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文化
闻香识良药 | 质重味芳沉香燃,祸福相依麝香道
在古代,焚香与品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并且留下了“红袖添香”的佳话。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在诗中写道:
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从中医的角度讲,焚香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而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为芳香药物。由此可见,焚香这一民俗文化与中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作为“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沉香因其香品高雅难得,素有“百香之王”的美誉,为香之极品,备受文人雅士、帝王贵胄的喜爱。
其实,沉香并不是一种芳香的木材,而是瑞香科乔木植物经过雷劈、虫蛀、菌类感染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使树脂在受伤部位聚集,成为一种沁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结物。
沉香
沉香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往往需天时地利方能凝聚,所以古人称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而成。
在宋代有“一两沉香两金”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是变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2010年国庆期间,在海南沉香协会于上海举办的沉香展上,最贵的沉香价格高达每克5万元,比黄金还要高出上百倍。而质黑芳香,入水能沉的特性,也决定了沉香在生活与药用领域中独特的用途和地位一一集闻香、治病、把玩、收藏于一身。
沉香的用途
香料——闻香原料
沉香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作为闻香原料。
静心安神
沉香特有的幽香之性,使其作为香料燃烧时所散发的气味清香独特、高雅清净,能够安定心神,易使人心平气和,心境安宁。
古代文人雅士常在读书、品茶、弹琴、静坐时,点上一炉上好的沉香,使自己静心契道。
驱蚊除菌
沉香之香气还可用于祛除居处环境的湿气和驱蚊除菌,以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有间接的防病治病作用。
比如挥霍无度的隋炀帝,每到除夕,必焚沉香数十车以净化空气,方圆数十里都能闻到此香。到了唐代,皇宫中以各种形式应用沉香,宫中多有沉香阁、沉香亭、沉香柱、沉香床,人们用香炉烧沉香,以久久不散的香味来驱除宫内阴秽之气。近年来,在书房、卧室、客厅点燃沉香以净化空气,或亲朋好友品茶闻香的习俗也越来越普及。
药用——行气,降逆
作为药用,沉香的应用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
沉香的药用特点就体现在药名上——质重芳香,因芳香而使其具有行散之能,因质重使其具有沉降之用,沉香的主要功用都是围绕着行气、降逆这两个方面。
关于沉香行气降逆的功效,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海南有个年轻人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分孝顺。其母患有胸腹胀痛之病,发作时胸腹胀满,疼痛难忍,不思饮食,甚至呕吐清水。年轻人看着母亲病痛的样子,心情焦虑,夜不成寝,只是苦无良方。
一天傍晚,他荷锄回家,走到村头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求医问药。年轻人挤入人群,向老者说明母病,求问老者有何良方。老者取纸笔疾书数语,递给他,嘱其按照字条去做,必能医好母病。年轻人回家打开字条在灯下细看,上面写着:
“深山处,水沉香。山岭高,山路险。是孝子,不畏难。采得水沉香,一半焚香闻,一半入水煎。孝心可以感天地,高堂母病定能愈。”
年轻人看罢,暗下决心,为治母病,千难万阻也要上山走一趟。他克服山路陡峭、荆棘丛生等险阻,终于找到了结有沉香的香树。年轻人大喜,遂将沉香采摘回家,按老者所嘱,给母亲服用。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年轻人的母亲果然痊愈。
中药沉香
沉香性味苦辛而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呕、平喘的功能。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胃痛腹胀:由于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气而导致气滞不畅,可出现胃脘或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沉香性温而散寒,气味辛香而行散,能够行气止痛,特别适合于因寒而致的胃痛腹胀。轻则闻香有效,重则配伍木香等药同用。
木香
2.胃寒呕吐:呕吐总由胃气上逆所致。如呕吐是感受寒气所致,治疗上既需要温散寒气又要降逆胃气,沉香两效兼而有之,性温散寒,质重降逆,故能温中降逆止呕。
3.久咳久喘:沉香只用于一些慢性的虚证咳喘。这些患者往往咳喘时间较长,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主要表现出肺肾两亏的特征:动则气喘、张口抬肩、呼多吸少,多在寒冷、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沉香质重下行,温肾散寒,能将上浮之气下归于肾,即中医所谓的“纳气平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沉香极其昂贵,即使其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较好,但一般因胃痛腹胀或呕吐而服用沉香者并不多,更多的还是以闻香为主。目前药用沉香主要是以治疗一些虚性咳喘为主。此外,药用沉香其实用的主要是沉香木,与闻香所使用的沉香树胶有所不同。
无论沉香是作为药用还是闻香使用,都离不开其独特的香气,而且两者往往有连同作用。
如在阴寒之时或处所,燃上一炉沉香,一方面发挥其温通祛寒的功效,以防阴寒之气侵袭机体,另一方面能驱散机体内的阴寒之气,对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痛、腹胀甚至痛经等都有一定的缓急和治疗作用。
因此,焚烧沉香,既可以享受到清香的气味,又可以起到养身保健乃至治病除疾的效果,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后宫的妃嫔们为了争宠夺权而不择手段的情景。其中,有一味中药被她们频繁使用,那就是麝香。
麝香
比如《甄嬛传》中,甄嬛刚入宫所居住的碎玉轩树下埋有麝香,致使芳贵人小产;皇帝专门为飞扬跋扈的华妃配置的“欢宜香”熏香中含有大量麝香,致其终身不孕;甄嬛怀孕后用了掺有麝香的“舒痕胶”,在太阳下跪了不足半个时辰,导致流产;祺嫔身上的一串麝香珠乃是皇后所赐,这也是导致她不能怀孕的重要原因。一时间,妃嫔们谈“麝”色变。
虽然影视剧经过了艺术上的加工,但是麝香到底有什么特性致使如此众多的妃嫔或流产或不孕?
