过虎方国。而在川蜀一带,古代巴人也有一支叫白虎巴人。

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虎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将、虎师等。在普通民众的心里,虎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受其影响,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民间雕塑、民间刺绣、民间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地刻画虎。人们以虎为瑞兽,认为它是力量的象征,让它来守护家、保卫家人;认为它是正义的化身,用它来镇宅、驱逐邪恶。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猎为主的黄河流域。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有了虎图腾。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对蚌塑龙虎图形,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称为天下第一虎,可见虎是中原地区的原始图腾之一。黄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从远古到北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由于受战争影响,主要是唐末战争、宋朝南迁,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到江南的,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他们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也一并带到了江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慢慢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摘编自刘涟《虎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和流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虎能够跻身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威猛、骁勇,智慧,拥有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

B.先民将仁爱寄寓在老虎身上,将老虎变成布老虎,表明先民畏惧老虎的威猛和凶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还让人格化的老虎感染人。

D.老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数千年积淀的虎文化主导着国人的思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聊斋志异》里写县宰担心无人愿领捕捉猛虎的差事,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最终没能交差,还挨了板子。

B.国人视老虎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老虎活跃在书籍、绘画、成语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

C.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崇虎,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

D.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被中原人带到了江南。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支持“虎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风俗通义》里写“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B.和虎有关的成语众多,形象传神,如调虎离山、三人成虎等。

C.统兵将领使用虎符调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虎符吻合,才能生效。

D.人们张贴刻画着虎的民间年画和民间剪纸,让虎来守护家,保卫家人。

4.老虎在材料一的相关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人格化而赋予“义”和“智”的?请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虎文化,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空院残月

韩少功

邻家的汉子很会种瓜,扛着锄头这里看一看,那里挖一挖,似乎没有做什么,但他所到之处不久就会冒出肥大的瓜叶,逢沟过沟,逢坡上坡,甚至翻越墙垣,尽情地蔓延和覆盖。不知什么时候,瓜藤已潜游我家门前的路上,两三个南瓜居然憨憨呆呆地拦路把守,要收缴买路钱的样子,使我出入的时候得东躲西闪三步两跳。

把瓜摘去吃吧。”他撑着锄头,乐呵呵地冲着我笑。

我家也有瓜。你种的,你留着。”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就不饿,哪吃得完?”既然他是一个人居家,那他到处种瓜做什么?他家离我家不远。我去过他家,知道他是村里的会计,有时还到小学代点课,无论数学还是音乐,都能教。一只搪瓷大杯,一只粗瓷酒盅。是他刚才找了半天才凑齐的。这确实是一个主妇缺席的家。听邻居说,刘长子的老婆到南边打工去了。他们的计算,供一个孩子读高中,非得有两个人打工进钱不可。

如今,他已经无法下地了。我不知道刘长子患了什么病,问起来,他只是笑笑。直到我看到他转眼间面容枯槁,头发眉毛渐次脱落,有明显的放疗和化疗迹象,才猜出凶多吉少。他扶着拐杖,再一次冲着我笑笑:“把瓜摘去吃吧。”“你自己留着吃。”“我怕是吃不上了。”“不要灰心。一定要心情开朗,积极地与医院配合。”

什么医院?明明是拦路抢劫的土匪。”他目光发直,两个眼珠挤成了一个斗鸡眼,“一个疗程就要我八千,要在我身上开金矿么?我绝不给他们吃冤枉钱。”

他看了看天边的风景,说儿子就要考大学了。转过身,喘了几下,拾起了身边的几根豆角,又喘了几下,缓缓挪动了步子,然后缓缓地朝夕阳走去。乌雀正在归巢,水边的老牛正在回家,家家户户的炊烟都升起来的时候,他孤独的背影定格在一片火烧云中。

明它是他的儿子,一直在县城寄宿读书,终于被大学录取。直到我就要离开这个村子了,有一天从外面回来,才发现他们父子俩坐在我家。他儿子长得像个女孩,眉清目秀,有些腼腆,埋头翻着一本杂志。父亲满心欢喜地看着这个有出息的儿子,有一种怎么也看不够的劲头,目光软软地糍糍地抚摸着儿子侧面的每一个部位,摸得大学生更腼腆了,扭过头去看着墙角,躲开父亲的目光——他是知道这种目光为时不多从而不忍相接?还是年幼无知从而不觉得这种目光点滴都不可遗漏?

