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杂志

其他

切磋琢磨 见微知著——《肘后备急方》文献研究三题

《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存世的第一种救急方书,书中多载以单验方为主的“小方”,多用“简便廉验”的单味药,故便于无专业医者时的临时应用。书中治疟方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便捷易用,启发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历代整理、校刊者众多,摘引该书条文的后世方书更是不计其数。《肘后备急方》在中医史上如此重要,如何着手研究?沈澍农教授带领大家讨论该书文献研究三题:一个名,一个序,一个字(词)。在书名的变化与确定中,探讨其成因;在序言名字与内容的分析中,琢磨其属性与年代;在新生量词的归纳与分析中,勾勒其成词轨迹……7月15日晚,《中医药文化》杂志、段逸山名师研究室、中医古籍阅读科教融合团队、教育部新文科改革与实践团队、PBL-问题导向学习研究团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团队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共同举办传统文化研读活动——“《肘后备急方》文献研究三题”。本次研读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主讲,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张亭立主持,科技人文研究院书记吴志新出席本次活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于业礼老师和科技人文研究院袁开惠老师参加与谈。本次研读学界反馈良好,腾讯会议直播间听众爆满,B站羊山派、承山堂两个平台同步直播,参与直播的听众达400余人。会前合影主讲环节切磋琢磨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中医药文化》第十二届学术工作坊 | 生生之具:出土医学文献中的“道”与“术”

“地不爱宝,其旨如醴”。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近年来,从事出土医学文献研究的青年学者越来越多,学养结构渐趋合理,研究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出土医学文献数量颇为可观,与传世医籍交辉呼应,学术价值重大。“切磋非无朋,阻阔嗟何速”,网络媒体日趋发达,道路阻阔不再是学术沟通与交流的障碍。“嘤求友声”,《中医药文化》编辑部计划于2022年6月24日召开《中医药文化》第十二届工作坊·青年学者论坛“生生之具:出土医学文献中的‘道’与‘术’”线上会议。诚挚欢迎各界学者积极参会学习交流!会议议程时间:2022年6月24日腾讯:312-611-075密码:1234566月24日上午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敦煌文献 P.2661V 佚方考

沈澍农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医史文献和医古文专业知名学者。代表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2007)、《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2016)等,发表论文160多篇。目前主持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域出土汉文医药文献综合研究》、高校古委会课题《新仲景全书编撰及相关文献学研究》等。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中,有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征稿启事 | 后疫情时代的中医药文化传播

征稿启事第15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暨后疫情时代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将拟于2020年12月在清华大学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组委会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诚邀您投稿、出席!
2020年7月7日
其他

诗词鉴赏 | 秋词二首 · 刘禹锡

秋词二首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首仅81字的《陋室铭》可谓是中国最有名的古文了。朗朗上口的词句一气呵成,我们念着它,进入古代汉语的美丽境界,也认识了作者——唐代“诗豪”刘禹锡。、
2019年11月17日
其他

诗词鉴赏丨《苏慕遮》 ·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019年10月17日
其他

古法针灸| 传统医学助力,告别失眠困扰

芹菜200~500克,红枣20~30枚,加入适量的水煮汤,分次饮用。功效: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适用于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的失眠者。(4)百合半夏红枣粥
2019年9月22日
其他

