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悟馆 |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博士招生
为了给语言学方向的考博学子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语言学心得”平台增设“博悟馆”全新专栏。每期“博悟馆”将介绍一个语言学专业相关院校的博士招生情况,为读者朋友们带来招生计划、导师信息、相关资讯等干货话题。
专为语言学考博学子们量身打造,期待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院校简介
学院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是在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65—1996)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996-2000)的基础上建立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专门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基地。
学院拥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对外汉语教学方向、词典学方向、中文信息处理方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拥有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目前在读的中外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350人。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近五年的全国二级学科排名中一直位列前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四所专业硕士招生试点院校之一,2009年全国24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孔子学院发展方略研究、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海外青少年儿童汉语教育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等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院系结构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讲师19人,行政教辅人员5人。学院下设3个系6个教研室(汉语教学系【教学法教研室、认知与学习教研室】,文化传播系【中华文化教研室、文化传播教研室】,汉语语言系【语音语法教研室、文字词汇教研室】)、5个研究所(孔子学院发展方略研究所、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研究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所【附设中华文化体验中心】、海外青少年儿童汉语教育研究所【附设认知实验室】、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附设教学实验室】)和1个中心(辞书研究与编纂中心)。
招收博士生方向
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招生计划
历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招收3-4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人数不定。招生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通知对笔试、面试要求如下:
笔试
笔试科目为一套试卷,由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三部分试题(以报名时所选科目为准)构成。每部分满分100分,总满分值为300分。根据考生总体情况划定笔试分数线,包括单科分数线和总分分数线。
面试
复试形式为综合能力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综合素质等。综合面试申请人须向面试组做报告并回答面试组的提问,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科研经历和成果、本人拟进行的学习和研究设想及理由等。
复试满分值:成绩为100分,60分合格。
总成绩为复试成绩。
按专业依据复试合格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报送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拟录取考生名单由学校统一公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分导师排序)
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导师信息
朱瑞平老师
朱瑞平,男,1962年6月生于江苏如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执行理事,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兴趣与专长:汉语言文字学、词典学、汉语国际教育、古籍整理与文化传播。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0 万字,编著150余万字,整理古籍300余万字。主持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大型横向项目10多个。
近年来发表情况:[1]何姗,朱瑞平.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研究综述[J].辞书研究,2019(06):53-66.[2]何姗,朱瑞平.《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辨析栏的选词情况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16(02):48-55.[3]杨泉,朱瑞平.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3):49-54.[4]何姗,朱瑞平.汉语学习者使用词典APP进行自主学习的质性研究——以Pleco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1):59-64.[5]朱瑞平. 记录鲜活历史 勾勒时代变迁[N]. 光明日报,2016-01-24(007).[6]朱瑞平,张春燕.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容选择的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1):47-53.[7]朱瑞平,钱多.汉语教师志愿者背景、动机与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01):63-68.朱志平老师
朱志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26年。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 部社科、国家汉办等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汉语双音词属性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合作)优秀国际汉语教材《跟我学汉语》,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走近汉语》,以及教师用书《汉语黄金句型65》、《中国语核心语法99》等。
电子邮箱:zhuzhiping4394@163.com
近年来发表情况:[1]林善雯,朱志平.文化传承浸润下的马来西亚汉语二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18(03):18-27.[2]朱志平.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39-45.[3]朱志平.对外汉语教学依旧任重道远——论深化二语教学所需的语言学基础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04):10-16.[4]朱志平.汉字教学与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编制[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8(02):69-78+256.[5]胡燕,朱志平,章云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语境中的大学文化空间改造[J].江苏高教,2017(11):67-70.[6]步延新,朱志平.非汉语环境下中小学汉语教学用句型研究——基于《泰国中学汉语教学标准》的研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03):75-83.[7]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用字表的研制[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02):98-110+237.[8]孙红娟,朱志平.非汉语环境下汉语教学中的交际任务——以泰国中学汉语教学为例[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03):67-75.[9]朱志平,伏学凤,步延新,孙红娟,赵宏勃.汉语二语教学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谈非汉语环境下中小学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76-84.王学松老师
王学松,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与研究兴趣:中国古代文学、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对外汉语教材5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参与多项。曾在美国Dartmouth College、Middlebury College、韩国三星集团任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师。
电子邮箱:xswang02@bnu.edu.cn
近年来发表情况:[1]王学松.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02):6-10.[2]杨泉,王学松.北京留学生业余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10):10-12.
[3]王学松.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05):1-5.
[4]王学松.清人对《词源》的认识及对其词学理论的运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02):126-133+160.
[5]王学松.论张炎对清代词坛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02):64-70.
[6]王学松.以专业发展为导向 强化对外汉语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Z1):68-70.
