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老同学给我带来的欢乐(作者:齐子林)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2021-04-03


纪实
寻找老同学给我带来的欢乐


齐子林



1992年初,我终于离开待了三十三年的安徽,回到了上海。那年我五十二岁。


我调回上海,高中的老同学们帮了很大的忙。高中同学在这之前,已经建立了联系。不定期的有活动。



那时候,我在上海华东化肥设备成套公司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生活比较有规律。待家里、单位里各方面都稳定了以后,我开始了寻找初中同学的历程。我十分想念少年时的这些小伙伴。


那时候,只有一个府猛宽和我一直保持联系。他远在新疆乌鲁木齐,在新疆电子研究所工作。尚未退休。我和他只能通信联系。


除他而外,就没有任何人的信息了。


从何下手呢?想了半天,我决定先找葛自良。他是我们班大家公认的学霸(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不仅学习成绩好,门门都学得轻松优秀,而且还特别谦和,没有一点骄傲自大的痕迹,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尊重他。我只知道他考上了上海交大,毕业后留在交大当老师。至于哪个系,哪个专业,就统统不知道了。



正巧,这时候我们家认识了交大的唐一中先生。他是我岳母家的一位亲戚介绍认识的。


有一回,唐先生到我们家,我就顺便向他打听,请他帮我寻找葛自良。唐先生一口答应。说只要你这位同学仍在交大工作,他一定能找到。


唐先生果然很快就通知我,找到了葛自良教授。


首战告捷。我十分兴奋。立即就去交大找到了葛自良。我们几十年没见面,一见如故。相见甚欢。


葛自良果然很细心。他交给我一份珍藏了多年的初三(三)班的通讯录。是1960年编的,纸张很差很脆,已泛黄,是一个32开的小册子,很简陋。上面只有姓名和家庭地址。没有电话(那时候哪里会有私人电话?!)。但这已足以让我高兴了。有了线索。葛自良郑重地把这本通讯录移交给了我。


葛自良还告诉我一个重要的信息,他说我们的少先队辅导员刘于洋(刘于孟的妹妹)好像见过报。她是杨浦区妇婴保健院的医生,当过上海市劳模。


我根据通讯录立即就按上面的地址普遍发信。几十年前的地址,肯定有很大的变动。但我陆续收到了反馈。有的是经过辗转反复,几经转手才到本人手里的。


凡是接到我的信的同学都无比激动,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与初中的老同学恢复联系。仿佛在做梦似的。又回到了少年时期。



刘于洋也很快就与我联系上了。她仍然在杨妇婴工作,担任业务院长。通过她,我们又找到了她的姐姐刘于孟,印象更深。


后来不知通过谁,我们又找到了曹天任同学。他那时担任上海复旦附中的校长,是全国知名的几大重点中学的校长之一。


还找到了刘瑛同学,她是上海肿瘤医院的大夫。


战绩越来越扩大,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


可能是岳建军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我们班的体育明星,体操健将华莹铮同学。她那时候在体工队当教练。她很快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筹划第一次聚会。


我的侄子齐崧帮我找到了在虹口区教育系统工作的张业萍和李林富两位同学。张业平曾经在粤东中学当过老师,李林富则一直在虹口区的教育系统工作,那时候是一个学区的负责人。


最后我又想起一个好办法,向公安部门求助。我拿着那本通讯录,到上海市公安局口卡办公室去,请他们按照上面的地址寻找已经变迁的老同学的下落。具体经办的曹警官说,他们这里都是寻找失散多年的家人或亲友多,从来没有见过寻找自己初中老同学的。他被我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感谢这位警官,在他帮助下,又找到了四位同学。其中有在崇明的张振明同学等。


有些是连锁反应。找到了甲,通过甲,又找到了乙,不断地在扩大。


在外地的同学也基本上都找到了。其中有在湖北监利县农机学校当校长的郭豫班同学。在陕西咸阳飞机制造公司工作的徐志武同学(他曾经是我们班的团支书,丹阳人,后来才知道他是这家大公司的组织部长),陈惠明同学,在宜昌工作的谢锡保同学,在沈阳工作的郑晶生同学,在武汉工作的岳笑琴同学,在天津工作的陶蓉生同学。在深圳工作的许小明同学,在宁波工作的周笃行同学,在美国联合国总部工作的金志友同学,在广州工作的王启俊同学等。几乎都先后找到了。有些还见了面。


在我与葛自良、府猛宽、华莹铮、曹天任等人的紧锣密鼓的筹划下,由曹天任同学大力支持,终于在1994年冬天,在复旦附中,举办了第一次老同学聚会,到了二十多位同学,还请来了李兆基老师和王克瑾老师以及我们的少先队辅导员刘于孟、刘于洋姐妹参加。非常隆重。也非常激动人心。


以后我们差不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聚会。每次都十分激动,难忘。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我们初中同学找到的比例比高中还多。这是很令人高兴和鼓舞的一件事。这为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写于2020年7月2日



鸣谢:齐子林先生赐稿分享!


齐子林先生热文

小辰光的味道

妈妈做的饭菜

如厕的变化

燃具的变化

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

孙女为我们做的第一顿饭

忆说商丘路

出行的变化

六十学钢琴,圆了我小时候的梦

听音乐的器材变化

从写信、发电报、挂长途到微信——通信的变化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