诗词鉴赏丨《江南》 · 汉乐府歌辞

《江南》汉乐府歌辞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儒家六经中原有《乐经》,后惜不传;《诗经》音谐律调,原本亦是歌咏之词。音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礼”的承载,是“德”的体现。在周王朝所设采诗官制之后,秦亦设有“乐府”,在“少府”辖下,专管教习乐舞演唱之事。汉初社会甫定,未暇顾及乐事,直至汉武帝定郊祀礼乐时重建乐府,采制民间或文人诗歌,以备祭祀或宴会时配乐演奏。两汉乐府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合称“乐府诗”,是《诗经》之后对诗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包括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等,内容广泛,现实性强,如《汉书·艺文志》所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陌上桑》《战城南》《白头吟》《上邪》等等,东汉末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更是被称为乐府诗的巅峰之作。而我们看到的这首《江南》却是一首典型的民间歌谣,出自汉乐府的《相和歌辞》,不少学者认为该诗是西汉时期的作品,也是五言诗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江南水乡,处处生长着茂盛的莲花。莲花一身尽可为人所用,花朵美丽可赏,荷叶包裹物品,莲子药食两用,莲藕清甜可口……而采摘成熟的莲蓬往往是女性的工作。季夏初秋,正是采莲的好时节,“田田”二字,正写出那荷叶茂盛圆润、层层叠叠的状貌。有人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莲子成熟的季节,荷花大都近于凋残,而荷叶依然繁茂,加之青春女子的面容掩映期间,所以丝毫不减荷塘的风景之美。可作者并未直接描述采莲人,而是透过她们的眼睛,从水面的莲叶写到水下的游鱼。湖水清澈,花叶摇曳,水下的鱼儿在莲叶间游动嬉戏,可以想见,水面的人儿同样乘着小舟在莲叶间自在穿行,二者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活泼欢快的画面。而“鱼戏莲叶间”之后,却又反复铺陈,叙述鱼儿在莲叶的东、西、南、北嬉戏,乍一看来,似乎累赘可笑,可结合场景细想,正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一唱数和,仿佛四面八方都传来采莲女子的歌声,也将莲塘的全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首《江南》,正是后世流行的采莲曲的滥觞。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该诗为“奇格”,并指出“梁武帝作《江南弄》本此”。萧衍《江南弄》有《采莲曲》,歌曰:“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的句子。“莲”谐“怜”音,一语双关,往往象征男女情爱。但后世的这些歌咏,在情感表达上或失于直白,或失于柔靡,皆不如这首《江南》来得质朴清新。正如明代诗歌理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评:“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这正是诗歌来自民间、来自现实的魅力。《江南》里的采莲女子,有的不仅是文人笔下的似水柔情,更是邻家女孩们的活泼开朗。即使我们无法亲耳听见这首歌辞配上乐曲的演唱,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欢乐的曲调和跳跃的旋律。“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乐府古题要解》),万物和人类都在大自然中绽放蓬勃的生命力,一切欣欣向荣,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物呢?编辑:艾叶
2019年9月20日
其他

科普中医 | 睡觉是最好的养生

中国人口报,2019-05-31(003).周赫,杨云敬,张楠君,侯晓辉.大学生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126-127.徐响敏.
2019年9月12日
其他

诗词鉴赏丨《观书有感二首》 · 朱熹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年9月2日
其他

诗词鉴赏丨《芣苢》——《诗经·周南》· 天籁之音

《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所收录诗歌的创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之间,即西周至春秋早期。据说当时的诗歌共有三千多首,后来流传下来的不过十分之一。又经孔子整理编纂,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多是从各地收集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相传周代设立采诗之官,每年春天,他们深入民间,摇振着木铎,收集各地传唱的民间歌谣,经整理谱曲后献给周天子,以便让天子体察民情。这个采风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芣苢(fú
2019年8月15日
其他

从“神农尝百草”看本草起源的神话建构

从“神农尝百草”看本草起源的神话建构神话与医药不同于泾渭,托名亦非无故之举。神话人物“神农”先秦记载甚蕃,“神农尝百草”的神话记载迟至汉魏后才蔚为丰满。考本草起源,必溯及《神农本草经》,又必述及“神农尝百草”神话。“神农尝百草”神话深入人心,“神农是本草(有时代指中国传统医学)的祖师”是民间较为常见的说法。神农尝百草神话依医药学典籍而取势,“神农乃本草之祖”的说法依仗神话传讲而坐实。中国传统医药的起源通过神话建构起来。“神农尝百草”神话与“神农乃本草之祖”说联系起来的纽带有二,一是共同的人物“神农”;二是共同的媒介“本草”(百草、草木)。1尝百草者谁?在所有“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故事中,神农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不过,根据记载其他神话或历史人物也尝过百草,例如:孙思邈、李时珍等人都曾尝过百草,他们的故事基本没有神话色彩,为了效仿神农而亲身试验了某些药物,传说故事主要赞扬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可以说是神农尝百草影响下的作品,不足以颠覆“神农尝百草”的说法。与“神农尝百草”具有相等地位的说法是“炎帝尝百草”:古者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伏羲尝百草”: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极夭枉焉。“岐伯尝百草”: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2019年8月12日
其他

