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语言科学》2022年第3期
《语言科学》
2022年第3期
《语言科学》(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22年第3期共发表论文9篇。论文涉及能性式、汉语句法的完句条件、动词评价性形态、腊罗彝语、旗人汉语、指称引入、杭州话、四川官话、甲骨文等多个方面。
往期推荐:
目 录
能性式“VO不C”的结构来源:重新分析/刘丽媛;225-239
从“很”的分布与功能再看汉语句法的完句条件/张慧丽;潘海华;240-250
动词评价性形态的类型学特征考察/尹会霞;董秀芳;251-263
腊罗彝语的新异范畴和示证范畴/卜维美;黄华德;264-275
旗人汉语“来着”的形成及其对北方汉语影响/郭军连;276-288
角色等级影响下汉语儿童故事讲述任务中指称引入的发展研究/宋宜琪;梁丹丹;289-300
杭州话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兼论吴语同类现象的形成/赵庸;301-313
四川官话影疑母的演变路径/倪博洋;314-327
也说甲骨文中“翼”■的字际关系/徐丽群;328-336
提 要
能性式“VO不C”的结构来源:重新分析
刘丽媛 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
提 要:“VO不C”(推之不动)形式由表结果到表能力,其句法结构的演变机制在历时句法研究中仍属未解之谜。文章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重新分析致变论”,发现能性式“VO不C”是由述补型连动式重新分析而来,重新分析的过程是在历时传递中下一代人将上一代人的连动式错误地理解为能性式,重新分析的关键是句法上的“时空要素”在两代人的历时传递中发生重新组合,由实然的连动式重新分析为非实然的能性式,语义上原来按照时序依次呈现的因果两个事件变成“断言”之下时空折叠中的单一事件。这一分析,既可以解释“VO不C”能性式的句法生成机制,也可以推演解释不能发生重新分析的各类现象,以及连动式不可句法内嵌、能性式可内嵌的现象等。从“很”的分布与功能再看汉语句法的完句条件
张慧丽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潘海华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关键词: “很”;汉语完句条件;焦点;音系短语;
动词评价性形态的类型学特征考察
尹会霞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
提 要:动词的评价性形态是指通过形态手段表达动词的“主观量”与默认值或标准值发生偏离,常常附加“褒化”或“贬化”的主观评价。文章考察了52种世界语言和45种中国境内民族语言的动词评价性形态,总结了其在区域分布、表现形式和意义方面的共性与类型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动词评价性形态不是语言共性特征,其区域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和倾向性;在表现形式上,后缀和重叠占优势;在意义上,以贬化评价为主,常与“复动性”和“体貌”发生交融。我国境内民族语言的动词评价性形态较发达,具体表现在:1)形式多样,有完全重叠、重叠+词缀、部分重叠、重叠式的四音格词、动词与状貌词结合、加缀等;2)意义丰富,既有表达增量的,也有表达减量的,以附加贬化评价为主。关键词:词法;动词评价性形态;主观性;类型学特征;
腊罗彝语的新异范畴和示证范畴
卜维美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黄华德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
提 要:新异范畴的功能是标记新的、未预期的信息,示证范畴的功能是标记信息来源,腊罗彝语釆用语法手段来标记这两类语法范畴。这两类不同范畴的语法标记处于相同句法位置,呈现互补分布的关系。通过对比腊罗彝语新异范畴和示证范畴在同一语境下的差异,我们归纳了腊罗彝语新异范畴的语义特征:对非自主自控行为的事后意识;自我身心状态变化的初始感知;当场发现;首次体验;反预期;近期发现;未预期或超出经验范围。新异范畴具有很强的语境限制以及时效性,这7个语义参项,从各个角度体现了“新”这个特征。腊罗彝语新异标记之后还可以出现表“惊讶、意外”的语气词,因此,我们认为腊罗彝语新异范畴的语义核心是“新”,“异”为伴随特征。关键词: 腊罗彝语;新异范畴;示证范畴;感叹;
旗人汉语“来着”的形成及其对北方汉语影响
郭军连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 要: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洲人与汉人的接触和互动日益频繁,满语与汉语也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通过考察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和相关汉语文献,可以发现“来着”不是汉语内部发展的产物,原本属于旗人汉语,通常与满语bihe(-he)及bihe构成的语法形式对应,是在满语语法(时、体意义)干扰下转译汉语时的创造性用语,最终融入到北方汉语的语法体系当中,为兼具时、体意义的助词,并在语用因素的主导下,逐步发展出表达情态的语用功能。对文献的分析和梳理,大体揭示出了“来着”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关键词:语法干扰;旗人汉语;时体助词;北方汉语;
