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话语研究论丛》2023年第12辑
《话语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第12辑)
《话语研究论丛》2023年第1期(第12辑)刊发14篇文章,其中主持人语1篇、论文11篇、综述1篇、书评1篇。主要栏目包括“学术论文:话语、社会、翻译”,“学术论文:话语建构研究”,“学术综述”,“学术书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演讲英译、批评话语分析、外宣翻译、领导人讲话话语研究、中央扶贫话语、政治隐喻翻译、翻译接受的话语互动、译者决策、社会语言学、政党形象、话语建构、商务话语教学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话语研究论丛》第九辑
稿 约|《话语研究论丛》征稿启事
目 录
本期话题
学术论文:话语、社会、翻译
01 专栏主持人语 翻译研究的“话语—社会”路径 李志远
05 政治演讲英译情态量值迁移现象研究 / 刘春梅
23 中国领导人对外演讲译文评价的话语之维 / 乔拓新
34 外宣翻译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一种话语研究的视角 / 尹佳
45 社会变迁中的中央文献翻译——对国家领导人文艺座谈会讲话英译的话语分析 / 李志远
63 从语言观到译文观——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中央扶贫话语对外翻译 / 张立庆
73 政治隐喻翻译:一种双向的话语互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 / 梁娜
85 翻译接受的话语互动研究 / 刘璇
103 译者的立场、身份与决策——一个探究翻译决策的质的研究案例 / 屈扬铭
117 抗战题材儿童文学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再思考——以《小兵张嘎》英译为例 / 张琳琳
学术论文:话语建构研究
129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话语研究 / 宋瑞亚
141 从身份管理到话语形塑——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份建构的话语逻辑 / 田野 毛延生
学术综述
155 2022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 原蓉 王佳宇
学术书评
172 《商务话语教学》评介 / 何芸
提 要
政治演讲英译情态量值迁移现象研究
刘春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摘 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情态理论为框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观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2013和2014年的14篇完整演讲的英译文,探讨政治演讲英译过程中情态量值的迁移现象。研究发现,政治演讲原文的能愿动词译成英文存在量值升高、下降、持平和偏移的情况,这是译者为了更精准地传递演讲者的政治意图而做的调整,是译者通过翻译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回答了由本国译者从事的本国领导人的政治演讲翻译是否可以发生情态量值迁移现象的问题。关键词: 政治演讲英译 情态量值 翻译迁移中国领导人对外演讲译文评价的话语之维
乔拓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摘 要:作为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纽带的翻译批评近年来虽然受到的关注颇多,但是也暴露出一定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本文希望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结合中国领导人对外演讲的翻译实践,提出一些对于整个翻译批评领域有启发性的观点。站在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看,对译文进行评价时不应简单地将译文视为静态的文本,判断译文和原文的对等或者不对等,而是要将其视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充分评估译文的价值影响。在将译文话语视为社会实践或者信任机制时应充分考量多重因素,如此才有可能使译文话语获取充分的信任,产生最大的价值。关键词: 翻译批评 批评话语分析 中国领导人对外演讲
外宣翻译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
——一种话语研究的视角
尹 佳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外宣翻译范畴中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政治话语的翻译既蕴含大量意识形态内容,又以实现译入语境中的传播效果为要求;既讲求对原文的高度忠实,又要对读者的接受与反应给予关注。单纯的语言文字层面上的探索无法满足以上多维度的需求,传统的归化或异化策略无法适应话语与社会实践之间辩证的、动态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超学科视角来对外宣翻译进行分析。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外宣翻译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关键词:外宣翻译 话语研究 三维分析框架
社会变迁中的中央文献翻译
——对国家领导人文艺座谈会讲话英译的话语分析
李志远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根植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之中,社会性因此成为翻译的本质属性之一。本研究在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以毛泽东和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英译为例,从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对其翻译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译本的生产策略及社会语境。研究发现,中央文献翻译并非译者对于原文的严格复制,而是译者在中央文献翻译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协调各方因素的产物,是译者成员资源的文本表征。研究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将语言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可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框架。关键词: 社会变迁 中央文献翻译 领导人讲话 话语研究
从语言观到译文观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中央扶贫话语对外翻译
张立庆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通过福柯的话语观和沃洛希诺夫的语言观探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译文观,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费尔克劳的话语三维分析框架从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的维度看待文本,具体考察中央扶贫话语的原文和译文在社会实践和话语生产方面的不同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翻译话语文本维度的操作要求。研究发现:(1)把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观投射到翻译领域,它强调译文的社会性、对话性、动态性和历史性;(2)中央扶贫话语在原语和目的语社会语境中参与的社会实践有所不同;(3)中央扶贫话语在译文生产环节上应注重原语社会语境中话语分配环节上的紧密内在联系;(4)具体到文本操作,译者可通过适当增添副文本的方法凸显中央扶贫话语不同阶段的内在关联,以更好地建构国家形象。关键词:中央扶贫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语言观 译文观
政治隐喻翻译:一种双向的话语互动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
梁 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在社会实践网络中,政治隐喻翻译可被视为两域、双语及两个话语体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话语实践过程。基于话语的互动观,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政治隐喻表达式及其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剖析隐喻表达式翻译的双向互动性,揭示以目标域反思源域,以目标语反哺原语,从原语隐喻表达式回归隐喻概念再到目标语隐喻表达式的翻译过程,进而为政治隐喻翻译探究一条话语互动的新路径。关键词:社会实践网络 政治隐喻 翻译 隐喻表达式 话语互动
翻译接受的话语互动研究
