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2期
《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2期
《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2期刊发23篇文章,开设7个专栏。本期专门设有“丝路之畔的古代印度伊朗语”专栏,由北京大学段晴担任专栏主持人,报告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文章还涉及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语言应用研究、经典译文和书评等内容。
往期推荐:
目 录
本期话题
“丝路之畔的古代印度伊朗语”专栏
6-14 于阗语“四象”以及龙王“热舍”/段晴
15-20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一件于阗语文书/范晶晶
21-25 一件新发现的斯瓦特造像的年代判断——以铭文研究为中心/马晟楠
26-35 来自古代于阗的一叶梵文写本——《诸法最上王经/袁勇
36-47 于阗语《无垢净光陀罗尼》对音研究/向筱路
语言学理论研究
51-65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邓宇 廖小根
66-80 逻辑语法隐喻之名与实/师小磊
具体语言研究
83-99 汉语趋向动词的句法位置和形态特点/郝琦100-110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梁永红
111-125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杨欢
126-139 韩国语构式“-게 되다”语义分析/南日
语言对比研究
143-154 从汉语的“从”和日语的「から」看“经由义”的语义特征/郑若曦155-166 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看日汉祈使问句——以「テクレル」与“能”为考察对象/孙斐
语言应用
169-183 英语水平、性别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话语语用能力的影响/王毓琦
184-196 国际发表背景下中国学者立场表述与作者身份建构/梁凤娟
197-208 政务新媒体语用身份构建研究——以“中国政府网”政务微信为例/秦勃 袁周敏
经典译文
211-214 编者按/钱军
215-221 分析哲学与言语活动/埃米尔·本维尼斯特 龚兆华
222-228 论现代英语中的句子观/威廉·马泰修斯 郑莉莉
书评
238-243 《二语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评介/毛志成 牛瑞英
244-249 不礼貌话语的多维实证研究——《英语中的威胁话语研究:混合方法路径》述评/蒋庆胜 杨昆
提 要
于阗语“四象”以及龙王“热舍”
段 晴 北京大学
提 要:本文主旨,在于公布新发现的于阗语的"四象",并着重论述了作为四象之一的"龙"的相关问题。含有"四象"的于阗语文书出自敦煌藏经洞,虽经多次翻译,却无人能识别相应语句的真实意义,原因在于用词与内涵是表里不一,词是梵语的,而表述的是中国文化的元素。本文通过援引相应印度神话,衬托出词与内涵的迥异。发现了于阗语的四象之一的龙,即汉译"热舍",令忆起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之织锦上的龙,那是带翼的猛兽,再比较巴泽雷克出土格里芬形象,发现二者一般无二。通过词源的分析,可知"热舍"并非是基于梵语的汉译词,而应是基于一个伊朗语词。古代于阗文化特有之青龙"热舍",其实正是希腊语所谓格里芬。
关键词: 于阗语 四象 青龙 热舍 格里芬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一件于阗语文书
范晶晶 北京大学
提 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了一批于阗语世俗文书,约有一百余件。本文仅对其中一件的文书进行转写,~①并仅对其中的词语做简单的分析。这件文书涉及唐朝官员与当地王室共治的情形。守官召集有案情的人前来,具体处理结果在本件文书中未提及。
关键词: 于阗语 世俗文书
一件新发现的斯瓦特造像的年代判断——以铭文研究为中心
马晟楠 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
提 要:2019年,在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合办展览筹备过程中,筹展人员在西藏自治区扎什伦布寺藏品中发现了一件未曾刊布过的斯瓦特铜造像。本文对这尊造像上的梵文铭文进行了转写、释读,确定铭文为造像人署名。文中还对铭文字体进行了比对,结合艺术风格分析,判断造像制作时间应为公元六世纪后半叶。最后,指出铭文研究揭示的此前斯瓦特造像年代判断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强调了语言研究与艺术风格研究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斯瓦特 造像 铭文 梵文字体
来自古代于阗的一叶梵文写本——《诸法最上王经》
袁勇 北京大学
提 要:本文是对近年在和田地区发现的一叶梵文写本的比定和研究,经过比定,此一叶梵文写本与隋代阇那崛多所译的《诸法最上王经》内容基本一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此写本的形态、字体等进行介绍 其次为转写及比定 最后说明此梵文写本与三个汉译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诸法最上王经》 梵文写本 和田
于阗语《无垢净光陀罗尼》对音研究
向筱路 北京大学
提 要:段晴(2019)刊布了一件完整的于阗语《无垢净光陀罗尼》,其中的陀罗尼和唐代僧人弥陀山的汉译本可以对应。本文对其进行对音研究,分析弥陀山汉译本中的咒语反映出的汉语语音特点,主要有:鼻音声母不带同部位的浊塞音;端、知两组声母分立,但是泥母和娘母混同;c组辅音只用章组声母来对;脂、之两韵混同,但与支韵有分别;阳声韵尾没有消变的迹象;三组入声韵尾保留完整,收舌尖塞音尾的字有弱化现象。总体来看,这反映出唐代中原音的特点,与玄奘译音的规律比较一致。此外,对音材料也表明晚期于阗语中t与tt、r与rr的读音没有差别。文章最后列出对音字谱,方便读者核对和利用。
关键词:弥陀山 《无垢净光陀罗尼》 于阗语 汉语语音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邓 宇 四川外国语大学
廖小根 南京师范大学