邻家汉子戴着帽子,盖住了头发脱落的头,是带着儿子来面谢的,顺便也讨教些大学读书的方法,间一点都市生活须知。墙边的几只大南瓜,当然是他的谢礼。在整个说话的过程中,他的兴致一直很高,听到儿子说学校的一些趣事,甚至满面红光地哈哈大笑,只是通常比别人笑得慢半拍,目光有些发直,似乎卡在略有所思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将离开这里,春暖花开才会回来。这就是说,如果不出现奇迹,他此次戴着帽子的来访,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最后一次告别。我知道拒绝就医意味着什么。我看见他最后一次摸着我家的桌沿,最后一次放下我家的茶杯,最后一次艰难地站起来,最后一次扶着拐杖走向大门,最后一次给我视野里留下笑脸和弯曲的背影……

现在,我又来到了这里。没人向我提起他,我也没有问起他,一个人的名字就这样在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之下被删除了。院墙外的瓜藤又开始蔓延,向路上延伸着妖娆的触须,大概是想拦住路人的脚步,想说点什么。花朵也开始绽放了,像举起一支支金色的喇叭,正在向这个世界大声地传诵和宣告什么。我不知道是谁又在这里种下了瓜,或者它们不过是野物,来自去年无人采摘的瓜,来自瓜腐成泥后重新入土的种子。如果没有人来采摘,它们也许会年复一年地这样繁殖下去。

清明节,远近的鞭炮声不时传来,当然是各家各户在上坟。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给刘长子上坟。也不知道他的坟在哪里。我只接到了他儿子的一个电话。他吞吞吐吐,想向我借一点钱。他说网上有人推销一种彩票透视眼镜,据说是发财致富的高新技术产品,他很想得到一副。

我不记得是如何回答他的,也不愿意把这个电话告诉村里的人,当然更不会告诉他父亲。晚上路过他家院门时,推开半掩的竹门,习惯性地跨过院门的石槛。已近深夜了,西沉的残月隐在林子里,给清冷地坪筛下一片模模糊糊的光斑。正房门挂着一把锁。墙根已布满青苔。靠近厨房的一根竹管之上还流着水,支架已经垮塌,泉水流到了地上。院子里也有很多瓜藤,从院墙那边蔓延过来,已经把一条通向屋后的小路封掩,然后爬上了石阶,攀上了檐柱,甚至缠住了檐下一张废弃的犁,在木柄上开出了小小花朵。我知道,待到秋天来临,这里将会有遍地金灿灿的南瓜,在绿叶下得意洋洋地纷纷探出头来,一心要给主人冷不防的惊喜。我踏着月光,完成了一次为时已晚的告别。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几件小事,让瓜、论病、讨教,将“我”和刘长子的交往经历一一再现,也为后文的“告别”埋下伏笔。

B.刘长子勤劳质朴,擅长种瓜既表现出其能干勤快的特点,也表明其生活的窘迫,在无力耕种的时候,不得不以种瓜来维持生计。

C.拒绝治病的原因并不是医药费贵得离谱,而是刘长子想把钱留给孩子读书,这是刘长子的无奈选择,孩子才是他人生的希望。

D.清明节来了,我不能断定是否有人给刘长子上坟,因为我早就知道刘长子的儿子已经走上了堕落的深渊,不太可能给他上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以南瓜成熟开头,以瓜藤的成长攀延结尾,从秋天写到春夏之交,不动声色中传达出季节的变换,时序的更替,也隐隐包含着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B.作品刻画人物注重细节描写,刘长子“目光软软地糍糍地抚摸着儿子侧面的每一个部位”,这一细节其实也是对父子关系的刻画,为下文儿子的变化做铺垫。

C.作品对话描写极为凝练,充满生活气息。“把瓜摘去吃吧。”“你自己留着吃。”“我怕是吃不上了。”……这些对话也透露出主人公的低落情绪。

D.作品语言灵动,富有情趣。“两三个南瓜居然憨憨呆呆地拦路把守,要收缴买路钱的样子”这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南瓜的憨呆可爱。

8.作品结尾中,告别的对象并不是刘长子,而是木柄上开出的“小小花朵”,请分析其用意。(4分)

