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特征及上海中药老字号
“海派中医”是在上海的清末民初, 滋生于“海派文化”的土壤, 以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群体为代表, 中西医学交融并举, 在一种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医学文化现象。
“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的鲜明特征, 在近代中国医学史上, 曾一度引领中医学术的发展, 是当时全国中医界最繁荣、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部分。
故以上海中药老字号中著名的“四大户”“八大家”为例, 诠释“海派中医”特色。对于我们认识“海派中医”, 借鉴上海近代中药老字号的成功经验, 启迪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何谓“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是一种“流派”,是地域性医学,也是中医的一种文化。
沪上名医裘沛然教授认为:“海派”是“无派之大派”。她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各派均归于“海”;她各路英才,聚集上海,汇集成“大派”;她学术“海量”,吸收众长,堪称“海派”。
上海著名中医专家严世芸称:“海派中医”特征为“容”,即:容量、容纳、包容、兼容。她容纳全国中医贤才,使上海成为人才荟萃之地;她呈现学术兼容、流派纷呈的局面;她包容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即:家传、师承、院校教育等模式不一,教育内容中西并举。
上海名医张云鹏称“吞吐造化”为“海派中医”的特征之一。即:容纳中西医学、广纳各地人才为“吞”;向海内外辐射传播中医药学和输送中医药人才为“吐”;在上海这块“海派文化”的土壤中,创新发展中医为“造化”等。
名老中医们的真知灼见,已道出“海派中医” 鲜明的特征。综上所言,笔者认为,“海派中医”应该是形成于上海的清末民初,滋生于“海派文化”的土壤,以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群体为代表,中西医学交融并举,一种特定地域环境的医学文化现象。
2
“海派中医”的特征
作为一种医学文化现象,“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的鲜明特征。
首先从字意诠释:
“海”之宏大而宽阔,汇流百川,意味着“开放”“容纳”;“海”又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则意味着“变化”。
“派”指派别、流派,个性鲜明“独特”;而“派”又有“派生”之意,意味着“变化”和“创新”。
由此可见,“海派”体现的是一种“大气、兼容、变化”的特质,而“海派中医”正是指这种具有“海派”特质的医学现象。
再从内涵诠释:主要体现在“代表人物” 和“中心地位”两个方面。
一方面近代“海派中医”的代表人物,归纳起来有四大特点:即“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临床中西两法并举,吸纳新知之临床求变,化思维活跃之敢为人先”。
另一方面是近代上海已成为“全国医学中心”。上海元代建县,从 1843年11月17日被迫开埠,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历史时期。上海最早出现现代教育模式的雏形,由私塾进入学堂教育,诞生了第一所中医学校;第一次中医教材会议由秦伯未等人在上海组织召开;上海各类出版社云集,近代中医书籍的出版数量最多;中国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研究所、神州医药学会等当时全国著名的学术团体,其总部设均在上海。近代的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医学中心。
可以说,元以前的中医史看北方,元以后的中医史看江南,近代中医看上海。近代的上海是中医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上述字意和内涵两个方面,可以将“海派中医”的概念诠释为:“坚持开放、兼容中西医学、善于吸纳新知、不断发展变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上海中医医学”。
……
……
编辑: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