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建立疆界
醒乐
孩子来到这世间,父母并非只给予爱和自由,还要及早建立疆界。
最近我跟一个朋友吃饭,她带来的5岁男孩说:“我不吃饭,我要玩手机”。然后直接拿起我放在沙发上的手机玩,因为他妈妈的手机没电了。孩子的妈妈说这孩子玩手机就很难停下,也有定规则,因为心软规则常常被打破。
我清楚了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习规则的议题,所以我当仁不让接手了这个工作。
我直接拿回了手机,轻松地对孩子说:“手机时间是在午饭之后,吃完饭之后我会再给你手机。”
孩子:“我要玩手机。”
“你可以玩手机啊,但是在午饭以后。”我笑着回应。
他不断地尝试要手机,不管他如何要,我总是对他笑一笑:“可以啊,在午饭以后。”
这个孩子很有趣,他跟我撒娇“我好想念手机啊!”我瞬间被他萌化了,用同样的语气回他“手机也好想念你啊!”(我笑屎了。)
我开心地坚守原则,他也尝试了很多次直到他相信真的只有等我们吃完午饭饭以后才会有手机。
妈妈就趁机劝他吃饭,他吃完了所有的饭。(妈妈在乎孩子把饭吃了,我无所谓他吃不吃饭,我的规则是手机时间在午饭之后。)
在午餐结束后妈妈给了他手机,并约定了时间。
我在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跟妈妈分享了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对他的女儿建立疆界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艾瑞克森全家人正在阅读报纸时,克莉丝汀走向她的妈妈,一把抢过妈妈手中的报纸并将它扔在地上。她的妈妈说道:「克莉丝汀,这可不是个好行为。把报纸捡起来还给妈咪,再向妈咪说声对不起。」
「我不需要这麽做。」克莉丝汀回答。
家里其他人都对小姑娘提出同样的忠告,却被她打了回票。于是艾瑞克森要妈妈将她抱进卧室。他先在床上躺了下来,他太太则把克莉丝汀放在他身边。克莉丝汀神情傲慢地望了望艾瑞克森即开始爬下床,艾瑞克森却抓住了她的脚踝。她说道:「放开我!」
艾瑞克森回答:「我不需要这麽做。」
他们持续了四小时之久。她使劲踢打挣扎,很快的,她挣脱了一隻脚踝的束缚:艾瑞克森就立刻握住了另隻脚踝,这可说是一场奋不顾身的战争——有如两个大力士之间无声的较劲。经过四小时的拚命奋战后,她终于认输,转而对艾瑞克森说:「我去捡起报纸还给妈咪。」
艾瑞克森乘机使出撒手锏:「你不需要这麽做。」
她的小脑筋开始快速运转,急忙说道:「我会捡起报纸。我会还给妈咪。我会向妈咪道歉。」
艾瑞克森依旧不为所动:「你不需要这麽做。」
她开始全力冲刺,说道:「我会捡起报纸。我要捡起报纸。我要向妈咪道歉。」
艾瑞克森表示:「很好。」
在这个建立疆界过程中,她完成了从不需要——去——要的变化,没有说教、指责、甚至没给孩子建议,艾瑞克森用行为来教女儿自己做出疆界内的选择,当然他还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但动机不是报复,而是促进孩子的觉察。基于这个学习,克莉丝汀在后来的15年中,仅仅需要艾瑞克森做了两回规矩,早年的的学习早已深植于心。
艾瑞克森强调早期「疆界与限度设定」的重要性,艾瑞克森发表于《家庭过程》期刊的一篇文章《安全现实的认同》内容中,他曾指出:「在童年时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现实、安全与疆界或极限的定义,将构成非常重要、必须审慎加以考量的课题。当人如此年幼、软弱却又聪慧无比之际,身处在知性、情绪频频波动起伏而未曾加以界定的世界中,他自然渴望学习什麽才是真正的强壮、稳固与安全。」
及早建立疆界自然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这个主题有话要说的直接在微信里回复
欢迎转发,转载公众号请联系10313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