“海派中医”特征及上海中药老字号

是当时全国中医界最繁荣、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部分。故以上海中药老字号中著名的“四大户”“八大家”为例,
2019年7月30日
其他

诗词鉴赏 | 《粉蝶儿》· 辛弃疾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宋·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岁岁东风绽新绿,年年春雨催落花。这世上有哪个文人骚客,没有写过与春景相关的诗文词曲?这样传统的题材,又如何能不著陈辞、不落窠臼?稼轩的这首小词正是旧调新声,轻盈淡雅,纤巧灵动,如同落花间纷飞的粉蝶儿,摹尽春之情态。十三余娉娉袅袅词的开篇用十三岁少女初学绣花比拟昨日的春光,已是新奇别致。十三岁的少女让人联想起什么?“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美丽活泼,天真烂漫,与初春的万物一样充满生机。而在绣花的审美上,她们却是稚嫩的,不懂疏密相间,不谙浓淡相宜,只觉得把花朵绣得又大又密、丰满艳丽便好。“一枝枝、不教花瘦”,既让人对少女们的单纯忍俊不禁,又仿佛看到明媚春光下那一树树、一丛丛饱满密集的花枝。这是未经修饰的原始之美,是勃发的生命之美。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嗔怪大自然真是翻脸无情,竟忍得风雨交作,摧残春光。“僝(chán)”“僽(zhòu)”,原应是联绵词,摧残、折磨之意。转瞬间,那突来的风雨便将枝头繁花打落尘埃。落花之多,无处不到,随风飘零,或薄或厚,使得整个园林仿佛铺上了一层皱皱的红色地毯。昨日还姹紫嫣红、春光如许,而今却花谢花飞、红消香断,春天就这么随着落花消逝了吗?作者由爱生怨,直呼春如用情不专的浪子,随意抛弃了惜春恋春的爱人。如笛声宛转连续诵之全词用语直白,情感从俏皮到哀婉,又结于深沉隽永。语句上亦不必严格按照词牌规定的间隔,应以长句贯之而读。个别处虽有失平仄,但绝不影响韵律。正如近人夏敬观的评价:“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秾丽一派也。”(《吷庵词评》)如果仅读词句,不看作者,谁能想到这首具有明显婉约之风的小词出自豪放派宗师辛弃疾之手。当时,稼轩约已六十岁,隐居在江西铅山县的瓢泉,与寓居在上饶的敷文阁学士赵晋臣多有唱和。“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已是遥远的回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成了生活的常态。他在词上的造诣已臻炉火纯青,无论何种风格、何种题材,皆可信手拈来,独辟蹊径。十七八女郎的红牙檀板,关西大汉的铜琶铁板,在他的词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追随者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不吝崇拜性的赞美,称“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可见婉约与豪放,不应成为高明词家的限制。辛词一脉,山高水长!编辑:艾叶
2019年7月19日
其他

