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科学家廉洁故事 |熊毅:扎根土壤五十载 一生奉献为粮安

熊毅先生,字其毅,中共党员,贵州贵阳市人,1910年3月生于日本东京,1985年1月病逝于江苏南京,享年75岁。著名土壤学家。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195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他毕生致力于土壤事业,是我国土壤胶体化学和土壤矿物学的奠基人,土壤发生和土壤资源研究、水稻土和土壤肥力研究、土壤生态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起,带领百余名科技人员在黄淮海平原开展了土壤旱、涝、盐、碱及风沙等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和农业综合治理,在封丘县开创了以“井灌井排”为核心、水利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盐碱地综合防治技术,为提高黄淮海平原的粮食生产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1988年7月27日,国务院授予熊毅先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优秀科技人员荣誉奖”,以褒奖他在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中做出的成就。他一生艰苦奋斗、生活简朴、无私奉献,是“科学、吃苦、奉献、合作”的黄淮海精神的一座永久丰碑。

 

“能用的东西丢它干什么”


熊毅先生常年带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上下班,里面装的多数是文件资料和原始记录本,先生用得很顺手,多年不曾换,即使黑包棱边都磨白了也丝毫不在意。一次,同事们实在看不下去,便建议他换一个,说这种丢到垃圾箱都无人捡的包配在一个大教授手上不合适。先生却笑着说“能用的东西丢它干什么,这是浪费。”


熊毅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辞劳苦、风餐露宿,从华北平原到黄淮海腹地,从太湖之滨到内蒙古高原,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为祖国的土壤研究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真正做到了“扎根土壤五十载 一生奉献为粮安”。

推荐阅读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老科学家廉洁故事|苗永瑞的“苦行僧”生活

营养与健康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 | 人民日报、大河报、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