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聊一聊我们无处安放的哀思

醒乐心理 2022-10-20


每周读一篇有用有料的成长/育儿的干货

每天进步一点点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个断魂指的就是我们的因为丧失亲人的哀伤。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几乎都会经历亲人的离开。在佛陀时代一位妇人因儿子病逝 ,痛不欲生乃至发狂,她祈求佛陀让她的儿子起死回生,透过佛陀给她的功课她发现没有一个人不曾遭遇亲人的离开,最后妇人接受了儿子的离去,心灵恢复了平静 。亲人的离去多少会引起我们的悲痛,甚至哀伤成河。我在辅导这类个案时发现有些案主积压了太多太久的悲伤和哀恸,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甚至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麻木,抑郁。在生活中有的朋友觉得自己心里一直没过亲人离去这个坎,积郁多年。

就如我的完形老师所写——

没有办法去代谢去理解这些无缘无故发生的事

这个死亡感染了每一刻

它把快乐带走,让喜悦变得沉默,

让色彩变得灰暗,让玩乐变得空洞

让希望变成记忆,让快乐变成一个陌生人


其实哀伤之痛并不难处理,这需要你对此有科学的了解和专业的协助。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哀伤的过程、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重新适应生活,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处于悲痛中的朋友。


2

哀伤的五个阶段:

关于哀伤,美国悲痛康复机构(Russell,2015)给出定义,哀伤(grief)是一种正常、自然、且高度个人化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特别针对生活中的失去或者变化。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现象。


我们都会经历哀伤,也必将经验失落。无论这个失落,是经由死亡、离婚或者其他的丧失,失去心爱的娃娃,失去朋友,失去青春,失去恋人,失去亲人,失去健康,失去宠物或心爱之物,搬家,失去某种能力,失去身份或地位……,处理好丧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功课。


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书(On Death and Dying)中提出的“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第一次提到了悲伤情绪处理的的五个反应阶段理论模型。


这五个阶段包括:


•  拒绝- “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在熟悉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前任,或者如果面对死亡,依然留着那个人的位子,或者假装他们还住在那。没有哭泣。没有接受甚至意识到失去。


• 愤怒 - 当一个人认识到,拒绝和逃避敌不过现实,生活不能继续的时候,人们会从逃避中走出来,开始愤怒。经历这个阶段相应的心理反应会是:“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 ;“是谁的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死的不是你(除了逝者的另外一个人)“。经历此阶段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离去的人或者事请,与他们最亲近的人(例如朋友与家人),甚至陌生人身上。


• 讨价还价– 处在这个第三阶段个人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和自己辩论,去寻找很多(他们认为)当时可能能避免失去的原因——“如果我当时做了XXXX,或许就会XXXX”。这样做的动机是希望重新能够掌控生活。例如,在分手中,我们通常企图通过达成某项协议,来换回我们我们的爱人,回到悲剧发生以前。


• 抑郁 – 第四个阶段是抑郁。“我很伤心,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我想我爱的人,好难过,生活还有什么继续的意义?”

强烈的无助、沮丧、痛苦、自我怜悯,对人的哀悼,压倒了一切希望、梦想和未来的计划。觉得失控,麻木,甚至感到想自杀。在这一阶段最大的风险因素是自杀,所以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


• 接受 – 在这一阶段,个体会接受失去的现实并开始面对生活,情绪和状态也会恢复平静。”人必有一死“; “我接受你的离开,我会用更好的活着去纪念你。” “谢谢你曾经带给我的那些美好的回忆和价值。”会想到离去之人的美好,更珍惜现在的自己和身边的人,最终得到疗愈和成长,更加活在当下。


哀伤的5个阶段,如果我们在其中的某个阶段被困住,哀伤的过程没有完成,而且不完整。因此,也就没有疗愈。为了恢复和治愈,一个人必须经历这个5个哀伤的阶段。这5个阶段并不是线性发展的,每个人经历的阶段也是不同步的,时间长短不一,每个人也有差异性。


3

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就是指一种由亲近的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美国精神病协会对于PGD的诊断中,以下几点是重要的标准:


持续悲痛:

在所爱的人去世的一年后,仍持续地感到极度的悲痛和哀伤。并且,哀痛感受和行为超越了社会文化规范下正常的范围;


过度怀念:

不能接受所爱之人死亡的事实,会非常回避谈及丧失,对于逝者有持续的、大量的怀念;


情感失调:

麻木、冷漠,情感反应减弱。对于任何事物、活动都丧失兴趣;或者对于丧失会产生爆发的愤怒,易激惹;


严重的自责:

偏执地认为所爱之人的死是自己造成的,或者因为自己没能早发现一些迹象,导致他人去世;


失去自我:

常有跟随逝者(通常是重要的他人)一起去了的想法,怀疑自己生活的意义和角色使命。



4

如何应对丧失之痛?


1、面对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有任何的感受,找人倾诉你的感受。


2、如果是意外失去可以弥补一个告别仪式。


3、阅读和写作:读或写关于悲伤的诗或文章,给逝去的人写信。充分释放和表达你的思念和情感。


4、养一只宠物或种下一棵树,通过它去表达你对逝去亲人的爱和想念


5、加入一个支持性成长小组,获得有同样经历的人支持。没有条件的人其实也有一个方法,就是和你的家人(他们因为失去同一个亲人而感到难过)聚在一起,充分地表达难过,怀念,悲伤,彼此疗愈,就像我的完形老师说的——痛苦需要有一个伴。


6、找专业的心理辅导。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没有人能够聆听和理解你的哀伤,或是跟朋友聊了以后对你没有帮助,有条件的话,不妨找一个有这方面经验(哀伤处理)的咨询师,ta会陪伴和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支持你完成哀伤和疗愈的过程。

我们常常误以为悲伤是没有用的情绪,是脆弱的表现,所以有人会压抑、否认、转移自己的悲痛情绪,但情绪一直存在并未真正转化。其实人的情绪像太极图上的阴阳鱼一样,只有充分释放了悲伤才会赢来快乐,否极泰来,至阴才转阳,至柔才至刚,这个转化的过程咨询师就是催化剂和一个安全的容器。


7、如果要帮到身边的人走出哀伤,你能做的不是试图让ta快乐,让ta振作,让ta放下,而是允许ta悲伤难过,聆听和陪伴,给ta一个共情和支持性的空间。或是鼓励他们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对自己有耐心,相信自己最终都能够从哀伤中疗愈并成长。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会更懂得享受生命的彩虹。


5

本期互动:


你对离去的亲人、挚友或任何失去的物品,对他们有任何的不舍,思念,悲伤,哀恸……欢迎你用留言的方式告诉ta。(留言不想公开的请注明:不公开)



作者介绍:郑萍  

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亲子教育、个人成长、哀伤处理、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压力、学生咨询

部分专业受训经历:完形治疗师5年;萨提亚家庭治疗师10年;美国正面管教讲师


End

分享是种美德,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