诗词鉴赏丨《蝶恋花》· 王国维

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待把相思灯下诉绿窗春与天俱暮花底相看无一语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阅尽天涯离别苦清·王国维蝶恋花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近代公认的学术翘楚,绝无异议的国学大师。他承故开新,学贯中西,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翻译理论家等等于一身,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也是世界性的学者。他援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入中国的传统文学,建构成新的艺术理论体系,其中尤以“境界说”最为著名,这集中体现在《人间词话》一书中,他自己的词作也是对这一理论的实际印证。1895年,十八岁的王国维与莫氏成婚,二年多后就离开家乡海宁,赴上海求学,然后又东渡日本。1905年时,长期在外奔走的王国维回家探亲,才与夫人再次重逢。一般认为,这首《蝶恋花》就是因此而作。王国维做事从来承袭易,创新难,在思想、学术和艺术上皆是如此。灿若星汉的诗词曲赋,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也让求新求异之人不时产生难脱古人窠臼的痛苦。黄鹤楼上,李白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近代才女冰心亦有“一面欣与古人契合,一面又有‘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之叹。”(《寄小读者·通讯十六》)近人诗词若无时代依托,往往或流于陈滥,或失于刻意,情真意切的佳句更是难。历来吟咏,多以离愁别恨为苦,词人也深解其中况味。但不想此次归来,见花树零落、人颜憔悴,叹流光无情、青春易逝,其相聚之苦更甚。但“花底相看无一语”的情感却不似“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那样浓烈,绿窗春晚中弥散的与其说是儿女间的哀愁,还不如说是对人生苦短的无奈。待到晚间灯下,想享受重逢的欢愉,可新欢一丝怎敌旧恨千缕?结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却是比白居易笔下的“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简简吟》)更为沉郁。暮春的花朵与镜前的容颜合二为一,美就这样悄然逝去,再难挽回。这番景象下是压抑不住而缓缓流泻出的悲伤,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感到莫大的心痛。而事实中果真如此,莫氏体弱多病,两年后撒手人寰。风花雪月,别恨离愁,儿女情长,美人迟暮。这首词的题材不是独特的,亦无险涩的语句,让人动心的还是真情实感。尤其是最后两句,意境深婉,细细味来,似乎在哀痛中透出永恒的规律和哲学的空灵,使得全词的境界又深了一层。王国维的词现存共115首,主要收录在《人间词》甲、乙二编中,他对自己的词作也是非常自负的。至于究竟哪些词更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些评论者认为这首《蝶恋花》基于主题先行,因此所表达的情感稍显疏离,不够真切,或者说还未达到“无我之境”,不如“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点绛唇》)之句。但参以《人间词话》中的评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静安此词达到了其自拟的标准,确实也打动了读者,结尾二句甚至可与作者一向推崇的李后主、姜白石的词句比肩,已是近代诗词中难得的佳作了。
2019年6月28日
其他

近百余年来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史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人体解剖活动、人体解剖知识,但没有出现类似于人体解剖学的专门学科。由于人体解剖不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古人对人体解剖的关注程度始终不高。“解剖”一词最早见于《灵枢·经水》,人体解剖知识散见于《灵枢》的《骨度》《脉度》《肠胃》《平人绝谷》,
2019年6月17日
其他

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的新收获:陈明《丝路医明》评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下属《中医药文化》杂志。专注中医药历史、人文、生活养生。以独特视角,深度挖掘为您展现一个耳目一新的中医药世界!
2019年5月30日
其他

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

此文为张树剑教授发表于《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年第三期的研究成果“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19年5月23日
其他

近代广州中药制药业发展史说略

广州作为历朝广东的中心城市(府、州),中医药文化基础深厚,制药工业源远流长,同时也是西医药传入中国的窗口,孕育了许多知名老字号药企。中药字号自明清达到鼎盛,也由此促进了中西医汇通。在中西医汇通进程中,广州中药制药业为应对西药冲击进行变革,融合中西药特色开创西药中化的新成药,改良中成药剂型,使中药制药业趋向多样、创新、优质发展。百余年来历经风波,广州中药制药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民间长期的信仰,挣扎幸存下来,在正确的卫生方针与经济政策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广州制药工业的沿革概况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个体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广州许多分散的药厂等合并重组为公私合营制药厂。70年代末,公私合营制药厂又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药系列有一至九厂,现整合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业公司,即中一药业、奇星药业、敬修堂药业、陈李济药厂、王老吉药业、潘高寿药业;西药系列有第一至七制药厂,现存至今的有星群制药、明兴制药、何济公制药、光华制药、侨光制药。第一制药厂无史料可寻,第五制药厂前身为天心、宝隆药厂,最早创建于1950
2019年5月12日
其他

