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右溪,一个喜欢破案的甲骨文方向毕业生,现在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甲骨文和汉字文化知识。非常高兴能来格致校园,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甲骨文那些事。
说到甲骨文,很多人总觉得它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东西。不仅在时间上久远,在生活中离我们更远。所以第一次见到我的人总是会问我:“你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并且配合着疑惑不解的眼神。
所以我为什么在研究生阶段学甲骨文方向呢?因为它太有意思了。我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中有一门课叫做古代汉语,在这门课上会学古代人的语音和文字。讲到文字的时候,老师就会跟我们讲每个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人”字是一撇一捺?为什么“男”字是上田下力?为什么“女”字又是这样写?从那之后,我才发现每个汉字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背后都有着一段很长的历史,破解每个汉字的真相的过程很像破案。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所以读研究生就选了汉语言文字专业,选择了甲骨文方向。这里有三个甲骨文,大家猜一下这三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稍微提醒一下,这三个字都跟人有关,而且非常形象。
首先,第一个字是一个侧立人的形象,弯着腰、手往前。它就是“人”字。所以“人”字的那一撇是手臂,一捺则是身体和腿。再来看第二个字,它是一个正立的人形。上面确实是“大”字,下面那一横是大地。这个字是“立”字。所以现在的“立”字上面那一小段可以理解为人头,中间那一横可以理解成张开的手臂,下面两条是腿,最下面那一横是大地。 那最后一个甲骨文是什么字呢?他头发很长而且佝偻着背,手上拄着一个拐杖,这个就是“老”字。可以发现“人、立、老”这三个字,从甲骨文的角度来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丰富意味的文字密码。如果孩子们可以根据甲骨文来识记汉字,那会是多么得形象和有趣。所以我就这样踏上了做甲骨文侦探之旅。不知道大家对甲骨文的了解有多少,我也是学习这个专业之后,对甲骨文才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我看的书是像左图这样的。这本就是我学甲骨文的入门书,它是手写繁体字,并且是竖版。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字形,凭借输入法是打不出来的。因此,我们甲骨文专业书只能在手写之后再印刷出来。右图是当时我用甲骨文写的一篇短文。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那它记录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呢?现在出土的龟甲已经有10多万片,除了有少部分是记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占卜记录。在商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对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所以他们信神灵,遇到什么事都要占卜,向上天发问,按照上天的指示行动。
那具体是怎么占卜呢?各地会给商王进奉龟甲,商王朝有一批人专门打磨甲骨,用铜钻在上面钻凿一些痕迹。在使用时,用火在钻凿处灼烧,龟甲受热后会“噗”的一声爆裂,出现兆纹。古人就根据这个纹路来判断吉凶。 所以我们也把甲骨文叫做卜辞,即占卜的文辞。因为商代人遇到什么事,都会占卜问一问,所以卜辞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比如辛卯日可能会问一下“今天会下雨吗?”;明天癸酉日问一下“今天王适合出行吗?”;或者问“王去田猎,会遇到灾祸吗?”;也会问“我的妻子妇好会有孩子吗?”在古人眼中,出门也不能随便出,生怕遇到上天降临的灾祸。正是因为当时的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占卜,现在才能留存下来这么多珍贵的甲骨文资料。并且这些存留下的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战争以及生活各个方面,这也是研究甲骨文的有趣之处。举一个我当时破解的初级案件。大家都认识“王”字,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王”字要这样写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都对这个问题产生过好奇心,比如汉朝的许慎。他写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在里面他解释说“王”是“天下所归往也”。后来董仲舒深入解释了“王”,他说王的这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只有王可以贯通这三者。所以中间那一竖,就是王对这三者的贯通。
甲骨文出土以后,我们发现“王”字在甲骨文里是这么写的。图片中越靠右越接近最初字形。在最早的时候,“王”字甚至都不是三横,所以前面古人给出的看似合理的解释,显然是有问题的。
所以“王”字最早的字形为什么是这样的?在商代以及与商代同期一些的文化中,是用上图中的斧钺象征王权。其实“王”字的甲骨文字形最初是一个斧钺的样子,“王”字是这么来的。这个就是我当时接触到的初级案件。我在苦中作乐3年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发现找不到什么跟甲骨文相关的工作。最终还是凭我本科的专业找到了一份新媒体相关的工作。也因为这个工作,我发现原来还能在新媒体平台上继续做甲骨文侦探。
我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发视频,最初内心十分忐忑,担心没什么人看“冷门”的甲骨文。没想到的是,大家对汉字还挺感兴趣的。
甲骨文中的“车”字,是两个车轮,中间一个车盖的样子 。繁体的“車”字,中间取了一个车轮,省去了另一个。
甲骨文里面有一条卜辞,里面有两个很奇怪的“车”字 。一个是图中左下角的样子,一个是右下角那样的。要弄清楚这两个“车”的含义,就要参考卜辞。
卜辞大意是贞人在癸巳日占卜,询问10天内是否会有灾祸降临。商朝每10天都要根据甲骨的裂纹来占卜未来的10天有没有灾祸。占卜结果显示应该会有灾祸。后来甲午日这天,商王和臣子驾车去猎取犀牛。它这边说小臣叶“车”,马受了惊,然后王“车”,子央也从车上坠下了。