 

 

 

 

 

9.韩少功的乡土作品往往借助村野物事来表现农人生活,本文的“南瓜”就是重点描绘的“村野物事”,请探究“南瓜”在文中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夏五月,寿阳久雨,大水入城,庐舍皆没。魏扬州刺史李崇勒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于女墙。将佐劝崇弃寿阳,崇曰:“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足,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吾岂爱一身,但怜此士民无幸同死。可结筏随高,人规自脱,吾必与此城俱没,幸诸君勿言。”扬州治中裴绚谓崇还北,因自称豫州刺史,与别驾郑祖起等送任子来请降。崇闻绚叛,未测虚实,遣韩方兴单舸召之。绚闻崇在,怅然惊恨,报曰:“比因大水颠狈,为众所推。今大计已尔,势不可追,愿公早行,无犯将士。”崇遣从弟神等将水军讨之,绚战败,为村民所执,曰:“吾何面见李公乎!”乃投水死。崇上表以水灾求解州任,魏主不许。崇沈深宽厚,有方略,魏主素知其忠笃,委信不疑。十四年秋九月,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逼寿阳。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十五年春正月,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约水陆并进,崇屡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一,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阳,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三月,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B.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C.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D.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也叫女垣、睥睨,是古代城墙上的传统防御建筑。

B.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

C.癸亥,在本文中指天监十四年九月的某一天。癸是十地支之一,亥是十二天干之一。

D.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是代表皇帝掌地方军政的官职,节是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州治中裴绚误以为李崇离开了,与郑祖起等叛变,李神等奉李崇的命令率军讨伐他,他战败后被村民抓住,觉得无颜面见李崇,跳水自杀。

B.李崇听说裴绚反叛后,派韩方兴前去试探真假。裴绚却劝说李崇早日离开,理由是李崇因治水失败,已经失了民心,势必无法追上裴绚了。

C.胡太后为了解决各将领不能统一行动的问题,派李平以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的身份指挥调度各路军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李平请求处死崔亮,但总揽朝政的胡太后以自己厌恶杀人为由,决定给崔亮将功补过的机会。后来论功行赏时,崔亮还是得到了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崇沈深宽厚,有方略,魏主素知其忠笃,委信不疑。(4分)

 

 

 

 

(2)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4分)

 

 

 

 

14.面对寿阳的大水,李崇为什么没有离开?(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15-16小题。

北风行(节选)

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①。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②。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①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②鞞靫(bǐng chá):箭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停歌”“罢笑”“双蛾摧”等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

B.“金鞞靫”一句,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文字和箭袋来寄托情思。

C.末二句烘托出悲剧气氛,与白居易《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诗雄奇豪放,语言夸张,意境壮阔,情感强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16.“每一朵小雪花中心都写着各国代表团的名字,小雪花汇聚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如诗意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句解说词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又翻出新意,请谈谈创新点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             ”,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春天的树,也是易动人诗兴的。可以造海船的大材,仅能做火柴梗的小料;性格坚强昂首挺立的,感情脆弱侧卧于地的;开鲜花结硕果的,绽小花含微籽的,无花无果仅献藤蔓的……,只要有益于世界,都可以生活得______。这引起我们多少______的想象,给人以何等豪迈的情感!若是在冬天,即使松杉那样坚韧的大树,也难得有一件完好的绿衫哪!

春天的鸟儿,也是会吟诗的。你听“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不必为大雪封地无处觅食而______,也不会因寒流的逼迫而“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春天的人,更是诗的形象。他们的两臂可以灵活地挥舞,双脚可以利索地行进,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招架风雪的袭击;他们健康的肌肤柔润舒适,不再受冷风的______。这引起我们多少理性的想象,给予我们何等有益的人生哲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滋有味       壮美       忧心忡忡       欺凌

B.津津乐道       柔美       忧心忡忡       凌辱

C.津津乐道       壮美       局促不安       凌辱

D.有滋有味       柔美       局促不安       欺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B.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C.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这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从而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D.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这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就可以灵活挥舞着双臂利索地前行在风雪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小题。