郑和下西洋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古往今来,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各国传播的历史人物不计其数,郑和作为中国航海第一人,奉命七下西洋,其船队沿航海路线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途经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既显示了当时国力之强盛,也促进了与各个国家文化、医学、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在郑和下西洋的文化交流中,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得以对外传播,为保障途经各地居民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着不可小视的文化责任。如何把握机遇,进行有力传播,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着重探寻郑和下西洋对外的医学交流内容,对其在文化交流中促进医药传播的具体过程进行梳理,以期借鉴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促进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一、郑和下西洋随行医药资源明代马欢因通晓多种语言,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担任外文翻译工作,航海结束后,马欢将航海期间经历的二十多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记录下来,著书《瀛涯胜览》,书中提到:“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可见航海途中路程遥远,环境险恶,对船员身体、精神均是一种挑战。长期航海,船只航行多日,海面湿气重,船员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船舱空间有限,士兵们活动范围小,锻炼有限,免疫力下降;船员远离家乡,来到异国,语言、风俗、饮食等地域差异常导致精神压抑;长期航海生活,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体内维生素C缺乏,易导致牙龈出血、困倦乏力、骨骼病变等“坏血病”症状的出现。据历史记载,在距郑和下西洋约一百年后的1521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带领200多名船员开始环球旅行,除去部分船员内部自相残杀外,其余船员多死于坏血病,最后仅有18人存活。航行船只经过热带国家时,因气候炎热、水源不洁、医疗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下船船员易感染黄热病、疟疾等高危性传染病等。航行风险巨大,若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严重的疾病隐患,后果不堪设想。但在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献中,却没有船员大量死亡的记载,这与郑和背后强大的医学团队和医疗技术支撑有着紧密的关系,如随船出发的医官及接生婆、携带的中草药及医书等,在保障船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为对外展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一)随行医护人员据《郑和家谱》记载,航海家郑和率领63号船舶27
2019年5月9日
其他

明代小说的医学叙事与多元解读——李瓶儿已消陨,《金瓶梅》医史价值长在!

明代小说的医学叙事与多元解读——以《金瓶梅》中李瓶儿病案为例《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明清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借前朝喻当时,其笔下的“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是晚明时期地方小社会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西门家族的活动,将当地的社会状况从各个层面系统地剥示开来。若从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金瓶梅》应当是唯一一部能与《红楼梦》比肩的重要著作。
2019年4月30日
其他

明清笔记小说与医案中稳婆形象刍议

帮助产妇度过难关。《医学心悟》的“十产论”便提到了所可能面临的难产情况以及稳婆应当采取的推胎助产的手法。诸如将手伸入孕妇产门以及在妇女腹部按揉帮助顺产的行为具有其强烈的私密性,
2019年4月25日
其他

惧虚与滥补:从贾瑞和林黛玉之死说起

贾瑞与林黛玉之死,从表面上看毫不相干,但若从医学视角分析,与误用温补之药密切相关。贾瑞病重寻人参,林黛玉常服人参养荣丸治怯弱,皆是惧虚而滥补。这样的医患心理与用药诉求,在清代医案中也有大量的记载,而非曹雪芹的文学杜撰与刻意渲染。结合清代名医医案对类似疾病诊治过程的描述,可知一时之医疗社会文化与医患双方之心理诉求,皆是想象虚弱,进而恐惧虚弱,滥用温补的重要促成因素。将《红楼梦》与名医医案相结合、文学与医学文本相结合的跨界综合分析,既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多元的视角来理解《红楼梦》人物的命运,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个时代的医疗社会文化。一、人参与贾瑞之死《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2019年4月14日
其他

不懂周易的哲学家不是一个好中医!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等。按照现在学科的分科,对于医学我完全是个外行,或许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谈。但如何认识现在的学科分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
2019年4月3日
其他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医外交

外交发展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签署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我国学界为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中争取话语权不断努力,尤其是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大力推荐中医药及其文化,越来越多外交人士投身于中医药国际交流活动并为此出谋划策,“中医外交”日益呈现出重要的作用。一、中医外交的形成
2019年3月27日
其他

探上古中医文化,握中华瑰宝钥匙!