刘 璇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翻译接受不仅涉及受众对译文的“感应”和“反应”,也涉及受众转化翻译成果、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体现翻译话语与受众“使用”译文的话语产生互动的过程。从批评话语研究视角出发,本文采用“双层—五步”话语互动分析框架,观察三所美国主流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新闻中如何采纳与转化习近平讲话的英语译文。研究发现,美国媒体有针对性、有局限性地选择使用具有“绝对意义”的译文,呈现新闻与译文之间在数量与内容上的不对等关系,并在叙事建构中将其转化为话语对立甚至对抗,沉淀带有负面意义的叙事原型。以美国媒体作为代表性受众对中央文献翻译的接受状况为例,话语互动研究揭示了受众作为实践翻译接受的社会主体展开社会互动行为的能动性。关键词:翻译接受 话语互动 批评话语研究 美国新闻 中央文献翻译
译者的立场、身份与决策
——一个探究翻译决策的质的研究案例
屈扬铭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摘 要: 翻译并非真空中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译者发挥主体作用的行为,译者做出的翻译决策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研究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立场、身份影响翻译决策的机制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即译者)为研究工具,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游局宣传视频中文译文的产生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语言学中立场与身份的相关理论,通过反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随立场和身份变化而改变的决策,以Du Bois的“立场三角”为基础,提出译者的立场模型,以期对译者的翻译决策做出解释。关键词:译者决策 译者立场 译者身份 社会语言学 质的研究
抗战题材儿童文学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再思考
——以《小兵张嘎》英译为例
张琳琳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基地
摘 要:我国的抗战题材儿童文学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兼具政治宣传和趣味性的文学体裁。从20世纪中叶开始,抗战题材儿童文学在我国就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译者翻译时要在兼具原作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以实现翻译的功能性,这种协调工作给译者带来了颇多的困难。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旨、语式和修辞三个方面对小说《小兵张嘎》英译本中的部分案例进行考察,对译者在进行该类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翻译时做出的选择进行探讨并对译者行为做出解释,以期通过梳理清楚抗战题材儿童文学外译的矛盾所在和处理方法来为现代红色文学外译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视角和思路。关键词:抗战题材儿童文学 翻译 《小兵张嘎》 社会语言学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话语研究
宋瑞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运用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方法,从词语概述和主题词两个方面考察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话语“自塑”。分析表明,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确定为“为人民”,并以此为基调将其身份定位为中国与时俱进的开拓者、中华民族复兴的引领者和中国治国理政的践行者,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爱人民、对人民负责并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形象。关键词:政党形象 话语建构 语料库辅助 话语分析
从身份管理到话语形塑
——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份建构的话语逻辑
田 野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搜集高校思政课教学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思政课教师的身份展开研究,系统分析话语资源中的话语主体、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来探究思政课教师建构了何种身份,并根据各种身份在话语资源中的分布情况总结思政课教师身份建构的具体策略。结果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主要建构起“思想教育者”“政策解读者”和“舆论引导者”三重身份。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语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调配不同的话语主体、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完成身份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的形塑与表达。关键词:思政课教师 语用身份 身份建构 话语策略
2022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原 蓉 王佳宇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对2022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与更新、研究议题的丰富和扩展、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四个方面展开述评。研究发现,2022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学者立足中国话语实践,聚焦于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探索、理论方法的创新以及核心概念的深入挖掘。此外,学者们更加关注更为广阔的研究议题和跨学科的融合研究,并积极尝试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话语分析之中。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国内研究 综述 2022年
《商务话语教学》评介
何 芸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摘 要:本文旨在评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商务话语教学》。在国际商务文化视野和话语商业化的大背景下,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近20年来商务话语教学的重点课题与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权威的学术和商务实践资源。书中准确反映了商务话语教学跨学科与超学科的发展潮流,是一部将话语分析理论与商务教学实践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文献。关键词:商务话语教学 体裁分析 需求分析 项目式学习
期刊简介
《话语研究论丛》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原中国话语研究会)会刊,是一个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编委会主任为辛斌教授,主编为田海龙教授。 《话语研究论丛》每年1-2辑,从第十辑开始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所刊论文全部由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超星学习通、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并检索。 《话语研究论丛》2022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AMI)入库学术集刊”。 《话语研究论丛》注重学术思想的原创性、学术行为的规范性和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欢迎语言学分析充分、社会关切深刻的研究论文,以及内容丰富、论证严谨的评论和综述文章。与话语研究相关的书评也在发表之列。 《话语研究论丛》按照国际学术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 《话语研究论丛》于2015年创刊,现已出版13辑:第一辑(2015)、第二辑(2016)、第三辑(2016),第四辑(2017)、第五辑(2017)、第六辑(2018),第七辑(2019)、第八辑(2020)、第九辑(2021)、第十辑(2022)、第十一辑(2022)、第十二辑(2023)、第十三辑(2023)。各辑纸质版可在各大网站购买,亦可联系编辑部购买。 《话语研究论丛》网址:hyyl.cbpt.cnki.net,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话语研究论丛》编辑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4-01-09
2024-01-10
2024-01-08
2024-01-06
2024-01-04
2024-01-03
2024-01-02
2024-01-01
欢迎加入
今日小编:小秦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