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 谈|穿越到过去,如何为你的文明发明一种语言?



(电影《2001:太空漫游》剧照)


(来,科幻一下)


作为已经掌握语言的现代人类

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时光机

回到文明最开始的时代

你就成为一个语言超能力者

看着身边令人捉急的毛茸茸们

你会不会有教他们说话的想法?

(假设语言生理基础已具备)


语言是如此重要

所以语言的“发明”可为万物发明之首


现在有一份人类语言发明指南

吃完酸果子之后

赶快来看看如何教你的朋友们说话吧!



(图书信息)

《万物发明指南: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



作者:[加]瑞安·诺思
译者:王乔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9-9-20
豆瓣评分:8.8



(wug提示:文中的语言学观点请自行判断~)






语言这门技术——没错,语言是一门技术,一门我们必须发明的技术,而且我们花了超过10万年的时间才彻底掌握它——是我们人类赠予自己的最伟大的礼物。


没有语言,你也能够思考。比如,闭上眼睛,想象一顶酷炫的帽子,好了,你做到了。但是,如果没有语言,你的思维模式就十分有限。酷炫的帽子容易想象,但看看这句话:“从明天算起的3周后,让你继长姐到我们去年万圣节捣蛋的第一所房子东边两幢楼的东南角见我。”如果没有与时间、地点、数字、人物关系以及那个闹鬼的节日等概念对应的具体词语[1],我们就极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另外,哪怕你只是想在脑海里努力表达一些复杂的想法,很明显,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这些复杂的想法也无法在头脑中如常涌现,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


正是因为拥有语言,我们才能想出更好、更宏大、更能改变世界的点子。最重要的是,语言不仅让我们有能力把想法存储在自己的脑海里,还让我们能够将其印刻到他人的思维中。拥有了语言,信息就能以声音的速度传播,如果你能用符号语言代替口头言语,信息甚至能以光速传播。信息的交流让人类形成了共同理念,拥有共同理念的人类又进而形成了社群,而社群正是文化和文明的基础。于是,我们就得出了第一条“文明进步贴士”:

 

文明进步贴士:语言是一门技术,是后续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而你现在已经免费习得了这门技术。

 

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0万年晚期智人首次出现,到公元前5万年他们终于开口讲话,经历了漫长的15万年——正是你能对人类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段[2]。如果你能在这一时期的人类刚刚进化出现代人类体格时,就帮助他们掌握现代人类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教会他们说话,那么,你就能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文明都提前15万年启动。这相当值得一试。

 

这一时期你面对的独特挑战是:在晚期智人甚至可能还不知晓口头语言这一特定概念时,如何把语言教授给他们。重要的是,你要记住,虽然你在这一时期遇到的大多数人也许还没有学会语言,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咕哝声以及肢体语言相互交流。你所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把咕哝声转化为言语,并且你不用担心:像英语这种带有“虚拟语气从句”和“将来未完成时”(这里仅指其语法意义,不是指时间旅行)的复杂语言并非必需,而且你还可以使用一种你已经知晓的简化语言“皮钦语”对付过去。如果你能把重点放在教小朋友上的话,效果也会更好。人年纪越大,学习语言的难度就越高。在青春期之后,一个人习得流利母语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完全学不会。


文明进步贴士:大约半岁之后,婴儿就会开始注意周围人说话时的声响。所以,如果你要从零开始发明语言,就结合一下婴儿在父母那儿听到的所有声响吧,很可能会事半功倍。


(现在开始为你的文明创造语言吧!)


口头语言

 

在口头语言出现之前[3],人类通过咕哝声和肢体语言实现交流。这让我们可以达到以下这些目的:

 

• 吸引他人的注意

• 通过发出噪声或者打手势,表达诸如“恐惧”或者“愤怒”这样的情感

• 哭闹

 

遗憾的是,这些表达方式很容易遭到误解。举个例子,婴儿,一种典型的语前生物,他们的“咿呀”之语和肢体动作就非常难以理解。婴儿的哭闹可以表达“我不高兴了”“我饿了”“我累了”“我很苦恼”,以及其他几种情感,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弄明白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只能逐一试探,看看到底哪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短期解决方案。如果你喜欢一劳永逸的长期解决方案,就要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慢慢地教给孩子一门语言。最后,你就可以直接问他:“嘿,小子,在你16个星期大的时候,你的那些哭声都是什么意思啊?”