上古文化漫议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什么中医药学可以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讲五千年文明。古文献讲伏羲画八卦,伏羲比黄帝早得多,为什么不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要定在炎黄时代?
2019年3月25日
其他

冬季养生 | 中药洗浴法治疗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往往发生感冒数次之多,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更容易感冒。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轻微发热,体温不超过
2018年12月22日
其他

巫医三题

在当下的医学界,“巫医”成为一个敏感词,然而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巫医确是一个客观存在。对巫医的历史渊源、巫医与中医的关系、巫医的治病机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当下的医学界,“巫医”成为一个敏感词,人们绝少谈论,西医人士不去说它了,中医人士尽管知道中医和巫医有一定的源流关系,但也对巫医退避三舍。然而,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巫医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回避不了的。本文试根据有关文献及客观现实,对有关巫医的三个问题即:巫医的历史渊源、巫医与中医的关系、巫医的治病机理,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巫医的历史渊源巫医源自巫。但这一说法实际并不太准确,因为巫从一开始就担当了医的任务。在甲骨文中,有“易日”一说,意思是,连绵阴雨,人们不堪其扰,就会请求上天去除阴晦,赐予太阳。古人得病后,也多祈求天神赐福以恢复健康。据甲骨文记载,君王患牙病,巫师就会占卜说国王牙齿病了,能不能“易”?
2018年11月20日
其他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等
2018年11月12日
其他

西夏医学文化“多元化”外来因素影响探析

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夏医学文化是中华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中原医学、金朝医学、藏医学以及佛教医学(包括古印度“四大”说)等角度去阐述“多元化”外来因素对西夏医学文化的影响,表明灿烂多彩的西夏医学文化,得益于西夏与多民族共存、交流交融,吸纳了周边优秀民族医学文化成果。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当时自称为“弥”,西夏境内还有汉、吐蕃、回鹘等民族,其统治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等地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史”对西夏仅“传”附于宋、辽、金三史内,而无西夏专门史,致使西夏各族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被无端地湮没。几百年后,直到
2018年10月29日
其他

同名异书今犹在!

年。据《痘证宝筏》强健序,该书写于乾隆二十三年,亦即
2018年10月28日
其他

秋季养生 | 秋风与蟹脚——湿疹患者难言的“痛”

“秋风起,蟹脚痒。”秋风送爽,蟹脚味美,可谁知,如此惬意之物,偏偏是湿疹患者的难言之痛。南北朝文人毕卓的人生理想“得酒满载百斛船,
2018年9月21日
其他

秋季养生 | 发薄不胜梳怎么办呢

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是中国女性区别于男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东方美女婉约温柔形象的“标配”。临近秋风起时,很多人开始为“发薄不胜梳”而担忧了。众所周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秋季万物凋零,人的头发也在这一时节更多地进入休止期,更易脱落;加之秋季天气干燥,所以秋季掉发会比其他季节更为明显。一般来说,秋季每日掉发量若在50至100根之间都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忧。若掉发量超出正常范围,那就属于病理性脱发的范畴了,就应注意调养与治疗了。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机体血气亏虚,不能荣养头发,会导致脱发,所以头发浓密与否、脱落与否,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如脾脏主生化气血,肝脏主藏血疏泄,肾脏主藏精且“其华在发”,三脏若亏虚,就会导致脱发。另外,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肺为娇脏,肺喜润而恶燥。秋燥伤肺,除了会引起咽干、咳嗽,也会引起脱发。当然,如果输送气血、滋养头发的“毛窍”堵塞,即使有充足的养分也无法营养头发,头发便会脱落。据研究,湿热、血热、血瘀诸邪都可堵塞毛窍。可见,秋季脱发的原因并非一种,而中医主张对症治疗,因此治疗秋季脱发,首先需辨清虚实,依据具体病因,或荣养气血,或清利邪实,辨证论治,才能药到病除。秋天脱发,大多还是以气血不荣的虚证为主。药食同源,药食同补,食补也可防治秋天脱发。民间历来有秋天吃芝麻核桃粉预防脱发的传统。从中医角度来看,种子浓缩着食物的精微,因此补血、补肝肾的食材多为种子类。例如枸杞、核桃等可“药食两用”,可补肝肾、填精血。同时,中医治疗推崇“以色补色”,
2018年9月16日
其他