[7]王学松.来华美国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评价标准——以PiB“教学评价”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58-161.
[8]王学松.张炎作品清人序跋题识摭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21-125.
[9]王学松.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与师资培养质量保障双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05):55-56.
冯丽萍老师
冯丽萍,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与兴趣:汉语认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主持教育部、国家汉办科研项目,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词汇认知研究》、《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电子邮箱:fengliping@bnu.edu.cn
近年来发表情况:[1]李中山,韩笑,冯丽萍.国内句法启动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9)[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18(02):53-63.[2]陈路遥,韩笑,吴俊杰,付永奔,姜薰兑,冯丽萍.基于词类信息的语标标示对汉语二语句法规则建构的影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9,33(02):258-275.[3]冯丽萍,国佳.澳大利亚初学汉语的中学生汉字记忆方法与线索研究[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8(02):91-100+257-258.[4]冯丽娟,冯丽萍.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8(06):40-52.[5]冯丽娟,冯丽萍.动词拷贝型动结式事件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制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16(03):40-47.[6]韩笑,冯丽萍.汉语口语句法复杂度发展测评中基准型指标的应用方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7,31(04):542-559.[7]王亚琼,冯丽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语料的基本单位及其在汉语中的切分方法——以T单位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15(05):1-9.[8]韩笑,冯丽萍.汉语句法实现中的生命度效应及其产生原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06):75-89.[9]冯丽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条件性知识及其表现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04):117-123.[10]陈晨,冯丽萍.意大利汉语初学者汉字基本笔顺书写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04):6-11.[11]冯浩,冯丽萍.不同任务下汉语言语产出中词类信息的激活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30(03):419-432.徐彩华老师
徐彩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与兴趣:汉字认知心理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认知心理研究,儿童汉语教学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汉字认知及汉字学习心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社基金项目以及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的教材《跟我学汉语》曾获国家汉办优秀教材奖。
电子邮箱:xchua@bnu.edu.cn
近年来发表情况:[1]徐彩华,徐晴,王昭,丁崇明.“体假设”与俄语母语者“了”“着”的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7(04):17-26.[2]徐彩华,Adrian Maries.声符累计频率对留学生汉字字音成绩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03):90-102.[3]徐彩华,黄晓琴,周灵霞.现代汉语形声字的声符家族表音属性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7(03):51-59.[4]徐彩华,刘璟之.略论汉语拼音与海外儿童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05):1-6.[5]徐彩华,邓园.形符不表义的高频汉字的加工特点——来自启动实验的探索[J].语言文字应用,2011(01):54-63.[6]邓晓芳,徐彩华.沉浸式幼儿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管理语言的有效性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33-36.[7]徐彩华.整字速示条件下留学生汉字形误监控特点的研究[J].汉语学习,2009(06):71-78.[8]徐彩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3):33-39.[9]赵菁菁,徐彩华.语言生成过程中语言选择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33-37.[10]徐彩华,刘芳,冯丽萍.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4):63-70.[11]徐彩华,程伟民.对外汉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初探[J].汉语学习,2007(02):77-82.李春雨老师
李春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与研究兴趣: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多部。201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09-2010年赴美国西点军校外语系访学和任教。
电子邮箱:chunyulee2007@126.com
近年来发表情况:[1]李春雨.苏俄汉学家老舍研究的文化视角[J].东吴学术,2020(03):56-61.[2]李春雨,陶梦真.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鲁迅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19(01):24-32+50.[3]李春雨.汉语教学与老舍的文学创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2):82-91.[4]刘勇,李春雨.王富仁学术思想评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12):129-139+162.[5]刘勇,李春雨.百年新文学的“传统”与“现代”——兼论王富仁“新国学”理论构想的学术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59-67.[6]李春雨,郝思聪.《新青年》与百年中国的文化焦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7):40-48.[7]李春雨,杨莎.地域·文学·文化象征——“京派”历史与文学的再辨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2):41-45.[8]刘勇,李春雨.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05):30-36.[9]李春雨,崔小波,金承刚.北京市广外地区文化变迁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05):351-354.[10]刘勇,李春雨.郭沫若:多维性与创造性的宗教文化情态[J].中国文学研究,2010(01):95-98.更多资讯了解渠道
官网网址:https://hywh.bnu.edu.cn/
公共邮箱:hywh@bnu.edu.cn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主楼B区305
邮政编码:100875
学院办公室联系电话:010-58808101
以上内容来自“学院官网”和“中国知网”,欢迎补充交流
更多详情,可点击“原文链接”
欢迎加入“语言学考博交流群”
已加群1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往期推荐
学术讯息 | 2020年上半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整理(语言文字学)
今日小编:阿拉狼
审 核:心得小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