我就很好奇,这两个车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小臣叶车、王车呢。其实听上去很难理解,但是看文字就好理解了。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左下这个“车”的车轴断了,右下的“车”车轮朝上,翻过来了。甲骨文的图像属性比较重,一个字包含着丰富的含义。所以这条卜辞表达了什么呢?意思是说,甲午日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的时候,小臣叶所驾车的车轴断了,马受惊,王车倾覆,子央也从车上坠下来了。这两个“车”字就这样破解了。这条关于“车”字的视频,让很多人觉得甲骨文很有趣,开始关注汉字。其实做新媒体真的是一个不容易的活儿,每天为数据担惊受怕。其中我让印象很深、数据很好的一条视频,是关于一个人物的案件。 案件的主人公叫妇好。三千多年来的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过她,她差一点就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但是一百多年前出土的甲骨文以及后来妇好墓的挖掘,让我们了解到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原来还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先来看“妇好”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怎么写。这两个字有个共同的符号,就是左边的部分,这是“女”字的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双手交握而坐的样子。“妇”是一个称呼,“好”才是她的名字,但其实这个字在古代应作“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甲骨文中,男女的名字一目了然。每个女性的名字都会加上女性特征的符号,也就是女字旁,所以妇好真正的名字可能是妇子。我们接着看左图中的“妇”字,“妇”的右半部分像那种用高粱穗、芦苇等植物制作而成的扫把。在古代,婚后的女子更多是做一些在家里打扫卫生之类的工作,所以用扫把来表示妇的意思。“好”字的右半部分是“子”,“子”最初是孩子的意思。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头很大,身体很小。因此,就用大大的脑袋和小小的身体表示“子”字。讲完这两个字,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妇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甲骨文中涉及到妇好的龟片有二百多片,我找到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条。第一条和第二条是与她的身份有关。从这两条记载的内容中我们能发现妇好要参战,她在当时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女将军。第三条到第八条是商王武丁对与妇好相关的事件进行的占卜。作为将军,经常会出现一出去打仗就很久不回来的情况。因此,王就会担心战况,想通过占卜得知她的情况。第七条和第八条是后来妇好久病不起,商王就占卜,向上天询问妇好的病是否会有好转。结果是妇好的病没有治好,还是去世了。妇好去世后,王还有关于她的卜辞,询问王梦到妇好是什么预兆。 除了以上的卜辞,其他卜辞中也有关于妇好的信息,其中提到了她还担任大祭司的工作。她不仅是将军,还是一个文官,是典型的能文能武。
三千多年前竟然还有一位如此强大的女性。通过卜辞,也能读出她跟武丁之间的浪漫情感,原来穿越三千多年,很多情感还是共通的。通过这个案件,我慢慢地摸索到了自己的破案节奏和方式。从此以后不用担心没有案件,因为大家会源源不断地上门提供案件。比如“射”和“矮”两个字,经常有人觉得这两个字造反了,在我评论区里面说:“射”字,身长一寸。人身长一寸,不是矮的意思吗?“矮”字左边是“矢”,“矢”是箭的意思,右边是“委”表示发放。把箭矢发放出去,这不应该是“射”字吗?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甲骨文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破案线索。“射”字最初是上图这么写的。左边的“射”,它的中间横着一支箭矢,外面是弓。右边的“射”甚至把手都画出来了,手拿着弓射箭。 “射”最初的字形是这样的,为什么后来会变成现在这样呢?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讹变。不是所有的字都按照原来的路径演变,有些时候确实会出现一些偏移。“身”字在甲骨文里面跟“射”字里面的弓是有点像的。到了战国时期,“射”字左边的弓,就慢慢变成了身,右边还是手的样子。到篆文里的“射”字的左边就彻底变成了身,右边的“寸”表示手拿弓箭的样子。到隶书的“射”字,就跟我们现在的字形基本一样了。所以不是字造反了,而是字形在这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甲骨文和金文里面都没有“矮”字,但是篆文里面有,是这样写的。“矮”是一个形声字,右半部分表示它的声音。所以我们平时说“读字读半边”是有依据的,只是有些音随着时间而变化,与现在的读音不同了。像“委”和“矮”,在古代应该就是读音相近的。为什么左边是“矢”呢?《说文解字》写道:“有所长短,以矢为证。”古代箭矢的长度是确定的,所以古人会用箭矢来衡量长短。很多与长度相关的字的左半部分都是“矢”,比如短、矬等。所以多亏了甲骨文的出土,我们由此发现“射”和“矮”这两个字不是造反了,这是一桩“冤案”。经过这段时间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视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汉字产生兴趣,与三千多年前的先人共鸣。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知识只是基础。只有让知识和人产生联系,才能真正让这些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的生机。基本上在我每个视频的评论区,都会有很多人跟我一起讨论他们心中汉字的样子。比如,我那期视频讲了“出”和“重”,有些人就会对于“出”字有自己的理解。右边这张评论区的截图,让我发现原来这么冷门的甲骨文,还是有不少的人在为之坚守。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它们就像是汉字小时候的样子。汉字不是生来就这么成熟的,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才呈现出现在的样子。它们不是冷冰冰的符号,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甲骨文,大地上长出了一棵小草,这个就是甲骨文里面的“生”字。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演讲,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self.org.cn,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格致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