杏林双语趣事 | 针治难产

一次,孙思邈走在路上,看见有几个人正抬着一副棺材准备下葬,棺材里滴出点点鲜血。询问得知,棺材里是一个刚刚难产而死的产妇。他赶紧叫他们将棺材放下,说自己能将她救活。打开棺材后,只见产妇脸色苍白,与死人无异。孙思邈诊脉发现她还有丝微弱的脉搏跳动。他选定穴位扎针后,产妇便逐渐苏醒过来,并顺利产下婴儿子。大家见他一针便救下两条人命,纷纷称赞他是救命的神仙。(赵申申改编自《千古中医千古事·细说中医源流典故》)Curing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老树新枝之针灸(二)丨拯救颈椎 迫在眉睫(轻触聆听音频)

除此之外,针灸综合治疗配合拔罐、穴位注射、小针刀、浮针等方法,均可以改善颈椎病造成的各种症状。总之,对于“非一日之寒”,我们最最要注意的,还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春季养生 | 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还是过敏了?

——浅谈春季光敏性皮炎的防治作者:张梦婕
2018年4月20日
其他

精品推荐 | 古代有关垃圾清理的最早记录

医药着重点在治疗,卫生着重点在预防,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保证人类的健康长寿,可视作同一事物的两大侧面。•垃圾文化•从古代的文字学与史料来看,都大量具备有关搞卫生、清垃圾的记载。近代各国的政府组织中,都有卫生与环卫并重的现象。半世纪前,环卫的重要性尚不太为人们所重视。一些地方,每出现垃圾围城的尴尬。垃圾为人类在生活、生产中所产生的无用可弃的废物。在原始社会中,垃圾之种类很简单(如食余之骨、壳等),数量也不多。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垃圾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地在增加中。其中,最庞杂部分仍旧是生活垃圾。时至今日,垃圾已提升到文化角度。“垃圾文化”一词的出现,亦已有多年历史了。如何处理垃圾,避免因垃圾围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与健康,亦成为各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2014
2018年3月10日
其他

治愈系 | 音乐如何“治愈”你?

传统音乐与中医传统音乐不仅可以协调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而且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
2018年3月1日
其他

精品推荐 | 中医视野下的古代面相观

面相术,即相人术,是古代形法学的一个分支。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除面相术,形法学还包括相地形、相宅墓、相六畜、相器物等。“相,旧时迷信,观察容貌以测定贵贱安危,占视宅地以断吉凶等。”“相,看,观察。旧时迷信,用观察面貌、形体来推测人的命运。”在面相术中,看相者被称为“相士”“相工”“相师”“相者”
2018年2月24日
其他

被 “春节综合征” 支配,你怕不怕?

“春节综合征”你有么?春节,阖家团圆,在欢歌笑语中我们随意吃喝,自在玩乐,但是,随着春节脚步的渐渐远去,以及新的工作与学习的安排的到来,我们却无法再提起饱满的精神,无法再保持健康的体质。为什么呢?都是“春节综合征”惹的祸。何为“春节综合征”?春节综合征和节后综合症大同小异,是人们在经过假期(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之后出现的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2018年2月22日
其他

揭秘“针灸治哮喘”,中医人找到新药靶标!

北京时间2月8日下午,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转化医学》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揭开谜底——前后历经约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抗哮喘靶标和针灸效应物质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这些药物除了本身多种副作用之外,还很容易出现耐药、无法缓解症状等问题,因此发现哮喘治疗新靶标,研发哮喘治疗新药物是目前哮喘临床面临的严重挑战。杨永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从临床有效的针刺抗哮喘治疗方法出发,发现针刺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后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并提高金属硫蛋白-2
2018年2月10日
其他

战场针灸:美军用中医针灸戳痛了谁?

