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染拾色(一)缘起青红妙色
植染拾色(一)缘起青红妙色
或许因为身为老中医的姥爷在我幼时骨子里的影响,也或许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得益于中药的抚慰,行于其野,除去体验与认知,总会频繁地品尝一些植物的枝叶花果。植物们无所不在,每株都是它自己,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味道。了然于心时,沟通便更加深厚,也更加深切地体会,草木于我,是确确凿凿一起生长过的。
回望半生,说长又恍如白驹过隙,生活高低起伏,重迭流转,植物与我的关系从来就没有断过,而自小读书,又与颜色相遇,蜜合色松花色藕荷色……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曾经很幼稚地建下一个文件夹,我会写自己熟悉的植物,那也写写我喜欢的色彩吧!于是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积攒回一堆关于色彩的书,色谱,台历,甚至书签。色色大观,缤纷万象,那是人们对雅致生活和对美好妙色的追求,可是从哪里着笔,真是老虎吃天啊,不甚了解的事物,文字拼凑绝不是我写字的初衷。
但这些书籍,让我从中更多的了解了植染。这份从绿肥红瘦中还原出来的雅致与斑斓,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绕不开的话题。于是,细草微风里,对典籍中记录的染色植物又多了几分亲切,也愿意更加用心地关注它们,了解它们。然而在我心里,却又一直觉得植物染色是我无法相近的一种技艺,只觉它离我太远太远,遥不可及。
人间很多事,真的是一个顺其自然。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女儿雀跃着喊我快去看《满庭芳·国色》时,我并未曾想这会成为一个引子,让我大年初四便走进这样一个有着同样喜欢的群体,认识一群人,再亲手去实践植物染,去“以自然,染写1心”,去拾取花草木植心里的青红妙色。
看到夏老师用洋葱皮染的布。洋葱皮染出赭色橙色没什么了不起,皮的颜色本就如此嘛,可当它染出明黄,染出绿色的时候,而且也仅就加了一点可用于食物的碱与明矾,真的是神奇无比。一时间,感觉自己看植物的时候又多了一双“色眼迷迷”:它,会染出什么颜色?对于植物,也便有了另外一种角度的理解:看它的样子,读它的历史,品它的个性,懂它的功用,辨它的味道,这回,再深入一层去知它的妙色,也体味它给我们带来的这份美好的心境以及美色的生动美好与绵长。
投入关注,植物们便如同一个宝盒,其中隐藏着无穷的宝藏。这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植物染的书里,“固色”,是出现频率很多的一个词。第一次用桂子染,清水漂洗后颜色脱落很多,心里颇有些失落。然而隔天再看,却仍然觉得这颜色那么那么美。恍然。节气更迭,日复一日,草木枯荣,本就是很自然的事,那么植物染出来的织物会褪色,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么,就像叶子会变黄,就像人会衰老。
我在想,我所享受的,或者只是植染的神奇与浪漫,是它不同于花开的美妙绽放以及对美色斑斓的格外偏爱吧。
桂子染初试
摘桂子染色是临时起意的。
一方自然观察中,发现工厂后院园子里的桂树上有不少已经成熟风干的桂子。北方的桂树本来就少,结桂子更加少见,经历一冬的风雪,这些桂子的颜色呈现一种黑紫之色,美好沉静的样子更让人稀罕不已。
用它染布会是什么颜色?
很随意地撸下一些桂子,回家切碎,入锅,大火煮沸又改为小火煮至汤汁粘稠。桂子有淡淡甜甜的香味飘出,不过跟桂花的味道有区别,没有桂香的霸道。
浸入布料之后又煮了二十分钟左右,汁水蒸发很大,中间还加了一次水。
两块布,一块是桂子的原色,一块是明矾后媒。
清水漂洗之后,其实我内心是有失落的。那么深色的汤汁,以为会有比较深色的染出,没想到是这么淡的黄色系。不过尽管很淡,还是很耐看的颜色。王老师说可以染之前将棉布过一下豆浆,色牢度会提高一些,颜色也会深一些。薄荷糖老师则建议多浸泡24小时试试效果,豆浆不大好搞,可能需要碰碰,但延长浸泡时间可行。
色心未泯,心里打算着再去摘一次桂子,再试一次。
小试桑葚染
对门邻居送来一小碗自家做的桑葚果酱,我的色眼即刻转到“桑”。
桑树是我熟悉的植物,从前在书本上了解到桑树皮、桑树叶皆可染色,然而说到桑葚染的极少,但现实中其实桑葚染离我更近——每年摘桑葚时必戴的乳胶手套,必换的旧衣,以及吃桑葚时被桑葚染黑的牙齿和嘴唇便是最好的说明。
端着这碗果酱,我跟闺女说,你只吃一半,留一半,我想试着玩玩。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桑葚染。
果酱加入二倍冷水,融开,汁液较少,布是一块一块下的。查资料时看到有说固色比较差,便加了一些食盐。浸泡8小时与浸泡2小时差别不大,即便加入食盐,漂洗的时候也褪色很大。晾干后,肉眼可见浸泡时间长的一块颜色略深。
原汁浸泡得到的是蓝紫色调。与色卡比对,跟雪灰相近。
后矾,手机拍出来有些偏紫,实际偏蓝,跟青黛更为相近。
这样三块帕子,真是越看越爱,桑树皮是不想了,但忍不住憧憬桑叶染,这包包子巨好吃的树叶子,能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日本传统色中,来自桑树皮的染色叫做桑染色,它的颜色是淡淡的黄褐色。而来自于果实的颜色则是暗红紫色,他们称它为桑实色。
栀子染
我们本地的栀子是不结果的。可做植染的栀子花单瓣,橙黄的果实,果实中含有藏红花酸,是一种黄色素。将果实碾碎泡水过滤,即可提取染液。秦汉以前,栀子便是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也是帝王专用的服饰染料之一。《汉官仪》记载:“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一些最高级的服装就是用栀子作染料的。
我是在中药里与栀子相熟。这一次,淘宝网上买来栀子好久,迟迟不肯下手,觉察一下,是心底里认为自己对植物染纯纯小白一枚,而栀子染历史悠久,轻易拿它开染,似乎不够尊重的感觉。
王老师染的样本
美轮美奂
在大家的鼓励下,还是决定试一把栀子染。王老师前几天刚发现成的教程,依葫芦画瓢便是。用的材料也不愁,我家闺女也是个贪玩的,当年买好多雪糕棒盖小房子,以为家里有,结果没找到,找了10根小棍子,所以我又临场发挥了……
结果呀,栀子的色彩没的说,王老师细致的示范,却被我解读成这样。
反复查看,终于发现是少折了一下,少了一个步骤。心有不舍,再来一次,泡的时间短,颜色浅了些,却是最好看的一块。
栀子染出来的颜色明亮好看,我的手机拍照偏色明显,可惜了可惜了,各位看官没有眼福啦……
青苔要开花--第241篇
冬凝,70后,在梦想中一意孤行,想任性却又终究不敢的威海女子。擅写植物静默,也道生活纹理。
长按上方
关注我,一起享受生活的滋味
个人微信:qtykh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