 

相较之下,口头语言可以让我们达到以下这些目的:

 

• 吸引他人的注意

• 通过发出噪声或者打手势,表达一些微妙的情感,比如“害怕有一天会被困在遥远的过去”或者“因为现在被困在遥远的过去而勃然大怒”

• 哭闹(同时讲一些话)

• 在某人去世后了解其思想

• 酝酿出一些更复杂的想法

• 合理、自信地传递复杂情绪,且做到信息损失最少、歪曲程度最轻、被误解可能最小

 

我们总是认为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这个宇宙的某种属性。但其实不是这样:语言是我们编制的,而且是我们随意编制的[4]。不过,尽管词语的发音、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及词语的组合方式、替换方式都可以完全由你自行决定,但还是有一些反复出现的语言模式需要你牢记在心中。

 

这些语言模式就是所谓的“语言共性”,在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语言中都有体现。另外,尽管这些“语言共性”并非必须出现(人们有能力发明并且已经构建了数种不使用这些“语言共性”的人造语言),但“语言共性”确实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使用全新的语言。请牢记下面这张表中的内容:

 


(语言共性示例)


 


①作者虚构的世界,与美好的乌托邦相对。——编者注
②这句话改编自英语世界中一句常见的话“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其特点在于囊括了26个英文字母,因而常用作打字练习的例句,也因此广为人知。——译者注


 

至于究竟选择哪种语言作为建立文明的基础,就完全凭你个人喜好了,而且所有语言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不存在什么错误答案。不过,你在拥有选择文明基础语言的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有机会修正和完善这些语言。不喜欢英语的代词系统?不喜欢法语要赋予万事万物一个虚拟性别的刻板规则?好,现在和这些规则永别的机会来了。

 

口头语言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缺点又很少。此外,它们其实还是一种你早已在脑海中应用的技术。不过,口头语言有一个很严重的通病:它们必须依靠人类才能传递信息。如果某个人类部族的全部成员同时死亡,他们脑海中的想法也就随之消失了。好在,你可以做得更好。

 

而且,你马上就要做到这一点了。


 

书面语言

 

虽然口头语言很棒,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口头语言将各类思想从原始人类宿主的脑海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限制了思想的传播范围:说话者走到哪儿,或者喊到哪儿,或者边走边喊到哪儿,思想就传播到哪儿,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最关键的是,这些思想要想流传下来,就必须保证人类的繁衍链条绵延万世、永不间断。哪怕这根链条只在中间断了一次,所有的信息也会永远消失。

 

书面语言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思想的生命力变得更加坚韧与强大,超越了脆弱的人类身体。要知道,我们的身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走向衰老和死亡。书面语言让思想的表达变得更加清晰,不再受到人记忆的变化以及历史潮流的影响。它让思想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受众也大大增加,远远超过聆听某场演讲的人数。


有了书面语言,思想不但能在其原始宿主死亡后继续存在,不但能在聆听原始宿主讲话的听众死亡后继续存在,甚至还能在所有使用这门语言的人类死亡后继续存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密就是这方面最伟大的例子。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书面语言的出现让信息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且传播的难度绝不会比运输粮食的过程更大:说得更准确一点儿,这比运输粮食简单多了,因为书不会像粮食那样迅速腐败。书面语言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超过98%——里,都只是在没有这项技术的黑暗世界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地前进。

 

和口头语言一样,选择何种书面语言作为建立文明的基石不是特别重要。不过,我们强烈建议(如果你会多种语言或者胸怀大志的话),不要选择本书的语言。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说不定你哪天会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教别人读你手中的这本书。你得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要做此事,尤其是你现在的处境太过微妙,这本书在阴差阳错之间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危险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件物品。