>>>>当某些国人还沉浸于国外的月亮圆,而对自身的中华文明充满质疑和不屑之时,全球最惟我独尊的美军却用中医针灸戳痛了我们每个人。美国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他们的军费全球最高,医疗设备和医生素质更是全球顶尖,但是有些病痛他们无法解决,于是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医术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传统中医多用针法来治疗急性病,用灸法来治疗慢性病,用针灸治疗一般都简单便宜疗效快。根据中医学理论所述,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的重要性,可理解为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
2018年1月31日
其他

闻香识良药 | 质重味芳沉香燃,祸福相依麝香道

香道文化在古代,焚香与品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并且留下了“红袖添香”的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从中医的角度讲,焚香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而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为芳香药物。由此可见,焚香这一民俗文化与中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质重味芳燃沉香“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作为“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沉香因其香品高雅难得,素有“百香之王”的美誉,为香之极品,备受文人雅士、帝王贵胄的喜爱。沉香何来?其实,沉香并不是一种芳香的木材,而是瑞香科乔木植物经过雷劈、虫蛀、菌类感染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使树脂在受伤部位聚集,成为一种沁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结物。沉香沉香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往往需天时地利方能凝聚,所以古人称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而成。在宋代有“一两沉香两金”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是变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2010年国庆期间,在海南沉香协会于上海举办的沉香展上,最贵的沉香价格高达每克5万元,比黄金还要高出上百倍。而质黑芳香,入水能沉的特性,也决定了沉香在生活与药用领域中独特的用途和地位一一集闻香、治病、把玩、收藏于一身。
2018年1月25日
其他

宫廷养颜秘方,你应该拥有!

首。1.洗面药方洗面药方的组方分析:洗面药方中的主要药物有美白祛斑功能。具有美白祛斑的药物有白芷、白蔹、白及、白茯苓、楮桃儿(楮实)、白术、藁本、白附子、白僵蚕、冬瓜子等。其中白芷、白蔹和白及在
2018年1月14日
其他

精品推荐 | 从《饮膳正要》看元代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特色

“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中华民族具有重视饮食养生的文化传统。“药食同源”“医食同源”不仅是中医食疗和药膳学的理论基础,更体现了其发展的悠久历史。早在周代,我国宫廷内就设有“食医”,以后历代相沿,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皇宫里专设“掌饮膳太医四人”。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是其中杰出代表,他所著的《饮膳正要》
2018年1月13日
其他

驻颜有术话白芷

12月03日周日冬天已然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医药美容源远流长,白芷的驻颜美容功效最为人称道。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五代的《日华子本草》曰:“白芷能止痛生肌,去面疵肤瘢。”慈禧太后的著名美容秘方“玉容散”,白芷就是其主药。白芷,具有特殊芳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在祖国医学中,白芷是一味历史悠久、疗效确凿的常用中药。01冬天来了白芷,别名香白芷、库页白芷、祈白芷等,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分布在我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夏季开伞形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入药,有镇痛作用,古以其叶为香料。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可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等症状,亦可作香料。古方中白芷美白抗衰人类主要依赖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输布、濡养,得以保持容颜的美丽。人的面部由于长期受到六淫邪气、毒虫等侵袭,使皮肤组织中的津血耗损和气血运行障碍,表现为皮肤的衰老,逐渐影响容颜的美丽。西汉年间的养生方中载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方剂。常用的植物就有白芷,是最早使用熏香沐浴的“悦容”“香身”中草药。魏晋南北朝时期,《集验方》记载有治疗头痒白屑的“风头长发膏方”(白芷、蔓荆子、附子(炮)、细辛、石南草、续断等涂头)、“生发膏方”(白芷、乌喙、莽草、石南草、细辛、皂荚等,沐发了以涂之),《范汪方》记载有“治腋下臭方”(白芷、干姜、胡粉、白灰。合粉腋下),均为当时美容外治代表方。时至
2017年12月3日
其他

吴尚先带来的大众情人—— 外治法

他们确实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因为没有更多的好疗法,也不免有过失,而“外治自是一门”。可见吴尚先之重视外治法,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这种认识在封建社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017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