提 要: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论文数据库,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工具,对近十余年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和趋势做动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语义加工N400效应、言语加工双侧流模型、双语加工的神经机制、句子加工P600效应以及语言加工的脑定位是当前最为经典的议题 2)神经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主要有语言、大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脑电位、语言理解、事件相关电位、言语、句子理解、工作记忆、失语症、理解能力、儿童语言、N400、双语等 3)预测、双语、认知控制、脑创伤、词汇识别、元分析、障碍等是近几年兴起的前沿议题。展望未来,神经语言学应汇聚多种神经科学方法,吸收人工智能新技术,协调左右脑的语言功能,推动语言加工理论的创新,并与语言康复有机结合。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 热点 趋势 CiteSpace 知识图谱
逻辑语法隐喻之名与实
师小磊 北京大学
提 要: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作为意义扩展的两种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然而,逻辑语法隐喻自Martin (1992)提出后,却并未得到功能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在回顾语法隐喻的发展历程后,认为Martin所提出的逻辑语法隐喻具有深刻的内涵,其强调了与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的互补性。但是,衔接型逻辑关系的隐喻表达并不属于逻辑语法隐喻范畴,进而揭示出逻辑语法隐喻的实质。从覆盖范围看,Martin的逻辑语法隐喻"名"不副"实"。最后,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逻辑语法隐喻的重要理论价值和意义:1)Martin的逻辑语法隐喻是对Halliday概念语法隐喻体系中逻辑语法隐喻有"实"而无"名"的必要补充 2)逻辑语法隐喻体现形式多样,有利于消除"名词化是语法隐喻唯一的体现方式"的误解,从而丰富语法隐喻理论。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 逻辑语法隐喻 互补性
汉语趋向动词的句法位置和形态特点
郝琦 北京大学
提 要: 本文在"动词框架/卫星框架"这一语言类型的视角下,描写分析汉语趋向动词及相关成分(如受事论元、体助词"了"等)在运动事件的表达中展现出来的形态句法特点,同时在生成句法的新构式主义理论框架下,对这些形态句法特点的形成进行解释。主要结论有:(1)趋向动词中的"上"类字是功能词Path,而"来、去"是表达说话人对路径或运动事件观察的指向义轻动词vdeixis,以Path P或v P/Voice P作为其补足语 (2)汉语的Path语素具有释音缺陷性,有形态上的要求"邻接于[....v...]",表明汉语是弱卫星框架语言(Acedo-Matellàn 2016) (3)汉语动趋式的形态句法表现,如"了"的(不)可插入性,带受事宾语的语序模式等问题,可以通过上述假设得到有效解释。
关键词:运动事件 “动词框架/卫星框架”语言类型 汉语趋向动词 动趋式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
梁永红 太原师范学院
提 要:以往的研究大都将"简直了"作为有实在语义、能够充当一定句法成分的新兴结构来分析,并没有注意到它已经发展出话语标记的功能,具有话语标记性质。"简直了"目前在分布上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和句尾 其语义上不具有真值性,其功能主要表示说话人对所述事件、行为或情状的评价,往往表达说话人极度惊讶或不可思议的情感或态度,具体来说可以是出乎意料、无法忍受、极度赞美以及对极量的惊叹等。"简直了"由表极量程度的"简直VP了"中VP的省略以及"简直"和"了"的组块化逐渐形成。它并不是由句首或句尾成分演变而来,而是中间成分的省略,这也是汉语话语标记的一种新的类型。同时,用语经济和主观惊讶情感表达的需求也是促使其形成的语用动因。
关键词:简直了 话语标记 评价功能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
杨 欢 首都师范大学
提 要:本文以泰语形容词的原形重叠、变调重叠、谐律重叠和A(???)A式为考察对象,描写并比较了形容词原形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发现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组合功能方面,原形能受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修饰,除了少数谐律重叠,重叠式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句法功能方面,两者都能做定语、状语和谓语,有时还能做主语和宾语,但充当同一句法成分的形式有区别,原形经常与副词等组成更复杂的成分,而重叠式只能采用光杆形式 此外,各类重叠式的主要句法功能也有区别。语法功能是语法意义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考察形容词原形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发现各类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可以概括为:1.重叠式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描写性,这种描写性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实现 2.重叠式多见于表达说话人主观估价的语句中,从而凸显更鲜明的感情色彩 3.重叠式通常在非正式语体中使用,表现出鲜明的口语色彩。
关键词:泰语 形容词重叠式 语法形式 语法功能 语法意义
韩国语构式“-게 되다”语义分析
南 日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提 要:韩国语的"-게 되다"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固定的语言格式,在具体使用时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表示特定的语义。因其语义功能上的特点,与前面的分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研究语义时必须结合其出现的语境才能正确地提炼该构式的构式义。韩国语"-게 되다"构式句中一般都会有表示原因、条件或其他背景的内容,所以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在某种前提下带来的变化"。这种概括符合构式语法同时强调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原则。实际上,韩国语的"-게 되다"构式是说话者想要表达"在某种前提下带来的变化"之义时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构式语法 韩国语“-게 되다” 语义功能 语用功能 构式义