北京工美大厦外的队伍连续好几天保持几百米长的状态,      ①     ?答案自然是新晋顶流——冰墩墩

冰墩墩为什么能走红?首先,其形象    ②       ,这是非常有辩识度的中国符号。(            ),要知道,旅居海外的大熊猫都是当地非常耀眼的明星。其次,穿着冰晶外套的冰墩墩与冰丝带结合后,还体现出冰雪特色以及设计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再次,冰墩墩的造型非常多样,呈现出不同的运动姿态,其可爱的形象更加丰满。此外,冰墩墩不再像先前的冬奥吉祥物那样     ③     ,北京冬奥的吉祥物冰墩墩动起来了,它在演绎角色时更会卖萌,进一步俘获了人们的心。可以说,一墩难求的现象不只代表一个吉祥物的走红,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圈粉能力。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圆滚滚、会卖萌的熊猫在我国本来就非常受欢迎,在国外更因稀有而拥有无数粉丝

B.圆滚滚、会卖萌的熊猫在国外因稀有而拥有无数粉丝,在我国本来就非常受欢迎

C.在我国非常受欢迎的是圆滚滚、会卖萌的熊猫,在国外更因稀有而拥有无数粉丝

D.圆滚滚、会卖萌的熊猫因为稀有,不仅在我国非常受欢迎,在国外也拥有无数粉丝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冰心曾说,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材料二:2022北京冬奥会苏翊鸣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冠军,为中国摘下第6金,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的金牌总数历史,也为中国队实现了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儿时的苏翊鸣参演多部影视剧,成为冉冉升起的一名小童星。但也是出于对滑雪的热爱,让他最终放弃演艺道路,选择成为专业的滑雪运动员,并在2015年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在心中种下了一个代表祖国出战2022北京冬奥的梦想。七年刻苦训练,每年365天当中,有320天时间在滑雪上,一路追逐,为梦想做到极致,赢得飞扬的人生。

材料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队最后一枚金牌由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队员隋文静和韩聪以精湛完美的表现赢得,赛后的采访中,隋文静这样说:回顾备战的岁月,有苦也有甜,但我和搭档韩聪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我们希望能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期待绽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届高三下期周考(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3.B

4.①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勤自励救了一只黄斑老虎,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赵城虎”吃了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后来为老太婆养老送终。②柳宗元在《黔之驴》中一步步展示了老虎的智慧。写老虎先是小心翼翼地挨近,然后观察试探并确认驴子没有本事,最后“断其喉,尽其肉”。

5.①材料一侧重从老虎被人格化的角度,阐述了人们将仁、义、礼、智、信等寄寓在老虎身上,形成了积淀丰厚的虎文化。②材料二侧重从诞生和流传的角度,阐述了虎文化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最早分布在黄河流域,后来流向长江以南地区。

6.A

7.B

8.(1)刘长子生前爱种瓜,他去世后这“小小花朵”就代表了刘长子;(2)“小小花朵”象征着刘长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邻居友好,对儿子疼爱,对生死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3)生前“我”没有同刘长子好好告别,而这个夜晚踏着月色,“我”向这些花朵做了一次为时已晚的告别。

9.(1)南瓜既有村野气息,又代表了生命的美好和活力;(2)南瓜代表了乡村人的质朴和纯粹的情感,富有生活气息;(3)南瓜代表一种积极乐观而又朴素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我们好好生活,对未来充满生活的希望。

10.A

11.C

12.B

13.(1)李崇深沉宽厚,有计谋,魏宣武帝向来了解他的忠厚笃实,对他委任信赖不怀疑。

(2)崔亮擅自决定去留,违背了我军的战略计划,虽然取得了些小的胜利,怎能免除大的罪过?

