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38期|江博读书沙龙全纪录:2017.09.05 The Art of Language

2017-09-07 陆家屹 高远 江博读书会名著精读


9月5日,我们迎来了江博读书会元老级人物——陆家屹学长线下为我们讲述语言学的奥秘:The Art of Language: Human Language Beyond its Practical Usage


 

陆学长风趣幽默,与台下互动热烈。在介绍了与江博教育自小学开始深厚的渊源后,还根据Oscar的要求精选出了文学书单、自然科学书单、社科人文书单(各不超过5本),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追随下陆学长的脚步。

由于本文是现场主题回顾文,所有现场照片都放在今天的第二条文章“现场图库”中,请大家看完正文后移步下一篇~


讲座主要围绕着五个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进行:

 

1. What do you think “language”is? 所谓”语言“是为何物?


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有的同学说语言就是词根、词缀、语法句法的系统性结合;有的同学认为语言就是以沟通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这些信息包括礼节、文化等;有的同学认为语言只是一个符号,甚至搬出了encoding/decoding编码解码论....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陆学长赞同了大家的观点,并展示了几种奇怪的“语言”:有一种发音奇怪的非洲语言、有美国手语、甚至电影《降临/Arrival》(另译:《你一生的故事》)里女主与外星人沟通的图像等等。这使我们更加体会了语言的多样性、多变性。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那么语言是什么呢?继续提问~

 

2. What can “colorless green ideas” example tell us? 引号里的nonsense是什么鬼?


“colorless green ideas”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但我们却能感觉出这是一句合理的英语。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这个例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语言能力不仅仅是传达信息或者交流的能力。识别语序,或者识别句法结构的能力与传达信息毫无关系。

 

所以语言是什么呢?陆学长认为“merge/融合”这个词可以很好的表达什么是语言及其特性?为什么?欢迎大家去他的现场讲座视频中找答案~

 

3. What can “Wug” experiments tell us about human language? “Wug”告诉了我们语言的神马真相?


“Wug”是一只语言学领域的明星鸟。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1958年,心理语言学家格里森(Jean Berko Gleason)设计了一系列试验,给儿童提供自造的假词并给出语境,让儿童自己对词进行变形变位。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考证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否会自己总结出规律,还是对于环境所提供的语言进行死记硬背(因为实验中所用的词全部都是假词,儿童不可能在生活中听到过)。实验结果表明,以英文为母语的儿童不仅仅能够掌握在词尾加s,他们往往还会遵守音系学规律。

 

这意味着,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并不仅在模仿外界听到涉及到的词,而且在迅速摸索着语言规律并形成一套内在体系,为未来的语言应用提供标准。也就是说,每个小孩子在学说话时,其实都是在大脑里铸造自己的语法体系。

 

因此,哈佛大学的史蒂文 · 平克教授(Steven Pinker)在1994年著作的引入了奥斯卡 · 王尔德(Oscar Wilde)的一段惊世骇俗的话:“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教育令人钦佩,然而仍须时刻谨记:重要的内容无法教授。孩子学会的东西不一定是家长传授的或者是在学校习得的,他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赋自己生成自己的体系与生长规律。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4. Do you agree with Pinker? Why or why not? 你同意Pinker教授的观点吗?

(自这个问题开始,大家边吃云海肴边讨论,有先开始吃鸡块的,有先开始吃竹筒饭和鲜花饼的,总之场面十分…诱人。没参加的小伙伴们下次一定不要错过哦~)

 

Pinker教授认为,尽管学习语言需要信息输入,但是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她的言论引发了暴风般的争议和批评。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在哈里斯发表《教养的迷思》后跟美国《新闻周刊》说:“我为心理学感到难堪。”(这可以理解,如果肯定了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那么也就否定了父母需要“自律”等因素。一旦这种论点成为主流观点,父母可能就对他们的子女为所欲为或者置之不顾。这会对大众文化造成了巨大伤害。)

 

果壳网对Steven Pinker教授做了专访,感兴趣的同学请戳文末“阅读原文”。

 

5. What is Tomasello’s theory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Do you think language ability is innate or acquired? Why or why not? What is left of language when we peal away its practical usage for communication?


(以上图片为讲师陆家屹演示稿部分文件)


Michael Tomasello提出的用法构建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获得是一个以用法为基础、以功能为引导的逐步建构过程,而个体语言又以种系遗传的生物基础和文化历史积淀下来的语言环境为前提。大家对他感兴趣的可以参看他的以下著作:


a. 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b. Cultural transmission: A view from chimpanzees and human infant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1

c. A usage-based approach to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in press

d. Social cogn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1998

 

在五个问题之后,陆学长还热情的向大家解释了What is linguistic?什么是语言学。


他先后给我们举例了“花园幽径句”(心理语言学范畴),水牛城经典句(句子结构),嘴形与语音不符所产生的有趣现象(语用学范畴),语言学对失语症治疗几个例子,既有趣又实用。相信台下的学弟学妹们已经对语言学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三个测试案例视频如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24moi1cv&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24w9q865&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24fbb6xd&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陆学长总结:语言学是一门基础性的重要学科,学习它可以帮助我么了解Who we are?/我是谁?这个究极哲学难题。

 

压轴的提问环节更是精彩,学弟学妹们提出的问题还都挺有深度,不那么好回答。但是我们陆学长用论据引导论点,解答的到位。


(读书会现场一角,会员提问环节)


活动的末尾,Oscar给大家留了思考题:怎么好好说话?什么是“说人话”?希望读书会的会员们可以在文章下方积极回复,分享自己的观点。

 

活动回顾:


OBC 34期 | 江博读书会沙龙耶鲁哥大专场回顾

OBC 35期 | 六月沙龙第二期【哈佛】专场回顾

OBC 36期 | 回顾康奈尔哲学101大讲堂那些精华之处

北京最强 |江博读书会2017招新了!【附会员报名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