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贪得无厌!1本教材46个付费二维码?网友吵翻,出版社回应|高考时评

朱步忠 朱老师作文评点工作室
2024-10-21

贪得无厌!1本教材46个付费二维码?网友吵翻,出版社回应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了一起关于教材收费的热议事件。

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宪法学》(第二版)教材中,竟然设置了多达46个二维码收费点,每个收费点需支付3元,总计高达138元,而该教材的售价仅为47.8元。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和质疑。

根据教授的反映,这本《宪法学》教材中,每隔几页就会出现一个二维码,要求读者扫码支付费用才能获取相应的内容。

学生们纷纷表示不解和不满:“宪法学知识怎么这么贵啊?”

这样的疑问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触及了公众对于知识传播与商业利益之间界限的敏感神经。



面对舆论的质疑,高等教育出版社迅速作出回应,称网络上的消息存在误解。

他们解释,新书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图书封底处的防伪码免费访问这些增值资源,此举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同时也是保护正版的一个措施。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公众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

扩充知识,还节约教材,挺好的

另一部分网友认为👇

“花里胡哨的”

教材不应这样



网上也有学生求解

《宪法学》二手书二维码被扫过怎么办


事实上,教材中设置二维码并不罕见,但像《宪法学》(第二版)这样设置如此多的收费二维码,确实并不常见。

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构建主流价值观的重任。

因此,评价一本教材的水准和价值,不能仅仅看重其商业效益,更应该关注其社会效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宪法学》(第二版)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建设的教材之一。

该工程由教育部主导,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因此,这本教材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经费支持,还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中被广泛采用,作为优先级最高的指定教材。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社在教材中设置如此多的收费点,无疑给公众留下了“挖空心思收费”的印象,这与“马工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即便出版社有营收的压力和指标,也不应该将这样的压力转嫁到“马工程”教材上。

出版社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正版,他们设置了这样的收费机制。

正版新书用户可以免费访问增值资源,而非新书的用户则需要通过付费来获取。

然而,这一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的使用周期较短,且定价不菲。

因此,转让和借阅教材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习惯。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使得二手书用户无法享受免费的增值资源。

不仅如此,如果所有学生都必须购买新书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那么书籍作为知识中介的流通价值又何在呢?

例如,一个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这本教材用于学习和上课的同学,他是否应该享有浏览书中全部知识点的权利呢?

显然,这样的做法不仅剥夺了二手书用户的权益,也违背了知识传播的初衷。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出版社确实面临着不少困境。

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出版销售模式受到了挑战。

因此,一些出版社积极转型,探索市场化的营销手段来实现创收,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在于,明明有更多合理且有效的做法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争议最大的方式呢?

为教材提供增值资源是许多出版社的做法,但大多数出版社都选择了提供课件、配套习题等不影响阅读体验的内容,以维持教材的整体性。

而像这样将知识点择出来单独收费的做法,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公众介意的或许并不是3元一次的定价,而是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社会观感,以及背后折射出部分出版社和出版工作者对教材严肃性的认识缺失。

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工具,不应该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因此,我们呼吁出版社回归教材的本质,多一些传授知识的纯粹,少一些商业气息的浸染。

让教材真正回归到传授知识的轨道上,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热点

情人之间,付出值不值得,真的很关键

竹山县作协主席,你的酒后威风可真不小

法制阴影下的无辜交易者: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朱老师作文评点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