 

尽管书面语言(也就是文字)背后的原理很简单——把看不到的声音转化为看得见的形状并且储存下来,但是,对人类来说,文字的发明还真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难事。实际上,这件事是如此之难,以至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文字的发明总共就出现过两次:

 

• 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苏美尔

• 在公元前900至前600年的中美洲

 

文字在其他地区也有出现,比如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中国。类似地,古埃及和苏美尔的文字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并且虽然这两者看上去颇为不同,其实却拥有许多相似点。这两个文明中的一个在另一个刚提出发明文字的想法时就做到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意识到这个发明将会非常有用。

 

人类还可能在另外两个历史时期发明了文字:一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印度,二是公元1200至1864年的复活节岛。(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可能”,是因为这其实是几大历史未解之谜之一。实际上,只要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乘坐时光机回到当时当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揭晓谜底。但是,出于某些原因,大多数时间旅行者都对“体验人类历史绵延几百万年的广度”更感兴趣,而不是“通过对某一时期的短暂观察,解决悬而未决的语言学难题并发表研究论文供同行评审”。)(wug:语言学er当然是选择发论文!!!)

 

这两者之中,更古老一些的印度文本(称为“印度文”)是一种象形文字且尚未被破译。用印度文写下的大部分记录都比较简短(只有5个字符),这表明印度文可能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反倒更像是简化的象形图或者表意图。那么,象形图和表意图又是什么呢?我们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

 

象形图就是用某事物的图画来表达这件事物本身:比如,用火的图像来代表“火”。以此类推,你购买的流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上的信封符号可用来代表“电子邮件”,这也是一种象形图。当在原始文字中使用象形图时,可以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帮助人们记住某个事件或某个故事,或者起到装饰的作用。

 

表意图就是某张图片可以代表的所有含义的集合:比如,一个水滴的图像可以代表雨,也可以代表眼泪或者悲伤。一副太阳镜的图像可以代表特别酷炫的太阳眼镜,也可以代表太阳光、时尚或者大众流行文化。一幅形似臀部的桃子图像既可以代表桃子、臀部,也可以代表人类所发现的、可以用这两者之一进行的任何活动。

 

象形图和表意图都不算语言,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中,图像及其背后的含义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象形图和表意图是用来帮助理解的,而不是用来阅读的。举个例子,看看下面的这些图案:


(一个特别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些图像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你知道画下这些图像的人想要讲述什么故事,那么这些图像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但如果你不知道,你就会提出很多假设,可以就此讲出许多故事。也许这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吃桃子的故事。也许这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吃非常好吃的桃子的故事。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图像究竟讲述了什么。

 

“辛西娅挥动着双手,她的秀发在温暖的海风中飘动。在她的太阳镜里,我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像怪物一样大的桃子:那是我的身体,我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杀死的那些可憎的科学家把我的身体永久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相比之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明显多了。虽然任何语言中都存在含义模糊的现象[5],但相比表意图而言,这一非表意的表达的含义要清晰、明白得多。

 

复活节岛上的文字被称为“朗格朗格文”,同样也从未被破译过。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动物、植物、人类及其他事物的抽象图像构成。居住在复活节岛上的拉帕努伊人就使用这种文字。朗格朗格文长这样:

 

(可能是语言,可能是炫酷图画,又或者……可能两者都是?)

 

如果拉帕努伊人是完全独立地发明了这种文字,那么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文字发明事件,堪称一项伟大的成就。

 

然而,朗格朗格文有可能是在欧洲人和复活节岛居民产生交流之后才出现的:1770年,西班牙吞并了该岛屿并诱导拉帕努伊人签订了一份条约。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概念有可能就这样进入了复活节岛,并在之后迅速地演变成为朗格朗格文。

 

