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VS不变|《一个清代女人的坟墓》:只有穿越时空,才能发现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2016-12-10 从余启 我与我们的世界

欢迎打开“我与我们的世界”,从此,让我们一起“纵览世界之风云变幻、洞察社会之脉搏律动、感受个体之生活命运、挖掘自然之点滴奥妙”。

我与我们的世界,既是一个“奋斗”的世界,也是一个“思考”的世界。奋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奋则殆。这个世界,你大,它就大;你小,它就小。

欢迎通过上方公众号名称打开公众号“查看历史信息”来挖掘往期文章,因为,每期都能让你“走近”不一样的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本期导读: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其实,世界上依然有不变,只不过,相比于变化,不变更不易被察觉,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的变化应接不暇,而对不变的触觉,却早已退化


关于变化,人们都很容易察觉,天儿冷天儿热会马上穿卸衣帽,明星丑闻一出会马上被炒得热热闹闹,物价涨跌会看得心潮澎湃,每逢喜事则会立马爽翻天,遇到人生变故则会悲悯哀嚎。这一场场“挑逗”人心的景象,每个人的身边,都一直在不断地上演着


关于不变,就没那么容易被察觉到了,毕竟,要透过千变万化去“摸到”那些不变的东西,确实是一件难事儿。人与人千差万别,却肯定有着共同的东西;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之间的区别,也显而易见,但若穿透那些区别,深入每个社会的机理,自然也就能发现很多一致的东西。


变化易察,不变难摸。在眼花缭乱的各类变化中,物质形状方面的变化最为吸引眼球,也因此,也最易改变。在难以捉摸的各种不变中,无形的、精神方面的不变最为难以把握,也因此,只有把视界拓宽,做到穿越时空的程度,才能对其把握一二。


本期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摘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的散文集《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中的一篇短文《一个清代女人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慢慢“咀嚼”这篇小文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变与不变”吧。。。




《一个清代女人的坟墓》


2013年7月28日,据电视台发布的数据,气温40摄氏度,可是人们实际感受到的煎熬,恐怕比抽象的数据更加具体一点。我住在金华义乌某乡下的农户家里,门口的池塘已经干涸,房东家的大黄狗躲在角落,一动不动,只剩下大口喘气


大清早,义乌市博物馆的朋友把我叫去了城区附近一个土名叫“童关山”的地方。那里原来是个小土坡,坡上有很多近现代的坟茔,底下有年代更早的明清墓葬。因为房地产开发,红土山已被夷为平地。在这一片热土上,工程车鱼贯而出、鱼贯而入,无数的打桩机正在作业,哐当哐当,地动天摇


我去那里,说是为了指导古墓的抢救清理。前天晚上,工地的挖掘机遇到了几座明清坟墓,券顶砖室,体量不大。墓埋得很深,地表无迹象,若非掘地三尺的工程,它们绝不至于暴露。


我赶到时,工地现场已有挖掘机在作业,只见大抓斗狠狠一下,砖室就被削去大半。四五个民工,光着膀子,抡起锄头、铁锹,冲着古墓,干起来了。


他们是从建筑工地上就近雇来的劳动力,均为外地人,江西的、湖南的、湖北的。烈日下,他们穿着半截裤,光着上半身,不说话,不喝水,只顾干活。黝黑的肤色上有汗珠冒出来,晶莹剔透,健壮的身躯,没有一点多余的脂肪。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战胜了坏天气。古墓的周围,里三层、外三层,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有的人面对烈日毫不畏惧,有的人脱下汗衫蒙在头上,爱美的姑娘则打起花花绿绿的阳伞。


人们拥挤着,发表各种议论。有人大胆预测,古坟中一定有古董;有人小心求证,说他们看上去不像富贵人家,不会有宝贝;有人引经据典,说这地方古代有个忠良,触犯了当权的奸臣,被砍了脑袋,下葬时,特地安装了黄金打造的脑袋,说不准,这次就能挖出来金脑袋。。。。。。


我抬起头,一张张陌生的脸孔在眼前闪过,有人伸长脖子,有人屏住呼吸,有人气定神闲,有人谈笑风生。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人们似乎在欣赏着一场百年不遇的演出,丝毫不认为眼前坟墓里长眠着的是百年前的自己的同类


一小时过去了,坟墓挖完了。里头啥也没有,除了一副尚未朽尽的骨架,从头到脚,零零落落。看上去,这是个清代的女人,墓圹中没有随葬墓志,没有人确切知道她是谁。这是一颗自天际划过的流星,破碎的坟茔,只是流星曾经真实存在的证据


她来过这世界,然后离开,如同蒲公英飘零于风中。把坟墓挖的这么深,宁静地安息,是你的梦想么?然而,百年后的挖掘机,摧毁了一切


参观的人摇头叹气,纷纷散去。有人愤愤不平,说这个清朝的穷光蛋,也不埋点什么,这么热的天,既浪费我们的时间,也辜负了博物馆的工作;有人神色凝重,好像领悟到了什么,说这个清代女人真可怜,在今天还要被挖出来折腾。


在观众散场之后,民工们领取工资之前,他们把墓内的骨殖捡拾起来,装在一个塑料袋中,摆在路边。


我说:“我们找个清净的地方,把骨头重新掩埋吧。”有人说话了:“你看看,这里哪有清净的地方,我告诉你,这边的每幢房子都值几百万、上千万。”说话的人,是民工头。


我认为他的意见是正确的,这里的房子确实很贵。但我坚持说:“拜托了,我们最好还是想办法找个地方吧。”


民工头是个爽快人,说:“没问题,你说吧,办这件事,多少钱?”


老实说,我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谈钱,是最不必不好意思的,任何事情说到这份上,也就意味着可以搞定了



往期精彩:


世界楷模|《经济学人》:自由女神,抛弃了美国,北上了加拿大

民主VS民粹|《全球脑库》:民粹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反民主性

寿命那点儿事儿|《天下人》:长命百岁难,难于上青天

诗图一家|《十月思》之组诗:美丽,总在细微处;魅力,总在点滴间


注:

1:本文摘编自郑嘉励:《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若发现不错,欢迎转发共享,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商业用途,仅限个人学习之目的。

3:若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沟通。

4:可设置为“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消息。

5:关注可搜索 我与我们的世界 或 meandourworld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