角色等级影响下汉语儿童故事讲述任务中指称引入的发展研究
宋宜琪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采用故事讲述任务,比较了4-10岁儿童和成人在首次引入故事主角和配角时所使用的指称形式。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角引入和配角引入使用定指形式的百分比在减少,不定指形式的百分比在增加。2)配角引入能力的发展早于主角,但主角引入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4-5岁以后,儿童配角引入能力开始发展,而主角引入能力在6-7岁以后才开始发展变化;9-10岁时,儿童配角引入能力尚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主角引入能力已与成人接近。3)由于角色身份的差异,儿童和成人的指称引入形式均表现出角色差异,但这一角色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表现有所不同。关键词:故事讲述;主角;配角;指称引入;
杭州话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兼论吴语同类现象的形成
赵庸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认知与演化实验室
提 要: 杭州话存在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现象,声母条件是中古知、庄、章组和日母,韵类来源于中古麻、盐、侵、仙、真、阳韵系。这类现象形成于杭州话音系内部的自发音变。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杭州话知、庄、章组和日母的读音为?、?h、d?、?、?和?。声母圆唇特征的顺同化作用使不同韵根据不同声类条件陆续发生介音的圆唇化、舌尖化音变:i>u>?、i>y>?、i>?。今杭州话的?介音不只一个音变来源。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现象杭州话不是孤例,吴语其他方言也有同类型的音变发生,诱发音变的声母或者为卷舌音,或者为舌叶音。卷舌音大类可以统一解决这类音变现象的历时解释。关键词: 杭州话;开合口;卷舌音;自发音变;吴语;
四川官话影疑母的演变路径
倪博洋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当代四川官话的影疑母体现出双向合流的特点。疑母字的演变比影母复杂,先以开合为标准两分,后鼻音声母在合口前脱落;再以洪细为标准两分,开口细音字变为舌面鼻音。其音变发生在近代二等介音?→i之前,早于近代官话四呼格局形成,因此二等的齐齿呼与三、四等的齐齿呼走向不同,只引入四呼概念不能周延地描述疑母的语音史演变。影母字以后接是否为高元音为标准两分,前者喉塞音声母脱落,后者喉塞音变为后鼻音。以中古的“等”为维度考察,影、疑母三、四等字的演变方向并不一致。四川官话影、疑母的分合与湖广方言关系密切,属于两地方言的共享创新。关键词: 四川官话;影母;疑母;湖广官话;共享创新;
也说甲骨文中“翼”■的字际关系
徐丽群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殷墟甲骨卜辞中有“翼”■等字形,一般释读为“翌”。它们在卜辞中主要用于时称,亦可用作祭名。对于此三字字际关系的研究,迄今未能形成较统一意见。通过对此三字形在卜辞中字形和字用分布情况的系统调查,可就既有研究的若干认识提出以下观点:■皆由“翼”字分化,■在出组卜辞中分工明确,不可简单视同“翼”,■却始终未有严格分工,应仍视为“翼”之异体;■可能由“翼、日”合文而来,最初用于表时称,而非作为翌祭专用字而造;■非为仅表时称的专用字,亦用表祭名;黄组中主要用“翼”表祭名,而表时称则更多使用■。关键词:甲骨文;翌;字际关系;字形;字用;组类差异
期刊简介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语言科学》目前已为ESCI数据库索引(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10-201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语言科学》编辑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2022-07-17
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3
2022-07-13
2022-07-12
2022-07-09
2022-07-07
2022-07-06
2022-07-05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神厨小福贵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