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星 | 日本汉学家古川裕: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古川裕,1959年生于日本京都,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朱德熙教授、陆俭明教授,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日汉语法的对比研究、对日汉语教学;曾任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会长;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日本NHK电视台〈TV学中文〉讲座主讲人,并在中国任《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
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我的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跟中国、跟汉语打交道,这是很深的缘分,相信一辈子都分不开。”这位视北京为“第二故乡”的汉学家,就是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科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
个头不高,眼神清澈,笑声爽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古川裕与汉语结缘超过40年。“这个数字意味着我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同步走过来的,我感到很幸运。”
1978年4月,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就读汉语专业的古川裕,第一次接触“活的”汉语和“活的”中国人。为什么强调“活的”?“我们在日本念中小学就会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和《史记》《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也学习中国历史。我上大学后开始专攻汉语,才见到中国老师,才知道现代汉语的正确发音。”自此,古川裕开启了他的汉语人生。40年潜心学习,30年教授研究。
“学汉语、教汉语,要是没有在中国的生活经验,恐怕学不到家,永远是书本上的水平而已。”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的两年,让古川裕“时时想念”。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一直在观察中国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带给世界的各种影响。”古川裕以独特的视角,一直在关心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汉语能否像英语那样成为国际语言?”在曾经发表的同题报告中,古川裕给出的答案是“能”。他告诉记者:“当今英语的崛起跟历史上英美两国各方面的强盛发达分不开,按这个逻辑来说,汉语当然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对当前各界热议的汉语热,古川裕给出了更为理性和具体的分析:“并不能说汉语在全世界升温。有的地方因为起点低,所以容易升温;有的地方汉语本来就有较高热度,很难更热。”
他以东亚的情况举例,“虽然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但是目前大部分学习者只能学基础或是初级阶段的汉语,能够学会用汉语跟汉语母语者进行日常交流的人才非常欠缺。下一步需要换个思维方式,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关注培养中高级以上的汉语人才。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都有类似的背景和现状。汉语国际教学的政策也要关注东亚几个地区的特殊情况。这会给汉语国际化开辟高质量教学的一扇门”。
古川裕还强调:“各个地区的本土化,包括教师、教材和教学法都由当地资源来承担,这样才能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
“世汉学会会员人数已超过5000人,遍布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学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对全球各地的汉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表示,“我们学会的任务是有的放矢地根据各个地区的状况了解各地的需求,按照不同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我们的汉语教学,努力培养汉语能力强且富有个性的人才,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中间搭起汉语的桥梁。”
专访:古川裕教授
本文来源:Ling大连西路550号
笔者按:
初见古川裕教授是在“汉语表达特点及其对日汉语教学的应用”讲座上,在讲座中古川裕教授没有任何多余的话语,以简洁的语言将最精华的知识传递给我们,在座师生无不感叹古川裕教授汉语口语的标准和流利,几乎听不出有任何口音。后来询问古川裕教授是否能接受采访,他的言谈举止让我了解到专业且学术的古川裕教授也是十分亲切平易近人的。在采访当天,古川裕教授提前到达了约定的地点。这样一位守时守约的教授十分令人敬佩。接下来笔者通过一些采访问答,带读者了解古川裕教授和他的观点。
🔻
Q:您在上午的讲座中讲道“很少有日本学生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而学习中文”,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正好相反的,许多中国学习者是因为对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而学习中文,您有什么建议吗?
古川裕教授:首先一个是这样的,我这里所谓的中国的文化是你们时常爱说的“中华文化”,因为那个东西对日本来讲的话,没有新鲜感,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书写,用筷子吃饭,从这些开始到民俗的风俗习惯,日本都受到中国的很多的影响,这跟欧美国家的同学不一样嘛,没有新鲜感,已经分不清原是来自中国的,还是本来就在日本就有的,所以呢,这些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中国同学对日本文化有兴趣,那也是对日本比较现代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动漫啊、影视圈啊等等。与日本正相反,现在的中国正缺少这方面的魅力,我就这么想就这么说了,你不要介意。
Q:您对国际汉语教师如何把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有什么建议呢?
古川裕教授: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国际汉语可以离开中国文化,要向国际英语一样,人们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了解美国文化、英国文化啊,英语作为国际上的交际工具,是十分有价值的,所以大家才去学英语的嘛,不要以为学汉语一定要让你的学生成为中国人。如果你们要把你的母语,汉语,做成国际汉语的话,不要老想中华文化怎么怎么样啊。
Q:您汉语说得很地道,现在又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您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的呢?
古川裕教授:我1978年进入大阪外国语大学学习。大阪外国语大学跟上外是姊妹学校,都是外国语大学。我当时学的是汉语专业,至于怎么选的这个汉语专业呢,我只能说这是一种缘分吧,当时我也不想再学英语了,就想学一些亚洲的语言,大阪外大比较重视亚洲的语言的,那当然是汉语了嘛,后来越学越有意思,之后一直到现在。
Q:由于现实条件所限,不是所有汉语教师都了解日语,这可能使他们在教授日本学生时遇到不小的困难。对于这样的教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古川裕教授:当然不要求所有中国的汉语教师都了解日语。有条件的话,中国老师可以和日本老师合作。课堂上中国老师应多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教学由日本老师来实施,各人发挥各人的长处。
Q:日本学生十分刻苦也十分受老师喜爱,但是相对于欧美学生,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善于主动表现,您在汉语教学中是怎么应对这种现象的?
古川裕教授:这个跟日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从他们小上学校都是这样过来的,一直是在这样的模子里成长起来的,所以到国外也还是摆脱不了习惯性的做法,你也知道,他们一下课就很活泼了吧,跟同学之间说话声音也大,跟老师也有很多互动,完全是两个人的感觉。日本同学在课堂上不怎么讲话,甚至不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类行为并不是故意和老师作对,而是习惯性的反应,所以这样的习惯怎么改的话,还需要很长时间啦,没有办法一下子改过来,因为是习惯,所以中国的老师不要因为这点而忽略他们。很多日本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会变得主动。教师要挖掘他们的另外的一面,这也是老师的工作。日本的民族性格就是这样,他们不太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意见、不喜欢麻烦别人。不光是学生,所有日本人都不爱给别人添麻烦,“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是我们的价值观念中的最重要的一条人生的原则。
Q:今天有不少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在上外可以看到许多日本留学生。作为过来人,您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古川裕教授:我自己学习汉语时经历过许多困难,但是应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断努力,这样汉语水平才会越来越好。
结语:在采访中古川裕教授表现出的风度以及专业程度十分令人敬佩,他对汉语教学的热爱与对学生的关怀也十分打动人心。整个采访中古川裕教授言语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他用他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卓越的师者所应具有的品格。十分感激古川裕教授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采访,将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分享给所有《学而》的读者。
采访人:王寰
往期推荐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在看“语言学心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