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明棋:全球滞胀风险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考

徐明棋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 2022-10-19





编者按

9月2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召开《党的二十大前后中国与世界》系列研讨会之三——《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周边外交》。与会专家论文和发言要点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因篇幅限制,推送版有删节,注释从略。


徐明棋

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




全球滞胀风险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考

一、全球经济滞涨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风险在加大

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三大风险的困扰,一是通胀迅速上升,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导致投资需求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受挫,前景堪忧;二是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涨价,全球供应链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遭受冲击;三是新冠疫情、猴痘疫情等传染病对经济负面影响在很多国家仍然存在,生产消费仍然未能全面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IMF、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机构连续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预测数据也被腰斩。现在,众多国际组织和主要央行的最新预测都认为,美欧2022年经济增长率将下滑至2%以下,2023年则可能会出现负增长,通胀仍然在40年以来的高位徘徊,美联储以及西方主要中央银行快速大幅度提高利率,在今年底美欧经济陷入滞涨泥潭的风险加大,而全球经济也会遭受同样的难题。

俄乌军事冲突可能会长期化,地缘政治冲突的焦点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波及中东和亚太,在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投资也会受到冲击,全球原有的供应链正在发生调整,“友岸化”“近岸化”的现象在一些产业中已经出现。加上美国以泛化的“国家安全”概念对贸易和投资实施限制,国际贸易和投资因为政治博弈而发生的效率损失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二、全球经济滞胀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带来的挑战

1.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全球通胀将长期维持在高位,这对中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会上升。中国是第一大能源和粮食进口国,2021年中国进口了5.13亿吨的石油,1.21亿吨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涨,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成本。2021年中国进口的粮食高达1.65亿吨,粮价上涨也会影响中国国内饲料、食油和肉类价格上涨,成为重要的通胀输入通道。其他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同样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 

2. 美欧央行为了抑制通胀持续提高利率对中国金融的冲击

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格兰银行持续提高利率会导致西方国家金融资产的短期回报率大幅度上升,使得中国金融资产回报率与美欧出现倒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短期资本流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压力。未来四、五个月这种动向值得关注,因为短期资金大规模流出将给中国的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冲击,如果这种冲击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目前去杠杆过程相重叠,有可能引发局部金融震荡。

3. 经济增长停滞进口需求下降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美欧经济复苏受阻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将使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增速将明显下降。截至2022年8月份,中国的出口仍然保持了13.5%的增长率,但是增速逐月下降,尤其是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环比下降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受货币政策收缩和财政巨额赤字难以为继的影响,美欧经济复苏受阻,滑落至“滞胀”的泥潭。美欧的消费需求会收缩,进口也会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的冲击。美国和欧盟占我国贸易总额的23.3%,出口的33.1%,顺差的89.5%,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欧滞胀对我们的经济影响不能忽视。

4. 美欧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引发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震荡以及对中国的冲击

由于美联储迅速提高利率,通过利率平价机制会使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外资将撤出,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遭受冲击而下降,一些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的国家还可能会出现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最近斯里兰卡、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加纳都出现了债务危机,这些国家虽然都各有宏观经济和结构问题,但是美元升值和利率上升是直接的诱因。世界银行预测,下半年随着美元利率进一步上升,巴基斯坦、埃及、突尼斯、黎巴嫩、阿根廷都可能会出现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债务违约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互换合约(CDS)价格已经上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预示着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如果有一批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动荡,甚至发生金融危机,中国也会受到溢出性和连带性的冲击,因为中国与非洲、拉美、中东不少国家贸易关系紧密,这些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如果出现债务违约,会造成我方利益损失。

三、美欧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美欧政府挽救经济的抑制通胀的压力会上升,而中国作为美欧重要的出口市场和一批跨国企业重要的盈利来源地,又不得不需要与中国维持基本稳定的经贸关系,寻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扩大商机。因此,美欧会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强硬地与中国对抗和竞争的同时,又希望中国在贸易和金融上放宽市场准入和提高开放水平,为美欧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因此在美国中期选举后,美国在经贸上与中国开展对话的可能性会加大。

我们将会看到美欧一些撕裂的现象,政客和议员们会对华表现的更加不友好,言辞会更加出格,而企业和跨国公司则会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保持经贸关系的稳定,避免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批评中国。这种配合或者说分工会随着滞胀的加深和延长将表现的更加明显。短期内,美欧政府因经济滞胀而改变在政治上对华施压可能性较小,但是美国经济界、企业界游说的声音以及反对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可能会增大,以此为契机,美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微调对华经贸的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对华投资的限制、非核心技术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有可能会放松,这是我方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积极因素。

四、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思考与建议

1. 继续做美欧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工作,以稳定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美欧政客为了政治操控的需要以及迎合当前舆论的偏向,继续污蔑中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但是中美、中欧客观上的紧密贸易投资关系难以在政客推动“脱钩”政策下快速改变,即便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这个过程也会令美国企业蒙受利益损失。因此,我们要继续花精力对美欧企业做工作,让美欧企业发出更多理性的声音,维持和维护贸易投资关系。最近,德国大众、巴斯夫等一些企业家就试图对德国政府进言,劝说德国政府要谨慎对待中国关系。

2.尽量发挥中国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利用美欧进入滞胀的机会,增加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和进口,使我们的周边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上升,牵制美国“印太战略”和“印太经济框架”挤压中国的图谋。

3. 夯实RCEP的经济合作内容,提升RCEP的合作水平。进一步对标CPTPP更开放、更高标准的制度(环境、劳工、反腐、公平贸易、不正当的竞争、补贴等)。因为降低关税的空间已经不大,85%以上都已经是零关税,但是零补贴、零壁垒涉及到成员国的国内标准,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此外,也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的开放。

3. 进一步将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做强、做实。比如FTA、双边投资协定等应该成为上合组织在原有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内容之外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4. 对美欧在全球治理、国际机构改革以及公共产品提供等议题上的提议和政策举措,予以冷静回应和积极应对。美国在众多全球治理议题上的政策都隐含着针对中国和削弱中国影响力的企图,尽管如此,为了团结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我们对一些国际机构改革的议题,只要不是明确针对中国,可以更多地与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协商,采取共同的立场,积极地加以回应,争取占据道德制高点。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号|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