14.①他承担着守卫淮南的责任,一旦离开,百姓也会溃散。②魏可能会因此失去扬州地区。③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参考译文】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夏季五月,寿阳下了很长时间雨,大水灌入城内,房屋都被淹没了。北魏扬州刺史李崇率兵驻扎在城上,水位在不断地上升,于是乘船到了女墙上。手下的将领劝李崇放弃寿阳,李崇说:“淮南万里之地的安危都系在我的身上,一旦移动,百姓就会溃散,扬州的土地恐怕就不会再为我国所有。我怎么会爱惜自身,只是可怜这些官民百姓无幸同死。可以让他们扎筏子乘坐,随着水位的增高而增高,大家自谋脱离险境,我一定要和这座城市共存亡,希望大家不要再劝我了。”扬州治中裴绚以为李崇已经北归,于是自称豫州刺史,和别驾郑祖起等人到南梁送人质并请求归降。李崇听说裴绚叛变,不知真假,就派韩方兴独自驾船前去征召他。裴绚听说李崇还在,心中非常失落,惊恐悔恨,回报李崇说:“近来因为大水泛滥,我被大家所推举。现在大局已定,形势不可挽回了,希望你早点返回,不要违背将士们的意愿。”李崇派遣堂弟李神等人率领水军讨伐裴绚,裴绚战败,被村民抓住,说:“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李公呢!”于是投水而死。李崇上表朝廷请求因水灾解去其州刺史的职务,魏宣武帝没有答应。李崇深沉宽厚,有计谋,魏宣武帝向来了解他的忠厚笃实,对他委任信赖不怀疑。梁武帝天监十四年秋季九月,赵祖悦袭击北魏西硖石,并以此为据点进逼寿阳。李崇分别派遣各位将领进行抵御。癸亥日,魏孝明帝派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击西硖石。梁武帝天监十五年春季正月,崔亮攻击硖石没有拿下,和李崇约定水陆并进,李崇几次耽误了约定的期限而没有到达。胡太后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行动,就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带领步兵、骑兵二千人赶赴寿阳,另设行台,指挥调度各路军队,如果有不服从的,就以军法处置。李平到达硖石,督率李崇、崔亮等人确定日期水陆并进,没有人敢违背,作战多次获胜。李平分派军队水陆并进攻击硖石,攻克了硖石外城。胡太后派人送信给崔亮,命令他乘胜进军。李平分派诸将,从水路、陆路同时进军。崔亮违背李平的调遣,以生病为由请求退军,上表刚送出就上路了。李平奏请处崔亮以死刑,胡太后下令说:“崔亮擅自决定去留,违背了我军的战略计划,虽然取得了些小的胜利,怎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是我统管朝政,有些厌恶杀人,可以按特例让他将功补过。”魏军于是班师还朝。梁武帝天监十五年三月,北魏对西硖石之战论功行赏,辛未日,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晋封为镇北将军。

15.B

16.①李白原句突出的是北方边疆的苦寒、恶劣环境,冬奥解说词的引用突出的是世界各国汇聚于此和奥运的盛大。②李白原句为表达思妇的悲哀与控诉战争罪恶做铺垫,冬奥解说词的引用表达了对团结的向往以及喜悦激动之情。

17. (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月明江水寒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18.A

19.C

20.①原句在句式上有整齐之美,读来也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语势较强。再搭配后句,整体上骈散结合,句式灵动,显得错落有致;

②原句中“袭击”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上更为生动形象,也增添了文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原句与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加协调,风格上生动明快、富有诗意,且与后句衔接更自然。

21.A

22.①是什么让人们甘心排队等待②以我国国宝大熊猫为基础 ③只是静态的形象

23.审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和叙事性材料。

材料一,冰心的“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云翳”有象征义,它象征了生活中的困境或磨难,有了困境或磨难的人生,会更有韵味,更让人回味。

材料二和材料三,苏翊鸣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冠军,可是儿时的他却是一名小童星,是自己的热爱和梦想让他转型为专业的滑雪运动员,经过七年刻苦训练,为梦想做到极致,赢得飞扬的人生。隋文静和韩聪的成功和苏翊鸣成功很是相似。由此可见,梦想很有诱惑力,可是能够克服困难坚持追梦,梦想才有可能一朝变为现实。正是他克服了训练中的一个个困难,才让他的专业水平逐步提高,才让他具有了实力站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才能成就靓丽人生,成为人生赢家。

综合三则材料,材料的主旨都和克服困难和成就美丽人生有关,材料二、三更突出成就美丽人生的方法是克服困难,勇于追梦。

写作时,文章要写成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可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谈什么样的是美丽人生,接着谈通过克服困难、坚持追梦以实现打造美丽人生,最后结合青年人的生活实际谈应怎样磨炼意志、克服困难、不断逐梦。可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结合南仁东、张桂梅、袁隆平等人的逐梦事例充分说理。

立意:

1.做勇于追梦的有志青年。

2.克服困难,成就美丽人生。

3.追求理想,绽放青春。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