其实,麝香是一味既可作为香料又可作为药材的名贵物品。麝香又叫元寸香、当门子、麝脐香、香脐子,是鹿科动物雄麝肚脐近旁香囊中的分泌物,经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是雄麝寻找配偶的引诱剂。
林麝和麝香
麝香最大的特点在于强烈而持久的香气。“麝香”一词就取自它香气四射的特点,正如李时珍所说:“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作为一种异常名贵的动物性香料,麝香与河狸香、灵猫香、龙涎香并称“四大动物名香”,而麝香是所有香料中最强烈、最耐久的一种,有“香之极”之称,被誉为“诸香之冠”。麝香无论是作为生活中的香料应用还是作为一味名贵药材使用,都离不开其特有的香气。
麝香的用途
香料——定香剂
作为香料,麝香不但气味芳香之极,而且具有极强的保香力,能固定与之配合的其他香料的香气,是一种良好的定香剂,是古今中外制造各种高档化妆品和优质香精必不可少的原料 。
在我国出土的两千余年前的贵妇人化妆匣中就有麝香。唐代,麝香被列为宫廷用品的定香剂,从而成为豪华和尊荣的象征。
药用——开窍、止痛、引产
作为药用,麝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很久以前,一对张姓父子居住在深山老林,以打猎为生。
一天,父子俩打猎,儿子为追捕一只野麝不慎掉下山涧。张老汉来到山涧,发现儿子晕倒在地,他急得团团转。猛然从他儿子身旁传来奇特浓烈的香气,沁人心脾,儿子也慢慢苏醒过来,并贪婪地吸着这缕缕奇香,身上摔伤的伤痛也逐渐消散。张老汉翻开儿子身旁的泥土仔细查看,发现一个鸡蛋大小、长着细毛的香囊,且有一种特异的香气。张老汉就把这个香囊放入儿子的衣袋中,不久儿子的病情就痊愈了。
后来,每遇到有人突然晕倒,张老汉就用香囊急救,屡获奇效。此事被当地的县太爷得知,便派衙役将香囊抢去,交给小妾。小妾将香囊随身携带,哪知已怀三个月的胎儿却坠了下来。
这则传说十分生动地展示了麝香的主要功用:开窍、止痛、引产。而这三个功用与麝香所具有的芳香之性息息相关。
中药麝香
对麝香的性能、功用,自古认识一致:性味辛温,辛香走窜,主要归于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及血液循环有关的心、脾二经,故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消肿止痛、催产下胎的功效。麝香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神昏:一些危重、危急病证,如中风、中暑、癫痫、脑外伤等出现突然昏厥、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等。麝香的开窍力量强大,可用于一切原因引起的神昏,可以说是对症用药,且起效迅速,因此被称作“急救良药”。
2.顽固性痛证:一些顽固性、久治不愈的疼痛,如风湿痹痛、腰腿疼、心腹暴痛、痛经、跌打伤痛等都可以用麝香治疗,单用即效。目前常用于心绞痛、坐骨神经痛、顽固性血管性头痛、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如麝香保心丸就是以麝香为主要药物,对心肌缺血、冠心病等有非常好的疗效。
3.难产,死胎,胞衣不下:麝香引产下胎的作用确切无疑,但现代多不使用。相反,孕妇不但不能使用麝香而且要远离麝香,以免流产。
此外,由于麝香能消肿止痛、活血通经,故常用于治疗一些程度严重的疮疡肿毒,特别是咽喉肿痛,如治疗咽喉肿痛的六神丸中就有麝香。
六神丸
目前临床上单独使用麝香的并不多,即便用之也主要是以外用为主般不入汤剂,其更多是用于配伍其他药物,而且常入丸散剂。
此外麝香用量很小,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名贵,二是作用显著,三是副作用明显。
因此,无论是闻香还是药用都应掌握一个原则——量小时短。尤其是在应用时间的把握上,不管是单用还是复方使用,都不可以长期使用,否则会导致全身乏力、精神倦怠、机体应激性下降等副作用的产生,即所谓的“芳香耗气伤阴”。
当我们走近麝香,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发现是其强烈的芳香走窜之性,使其具有开窍、止痛、引产的功效。而谈“麝”色变的情景,只是麝香引产功效的不当应用。此外,麝香独特无比的香气一方面决定了其作为香料和药材的应用范围与地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与时间。
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若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心脏不适症状,立即舌下含服1~2粒可缓解症状。
——摘自《药缘文化 — 中药与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