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海海洋所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耕海踏浪 向海图强

李开枝 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 2024-05-07

文 | 李开枝
作者系南海海洋所研究员、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队长


陈清潮先生是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被学界誉为中国海浮游动物的“活字典”。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显微镜准确分辨鉴定出样品采自哪个海区。这种能将各海区浮游动物分布规律熟稔于心的功力令人十分敬佩。


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


有一次,我随陈先生到台湾参加学术会议,亲眼见证了当地学者对陈先生的无比尊重。陈先生在与当地学者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谦逊和坦诚,更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格魅力课。我将陈先生的言传身教牢牢记在心里,自己带学生后尽可能关心和指导他们。


读研期间,我的办公场所与陈先生的办公室相邻,每当有不懂的浮游动物分类问题,常常向他请教。陈先生个头不高但精神矍铄,每天早上踏着曙光走进标本馆,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生物标本,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陈先生担任项目负责人。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赴南沙群岛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由此拉开了中国科学家南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的大幕。


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拥有200多座岛、礁、沙洲和暗滩,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当时,一方面, 海上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南沙群岛海槽有海盗频繁出没。防敌、防盗、防触礁为航行和考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未知的区域、莫测的海况、极端的天气、紧张的局势、繁重的任务, 大家压力很大。


陈先生作为领队以身作则,鼓励大家“要怀揣勇闯精神和必胜信心,路是人走出来的,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必须勇往直前”。在他和有关领导的动员和鼓励下,大家渐渐消除了顾虑,增强了信心,接受了挑战。


在考察航次中,陈先生既要确保海上安全、人心稳定,又要组织协调好现场工作,十分忙碌。他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站在船舷操作绞车,采集生物样品,接着在显微镜下进行样本观察和初步分析,及时了解海区生物组成和分布特点,以便根据科研需要调整采样方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样品和现场资料。


经过三年的努力,南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的第一项成果——曾母暗沙专题研究于1986年底完成。此后,南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又经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考察的脚印覆盖南沙群岛全海域和各岛礁,考察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同时,一批年轻科研人员经过锻炼,逐渐成长为能够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挑大梁的中坚力量。


在考察成果的影响下,人们刷新了对我国领土最南端的认知——从以往的海南岛拓展至曾母暗沙;在科考首航引领下,海南琼海等地于1985年组织渔民前往南沙群岛开展捕捞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持续的耕耘下,系列科考成果和宝贵资料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我们深情回望历史,向走过的路致敬,向未来更好地出发。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党委成立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在突击队授旗仪式上,我作为突击队队长,与几位同事一起从党委书记谢昌龙手中接过突击队队旗,如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感到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誓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敢啃“硬骨头”、敢闯“无人区”的精神,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瞄准科技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在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生物生产过程与气候响应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队员参加南海西部涡旋亚中尺度过程研究重大科学考察航次


当前,在热带海洋生物地理格局演变研究方面,突击队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解开了海马腹鳍丢失之谜,探明了海马竖直游泳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海马雄性育儿模式的新机制,揭示了海龙科鱼类生物地理格局形成的异质性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等权威期刊。我们在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气候事件驱动的黑潮入侵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有显著影响。在南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历史资料整编的基础上,一部又一部南沙群岛科学考察文献丛书相继出版,系统总结历史资料,启迪当代科学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珊瑚礁生态泵”的概念,为破解“达尔文悖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随着越来越多高新设备和观测技术的运用,我们在深海和冷泉等特殊生态系统研究领域也将有所开拓。


令人欣慰的是,突击队中不仅有耕海探洋几十年的“老科考”,还有“80后”“90后” 等众多青春面孔。这些年轻人表现积极,人年均出海50天以上。海上作业不同于陆地,科研人员出海时身旁总放着一个塑料桶,晕船时就吐几口,然后继续工作。备航携带的蔬菜水果最多只能保存20天,远海航次的后半程只能将蔬菜水果视为“打牙祭”。礁滩边长而坚硬的海胆刺,一不小心踩上去,脚顿时血流如注。海上作业没有时间规律,只要到站点,无论白天黑夜大家都要及时到岗。头顶烈日、脚踏波涛,他们乘巨轮勘岛礁,放拖网采浮游生物,测水文记环境参数,潜海底插种珊瑚幼苗,敲减基因探究发育之谜……茫茫大海既是他们的老朋友、实验室,也是发光的舞台。透过这些年轻的面孔,我们看到的是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是求索进取、谋海济国,是行得更远、探得更深。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陈先生从事科研工作近60年,几乎没有节假日,去世前一年还参加了深圳海域渔业资源调查,大家深受他的精神鼓舞和带动。我们将继承和发扬陈清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难、科技报国的宝贵精神,怀揣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侯建国在武汉分院开展调研宣贯督导

版纳植物园开展“秉承先辈建园初心使命 弘扬科学家精神”暨创建国家植物园在行动主题月活动

他不仅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


来源 | 《科苑党建》杂志2024年第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