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理论”

崖珉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语言学心得”

41

今天的主题是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理论”

在谈“对比分析理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习惯”habits

“某种反应与某种刺激相互关联就构成了一种习惯”。(Watson,1924)

为什么“习惯”很重要?

一是具有可观察性;二是其自动性,即自然而无意识的行为。

这一定义正符合行为主义的胃口,将“习惯”看成是有规律性的行为,研究目标自然而然就是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一行为实现的机制是什么呢?

一是我们所熟悉的“刺激——反应”(stimulus——reaction),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更强调反应,因为他认为反应所引起的行为强化才能增强这种关联,即“习惯”。

二是我们不是那么熟悉的“模仿——强化”(imitation——reinforcement)

“模仿”指的是学习者能够频繁地重复刺激行为使其成为自动;

“强化”指的是根据学习者的反应是否恰当而对学习者进行奖励或惩罚;

第二,“错误”error

先前的学习阻碍或抑制新习惯的形成——先期活动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干扰”(inteference)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第一语言会迁移(transfer)到第二语言。

且认为:两种语言相同=正迁移;两种语言差异=负迁移

也就是之后提出的“2D理论”(Difference = Difficulty)

所以,应运而生的“对比分析理论”就是要找出差异!预测错误!?

 

一、对比分析理论


  “教师对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之后,能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以及什么才是应该用于教学”。(Lado,1957《跨文化语言学》)

 

两个层面,了解一下

1. 心理学层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两种观点:

一是“强势观点”,认为一切错误都是两种语言的差异造成的;

二是“弱势观点”,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干扰的结果。

所以,之后更加关注干扰产生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相应地,就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Marton,1980;Felix,1980)、发展阶段的差异(Taylor,1975)等。

回过头来讲,就是缺少一个完善的心理学理论~

2. 语言学层面——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间的差异之大使得我们无法建立起一个适合所有语言的分类系统。”(Bloomfield,1993)


所以,就是需要寻找某种“共同范畴”,或者说“普遍范畴”。

“表层结构的对比:

描述——选择——比较——预测

但逐渐意识到相同与不同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那就会出现以下结果:

一对一(没有不同)

“汇聚现象”convergent phenomena(二合一)

对等项目分布不同

没有相同特征

“分散现象”divergent phenomena(一分二)

所以就有了之后的“学习难度等级表”。


二、各种批评

1.早期批评

其一,预测错误的能力的质疑;

其二,语言对比的可行性与研究方法的批评;

其三,能否促进语言教学的质疑。

2.错误类型的标准划分

如何区分干扰性与非干扰性错误?

如何区分类干扰性(反映本族语结构但不出现在其语料中)、第一语言发展性(不反映本族语结构但出现在其语料中)、模糊性(两者兼不是)、独特性(既不反映也不出现)错误?无统一的广为接受的标准。

3.理论批评

差异 = 难度 = 错误???

“策略”strategy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等值转换”缺乏理论依据。

4.实用性批判

对语言学习中错误的态度转变。

简单说,找到错误不重要,找到错误的原因才是更为重要的~

即,错误预测比错误识别更重要。(但对比理论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研究识别错误)


三、重新评价

1.语言迁移

其目的是为了描述干扰发生条件及其使用的第一语言知识的类别。

三个观点:

困难可能表现为“回避”而不是“错误”;

②相似性更容易产生干扰;

③错误应该是多因素形象。

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相似性最能引起干扰呢?”

“关键相似度”crucial similarity(Wode,1976)

“相对相似”relative similarity(Skaggs and Robinson Hypothesis)

还有,“多因素”指的是什么呢?

普遍因素(自然语言构成的普遍方式相关的因素)

第一语言特有的因素

第二语言特有因素

2.第一语言的作用

“认知框架内被重新改写”——“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者第一语言的知识可以看作是假设生成过程中的一种输入

思考:(后期观点)

“干扰”=“借用”;

“干扰”=“调解”intercession

(第一语言看作是学习者临时翻译过来作为弥补不足的来源,也就是说学习者用已有的知识促进学习新东西的表现,也就是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知识缺乏只能用第一语言的知识进行弥补)

3.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的重建过程”。

4.对比语用学

三个角度:

①同一功能——不同表现形式;

②同一结构——不同表达功能;

③交际活动中的语篇结构等。

 


【关键词】对比分析理论  习惯  错误  差异  预测  相似度  策略  多元因素  对比语用  语言重建





  往期精彩——

  【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法freestyle开启中...

  【语言探微】选择题:下列哪些是“离合词”?

  【汉语教学】是时候该拿出“词汇网络”来教学了

  【汉语教学】汉字教学难?何以解忧——“汉字游戏”

  【语言探微】当我们谈论族群语言认同时,我们谈论什么?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崖珉

转载请与小编联系

微信:Wym321079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