从汉语的“从”和日语的「から」看“经由义”的语义特征
郑若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汉语的"从"和日语的「から」均可用来表示"经由义"和"起点义",以往研究在解释这种多义性时多从经由路径的"界线性"出发,尝试将所有经由路径均分析为主观识解的起点。而本研究在指出单纯用"界线性"来概括"经由义"的语义特征有很大弊端的基础上,尝试以"顺沿性""方式性""界线性"这三个语义特征为分析维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对汉语的"从"和日语「から」的"经由义"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也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了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从历时上看,"从"和「から」均从词源"随行""顺应"直接衍生出了"经由义",它们在早期具备"顺沿性"和"方式性"这两个语义特征 2)日语的「から」曾一度从书面语中消失,而重新回归后的「から」失去了"顺延性"这个语义特征,这直接导致了现代汉语和日语中"从"和「から」在表"经由义"时的使用范围的差别 3)无论在汉语还是日语中,与"起点义"具有直接的语义联系的是"界线性"这个语义特征,而"顺延性"和"方式性"与"起点义"并无联系,因此我们无需将所有经由路径分析为主观识解的起点。
关键词:经由义 起点义 历时 共时 语义特征
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看日汉祈使问句——以「テクレル」与“能”为考察对象
孙 斐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提 要:日语祈使问句常用助动词「テクレル」~①,同时祈使问句中的「テクレル」常与汉语助动词"能"对应。本文运用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首先分析了祈使问句中「テクレル」的原型意义。其次,以"祈使"言语行为脚本为基础,分析了日汉祈使问句在"使能条件"与"核心行为"转喻关系上的相似性。最后,从"转喻"与"礼貌"的角度对祈使问句中「テクレル」与"能"的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祈使问句 言语行为转喻 「テクレル」 “能”
英语水平、性别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话语语用能力的影响
王毓琦 华东师范大学
提 要: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旨在考察227位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不同英语水平(主要变量)及性别(次要变量)分组中程式话语语用能力的现状。英语水平主要划分为低、中、高水平组,各组包含73、87、67人。男、女受试者分别为73、154人。该实验选用"多项选择话语填充"及"书面话语填充"问卷对其程式话"产出"及"识别"语用能力展开测试。结论如下:1)受试者程式话语语用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随英语水平提高而增强 表达能力相较识别能力来说水平较低且两者差异显著 2)英语水平对识别能力影响不大,对表达及整体语用能力的影响较大 3)在英语水平的初级阶段,识别能力随之提高而显著增强,发起会话及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不明显 识别能力后期呈现"停滞"乃至"下降"态势,表达与整体语用能力的增速却尤为显著,回应会话能力表现出"缓慢"提升的趋势 4)英语水平仅对男性受试者的识别能力影响较大,而对女性受试者的表达及整体语用能力影响突出。研究最后亦对出现上述现象的成因加以剖析,并提出关于程式话语教学与学习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习者 程式话语 语用能力 英语水平 性别
国际发表背景下中国学者立场表述与作者身份建构
梁凤娟 广州大学
提 要:中国学者的国际发表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束定芳,2018)。本研究以70篇国内英语期刊论文和70篇国际期刊论文的结论部分为语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使用立场表述建构作者身份的特征。研究发现,与国际学者相比,中国学者较少使用站位性立场表述和互动性立场表述。中国学者使用自我指称语和态度标记语的频率均比国际学者低,表明作者呈现程度较低。中国学者较少使用读者代词、疑问句、祈使句和诉诸共有知识等语言策略来与读者互动。本文从作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宏观社会文化语境和社团文化语境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对中国学者的国际发表以及未来的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国际发表 中国学者 立场表述 作者身份建构
政务新媒体语用身份构建研究——以“中国政府网”政务微信为例
秦 勃 安徽农业大学
袁周敏 南京邮电大学
提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意味着信息的稀缺性将持续降低,而信息如何传播,以何种身份传播则愈发重要。本文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话语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等话语资源作为语用身份的实现路径,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语用身份构建。研究发现,话语资源的选择在微观和宏观层面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示特定的语用身份,具有身份的指向性 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选择和搭配不同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构建适宜的语用身份,实现话语的交际目标。
关键词:语用身份 新媒体话语 话语主体 话语形式
分析哲学与言语活动
埃米尔·本维尼斯特/龚兆华 浙江师范大学法语系
