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服生活中的丧,你靠的是什么?

潮汐 潮汐时刻 2022-10-27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日剧《深夜食堂》,每到晚上 12 点,报时钟响起,这家坐落于城市一隅的小店就开始营业。


哪怕丧了一整天,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也会卸下疲惫来到这里,点上钟情的食物,在深夜特有的幽静和食堂内的袅袅暖意间,一口一口认真地吃自己的食物,细细咀嚼、缓慢吞咽。


他们抛开一切琐事和思绪,专注于「吃」,体会「吃」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感受,品尝出食物最原本的味道。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很久没像这样好好吃过饭了?


我们总是会在吃饭时想很多无关于吃饭的事情,比如未完成的工作、和恋人间未解决的矛盾、周末去哪里玩......


专注力不够、思维处于飘移不定的状态往往会让我们无法集中于眼下。所以就连「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这么简单的事情,都难以做到。






有心理学研究显示,「人无法集中于一个目标,具体的表现就是焦慮、抑郁、空虚和无意义的感觉。当人的状态完全集中,心中没有任何念,人的精神则会变得整齐有序」。


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的一个方法是——正念冥想


它要求我们全情投入、心无旁骛,把每个细节都当做重要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就要全身心地专注于「吃」。


需要强调的是,专注的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


就像健身,你只需要用心去体会健身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去享受每一次深蹲,去感受每一次脚踩在跑步机上的感觉,至于你能瘦多少斤、能练出几块腹肌,都不要刻意去在意这个结果。


只要你专注于健身这个过程,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如同一位诗人和攀岩家所描述的体验:「攀岩的神秘就在于攀岩本身。你攀到岩顶时,虽然很高兴已大功告成,而实际上却盼望能继续往上攀爬,永不停歇。攀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岩,正如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一样,你唯一征服的就是自己的内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忽略那些自以为很熟悉的事物。比如每天进出的办公室,你是否仔细留意过门边摆放了什么;又比如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觉时,是否认真地去感受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你的头、你的肩膀、你的腿......你的每一寸肌肤,它们和床接触是什么感觉?


觉察能力,就是让你能够对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当下」,保持清醒的感觉和观察,从而感受到生活所蕴含的丰富性。




正念冥想能帮助我们练习自己的觉察能力。


我们在遇见东西被损坏时会生气,遇见无理取闹的人会动怒,这些情绪上的反应都是因外界刺激而自动激发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没有经过仔细地觉察。


如果在生气之前,我们能够对因情绪而造成的身体变化(比如生气前身体会紧绷)、对情绪所引发的反应有所觉察,在这种觉察下,生气、动怒等情绪反应,反而会慢慢消失了。


这也是为何,有人会说正念冥想能够帮助自己平静身心、舒缓情绪和压力。




人在不同的情绪中,呼吸的频率会有所不同。生气愤怒时,我们的呼吸会变得短而急促;情绪平静时,呼吸也会相应地平穩下来。


所以练习觉察最好的方式,就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在这一呼一吸中,获得对当下的感知。




什么是接纳?


在正念冥想中,接纳的解释是不逃避、不扭曲,让生活的苦乐,按它本来的面目,自然地浮现。


比如失恋。


每个人在经受失恋的时候,都想有条能够快速地走出来的捷径。


但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你只能接受失恋这件事所给你带来的一切。




在这期间,也许你会怨他恨他,不停地自我暗示对方是一个多不值得的人,埋怨自己并逼迫自己不要再动任何想他的念头。


这种控制自己去遗忘的行为,或许会让你暂时舒缓,但当夜幕降临,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凡是压抑的都会卷土重来。你还是悲伤,还是会一想起就心口生疼,甚至会更疼。


这就是为什么正念冥想会强调「接纳是重要的」


在心理世界里面,情绪是最真实的表达。你要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放弃无效的控制企图,不要去排斥去否定自己的每一个感受。


所以,如果你想他的话就想他吧。反反复复地想,直到你想清楚这段感情里面的种种,慢慢地,哪怕这时间很慢很慢,但终究,你会觉得,好些了。



「情绪是天空中不时飘来乌云和白云,但天空本身既不是乌云,也不是白云。天空不用急着改变,乌云和白云都会自然过去,而本质上,天空是广袤和透亮的。」


如果无法感受自己的悲伤,也就无法感受自己的快乐。正念的要义,就是让一切自然地打开。


毕竟,只有接纳了生活的不完美,才能看到它好的一面不是吗?





/ / /


觉察、专注和接纳,正念冥想能够通过这些行为帮助我们抛开大脑中所有关于事物的成见,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重新看待生活。


然而在正念冥想普及的过程中,它也经受着许多的误解,我们需要对此保持正确的认知:



1. 冥想不是沉思

沉思需要你开动脑筋去思考某种想法的意义和价值,但冥想不是,冥想不会让大脑去思考任何观念。


2. 冥想不是催眠,更不是自我暗示

在催眠过程中,大脑会受到来自自己或他人的暗示,因此,催眠会试图安排、操纵和控制意念。冥想恰恰是催眠的对立面——它是一种清晰的状态,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或干扰。


3. 冥想不是宗教

冥想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或宗教,很多人一听到「打坐」「坐禅」这样的词就自动把冥想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内心下意识地抗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冥想不需要你去信仰什么,它只是一种直接的自我体验。


4. 冥想不需要很强的心理学基础

虽然冥想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但练习正念冥想并不需要你有专业的心理学基础。我也曾因为自己不懂心理学而对冥想望而却步,后来真正接触冥想才认识到,这并不会对冥想练习造成什么阻碍。



看到这儿,或许你可以开始以下尝试:


去感受你的呼吸,

去感受手掌握住手机的感觉,

去感受手指滑动屏幕的每一寸触感......


从你开始感受的这一刻起,你就已经是在冥想了。



WORDS    |    DH

PHOTOS   |    unsplash

SOURCE   |    部分内容参考自知乎「幸福课」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