这里还得提及一种不那么光彩的可能:最初造访复活节岛的那些欧洲人都被灌输了这么一种思想:读写能力是一种只有统治阶级的精英才能学习并掌握的技能。如果朗格朗格文的确是一种文字,如果拉帕努伊人的确想出了将看不见的思想转化成看得见的形状的办法(这个办法堪称石破天惊,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在朗格朗格文之前,类似案例也只出现过两次),那么,拉帕努伊人也已经忘记了这项技能。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这一个世纪里,复活节岛上肆虐着欧洲人带来的疾病、灾难性的人口贩卖、天花、森林砍伐以及文化崩塌。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文明断层期里,复活节岛居民的数量从成千上万锐减至只有寥寥200人,而且幸存者中没有一个学习过如何阅读本岛的文字。于是,词汇和语句退化成了毫无意义的图形和符号,成了活着的人无法理解的部分文化传统。

 

话说你应该对这件事感到恐惧:文字不是人类能够免费获得的东西,和所有技术一样,文字也会消失。

 

我们建议你尽快发明文字并将其引入你创建的文明,越快越好。

 

 



注释:
[1] 而且,这句话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叙述的仍是一些物质性的东西,比如姐姐和捣蛋的房子这些可以想象出来的实物。一旦面对更抽象的句子,例如“在欲望辩证术于象征性链条中加速发展之前,虚构整体的诱惑处于暂时停滞状态”(弗雷德·博廷,《制造荒谬:科学怪人、批评与理论》,1991年),要是没有语言,任何交流手段都几乎不可能理解、传递这些话背后的意思。
 
[2] 公元前5万年这个日期最接近我的研究结果,但这个时间并非盖棺定论,不同的科学家、不同的研究模型以及对“行为现代”的不同定义都会得出略有不同的结果。虽然我对公元前5万年这个时间颇为满意,但某些研究者认为“现代行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万年。不论选择哪个时间点,人类从解剖学现代迈向行为现代的这段时间都是时间旅行者能够对人类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期。

[3] 为简洁起见,此处只提及了口头语言,但实际上还应该包括符号语言,这种语言的表现力和口头语言不相上下。有趣的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中,所有文明的口头语言都先于符号语言出现。不过,只要你喜欢,你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打破这个规律。

[4] 人类语言的一大特征就是,它实在是太随意了,彻彻底底地随意。举个例子,“cat”(猫)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字母都和猫本身完全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种语言的随意性,“猫”这个单词在那些相互没有关系的语言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式:在印尼语中是“kucing”,在罗马尼亚语中是“pisicá”,在土耳其语中是“kedi”,在匈牙利语中是“macska”,在菲律宾语中是“pusa”,而在马来语中是“saka”。相比之下,我们使用的少数几个非随意选取的词语通常都是仿生词,比如模仿猫叫声的“meow”,这个单词在英语和菲律宾语中是一模一样的,而在印尼语中是“meong”,在罗马尼亚语中是“miau”,在匈牙利语中是“miaú”,在土耳其语中是“miyav”,而在马来语中是“meo”,这些都很相似。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婴儿称呼父母的词语(比如“mama”“papa”“dada”)都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和每个婴儿(哪怕他生来就听不见)都能发出的咿呀声很接近;第二,由几个婴儿特别容易发出的语音组成;第三,即便是在毫不相关的语言中也极为相似。这种能让全世界父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就是,他们都非常希望在孩子说出的第一个“词”中能有一点儿自己的影子。
[5] 像逻辑语这样的人造语言可能是一个反例。逻辑语是一门人工语言,只允许符合语法规则且语义明确的句子出现。如果你用英语说“I want to party like Joey”,这句话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你想要办个派对,形式要和乔伊办的那个一样;二是,你和乔伊一样,都喜欢开派对。在逻辑语中,这种语义不明的表达是不合语法的——你必须把它修改成语义明确的合法语句。通过这种方式,逻辑语强迫说话者必须表达清楚,谁在何时何地,出于何种原因,使用何种方式,做了何种事情。


本文来源:人类语言体验机


课程推荐

必备课程|“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


往期回顾


每日一星|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


专  访|特斯拉CEO马斯克: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趣  谈|危机公关,你能读懂背后的语言策略吗?


每日一星|苏培成:汉字是记录汉语最适用的文字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