提 要:对言语活动的哲学阐释通常会令语言学家产生某种恐惧感。由于语言学家对思想运动不甚了解,他们倾向于认为言语活动自身的问题不可能引起哲学家的重视,因为它们首先是形式的问题 反过来,哲学家尤为感兴趣的与言语活动相关的那些概念,语言学家也无法加以利用。这种态度中或许还夹杂着某种面对普遍思想时的胆怯感。不过,语言学家对被他们自己笼统地称为"形而上学"之物之所以反感。
关键词:动态动词 第一人称 现在时 命令式 惯用语 哲学家 习惯语 牛津学派 分析哲学
论现代英语中的句子观
威廉·马泰修斯/郑莉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提 要:这篇简短的论文致力于展示,在现代英语中,有许多特点相互间清晰地联系在一起,并由此产生了方法论的需求,即在历史研究中需要注意这些联系。我把英语语法主语(Grammatisches Subjekt)的功能作为出发点。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比较不同的语言,很快我们就会相信,在个别语言中,有两种可能性在相互竞争,时而是这种,时而是另一种占得上风。
关键词:现代英语 形容词 人称主语 动名词
语言规则与例外的数量关系——《能产性的代价》评介
马韬 上海杉达学院
提 要:《能产性的代价——儿童如何学会打破语言规则》2016年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发行,该书获得美国语言学会颁发的2017年度"布鲁姆菲尔德奖"。该书是作者Charles Yang自2002年来第三本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主要论述儿童如何掌握并突破语言不规则形式的规律,形成人类自然语言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母语习得 数量关系 公差原则 《能产性的代价》 不规则动词 复数形式 习得过程 分类归纳 儿童语言习得 数学模型 能产性
《二语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评介
毛志成 香港中文大学
牛瑞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提 要:纠正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CF)是指"为提示学习者二语产出中不恰当用法所提供的反馈信息"(Chaudron, 1988:150)。作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纠正性反馈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Sheen&Ellis, 2011)。近二十年,纠正性反馈研究取得了丰厚成果,为保持良性发展、持续繁荣的态势,交流和整合反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反馈研究与教学实践呈现脱节迹象。
关键词:纠正性反馈 二语习得 二语写作 反馈策略 同伴反馈 《二语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
不礼貌话语的多维实证研究——《英语中的威胁话语研究:混合方法路径》述评
蒋庆胜 西南医科大学
杨 昆 南京大学
提 要:不礼貌(impoliteness)研究是当前语用学领域的热点议题,面子威胁(face threatening)更是其核心概念。然而,在语用学框架下,威胁往往是被当作一种言语行为来探讨(如Bousfield,2008 Culpeper,2011 等),"威胁话语"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未在当前的不礼貌研究中得到应有重视。原因在于,一方面,威胁话语难以用固定的形式特征加以识别,话语的威胁功能散见于不同的话语类型中。另一方面,威胁话语具有很强的人际敏感性,涉及伦理问题,真实语料获取困难。
关键词:不礼貌话语 形式和功能 《英语中的威胁话语研究:混合方法路径》 不礼貌策略 实证研究 方法路径
期刊简介
本刊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创刊于2002年12月,为年刊,设6人组成的编委会(王文融、王辛夷、赵杰、高一虹、钱军、彭广陆),未设主编。刊物的创建得到北京大学的经费支持,当时的宗旨是促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各语种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语言学学科的跨语种建设。从第二辑开始,本刊经费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提供。2010年秋,隶属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实体“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成立,自此《语言学研究》由该所编辑。2011年本刊改为半年刊,每年两辑,面向全国征稿。从2011年第10辑开始,刊物建立了完整的编辑班子,以及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改制至今,编委会主任为胡壮麟教授,主编为高一虹教授。
数据库收录和社会影响:本刊自2014年7月被中国知网收录;现已被连续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4-2015,2017-2018)。此外本刊还被北京大学期刊网(PKU OAJ)、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联系方式
本刊的审稿期为三个月。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ling_research@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邮编:100871
本文来源:《语言学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必备课程|“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往期回顾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发文情况分析
今日一词|三语习得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年报|嗨~请查收2020“今日一词”年度报告
学术讯息|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语言文字)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wug猫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